3.重视丈夫在育儿中的重要性
许多妻子会担心老公粗手粗脚,照顾不好孩子,结果把照顾孩子的重担落在自己一个人的肩上。其实,孩子的出生,意味着你和老公多了一件需要你们合作的事情,这时,你们需要把原来放在对方身上的时间应该分出一部分照顾你们共同的孩子。因此,如果妻子总是忽略丈夫在育儿方面的重要性,处处一个人照顾孩子,最终会使丈夫感觉自己是家里的局外人。进而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都会变得生疏、冷淡,最后影响家庭关系。
在当今社会,“隔代抚养”在家庭中很是普遍,但很多时候老人重视的是孩子的身体,吃得好,不生病;而年轻的父母希望孩子多接触外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能力。这样,未免就会产生分歧。
年轻的妈妈,尤其是初为母亲的年轻女人,与爸爸妈妈、公公婆婆的育儿观念肯定会有所不同,有些观念甚至是对立的。年轻的父母一般比较注重书上、电视上或者网络上的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育儿理论,而父母辈却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来养育孩子,或者教育年轻的父母应该怎么做,他们注重的是经验。但是,因为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老人们对孩子都是十分疼爱的,舍不得打骂孩子,甚至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想要什么都给,这对孩子的成长则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也因此,年轻的父母和父辈之间也常会产生各种分歧和矛盾。
但不管两代人在育儿上有什么分歧,出发点却都是为了孩子好。既然出发点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应该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去争执,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赵女士一直感觉自己的婆婆很好,特别心疼她的宝宝,而自己却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婆婆身体不好,赵女士不想给老人增添麻烦,于是就拜托丈夫的姐姐帮忙,但是婆婆却离不开孩子,直接住在姐姐那里帮忙照顾宝宝。
赵女士对公公婆婆是很尊敬的,会尽自己的义务对他们好,而不是只做些面子上的事,而且赵女士比较心直口快,有什么事都会说出来。比起其他兄妹,她算是那种不会哄老人的人,所以,她和婆婆的关系说不上亲但也不是很僵。但是,后来却因为孩子的事情而惹婆婆生气了。
赵女士的女儿现在快一岁了,被惯得从来不喝白开水,哪怕睡得迷迷糊糊也骗不了她。她的婆婆为了让孩子喝水,就给她喝果汁粉冲的水,赵女士觉得那里面的糖分太高又含色素不适合宝宝喝,就说了几句,婆婆就不高兴了。前几天,婆婆又说孩子不好好吃饭,她就把大人吃的饭嚼碎再喂孩子,孩子吃得很香,赵女士却给婆婆提议:大人的口腔细菌多,不要嚼碎喂孩子,再者大人吃的菜相对孩子来说太咸,而孩子的神经功能还不够健全,不能吃太咸的食物,也不能吃太杂的调味料,另外不要让孩子总是吃零食。这些话,其实是为了孩子好,但可能语气太重了,婆婆觉得自己被数落了,非常不高兴,说媳妇嫌自己脏,做得饭不好吃等。婆媳二人争辩了几句,就不欢而散了。
过了两天,婆婆就说家里有点事要回家两天,结果一走就是一个多星期也不说回来的事,赵女士感觉她肯定是生气了,她也苦闷:我不指望婆婆给我带孩子,但是也不想让她生气,我们之间其他事情我可以忍让,但是对孩子我非得说出我自己的想法,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才不得罪婆婆?
两代人因为在思想观念,人生经历,文化知识存在的差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当然在长辈那里也有现代的年轻人认为不科学的,或者不满甚至反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就需要加强彼此的沟通,而不是各行其是,导致矛盾的激化。
当然,在交流中一次就想说服对方,难度则会很大。毕竟一个人坚持了很久的一种观点或做法,别人突然指出其不合理处,让对方随时改正,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所以例中的赵女士的婆婆在听到赵女士的几次提议后,觉得自己受了数落,才生气地回了自己的家。
所以,和父母在育儿上有分歧的年轻人们,一定要明白,既然大家都那么地爱孩子,并且愿意为他无条件付出,就没什么不能好好谈的,因此,如果发生了分歧,只要处理的方法得当,矛盾会很容易化解,孩子也会被健康地养育。年轻的父母对长辈应该有足够的理解,而不能过多地指责他们,而应该在循序渐进中对他们进行说服。
1.坚持对的观点,但否定父母时要委婉
年轻的妈妈如果真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并且有实践证明它是可行的时候,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想在同一方面对父母的做法进行否定时,必须采取委婉的方式,让其从心里接受你的意见。
对于上班族们来说,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而在养育孩子方面又认为自己是对的,处处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指责他们的不对,这是很难让父母从心里接受的,所以用事实证明并委婉地说服,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与父母多交流,共同制定养育方案
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一般都是来自经验,而年轻人的则主要是来自书本等其他人的经验,多半没有亲身体验其合理性。而孩子又有所不同,别人认为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而与孩子接触比较多的自己的父母则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有什么特点。所以,要抽出时间多与长辈交流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说说自己的理由,共同制定如何养育宝宝的方案。这样,既能够使宝宝健康成长,又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3.变换向父母提意见的方式
老人积累的一些观念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是自己的父母,你说什么话,父母都能理解,但如果是换了公公和婆婆就不一样了。儿媳与公公和婆婆相处最好不要硬碰硬,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并且想让他们去接受,那就找出他们的不合理之处,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动,去说服他们。
如果有些话你不好当面说,可以试着让老公去和他的父母交流,这样会比你直接说会好些,或者你可以买些专业的育儿书来看,在看的同时把其中一些和婆婆的做法不同的地方读出来等。
可以说,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尤其是在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时,也许大家会各执己见,但是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那么不必要的冲突就会避免。
有人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而很多有了女儿的妈妈又像丈夫的“大女儿”,时时刻刻想与女儿“争宠”。因此,有的妈妈会通过自己的严厉,给女儿立各种规矩,试图拉大爸爸和女儿的距离。
妈妈居然和自己的女儿争宠,从某种程度上说,女儿反而变成了自己的“情敌”。有了女儿的妈妈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归结起来是因为,她们缺乏婚姻的安全感。在婚姻关系中,女性的不安全感往往强于男性,其原因有很多,例如女性的直觉比较发达,对事物敏感,对事情发展可能产生的结果考虑得比较全面;而且,女性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觉得嫁一个人就应该对他托付终身,因此就会对丈夫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敏感。而在现代社会,婚外情的发生又十分普遍,加之越来越多的破碎的家庭,这些现状都会让她们渴望有个完整家庭的梦想受到冲击,对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性产生担忧。
没有孩子的时候,丈夫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女人身上,而有了爱情的结晶后,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变,丈夫的关注势必会有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转向孩子,因此,有些女人的不安全感也随之开始增大,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这种被忽略的感觉,使她们心生妒意。
张女士一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非常健康的女性,她还称自己是和谐家庭的维护神。但是,最近她却莫名地陷入了一种困境,她遇到一件困惑自己很久的事:自己8岁的小女儿一跟爸爸亲近,她就会感到十分的不悦,然后就会不由自主地找茬,想方设法地想把父女俩拆开。其实,她也想让丈夫和女儿建立和谐的父女关系,但是,她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张女士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很讨人喜欢。丈夫做生意,常出差在外,女儿的教育由她一个人负责。平时,她对女儿要求很严,但是丈夫的性格却很温和,又因为丈夫几天或者更长时间才回来一次,所以,对她们母女非常体贴。丈夫每次回家,总喜欢和女儿嬉戏玩耍;有时吃完晚饭,洗完澡,一家三口会坐在客厅看电视。女儿调皮地一会儿亲一下爸爸,一会儿帮爸爸按摩几下,而且睡觉的时候,女儿也总是非得爸爸哄才肯去睡,看到这些,张女士心里就会感到不舒服,很不平衡。
觉得女人和爸爸亲,而不在乎自己,而丈夫也是只顾女儿而不顾自己。于是,张女士就会故意分开他们俩。有时候,得知丈夫在去接女儿放学的路上时,她就会马上要他先接自己下班。这样的行为可能被女儿发现了,在上一次丈夫到外地出差,张女士发现女儿开始不与自己说话了,问得多了还会表现出敌对情绪,这让张女士很是着急。
其实,张女士小时候因为家庭离异的原因,很讨厌自己的父亲,也从未从父亲身上得到关爱。婚后,她就渴望从丈夫身上找到变相的父爱,因此对丈夫非常依赖。而原来丈夫对自己的爱,却因为女儿的存在而发生了变化,所以张女士感到了不平衡、内心极度不安。
心理学家认为,安全感是人对环境的反映方式。当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是,如果存在自卑心理,不相信自己有面对挫折的能力,便会产生不安情绪,从而感到缺乏安全感。就张女士来说,她之所以与女儿“争宠”,其根源是在于自己幼年时缺乏父爱,结婚后,又过多地依赖丈夫,但总起来说还是对婚姻和家庭缺少安全感。但是,因为她总在女儿和爸爸玩闹时从中作梗,女儿也开始疏远她,对她产生反感,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家庭关系失调。
那么,妈妈们该如何维持家庭的和谐,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呢?
1.从内心摆脱完全依赖的情绪
现代女性,经济上几乎都能够独立,但是情感上依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依赖性越大,不安全感也就越强,结过婚的女人对家庭的依赖是最强的,而做了妈妈的女人,其依赖还会加上孩子的成分。所以妈妈们要正视生活中永恒的变化,学会适应各种变化,同时确立自己的自我价值,做家庭里除了丈夫的另一根支柱,才能在多变的情况下拥有安全感。
2.多与丈夫和女儿沟通
没有沟通就没有情感,没有爱,沟通是缩短心理距离的有效手段。情感的变化都在一点一滴之中,及时地修正和补充,不仅能让夫妻双方的情感趋于稳定,还能降低妈妈们的安全感,孩子在融洽的氛围里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平时注意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以平等的身份与女儿交流,也是避免出现家庭不和谐的前期准备。同时,动员丈夫在其中做些调解工作,告诉女儿妈妈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教育女儿应该理解妈妈,在家里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会促使家庭关系的和谐,而避免产生烦恼。
有人说,在快乐的家庭中生活的人是快乐的,在烦闷,消沉的家庭中生活的成员是不快的,这种家庭情绪的维持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合作去维持。三口之家的关系最好处理,如果是有个女儿的话,妈妈在打理家务的同时不忘给予父女同样的关爱;爸爸在妻子和女儿这个“小情人”之间处理好爱的分配,这样的家庭中就不会出现妈妈与女儿争宠,女儿抱怨父母之类的事情了。
3.与朋友交流或找心理医生
聊天是女人最擅长的手段,但是在遇到家庭问题时,如果不想和老公等其他亲人诉说时可以找自己的朋友或者信得过的同事,说不定你们可能还会有共同的经历,这样更容易沟通,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你不想让亲戚朋友了解你的内心世界,则可以寻找心理医生,让他们对你进行开导,解开心里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