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问题首富黄光裕
8630100000032

第32章 灯台篇 (10)

2009年4月16日,新华网报道称,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证实,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以及前广东省纪委书记、现任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调查;中央组织部同时表示两人已被免去领导职务。财经网在同一天的报道称,两人被调查与前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案及公安部前部长助理郑少东被“双规”有关。

2009年4月28日,据《苹果日报》引述消息称,因经济问题正接受调查的黄光裕因不堪压力,日前在北京的看守所内自杀,幸被警员及时发现,目前已康复。

2009年6月5日,《证券日报》报道称,黄光裕在狱中授权签名,欲将张继升清洗出三联商社。在过去半年,张继升与国美展开了殊死争斗,以图在股权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仍然控制这家上市公司。而京城盛传,导致黄光裕入狱的幕后推手正是张继升。

2009年6月8日,新华社消息称: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而根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许宗衡出事或与黄光裕案有关,相关人士透露,许宗衡与黄光裕一直比较熟,黄光裕作为广东潮州人,回广东经常和许宗衡见面。

……

黄俊钦曾在黄光裕事发后电话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黄俊钦称,“我们没操纵股价,他们要查就让他们查吧。”他还表示:“背后是怎么回事,让调查结果来说话,我们怎么说都没有用。”言语间颇为自信。

一位常常和黄俊钦电话沟通的朋友透露,现在事情在变得越来越复杂,黄俊钦没有最初认为的那么乐观了。此前,黄俊钦曾告诉他:“这次也没事,(黄光裕)过几天就能出来,2006年不是也出来了吗?”

整个事件,从头到尾串起来看,黄光裕事件远比我们现在了解的要复杂得多,因此激荡起来的巨大的政商风雷,让所有卷入其间的人难以自控。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更多“潜伏”的真相浮出水面,当然,也必将有更多真相可能永远“潜伏”在深海之下。

[重点解析]

企业家的原罪与现罪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黄光裕的原罪问题?在讨论之前,我们应该分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原罪与现罪的问题。

郎咸平等人把原罪定义为用不正当的手段行贿牟取暴利。他认为民营企业都是靠侵吞国有资产发展起来的,进而把一切不规范的行为,包括在国外市场经济成熟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政策失误导致的问题,都统统加在民营企业头上,把“原罪”的概念无限扩大,比如说权钱交易、暴利、乱集资、行贿等。冯仑认为,这是把原罪扩大化了,把现罪也加在了原罪头上。冯仑对原罪的解释是:最初制度安排上的困境和悖论造成的原发性疾病。

冯仑建议:如果是原始积累那一段,特别是在《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银行法》等很多法律出来以前的那些事情,即使当时就算有罪,到现在追诉期也过了,不了了之实际上是最明智的一个方法。“今天即使想给他定罪,从法律上讲也不太可能,因为1993年以前连《公司法》都没有,说他抽逃资本金,他抽逃什么?按照现在的《公司法》,抽逃资本金最多判5年,追诉时效也就5年,所以今天还要说1993年以前他有原罪,抽逃资本金,当时顶多也就判他5年,何况此事早就过去了。所以不了了之最好,因为不了了之就是依法办事嘛!”

但对那些没有超过追诉期的,那么按照今天的法律,谁撞到了那就逮谁,也不用赦免,就当现罪而不是原罪去惩办好了。“比如有人有合同欺诈的嫌疑,按照今天的办法,只要有人起诉就得办,没人起诉国家也犯不着搞运动、强行清理,将哪一年以前的涉案企业全部抓起来。有人起诉,那说明你不是惹的国家,你是欠了别人,有人追你一直追到今天,法院该受理的就受理,按程序依法追究。总之,没过追诉期的,和其他任何犯罪一样,有人起诉法院才受理。这个对国家来说就叫做依法办事。”

当然,这其中还涉及一个良法与恶法的问题。比如说当年的投机倒把罪,作为一种典型的恶法,在过去十数年间伤害和折磨过很多人。这就有赖于社会的进步、政策的改善和法制的健全。如果是违反了良法,又有人讨伐,并且还没过追诉期,那就坚决要惩办,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

另外,在追究富人的现罪时,还要防止三种倾向——

第一个是把原罪的情绪扩散到对现罪的追究上。在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各类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发酵甚至可能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在公众视线中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身携“原罪”的民营企业家,很容易成为恶性情绪的发泄对象与牺牲品。特别是随着公共舆论时代的到来,民意与舆论、舆论与政策、政策与国家走向、国家走向与企业经营大气候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紧密。面对这种新时代,中国企业家似乎还没有醒过来,还很不适应。正如财经评论员叶檀所认为的,“不公正的游戏规则最容易诱发民意,民意从一个个倒下的企业家案例中找到了最好的宣泄口。从民意的角度出发,权力介入市场不仅拥有了更合理的借口,还使市场文化成为最大的替罪羊”。

古训道:“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溺于人不可活也。”绝大多数企业家们都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他们忙于生意,忙于做事,根本没时间来关心理论争论和舆论风向后面的“原罪”概念的酵母作用,甚至有些人觉得这些概念争论很无聊,竟不知道民意与国家政策越来越受舆论风向的影响。企业家的事业环境在企业家群体逐渐被理论界和舆论界一些人妖魔化的过程中,悄然开始恶化,成为不少企业家倒霉的背景因素。公共舆论时代到来了,民意与舆论、舆论与政策、政策与国家走向、国家走向与企业经营大气候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紧密。面对这种新时代,中国企业家似乎还没有醒过来,还很不适应。

黄光裕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有霸道狂妄的感觉。而他此次被查后,各种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也引发了新一轮对民营企业家“原罪”的讨伐声浪。而这种不太理智的滔滔“民意”,对政法机关在查办他的现罪时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不利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顾雏军便是“淹死”在因为他剑拔弩张的个性惹来的唾沫之中。

第二个是对企业家现罪的追究扩大化。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严打”。一个企业家的倒掉,和一个官员的倒掉,社会承担的后果是不一样的。中国不缺少官员,但缺乏好的企业家。行业的领军人物的倒掉,如果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巨大的挫折,那么这种失败导致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实际。

第三个是在追究的过程中忽略了程序的合法性、正义性和必要的信息透明度。学者丁学良提出了自己的担心,认为民营企业一旦出事,便容易进入一个不透明、不独立、很容易被操纵的不公平的司法程序,处罚可重可轻,也可以轻易躲避处罚。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曾提出一个流言传播公式:公众认为信息越重要,同时信息越模糊不清,流言传播得就越快。“黄光裕被查”的流言正循着这个公式一路走来,几乎每一次关于“黄光裕案”的最新进展,都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因为“首富”、“官员”这些词语一旦插上信息模糊的翅膀,就会极大地催化想象力荷尔蒙的喷涌。

从新闻学的角度看,黄光裕当下为中国首富,自然不是平凡人,而传闻其被警方调查,更是不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因而具有足够的新闻效应。

无论从股民利益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媒体发布信息的准确度考虑,有关方面都不该对黄光裕被查遮遮掩掩,从而使得黄光裕事件变得神秘无比。这样,既不符合信息公开的原则,同时也极易造成相关股民的不当恐慌。

笔者主张:属于现罪的,那就交给法院清清楚楚地审理;属于原罪的,不妨交给历史混混沌沌地稀释掉罢了。

◇第一次采访

◇时间:2005年12月3日

◇地点:北京东方君悦酒店

◇新闻事件:黄光裕被《英才》杂志、新浪网、《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联盟评选为当年度“十大最聚人气企业家”

关于个人

“他们把我骂得太离谱”

问(记者,下同):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当你一出现在会场上时,有好几个女孩子在你身后惊呼:“黄光裕好酷啊!”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家个人魅力的?

黄光裕:(笑)我觉得自己个人形象一般化。我个子不高,长相也没有特别过人之处。我并没有刻意耍酷,只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走路特别快。

问:看来你是没时间为任何崇拜你的女孩子停留了?

黄光裕:(大笑)如果看到起眼的,我会考虑该不该停下脚步。

问:你觉得一个聚人气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黄光裕:首先,我做事目标十分明确。长远目标可以模糊,但阶段性目标一定要清晰。一个人做事不要太杂,轻易不要去做一件事情,但你决定做了就一定要有耐心。其次,做事之前你要估算清楚,自己的无形资产有多少?有形资产有多少?但有形资产只是一种润滑剂,无形资产才是真正的财富。国美原来的有形资产很有限,但在运用无形资产方面做得比较好。社会的无形资产支撑了国美的发展,让国美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越来越大,反过来国美又把这些回馈给社会。国美给社会带来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国美从社会索取的。比如说就业,直接在我们公司领工资的有五六万人,而在公司上班的已经超过10万人,今年利税估计有6亿元。

问:有很多人说你太霸气,像电影里的“教父”。

黄光裕:所谓“教父”,是指我过于严格。我做电器零售这一行已经19年了,在中国做这么长时间的人寥寥无几。有人说国美是零售连锁企业的“黄埔军校”,有人叫我“黄校长”。零售连锁业最为关键的在于可以复制,如果不用很严厉的手段把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纯熟,那搬到别的地方就会变味了。几万名员工、几百家店,开到最后每家店都不一样,买卖还怎么做?他们说这些话太片面,他们不了解这个行业,不尊重这个行业的个性。

问:国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你本人是如何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这种发展的?

黄光裕:我现在只能在工作中学习。

问:有没有上一些什么课程,或读一些什么样的书?

黄光裕:很希望这样做,但实在抽不出时间,精力很难顾及。

问:有没有什么人让你特别崇拜?

黄光裕: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信奉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对和错的地方,但在别人身上错的在你身上并不一定是错,别人身上对的到你身上也并不一定对。对和错要根据你所处的环境来判断。

问:你平时会上网去搜索“黄光裕”这三个字吗?

黄光裕:常常搜。

问:最让你生气的文章是什么?

黄光裕:说我们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文章看完后你会发现,他是为了骂我而骂我,骂得很离谱,没有一点逻辑性。有些文章是同行整出来的,完全是对手在中伤我。但我觉得,最缺德的不是我的同行,而是那些执笔者——这种文章根本就不应该写,太没水平了。

问:你是不是在给我暗示,提醒我也别写这种“没水平”的负面性报道?

黄光裕:(笑)要写你就写出水平来,不要像有些记者一样,绕来绕去把一个歪理绕成一个真理。

关于家族企业

“不存在伤害感情的问题”

问:有一些人认为,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方式。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黄光裕:对这个问题,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越是家里人,我会越了解他,自然会找一个他能力范围所及的工作岗位给他。不能因为他是家里人,就比人高三等。在公司里什么人都一样,善于摆正各种关系是最为关键的,我不会拿企业的生命去开玩笑。

问:能介绍一下你的亲属在国美任职的情况吗?

黄光裕:我大妹黄秀虹在上海,是华东一区总经理。二妹黄燕虹已经不在国美了,妹夫张志铭出去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问:能用一句话评价你的亲属吗?

黄光裕:都很不错,大家都按规矩行事。

问:如果让你打分,你分别能打多少分?

黄光裕:我觉得没分可打。张志铭原来在国美做第一把手,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业绩。他在做总经理的时候,威信是相当高的,有些人都不知道他是我妹夫。

问:他为什么走了?是你不想让这个企业的家族印记太过于浓重?

黄光裕: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因素吧。主要是他有自己的想法,想干自己的事,所以在2003年时独立出去做房地产。在一起是一加一大于二,还是小于二?这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问:听说你的母亲也在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