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无聊的深夜。机械地按着电视遥控器。突然间,视线被一个出浴的红衣女子吸引住。这个黑夜忽然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我随着剧中人一起金戈铁马,一起爱恨交缠,一起笑傲江湖。当剧中人自问:“试问天下英雄,又有谁能真正地笑傲江湖?”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年轻的热血正于我的体内流淌、奔走直至沸腾。
这部久违的百看不厌的《东方不败》点燃了我的血液,也点燃了深埋于我心底的江湖梦。
正如古代文人心中都埋藏有一个田园梦,在爱读武侠的人心中,也都藏有一个江湖。武侠梦是潜藏在无数华夏儿女心中的基因,热爱武侠的人会迅速认出对方身上的身份代码,然后乐此不疲地说起郭靖黄蓉,说起萧峰段誉,好像人家是他的老友。
中国的武侠小说如同流行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小说,因其浪漫的模式而风靡一时,又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最初接触武侠是通过影视作品,就我看来,武侠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完全写实的阶段,想当年,《少林寺》俘虏了千万少男少女的心,八岁的我就曾在看了电影后,买了个小沙包每日在家中击打。我的朋友们,有练铁砂掌的,有劈砖头的,也有练铁头功的,可怜这些孩子啊,无不搞得皮破血流。而我的小沙包不堪我的百般蹂躏,终于在半年后沙漏袋亡。
幸好,徐克的新武侠拯救孩子们于终日疲乏的练功之中,武侠片由此化写实为写意。身怀绝技的人们整天在房顶上飞来飞去,挥手间土崩瓦解,这下子,想练功的人们也无从练起,因为电影再也没有提供任何可供参照的练功模式。
再就是惨不忍睹的第三个阶段。我愤慨地称之为形而上阶段。看看新一代的导演吧,他们披着武侠的幌子,把武侠片给糟践到什么地步!除去一层似是而非的外衣外,武侠的精神已消失殆尽。什么叫武侠的真精神?不外乎“快意恩仇、任情适性”八个字。
武侠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诗意化的江湖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可以放任自己的心灵自由呼吸。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是以“善”即道德评判为准则的,而诗意化的江湖世界则以快意为至上追求。这一点在金庸、古龙等人的小说中有突出体现,他们的书在给人审美愉悦的同时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无限快感。
小说中的江湖,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江湖儿女们个个霁月光风,正义者光明磊落,邪恶者理直气壮。他们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他们彻夜欢娱,醉生梦死;他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从不婆婆妈妈拖泥带水;他们毋须种田挑水,也不用上班打工;他们穷得叮当响可似乎从不缺钱用。他们将魏晋人的风度和游侠儿的豪情集于一身,他们只求一宵欢娱不求终生承诺。试问,谁会计较令狐冲有个任盈盈还有个岳灵珊?管他最爱谁,只要这一刻他爱的是我就行。所以,我们会永远记住东方不败,记住令狐冲,记住任我行,甚至记住那一群用剑来烤肉吃的华山弟子。
在这个江湖,我们曾经奉上神坛的道德准则被抛诸脑外,我们渴望着能和江湖中人一样将每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我深信,即使是刀吻上脖子的那一刻,江湖中人也会有一种痛快淋漓的解脱感,因为这种死法够痛快,好过生活的钝刀子磨杀人。
江湖中人有着挥之不去的隐逸情结,从一开始,他们就会反复地说起总有一天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而现实中的我们却有着解不开的江湖情结,我们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浪迹天涯、闯荡江湖。无奈的是,最后,渴望退出江湖的人还是逃不开江湖的腥风血雨;渴望进入江湖的人,也大多过着日复一日单调无聊的生活,直至被磨成一块圆滑的石头。
但我觉得每一个真心爱武侠的人内心都藏着一个自由奔放的灵魂。这样的人总是有那么一点不流于世俗,还残留着天真的梦想和一丝不泯的灵性,或多或少地沾染了江湖儿女的豪气和灵气。
程英她们一见杨过误终生,其实,我辈何尝不是如此,一读武侠终生误啊。武侠使我们溺于幻境,使我们永远不能真正入世,使我们的心底总隐藏着抹不掉的遗憾。
有时候我想,喜欢武侠的人,是不是相对来说都比较向往农耕时代的自由和散漫,都有一份隐约的古典情怀?《倩女幽魂》中的午马曾说:“做人生不逢时,惨过做鬼。”那么,喜欢武侠的同学们,是不是常常会有种错觉,觉得自己本应是北宋的木婉清或者南宋的杨过,只是一不小心,错生在了冷漠喧嚣的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