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语文
8633900000007

第7章 单篇鉴赏西洲曲(7)

【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父亲戴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有名的哲学家、补会活动家。泰戈尔有六个哥哥,有的从事社会改良事业,有的献身于印度的艺术复兴,成为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他的家庭成为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一个中心。泰戈尔青年时代就读于东方学校、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1878年赴英国学法律,后改学文学和音乐。两年以后回国,发表了第一本诗集《黄昏之歌》。1921年创办国际大学,到过世界许多国家进行考察。1924年访问中国。泰戈尔一生支持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曾经领导群众示威游行,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创作了不少激动人心的爱国诗篇。他所创作的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因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他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他所经办的学校作为经费。为了抗议英国政府屠杀争取独立的印度人民,他放弃了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称号和一切特权。

泰戈尔毕生从事创作,全部作品按创作顺序可分为三个时期。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作者创作的早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是故事诗与短篇小说。二十世纪初是创作的中期,这一时期主要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像《小沙子》、《沉船》、《戈拉》及《家庭与世界》等。诗集《吉檀迦利》也写于这个时期。二十世纪的二十至三十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后期,这一时期以创作剧本为主。《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是比较著名的。

【阅读提示】

《在黄昏的时候》写出了天真幼稚、活泼纯洁的童心。

诗的第一节,诗人写他的幼小的女孩,在黄昏的时候,“她手里掌着一盏灯,用她的面纱遮着,怯怯地走下漆黑的楼梯。”去寻找呼唤她的小伙伴。多么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形象!

诗歌要以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儿童诗更要以形象表达感情,因为小孩天真烂漫,认识世界的方法是直观的。诗歌的形象要美,儿童诗的形象更要美,因为儿童对美的事物最敏感,兴致最浓。泰戈尔的儿童诗是美的。羞怯怯的小姑娘,掌着小灯,用面纱护着给她带来光明和身影的小灯,黄昏,去和同伴相会,讲故事、看星星、捉迷藏……能不美吗?

在三月的星夜,诗人在平台上,听到孩子的啼哭,原来她的灯灭了。孩子苦恼地回答说:“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孩子的回答,多么天真;孩子的苦恼,多么可爱;诗人的描摹,多么逼真;诗歌在我们头脑中唤起的形象,又是多么鲜明。

诗人写自己仰视天空,“仿佛看见有一个孩子在天空行走,她的面纱里藏着一盏盏明灯。”由地上,想到了天空;由孩子的灯,想到了天上的繁星;由面纱罩着的灯,想到了三月夜空的朦胧。思想的羽翼,驰骋天宇,人间的故事,幻化到星空。诗人的想象多么奇丽,他把想象完全浸透到绚烂的童话色彩之中了。

诗人对天国作了更为奇特的想象:“假若这些灯光熄灭了,她也许会突然停下步子,而天际也许会传播着一声呼喊:‘爸爸,我把自己丢失了!’”这里,诗人采用了示现的方法,把人间发生的故事的全部情景,在天空中显现出来。如果说读第三节诗,我们所得的印象仍然是诗人在人间平台上的神思,那么读第四节诗,我们的感觉则已经不是想象,甚至能不由自主地抬起头向天空仰望,支起耳轮谆听,天空是否真有小女孩的走动,是否真有那天真纯洁的小女孩的呼唤。诗人的笔,已经传神到何等惊人的程度!

诗人在这短短的四节诗中,把现实、想象、人世、天空融为一体,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想象力异常丰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黄昏的时候》,是从黄昏时小女孩被人呼唤,掌灯下楼开始的,本来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可是却被诗人的慧眼所识,铺陈、渲染出一个美好的童心的世界,把我们带入一种光线朦胧的诗境当中,黄昏,面纱罩着的小灯,漆黑的楼梯,三月的星夜,忽明忽暗的星光,天际的想象中的孩子的呼唤,构成了一种光线朦胧、时空绵邈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之中,我们却非常鲜明地感受到了孩子那欢快与苦恼,那抒情主人公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对比是那样的鲜明,感情的气氛是那样的浓重。

《在黄昏的时候》是诗人早期的诗歌,它充满了幻想,很有浪漫色彩。这首诗想象奇丽,出语隽永,显示了诗人的智慧。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继承了印度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汲取了孟加拉民间诗歌的营养,创造出自己的清新、优美的诗歌风格。

【思考与练习】

1这首诗充满了幻想,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这种浪漫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怎样鉴赏诗歌

诗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人类文学活动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率真的初民选择它来表情达意,赋予了它鲜明独特的抒情个性。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先民的直率奔放,到文人的含蓄独吟,从诗经的《关雎》到舒婷的《神女峰》,从屈原到李白,到曹雪芹,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泽披后世。通过对诗歌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认识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和人生,更是可以和许许多多的伟大而独特的灵魂进行心灵的对话,受到崇高品德和美好情感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得到情感的净化与升华。

阅读诗歌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方面,理解指读懂诗歌的词义、句意、段意和全文大意,你要明白它字面说的是什么意思。鉴赏指鉴别和欣赏作品的语言、写作方法、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情感和主题的社会意义,并对这一切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是体会它写得如何好,怎样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而品味它的艺术魅力。

阅读和鉴赏诗歌作品,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艺术感受能力。而尤以艺术感受能力最为重要,艺术感受能力常以直觉的而非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夏硏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完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这里说的语感实际上就是对文学的艺术感受能力,就是古人说的“悟”。这种艺术感受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对诗歌的艺术感受能力,就得多读、多背,诗歌阅读需要吟咏和背诵,古人说:“吟诗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等到我们吟咏和背诵了大量的诗歌作品,积累到了一定的量,便能产生质的飞跃,艺术感受能力便油然而生。其次,要掌握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有它极其独特的一面,尤其是古典诗词。诗歌高度集中。对抒情诗而言,总是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场面或细节,描写特定的形象,创造意境抒发感情;对叙事诗而言,总是叙述富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塑造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表现宽广深刻的社会内容,诗歌的表现意义常常超出它所描写的形象。诗歌的高度集中,便决定了它的语言尤为精练的特征,诗歌的语言是跳跃式的,句与句之间表面看似无关联,实际上都是诗人的感情作了内在的联系。诗歌形象鲜明。不论在语言的形象上,还是在形象的描写上,形象性都非常突出,叙事诗要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也总是描写出客观事物的形象,通过形象浮现出或蕴含着诗人自身的形象或情感。诗歌富有节奏感、音乐性。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或渲染诗歌语言的情感色彩。

具体到一个诗人,一首诗歌的阅读和鉴赏,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际遇,了解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局势、时代风气、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等,从而设身处地地体验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联想,填补诗中描述的空白,透过诗人描述的形象,把握蕴藏于形象之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阅读和鉴赏诗歌作品的基础。比如阅读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历来对《长恨歌》的主题说法不一,有持讽刺说的,有持爱情说的,有持讽刺与同情并存说的,这就需要我们思索并作出判断,那么了解作者的思想和际遇,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及“安史之乱”这段历史就成为我们解读《长恨歌》主题的一把钥匙。白居易虽出生于书香门第,但父母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双方时常发生龃龉,白居易的母亲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甚严,白居易在感同身受中,对母亲的不幸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对母亲的养育之恩铭记不忘。白居易写作此诗是806年,此时的他已经35岁了,但还没有结婚,白居易23岁时与一名湘灵的女子两情相悦,私订终身,但因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未成眷属,令白居易伤感不已。白居易的思想分为两个阶段,以815年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前期为“兼治”,后期是“独善”。“兼治”时期的白居易敢说敢为,热心国事,《长恨歌》就写于“兼治”时期。了解这些,我们便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从白居易的经历和思想中悟出诗作的主题,作出自己的鉴别和判断。

2解释并理解诗句。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精练、浓缩,富有跳跃性,尤其是古典诗词,更是存在一个疏通字面意思的问题。为此,我们阅读时,便要结合上下语境准确地把握词义和句意。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理解这两句诗时,要能懂得“飘零”、“相思”、“闲愁”的意思,进而懂得落花流水兼具比兴,年华易逝,红颜易老,哪堪别离。一“自”字叠用,见出多情人对无情物,似怨似责。接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夫,见出两心相知。

3体物入情,能动地思索作品的思想意义。阅读和欣赏诗歌作品,应在作者对形象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合理地去补充或扩大或再现作品的生活画面,真正地进入作品描述的社会场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赏析曹雪芹的《葬花词》。整首词就是林黛玉的心灵独语,内心独白,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悲哀倾诉,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在此词中,既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也有对逼迫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更有在幻想自由、幸福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品格。在我们对黛玉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中,我们思想到黛玉的死是一种必然,是对“风霜刀剑”的封建专制的控拆与抗争,这是黛玉悲剧的全部意义,也是作者的思想倾向之根本所在。

4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意境是我国诗歌理论中关于诗歌鉴赏与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诗歌的主题思想通常都是通过意境来表现的。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自然景象、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鉴赏时要分清诗歌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是即景述怀、直抒胸臆,还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诗的主旨。比如贺铸的《青玉案》结尾:“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遍野烟草、满城风絮、黄梅阴雨极写闲愁之多而无可消释。结拍三句,既绘江南暮春烟雨景色,又映衬出黯然心境,写闲愁的迷茫无边、纷乱无绪、连绵不止,亦情亦景,寓情于景,情景相融为一体,意境极为深沉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