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863600000144

第144章

第7篇第2章第5节大学生消费中的两极分化

近几年来,供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翻了好几倍,

一方面大学学费不断上涨,上涨幅度高达30%,普通专业公费生从前几年学费3700元,

涨到现在的5000元左右了。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冲击,高档消费走进校园,

破坏了读书氛围,引起大学生的不断攀比。而大学生也成了很多商家眼

中的肥肉,因为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标新立异,不少商家

正是抓住他们的心理大做文章。看看很多手机厂商的广告内容就很

清楚,有的厂商专门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推出什么“动感地带”、

什么年轻品牌、学生套餐。这样的狂轰滥炸,年轻人哪能抵挡得住?

同时,在大学中还存在不少贷款上学的贫困学生,他们靠勤工俭学挣取生活费,

生活低调而俭朴,因此,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加大,

拉开了学生的消费层次。一些学生背后的高消费实际上是家长助长

和互相攀比的结果。如果学生的消费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将干扰

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小吴来自陕南山区农家,全家务农。由于他申请了助学贷款,

暂且不用为每年的高额学费发愁,全家仅千元的年收入和他平时勤

工俭学的收入,可基本保证其每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费。为保证即

将到来的英语四级考试顺利通过,小吴咬咬牙将下个月200多元生活费全部用来报名参加了辅导班。一个月的吃饭钱都用在了

报辅导班上,他的举动被同学笑称为“超前消费”。

眼看放暑假了,小吴说自己已经找了两份家教,估计一个暑假

能赚700多块钱,下学期只要家里供给一小部分,生活费的问题就

基本解决了。在小吴眼里,生活费的完全意义就是“吃饭的花费”

大学两年,除了大一入学时家里给他买的一双30元的皮鞋,小王所

有的衣服、鞋子都是亲戚送的,花钱买衣服还没有被写入他的花费

清单。

郑丽是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父亲是个私企老板,

拥有千万资产,家庭条件十分优越,钱在她手里像纸一样,想怎么

花就怎么花。刚入学时,郑丽为了向同学们表示友好,给全班17位

女同学每人一套化妆品,13位男同学每人一块手表,共花8000多

元。后来她过生日,又邀请十几位同学到泰山3日游,费用她一人

全包。

郑丽说,她花钱从来不算账,具体花多少钱真的不知道。像前

段时在人大会堂上演的《大河之舞》,票价700元,她去看了两

次。为了品尝成都小吃,她早起坐飞机去,中午吃顿饭,下午飞回

来,来回10多个小时,不影响第二天上课。几十元一本的时装杂

志,她每个月都买好几本。名牌化妆品和衣服更是数不胜数,买衣

服,一般喜欢去Apple、Balina这样的专卖店,几百元、上千元不

等,几千元的也有,她笑着说她只看牌子和样子,就是不看价钱。

她的化妆晶都要用“兰蔻”、“欧莱雅”等世界名牌。手机则要用最

新款的。她说,去年她刚买的摩托罗拉手机,不到半个月,三星的新款手机一出来,

我马上就去换,花了4250元。电脑是手提

的,原装IBM。她出校门从来都是打的,也不知道在哪儿坐公交车。

“父亲有钱,喜欢给我花。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花钱也是服务于社

会嘛。”谈到特困生,郑丽也是一脸坦然,她的理论是:“贫困不是他

的错,富裕也不是我的错,我不是不同情他们,而是无法同情,

太多了。再一说,如果他们羡慕这种生活,就会去努力,去想法改

变现状,这才是解决贫困最根本的方法。”

照郑丽这种生活方式,四年大学上下来,少说也得40万。40万是一个工薪阶层一辈子工资的总和。

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

有时,金钱的光芒过于闪耀,以至于刺痛人的双眼,看不清其他

东西,大学生如果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人性中共的贪婪,就赢得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

他的心灵也获得重生,开始明白金钱有时没有任何价值,相反会成为累。只有看透

这一点,才会更多地关注生命中更多宝贵的情感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