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宫廷舞
宫廷舞是指皇室贵族用于宴享娱乐或祭祀的舞蹈。它取自民间舞蹈,后经宫廷艺人加工改编而成,一般说来形式华丽、规模宏大。中国古代著名的宫廷舞多为雅舞,隋代有七部伎,唐代有九部伎、十部伎,宋代有队舞等。
28.芭蕾舞
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腊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分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有500年历史。芭蕾舞的舞步如行云流水,跳跃时轻盈优美,因其常用足尖跳跃、旋转,又称“足尖舞”。
29.踢踏舞
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腊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分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30.桑巴舞
从16世纪时起,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随黑奴传到巴西。它吸收了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舞蹈和音乐艺术的风格,演变成巴西的桑巴舞。这种舞蹈紧张、欢快、热烈活泼,舞蹈者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抖动,因而不同于一般的轻歌曼舞。从1910年起,巴西的音乐家们每年都要为狂欢节创作新的狂欢进行曲、桑巴舞抒情歌曲以及戏谑取闹的歌曲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西的狂欢节已离不开桑巴舞,桑巴舞成为巴西狂欢节的代言词。
31.长鼓舞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朝鲜族长鼓舞的长鼓为筒形,鼓身木制,两端粗,蒙以羊皮或驴皮,中间纤细。演奏时将鼓横在胸前。舞者或用手或用鼓槌击出不同节奏,随拍而舞。两个鼓面音色音阶都不同,加上敲击鼓帮,所以叮咚有致。瑶族长鼓舞所用鼓有大小之分,大的长约1米,口径0.2米;小的长约0.8米,口径0.1米;皆为筒形、细腰。表演时常用黄泥涂鼓面以调节音色音阶,故也称黄泥鼓舞。大长鼓通常为一人领舞,众人随舞;也有双人舞,是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相和,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小长鼓通常是2~4人对打起舞,逢年过节,则许多人对打起舞,十分热闹。
32.秧歌
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山东是秧歌的主要流行地区。山东秧歌流行各地,而以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最为有名,号称“山东三大秧歌”。
33.交谊舞
由于国标舞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出现了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交谊舞,它保持了国标舞各种舞种的风格,但比较随意。交谊舞自20世纪初起风行全世界。它简单流畅易学,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交际舞的基本舞步有:“布鲁斯”(慢四步),“福克斯”(快四步或“狐步舞”),“华尔兹”(也称“三步舞”),这些舞步大多是在民间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充满自然、热情和活力。解放初期,交谊舞在我国很流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止,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为广大群众接受。
34.霹雳舞
“霹雳舞”原名叫“布瑞克舞”,有折断、破裂、冲击的含义。它要求舞蹈者将舞蹈动作发挥到人的体能的极度,以开创舞蹈的新天地,令人惊奇赞叹不已,兼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特点。霹雳舞集舞蹈、自由体操、哑剧动作、杂技表演于一体。在中国还创造性地糅进武术和戏曲中的毯子功技巧,逐渐形成具体中国风格的布瑞克舞。由于伴奏的音乐似暴风骤雨般的急促强劲,鼓的敲击快速交替,阵阵催逼如同“霹雳”声响,所以在我国称布瑞克舞为“霹雳舞”。霹雳舞的基本形式有转舞、斗舞、触电舞或木偶舞,有很强的竞技性。
35.迪斯科
迪斯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后在欧美的舞厅逐渐流行。跳这种舞时一般播放一种专门制成的唱片,因而又叫“唱片舞会”。迪斯科音乐是一种音响的合成,录制人利用各种电声设备和电子乐器进行技巧性编织。迪斯科音乐注重情绪感染,以强烈的节奏鼓动人心。跳迪斯科时,没有规范的动作,可以按节奏随意发挥。并且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一般把旋律和歌词减少到最低程度,强调发挥低音部的节拍性的音型,形成一种像节拍器那样不断重复,经常出现紧缩的重击节拍。
36.探戈舞
探戈舞由马斯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下层居民跳的米隆加舞演变而来,约在1880年成型。到了20世纪初期,探戈舞才开始被社会公众认可,1915年,这种舞风靡欧洲上层社会。早期的探戈舞活泼欢快,到大约1920年,音乐和歌词都变得忧郁感伤,舞步也由原先的充满活力变为平稳的交际舞步。如今探戈舞已成为阿根廷的标志之一,和足球、烤肉列为本国人民的三大爱好。探戈舞的步伐刚劲有力,进退成直线,节奏顿挫有致,被人们称为“舞中之王”。
37.古典音乐
广义的古典音乐指不同于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专业音乐创作。狭义的古典音乐指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期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
38.现代音乐
现代音乐是欧美音乐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作的以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感受为内容,形式和手法上追求新奇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充满诗情画意。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音乐流派相继产生,如表现主义音乐、序列音乐、电子音乐等。
39.奏鸣曲
它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种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由三或四个乐章组成。用钢琴演奏的称钢琴奏鸣曲,用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称小提琴奏鸣曲。奏鸣曲起初泛指各种结构的器乐曲,17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开始用几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套曲型的奏鸣曲,18世纪定型为3个乐章。后来“奏鸣-交响套曲”又增加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插在第二、三乐章之间,成为4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到贝多芬又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后来的作曲家还有用“圆舞曲”作为第三乐章。奏鸣曲在结构上类似组曲的一套乐曲,但又和交响乐分不开,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形式的体裁之一。
40.协奏曲
16世纪意大利的协奏曲多指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别于无伴奏合唱。17世纪后半叶起,指由几件或一件独奏乐器,与一小型弦乐队互相竞赛的器乐套曲。用几件乐器者称“大协奏曲”。意大利作曲家托莱里和科莱里是大协奏曲的创始者。亨德尔和巴赫都作有大协奏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大协奏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一件乐器(有时还带有伴奏)与乐队竞奏的古协奏曲,叫做“独奏协奏曲”。
41.交响乐与交响曲
交响乐是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管弦乐曲。它可以采用任何曲式谱曲(通常是中大型结构的),而最典型的曲式结构则是交响曲。交响曲是由三四个乐章组成的管弦乐队演奏的模范大曲。
42.进行曲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以整步伐、壮军威、鼓士气的队列音乐,其起源可以上溯至16世纪的战争曲。以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并多带附点音符为特点。近来进行曲的用途日益扩大,除军队进行曲外,尚有用于婚、丧、节庆的进行曲及专供艺术欣赏用的进行曲。
43.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指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和器乐曲,还包括民间舞蹈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过去主要通过口头的方式流传。民间音乐往往音乐语言简明精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它最能表现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感情,也最能反映民族的风俗习惯、劳动情况和社会生活。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民间音乐演出团体。作曲家常常吸收、利用并改编民间音乐旋律,用于自己创作的各种声乐、器乐作品之中。因此,民间音乐是作曲家音乐语言的重要源泉。
44.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又称大众音乐。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作自由不羁等。
45.圆舞曲
圆舞曲音译就是华尔兹,三拍子,节奏鲜明,热情奔放。分快步和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因此得名。它起源于奥地利农村,后来传入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逐渐成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种舞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蓝色的多瑙河》等100多首圆舞曲,号称“圆舞曲之王”。
46.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土风舞,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17世纪传入宫廷,逐步变成一种典雅娇媚的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它的速度适中,节奏从容而平稳,能体现宫廷礼仪的动作和意境。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最负盛名。
47.夜曲
夜曲是欧洲浪漫派音乐的一种独特的器乐体裁,一般是钢琴独奏曲,由爱尔兰音乐家约翰·弗尔德首创。它形式自由,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具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表现的内容比小夜曲范围要广一些,曲调富于歌唱性,辅以大量装饰音,伴奏常用分解和弦。肖邦写了19首《夜曲》,提高了夜曲的艺术水平。夜曲与小夜曲之间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在内容或形式上没有严格的区别。
48.小夜曲
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独唱或独奏的歌曲或器乐曲。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其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常为青年人徘徊于恋人窗前时所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通常用吉他或小提琴伴奏,如舒柏特的《小夜曲》等。另外还有一种供乐队合奏的小夜曲,其曲调轻快活泼,始于18世纪末,常为上流社会达官司显贵餐宴时助兴而用,如莫扎特的《D大调哈夫纳小夜曲》等。
49.幻想曲
幻想曲的形式极其自由,没有固定的曲式,听任作曲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著名的幻想曲有: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通过俄罗斯长腔歌曲和舞蹈歌曲的对比,创造出鲜明生动的俄罗斯民间生活形象。
50.狂想曲
狂想曲泛指一种感情奔放、无拘无束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和城市流行音调,以祖国、民族、英雄人物作为歌颂对象,篇幅较大。如李斯特用钢琴演奏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匈牙利人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写成,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又如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结构非常自由,具有爵士乐即兴演奏的特色。
51.随想曲
随想曲结构自由,性质奇特,不受主题约束,热情奔放。它常采用民歌旋律作主题,富于地方色彩。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表现了作曲家访问意大利时对当地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印象。
52.戏曲
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53.生行
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54.旦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