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不断地给太子更多的机会熟悉政事,在自己生病时便让太子监国,受理百官奏事。太子弘由于很得人心,一步步地向着最高权力的位置接近,而武则天却眼看着自己即将到手的权力就这样处于了一种不断丧失的状态之中。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终于决定禅位给已经颇为熟悉朝政的太子。他故意在议政时询问百官,是否在自己无法料理朝政后由皇后摄政。虽然武后已经得到了许多朝臣支持,可是由她来摄政一事许多朝臣还是无法接受,于是一部分官员便站出来表示反对。高宗见状,心中满意,便提出禅位于太子,自己做太上皇。如今太子弘也已经二十多岁了,如此一来,仿佛一切都将按照高宗的设计进行了。
可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这还是在太子监国期间,他发现在宫中囚禁着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即义阳、宣城两个公主,也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她们此时已经年过三十却仍然不能结婚,显得异常凄惨。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母亲武后给她们带来的。他的心中隐隐对母亲产生了一定的反感,便去奏请高宗,请求释放两个姐姐,允许她们出嫁。高宗同意后,武后非常生气,便将两位公主嫁给了两个身份低微的士卒。同时,一个恶毒的计划悄悄地在她的心中诞生了。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在与父母一同吃饭后暴毙。虽然表面上死因似乎不太明朗,但许多人都明白,这应当是武后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儿子。
继杀死女儿后,如今又杀死自己的儿子!出手之果断与狠辣,试问谁人可及?恐怕即使是再狠之人,在她面前也只能自叹弗如了!
李弘死后,高宗的计划便宣告失败。他有些心灰意冷,更加不愿意打理朝政了。李弘去世的年同六月,其弟雍王李贤——武后所生的另一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当时李贤二十二岁。
令高宗欣喜的是,李贤十分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却相当有见地。于是,高宗屡次让太子贤监国,竟然政绩不错,显出了李贤的才干。
武则天毒死太子弘后,本以为可以重新夺回大权,可是太子贤随时可能继承皇位,她又将面临失去大权的机会。她心中也十分喜爱李贤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也希望能够引导他成为自己的助手。可是太子贤却时时想着兄长的死,便时刻提防着武后,甚至为了自我保护以防不测,他在马厩中还藏了许多武器。
武则天为了控制太子贤,数次向太子贤发令召他来见自己,而太子贤却因为担心与母后过于接近从而受到伤害,便屡屡抗命不从。武则天终于由对他的喜爱变成了一腔愤怒,于是便派人向高宗告发说太子贤生活不检,而且随时可能图谋造反。高宗并不相信,便派宰相薛元超、裴炎跟御史大夫高智周去进行调查,结果没想到竟在马厩中发现了大量兵器,于是武则天更加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所言非虚。
高宗仍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可是证据确凿,武后又坚持法办,高宗也无可奈何。于是,在调露二年(680年)八月,太子贤被废为庶人,流放至巴州。几年后,武则天便派人将李贤父子四人全部杀死,以绝后患。连杀自己数个儿女都面不改色,可见武则天之狠之毒,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又该用何语评之?只能冷汗涔涔了。
永隆元年(680年)八月,英王李显又被册立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皇帝的病终于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便留下遗言,让侍中裴炎辅佐太子,而朝中大事则由天后来裁决。
高宗驾崩后,李显继位,即为中宗。同时,太子妃韦氏成为皇后,武后成为皇太后。另外李显还遵父命,封裴炎为中书令,辅佐自己。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使用这些权力,他将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为豫州刺史,又欲封为侍中,这立即遭到了裴炎的反对。他认为韦玄贞并无半点功劳,不能如此对他一封再封。中宗大怒,喝道:“朕为天子,就算把天下让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
这句话给他招来了大祸!此时的武则天,正愁自己不知该如何重新夺回执掌朝廷的权力,此时听别人传达了这句话后,立即召集百官到乾元殿,宣布废掉李显帝位,降为庐陵王。中宗不服,大声抗议,质问母后自己犯了何错。武则天便称他既然要把天下让给韦玄贞,如何还能做皇帝?李显对自己的鲁莽懊恼不已,可是已经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了。于是,他便只好离开了帝位。
仅仅利用一句话的破绽,便可以废掉一个皇帝。恐怕这种能力,也只有武则天才能具备了。高明也!
可是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武则天却迟迟不提另立新君之事。因为现在唯一能继承皇位的,就剩下她的小儿子豫王李旦了。武则天表面上显得异常平静,然而心中却一直没平静下来,因为她在观察着群臣的反应。
群臣皆知道武后的意愿,便齐齐奏请她登上帝位,可李旦却只向她进献了皇太后的称号。她知道这还不是自己登基的最佳时机。于是在武则天的支持下,李旦成为新君,便是睿宗。但睿宗登基后并没有皇帝的权力,而是被囚禁在后宫,同时国家的所有军政大事,则都由武则天亲自处理。
武则天在大权在握之际,追封了武氏的几代祖先,建立武氏祠堂,更改了唐朝官署和官职名称,并且在其他许多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终于,朝中的部分大臣不愿意再忍耐她了。面对武后的种种行为,许多武后的反对者集结在扬州,准备发动一场反武的战争。
武则天的狠毒与专权,终于导致了一场真正的对决。无论她是不是在做着更伟大的事业,如此对待自己的几个儿子,即使今天的人闻之,都会立感心惊肉跳,而在当时,更会引起事端。于是,一场大战也在所难免了。
登上皇帝宝座
在讨伐之初,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还出面写了一篇《讨武曌檄》,以造成更大的声势。当武则天听到这篇檄文时,不但不恼,而且还为朝廷竟没有网罗这样的人才深深感到遗憾。
她对叛乱虽感到有些突然,却并不害怕。她迅速调集三十万大军,仅用了四十余天便将叛军击溃。接下来,她派人将骆宾王找了出来,正当大家皆为骆宾王的命运感到担忧时,武则天却出人意料地重用了骆宾王。由此可看出,武则天颇有政治家的风范,在做大事时也能够显出其大度的一面。
反叛的军队气势汹汹,可是武则天没费很多的力气便将其击败了。看来这武后还真是一个多面手。
此时的武则天认为时机已经趋向成熟,便开始不断地想办法给自己制造一些支持的声音,以便于能够尽早登基为帝。她的侄子武承嗣送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被武则天称做“宝图”。不久之后,她正式给自己加尊号为“圣母神皇”,而且让群臣改称“陛下”。除此之外,她还进行了一系列登基前的准备,她离登基的时刻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可是“反武”的声音并没有因为叛军被击败而消失。当她一步步地迈向皇帝的宝座时,李唐宗室王公们再也无法忍耐了。他们联合起来起兵造反,欲让中宗还朝为帝,让武后退出政治舞台。武则天并不慌张,一个计划了半生的理想,如何能为小小的叛乱所击败?没过多久,所有叛乱全部被平息,武则天便继续向着她的最后一步迈进。
这一年,在新建的明堂进行祭奠活动时,武则天第一次穿上了天子大礼服的衮冕。而睿宗则跟在她的身后,任何人都看得出来,不仅仅是在权力上,即使是在形式上,武则天距皇帝之位也就只不过是差个头衔了。
而正是这最后一步,却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她采纳了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鱼保家的上奏,在朝堂门前设置铜匦,收受天下告密文书;同时,她培养了一批酷吏。于是,有可能与她作对的李唐家族的人以及朝中大臣皆因被举报出来而遭到重罚。这样一来,自己的阻力又减小了许多,武则天知道,她已经可以达成自己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