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皇权背后的女人
8670500000025

第25章 萧燕燕(2)

在朝廷中公然出现太后与重臣的爱情关系,这在历史上可是难得一见!估计也只能出现在少数民族的朝廷中。本来能成为一对夫妻的萧太后与韩德让被景宗强行拆散,事后又得以用这种关系重续前缘,也算是一种美满了。的确令人羡慕!

纵横沙场传百世英名

尽管辽国在萧太后的治理下稳步发展,但她知道现在的辽国政治制度并不完善,所以她研究了许多汉朝典籍书卷,决定将辽国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革。

她认为,现在的辽国境内,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现象,奴隶制色彩还比较严重,导致国家停滞不前,无法更快地向前发展。比如当时旧律规定:契丹人打死汉人者,仅赔偿牛马;而汉人打死契丹人,汉人就要被处死,亲属要沦为奴婢。所以汉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从而时常引发出许多社会问题。萧太后见到此种状况,便规定要统一依汉律,契丹人犯了法的由汉官审理。同时,她还规定了将法律从轻的原则,并且不实行连坐,即一人犯罪,不连带其不知情之亲属。

萧太后的这个规定,在进步性上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大宋,并且很得人心。如果有罪犯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还可以实行“上诉”制度,这样就减少了许多冤假错案。当有人犯了比较严重的罪当诛时,萧太后往往也会网开一面,从宽处理;但对罪大恶极、随意杀人之辈,她却毫不手软,无论是谁,都立斩不赦。她的一切作为,都让朝廷众臣对她越来越敬佩,她的威信也是与日俱增。当时,由她主持更改的法律规定有数十条。为了切实使百姓冤有所伸、屈有所报,她不仅规定百姓可以直接到御史台诉冤告状,派官吏巡视各地处理陈年旧案,而且,她自己还多次亲自处理一些疑难和重大案件。这不仅缓和了民族对立,也缓和了阶级对立,同时更加稳定了百姓生活。

在国家管理上,她为了改变当时的奴隶制现状,便将辽国的奴隶整编成部族,与其他人平等生活,同时让他们分别镇守于边疆,既解除了奴隶制,又对国家的安全进行了进一步的防护。她反对国家里的达官贵族或朝廷使者对下级或百姓进行无理索要,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抵制这种现象,只要出现官员欺压百姓的现象,官员将会立即被罢免。因为萧太后非常重视官员的清廉自守,所以她对官员的为官标准非常重视,尤其是所有官员必须以廉洁作为为官法则。若有贪污受贿现象,她也立即施以严惩。同时,如果官员犯罪,将与百姓同等对待,不会因为地位高而得到某些偏袒,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所有的管理体系中,韩德让也积极地对她的所有改革进行支持与帮助,比如自己的哥哥韩德源犯罪,他立即去劝阻,绝不因为是自己亲人便听之任之。萧太后重人才、远小人,提拔清廉官员,加封有才干、有德行之人,使朝廷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她还通过考试制度增加录用名额,让更多的才子俊杰能够参与朝廷政务,而在这其中,汉族文化与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方面,仅仅是减免赋税的诏令,她在执政期间就曾下过二十三道,可想而知她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她还为农民提供各类农业器械,促进农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她知道,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不予以重视,国家便无法强盛;同时,官僚不能因为打猎破坏农业,更不能以各种理由损害庄稼。于是,农业的发展在萧太后的整治下不断进步,这也为辽国的强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正是契丹族在先进的汉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下大步迈向封建化的时代。萧太后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大胆地改革,积极进取,显示出了其非凡的魄力与手段。在她的一系列改革下,辽国的国势蒸蒸日上,这不能不说萧太后拥有着很强的治国才能。在她的带领下,辽国向着其鼎盛时期不断地迈进。但同时,日益强大的辽国对大宋王朝也开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或许人们了解更多的是萧太后的对外战争,但是她对国家内部的治理同样是井井有条,这在历史上的后妃人物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她能沿用汉法,又保留本民族的优势,国家焉能不强?

萧太后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她的才能不仅仅表现在国家内部的治理上,面对与其他国家的战争时,她也是从容不迫,积极应对,并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这些却并没有显示出她更强的才干,直到后来经历更多的大战,她非凡的能力与卓越的魄力才显现出来。

大宋皇帝宋太宗不甘心上一次的失败,经过了几年的休整后,在辽统和四年(986年)又一次对辽国发动了进攻,希望一鼓作气收回原本属于宋朝的燕云十六州。却没想到,萧太后似早有所料,她早已经在边境地区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以防宋朝随时来攻。经过几番大战,宋军终于败下阵来。宋太宗也在不久后病逝。

这时,萧太后并未因为大胜而摆庆功宴,而是对阵亡或者受伤士兵将士的家属进行慰问,因此她在朝中的威信也在不断地增加着,文臣武将都积极地表示会为萧太后肝脑涂地。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太后统军二十万,主动向宋朝发动进攻。经过几番大战,最终,宋朝皇帝宋真宗(宋太宗之子)与萧太后达成协议,订下“澶渊之盟”。协议中规定,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各守各的疆土。双方边民不得互相侵犯,宋辽两国也增加了经济、文化交流,开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萧太后的功业也由此达到了最鼎盛的时代。这几场大战,萧太后都亲自挂帅统兵,作为一个女人,能够在执政期间亲自统兵出征,而且时常以大胜告终,这在历史上的确罕见。而萧太后却做到了!她非凡的胆识与魄力,使她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突出的人物之一。

慈严分明的家庭管理

在内政与外战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的萧太后,在家中也是一个很好的母亲与长者。萧太后与景宗共生过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她平时对他们严加管教,同时也不断地表现她慈祥的一面,可谓是慈严并济,让人能够感觉得出她在处理家庭事务时作为家长的一面。在这样的关爱下,几个孩子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并且长大后都有一技之长,让这个家庭显得人才济济。

萧太后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没有太后的架子,而是像一个家庭的长者一样,经常同王公大臣、亲信侍臣、儿女们一起聚会宴饮、赛马或下棋取乐,生活极为逍遥。在平时的宴会时,即使有人对她不拜不拱手施礼,她也处之泰然,并不以为忤。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如此不拘小节的太后在中国封建史上也属极为罕见了。只要是场面热闹、华丽,她就会心花怒放。所以每次家人们聚在一处时,气氛往往温馨,快乐往往萦绕在宫廷里。她的子女为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感到自豪。

当然,萧太后最为关心以及下的工夫最多的,还是长子也就是圣宗皇帝耶律隆绪。耶律隆绪继位时只有十二岁,萧太后对儿子的管理非常严格,教育也非常用心。毕竟,圣宗是一国之君,关系重大。或许在她的一生里,除了在战场上杀敌外,培养这个皇帝下的工夫是最多的了。

对于圣宗,萧太后采用了非常丰富而全面的教导方式。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为今后的安邦定国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萧太后重点督促圣宗修习的功课。她不但在体制上参考汉朝习俗,在学习方面,也让圣宗学习汉人的知识,这对丰富他们的文化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当她处理国事或者研究政事时,往往让圣宗待在身边,让他多接触这些国家大事,在不断地接触中去体会,去领悟。圣宗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得也非常快,同时在对母亲更多的了解中也对她产生了更多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