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最想学的说话技巧
8683200000004

第4章 口才定律(3)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着说:“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问卡尔森:“教授,你养的鸟是什么时候死的?”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们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但是,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

就这样,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鸟笼效应为什么会存在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单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使其主动去买一只鸟与笼子相配。

丽莎的困扰就源于一个鱼缸。

鱼缸是朋友送丽莎的礼物,很漂亮、很气派。丽莎将鱼缸摆在了客厅和餐厅交界处。此后,每每有人到她家都会问相同的问题:“你养的鱼呢?”

丽莎每次都要这样解释:“我从没养过鱼。”听了这话,朋友感到匪夷所思。久而久之,丽莎也解释烦了。

于是,丽莎开始养鱼了。从换水、喂鱼到添置各项物品,这些事情占据了她大把的时间,但没过多久,鱼就一条接一条地死去。终于,丽莎决定放弃,到处询问:“你家需要鱼缸吗?我免费送你。”

那几天,丽莎还将MSN签名档改为“被一个鱼缸牵着鼻子走”。

应用在沟通中,鸟笼效应启示人们,要想不被别人反复提及,就得先行道破,否则你就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牢骚效应:让别人尽情发泄

牢骚宜疏不宜堵,堵则气滞,牢骚升级;疏则气顺,情绪高涨。梅约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和没有人发牢骚的企业相比,有人发牢骚的企业会更成功。梅约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牢骚效应。

梅约指出,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地对待牢骚却是必要的。有人发牢骚,说明他对现状不满意,甚至对改善这种不满现状有信心,否则就不会发牢骚。

梅约的这一观点,来源于他对一家美国企业的“谈话试验诊治”。这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企业在芝加哥郊外,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福利也相当不错。但让厂长感到困惑的是,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却并不高。梅约深入员工中间,发现很多员工都有牢骚。于是,梅约采用“谈话试验”法,耐心倾听员工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作详细记录。通过谈话,员工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了,工作积极性自然就高涨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由此可见,有牢骚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牢骚、化解牢骚。

美国的不少企业都会在每个月专门划出一天给员工发泄不满,这一天被人们称作“发泄日”。在这一天,员工可以对公司同事和上司直抒胸臆,开玩笑、顶撞都是被允许的,而领导不能为此迁怒于人。

日本松下集团的所有分厂都设有吸烟室,每间吸烟室里面都摆着一个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员工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他”,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等员工打够了、停手了,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他说:“厂长自己还得努力工作,我要使每位员工感觉到,我们的厂长工作真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

员工抱怨企业的理由,与抱怨天气一样,有时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改变什么。将无伤大雅的抱怨,变成愉快的例行公事的一部分,让员工彼此间不再心存芥蒂,这种形式可以使下属平时积郁的不满情绪得到有效宣泄,从而大大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南风法则:以德服人,以情动人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小成凭术,大成靠器。比严厉更有力的“武器”是爱、关心和尊重,也就是让人们感到温暖。有一天,北风和南风偶然相遇,它们谁都不服谁。于是,它们决定比试一下,看谁的威力大。它们一起来到路上,看见一个穿大衣的路人,于是它们约定了比赛的规则:谁能把路人身上的大衣脱掉,谁就是胜利者。北风首先上场,对着那个路人猛吹一阵冷风,想借冷风把行人的大衣吹掉。寒风凛冽刺骨,冻得路人直跺脚,不停地搓着耳朵,大骂这该死的北风。结果路人不仅没有把身上的大衣脱掉,而且还把大衣越裹越紧。此时,精疲力竭的北风只好狼狈地败下阵来。轮到南风上场了,南风徐徐吹过,顿时阳光和煦,不一会儿,行人开始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就这样,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南风法则的由来。南风法则启示人们,温暖胜于严寒,引导胜于压迫,最有威力的武器往往是爱与关怀。

有的人总是习惯于紧皱眉头、阴沉着面孔,用严厉的语言来实施改变别人的想法。因为他认为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强大,更能迫使别人“就范”。

虽然最终别人妥协了,但那人在付出了很大代价之后,得到的反而是更多的反对、抱怨和消极应付。

实际上,比严厉更有力的“武器”是爱、关心和尊重,也就是让他人感到温暖。很多时候有些领导者忽略了爱的力量,常常用冷漠的眼神和冰冷的言语紧紧地把自己包裹起来。

对于这样的情形,有的领导者却自嘲地说这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但事实上却是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一种体现。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你一定要摘下伪装的面具,做一个乐于施爱的人。因为,对别人付出你的爱和关怀并不会有损形象,相反更有利于达成你的愿望,使你更快地奔向成功。

韦奇定律:用判断的眼光看待问题

随声附和的人多了,白的也会变成黑的,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美国人伊渥·韦奇提出了一个着名的韦奇定律:就算你已经有了主见,可是如果有10个人的观点与你截然不同,你就很难不动摇。

的确,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当你的看法正确时,就不能轻易被别人的想法改变,对于认定的事你就要坚持下去。你应当牢记“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听过以后不可无主见”的道理。

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助于你正确把握客观事实,找到正确的方向,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千万不要完全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会让你思维混乱,陷入韦奇定律这个可怕的怪圈。

魏国太子与大夫庞恭一同作为赵国的人质,定在某一天起程前往赵国国都邯郸。可庞恭知道魏王身边有许多小人,担心自己不在时,这些小人会在魏王面前挑拨是非。因此,临行之前,庞恭向魏王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

“要是有一个人对您说,他看到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一只老虎,你会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要是有两个人这样对您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相信。”庞恭随后又追问一句:“要是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到了闹市里的老虎,您是否还不信?”魏王回答:“既然有这么多人都说看到了老虎,那就肯定确有其事,因此我不能不信。”

听了这话之后,庞恭深有感触地说:“果然如我所料,问题就在这儿!

人人皆知,一只老虎是绝对不敢闯入闹市中的。现在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听三人说虎就肯定有虎,那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如果您听到三个或者更多讨厌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临行前,我向您说出这一点疑虑,就是希望您千万别轻信人言。”

魏王知道庞恭的忠诚,当时认为他这是多此一举,自己如此信任他,又怎会相信他人的胡言乱语呢?但是,事实并非魏王所想的那样,庞恭走了以后,一些平日憎恨他的人就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魏王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了,于是听信了那些谗言。后来,当庞恭从邯郸回到魏国之后,魏王就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盲听他人只会自毁前程。因此,对待任何事你都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乒乓球定律:构建双向性的沟通氛围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沟通是用问的,演说是用问的,问很棒的问题!

一个好的交流者必定是一个好的提问者,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在把球打出去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打回来,这样一来一往,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交流。

交流永远是需要双方互动的,如果只有一个人说话,永远都称不上是交流,更谈不上是有意义的沟通。有效地互动,你一言我一语才是交谈成功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效地与人互动呢?其实,会问问题、打开别人的话匣子,就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你既想让别人开口,又想让自己掌握和控制谈话,那么就要学会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交谈,使双方的表达更加顺畅。一个得体恰当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对方积极的回应和愉悦的情绪。

张先生在一次聚会上碰到了年轻的护士向丽丽,对她一见倾心,于是主动与她攀谈。他说:“丽丽,你觉得医院和诊所的医疗水平有多大差距?”

向丽丽顿时不知该怎样回答,只好尴尬地说:“哦,还真说不好。”而后,立刻找机会走到了人群的另一边,让张先生郁闷不已。

张先生的问题在于问话实在是太过严肃了。这样的问题让向丽丽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来回答,在初次见面时一般人不会有这样的耐心去回答这样的问题的。张先生如果换一种方式,放弃谈论什么医院和诊所的复杂问题,而是这样开口:“听说护士都喜欢医生,这是真的吗?”向丽丽也许就会笑着回答:“你是听谁说的?这可不一定啊。”甚至会觉得张先生很有趣,从而对其多加关注。

这样交谈,才称得上有效地互动,并在互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向丽丽也就不会觉得这个人太过严肃而转身走开了。

上面这个例子生动地告诉我们,交流要掌握分寸和技巧,不合时宜的提问会引起对方的厌烦;不合适的问题也会招致别人的反感。一个好的交流者必定是一个好的提问者,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在把球打出去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打回来,这样一来一往,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交流。

权威效应:地位决定言语的分量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威信是领导者的生命。

“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威信是领导者的生命。

权威效应指的是说话者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他说的话就易于引起他人的重视。

权威效应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商家在做广告时会请权威人士给自己的产品作宣传,还有人在辩论说理的时候引用权威人士的话作为论据等。

权威效应之所以普遍存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安全心理。人们总是觉得权威人士的话是正确的,听取权威人士的建议,会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增加了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

第二,赞许心理。人们总是觉得权威人士的话符合社会规范,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就会获得他人的赞许与奖励。

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正是因为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大力支持,才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从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改变了一直以来天圆地方的观念。麦哲伦是怎样说服国王赞助并支持自己的航海事业的呢?原来,麦哲伦请了着名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和自己一起去劝说国王。

那个时候,受哥伦布航海成功的影响,很多骗子都想打着航海的旗号,来骗取皇室的信任,从而骗取金钱,因此国王对所谓的航海家都持怀疑态度。但和麦哲伦同行的帕雷伊洛却久负盛名,是人们公认的地理学界的权威,国王不但尊重他,而且非常信任他。

帕雷伊洛给国王历数了麦哲伦环球航海的必要性与各种好处,让国王心悦诚服地支持麦哲伦的航海计划。正是因为相信权威的地理学家,国王才相信了麦哲伦;正是因为权威的作用,才促成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事实上,在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结束之后,人们发现,那时帕雷伊洛对世界地理的某些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得出的某些计算结果也与事实有偏差。不过,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国王正是因为权威效应——认为专家的观点不会错——从而阴差阳错地成就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伟大成功。

看来,在你劝说他人支持自己的行动与观点时,恰当地利用权威效应,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精力,还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巧技小锦囊

声音锻炼的第一步是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发声的动力,是发声的基础。气不足,声音软弱无力;用气过猛,又会损伤声带。

所以练声,先要学会用气。

先来练习怎样呼吸。

吸气:深呼吸,小腹收缩,胸部打开,尽可能深地吸气。

呼气:缓慢呼气,呼吸时把牙齿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呼出。练习缓慢悠长地呼气有利于经常演讲、朗诵的人。

第二步是练声。首先要放松声带,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就如同“啊”、“一”不要一开始就大声叫喊,或者发出刺激的声音。让声带做好准备工作。

因为口腔直接关系到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所以放松完声带之后要做一些口腔的准备活动。首先进行张闭口练习,活动嚼肌。接下来练习挺软腭,可以学习鸭子“嘎嘎”叫。

练声时,要选择最佳时间,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损害声带。尤其是秋冬季节,室外和室内温差较大时,张口就喊,冷空气会刺激声带。要在温度适宜、气候温暖的时候练习。

在练气和练声之后,就要开始练习吐字了。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才能“字正腔圆”。我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然后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调整。只有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每一个音节都可以分为:字头(声母)、字腹(韵母)、字尾(韵尾)。

俗话说:“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所以在练习发声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具体的做法就是嘴唇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利用字头带动字腹和字尾。

想要声音圆润,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型一定要正确。如果做不到字腹的饱满、圆润,发出的声音就会是扁的、塌的。

字尾一定要完整,把音全部发出来,不能发半截或者一部分音,当然也不能把声音拖得太长。这样声音就能悦耳动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