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
8686500000001

第1章 开头的故事

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在讲述钱学森的故事之前,先要“开宗明义”讲一讲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牛顿是什么科学家?答:物理学家。

门捷列夫是什么科学家?答:化学家。

华罗庚是什么科学家?答:数学家。

钱学森是什么科学家?答:我问过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一时竟答不上来,只能笼统地回答说:“钱学森是大科学家”“钱学森是着名科学家”也有人回答细致些说:“‘两弹一星’科学家。”

我追问:“两弹一星,是什么?”

有人说:“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其实,“两弹一星”中的“一星”,准确地说是“人造地球卫星”,而“两弹”最初是指“原子弹和导弹”。后来“两弹”中的一个“弹”,包含“原子弹和氢弹”,另一个“弹”则仍是指“导弹”。

钱学森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火箭专家、导弹专家。

就连“导弹”这一中译名,也是钱学森首创的。

导弹最初的中译名有三个:一个叫“火箭武器”,一个叫“可控火箭”还有一个叫“飞弹”钱学森细细考究起来火箭武器”显得太笼统;“可控火箭”只是说明可以控制飞行中的火箭,并没有说明火箭上装有弹头(爆炸物);“飞弹”则只说明那“弹”会“飞”而已,并没有表达可控的意思。

钱学森首创“导弹”一词。“导弹”这两个字说明了两层含义,既表达了可以遥控、可以引“导”的意思,又表明是一枚炸“弹”。

钱学森对于科学名词的中译名总是反复推敲,相当严谨。钱学森所译的“导弹”一词,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只有海外的华人有时仍用“飞弹”一词。

钱学森是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奠基人。火箭是“大力士”不仅是导弹的基础,而且这位“大力士”能把人造地球卫星、飞船、航天飞机送上太空。所以火箭技术非常重要。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那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的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部队的各式导弹(包括核导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钱学森的“作品展示会”。二炮部队,实际上就是导弹部队。

导弹,是当今最重要的现代化战争武器:导弹有“导”,能够精确打击目标;导弹能“飞”,能够远距离打击目标;导弹有“弹”,甚至有核弹,具备强大的杀伤力。正因为这样,导弹能够“稳、准、狠”地打击敌人。

没有强大的导弹部队,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因为这样,钱学森的贡献,岂止是五个师!

新中国拥有一支“两弹一星”的优秀科学家团队。在这个团队之中,钱学森是“抓总的”,是全盘的运筹者,是首席科学家。

钱学森身兼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不仅是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而且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航天”一词,也是钱学森首创的。在钱学森提出“航天”一词之前,中国媒体普遍采用的是“宇航”一词。

1979年2月23日,我在上海访问钱学森时,他这样加以说明: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内的飞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飞行称为“航天”。他最初是从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得到启示。

他还首创了“航宇”一词,亦即“星际航行”,他在《星际务航行概论》一书中详尽地论述了行星之间以至恒星之间的飞行。

如今,如果说“航宇”一词对于普通百姓还有点陌生的话,“航天”一词已经被中国官方作为正式名词,例如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叫航天部、航天局,而不叫宇航部、宇航局。中国媒体也大都采用“航天员”这一名词,也有人叫惯“宇航员”对于钱学森,除了称之为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也有人从狭义的专业角度称钱学森为“空气动力学家”——这是因为钱学森在美国最初所从事的研究专业是空气动力学,他在这一领域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

还有人从宏观的角度,称钱学森为“战略科学家”“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甚至还有人称之为“红色科学家”钱学森到底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你不妨尝试着作出自已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