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871200000161

第161章 权威效应

第16章第6节权威效应

一次,著名空军将领乌托尔?恩特要执行一次飞行任务,但他的副驾驶员却在飞机起飞前生病了,于是总部临时给他派了一名副驾驶员做替补。和这位传奇的将军同飞,这名替补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把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这个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要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到了地上,螺旋桨的一个叶片飞入了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生截瘫。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起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的回答是:“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航空工业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就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飞行员们却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上面这个故事就是“机长综合征”的一个例子。

这个故事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尊敬,那么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这就是说,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常人的信任。

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士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假如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

一篇医学论文是被推荐到联合国的某个组织去报告,还是刊登在普通杂志上,这种反映医学成就的信息,其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这些都说明,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典故更是说明了人们对权威的迷信。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女子,于是后宫妃嫔为了讨楚灵王的欢心和宠信,纷纷减肥瘦身,有人甚至因过度节食而丧命。这个历史故事说明了“权威效应”的副作用,有人因一味地迷信权威,最终丧失了自我,甚至搭上了性命。

如今,崇尚权威,迷信权威人士成了社会大众的一个普遍特征。社会中大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的人,学识有限,心理脆弱,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问题不甚了解,不辨真伪,因而盲目相信所谓权威的意见。他们甚至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乎说者本身的权威地位。古往今来的君主枭雄、教主领袖,乃至市井中有号召力之人,他们的号召力往往正是来源于对大众心理的这种控制。

不可否认,“权威效应”有它积极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上进的“权威效应”是值得提倡的。如果权威人士给群众做出好的榜样,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消极、颓废的“权威效应”则应该杜绝和制止。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明白,其实“权威”也是凡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时代和自身条件的局限。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总是跪倒在“权威”的面前,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永远不会进步。

洛德?卢瑟福是英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对元素裂变的研究获得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断言:“由分裂原子而产生能量,是一种无意义的事情。任何企图从原子蜕变中获取能源的人,都是在空谈妄想。”但数年后,用于发电的原子能就问世了。目前原子能已经成为主要的发电新能源。在法国,原子能的利用率甚至已占各种能源的40%。

在科学大发现的时代——19世纪,当牛顿发现宇宙定律,伦琴发现X射线后,有科学家曾断言:科学的路已走到头了,以后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尽量使实验做得更精确一些。但不久,爱因斯坦就发现“相对论”,给了科学界一个新视野。

曾经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导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出去散步,在散步之前,他都要给他的一位学生留三道题,留在桌子上,等学生来解答。

这天这位学生发现老师只给他留了两道题,他很快做完了,又在老师的书中发现了一个折着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一道题,题目是:“如何用一支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来画一个正十七边形?”他开始冥思苦想,到深夜的时候,终于找到了答案。于是次日来见他的导师,导师见后异常地惊讶,因为那道夹在书里的题目是他打算花大力气解决的,是当时数学界的一道难题。这位学生就是高斯。

如果当时高斯知道那是一道当时数学界的难题时,也许就不会那么快找到答案。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要被问题吓倒,更不要惧怕权威。

其实,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权威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足够努力、勤奋,我们也可以从非权威变成权威。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