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过去对于教师,相当尊重。供的牌子,“天地君亲师”。现在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所以一般青年都不愿意进师范学校;作父母的,也不愿意子弟学教育,如何改革这种风气?教师节是我们自己鼓吹的,似不大合适。
胡适答:“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两千年前孔子说的话。我们大家都是同行,走上了“人之患”的一条路。说到尊师重道,过去只是一句口号。我们从小说中看到的老师的待遇,是多么的菲薄。老师吃的是包饭。如果有肉吃,也薄得可以被风吹上天去,普通的菜是苜蓿,是喂猪喂牛的。教师给人家看不起,实在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每年的教师节定在孔子的生日。孔子是全国人崇拜的教师。别的国家崇拜英雄,崇拜豪杰,我们的国家在二千年以前,所崇拜的,就不是英雄豪杰,而是孔子——教师。孔子一生致力的,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字可以说明。厌,不是讨厌,而是满足。学而不厌,是说,学了总是觉得不满足。
《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学而不厌的解释。又孔子教人,是启发人家的兴趣,并希望人家启发他。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是颜回。他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朱子说,孔子这个话,好像不高兴,因为孔子希望人家启发他,所谓“教学相长。”《论语》全是鲁国的方言,内容是孔子与子弟的问答。孔子同子夏讨论《诗经》后说,“启予者商也”,就是说,我还没有想到。这是教学相长的明证。“诲人不倦”,并不是自己不倦,而是教人不倦,天天教人家不厌倦。怎样教人家不厌倦呢?就是要使学生自己兴奋启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自己有求知识的欲望,自己愤发。如果自己没有欲望,自己不感觉兴奋,举一而不晓得其他,这种学生是饭桶,我不理他。
现在为什么不尊师重道?也许现在需要的先生比从前更多,没有那样多的先生,于是考试、鉴定。作先生的要受鉴定、考试,已经是被看不起了。同时国家在困难当中,对于先生,不能给予优厚的待遇,也是一个原因。外国也是一样,如英、美、法、德等国家,先生的待遇,也是不顶好,远比不上政府机关人员的待遇,更比不上生产机关的待遇。现在美国作教师的,女人居多,一来对于小孩子感到兴趣,同时在工厂里同男子竞争差一点。大家还记得二十年前,上海交易所的组设,非常发达,一个月之内,成立了六七十家,延用许多人员。于是江浙一带的教师,尤其是学经济的,都放弃了教师的岗位,跑到交易所去了。总而言之,不尊师重道,是全世界共有的现象。
再回头说说教师节,我在《四十自述》中,说到从前小的时候,在纸盒子里面挖一个洞,作成功圣庙的样子,写一个孔子的牌位,摆在书房里,可见我们在小的时候,的确把孔子当作神。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孔子的学说,经过两千年,至少有一部分失去了时代性,同时经过了许多误解。三十年前,我们的确领导批评孔子。我们批评孔子,是要去掉孔子一尊,使与诸子百家平等。如果不打倒一尊的孔家店,没有法子使得思想解放,思想自由。但是我六十二年来,还是继续对于孔子佩服,我觉得他这个人,是很了不得的。中外古今像他作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地的,不容易看到。
问:一、中等学校,究竟男女分校的好,合校的好?其好处在什么地方?
二、青年安于现状的好,抑不安于现状的好?
三、人类思想,是否用某一种典型的思想来统治得了?过去的希特勒,现在的史达林,是用种种方法来箝制思想,这样是不是作得通?
答:一、男女分校或合校,各有好处,各有坏处,这个问题,现在还在实验当中,不能下判断。
二、我是觉得青年不安于现状,是好的。不过我们中年以上的人,应该叫青年满意。叫青年满意是我们中年以上的人应有的努力。如果感觉青年不满意,应该责备我们自己,问我们给他们的现状,是不是够他满意了?我们造出这个现状,使青年不满意,就应该努力改善,使青年满意。
青年有朝气。如果安于现状,便没有进步。我说这个话,不是鼓励青年反对先生,而是要青年向上。要青年向上,应当提倡批评,要青年提出负责任的怀疑,负责任的批评,不是随便的批评。孔子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个话,是教师的模范,我们作教师应该以同情的态度鼓励青年提出负责任的怀疑,作负责任的批评。
三、现在还有许多人总希望有一种典型的思想能够叫大家接受,把整个社会国家容纳在一个炉子里面,整个社会国家走一条路。我们从前喊打倒孔家店,不是打倒孔子,而是打倒二千年来,只此一家,并无分店的一尊。我们这个提倡,叫人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学说:如老子(孔子的先生)、庄子、荀子、墨子(与孔子同时的人)、淮南子、韩非子。这些人都是了不得的思想家。汉朝王充怀疑一切,也是了不得的思想家。再下来唐朝时代,佛教传人,产生禅宗一派,也是了不得的思想家。到了宋朝,有许多人表面上挂着孔子的招牌,而事实并不是提倡儒家思想的。这种大的运动,就是要恢复古代的自由思想。
以后程子、朱子一派,又成为只此一家,并无分店的一尊。同朱子同时的还有别的思想,如陆象山的思想。还有后来王阳明一派的思想。到了明朝末年——十七世纪——北方保定府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学派——颜李学派,这个学派出自农村,公开批评程朱,他们注重“行”、“实用”。在教育学上、哲学史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随便举几个事实来说明我们站在国家的立场,要打倒任何一尊的思想。尽管这种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成为一尊,就可以阻滞思想的发展。同时成为一尊,容易引起反动。可是,天下常有这回事:尽管一尊打倒,别的一尊又起来了。我们希望打倒过去的一尊,是要唤起大家觉悟,不要走上一尊的路子。所以我不赞成拿某一种典型的思想来笼罩一切。
问:一、教育人员待遇,比任何待遇都低,这是什么原因?二、教育中间,文史一门,是最倒楣的,不能引起人家的重视,又是什么原因?
答:一、教育人员艰苦,可是政府认为不算艰苦,因为军队的待遇,还比不上教育人员。至于教育人员比不上别的机关,尤其是生产事业机关,刚才说过,外国也是一样。以美国来说,不过社会的生活水准比较我们高,各业的待遇也是有等差的。政府今天不愿意增加货币发行,以免牵动物价,所以不能增加教育人员的待遇,可以说,政府的确有他的困难。
刚才已经说过,教师待遇菲薄,全世界都是一样。今天许多人为什么学教育?因为对儿童有兴趣。古人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据研究报告,一百个人当中,顶坏的百分之五,顶好的百分之五,其余百分之九十可好可坏,可善可恶。我们作教师,替他们造就。培植一个人,与种一株树一样,要想法子把这株树培养起来。从教育上说,他的乐趣,不仅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中才的人,得我的教育,有了成就,心里也是很愉快的。
二、文史倒楣,这也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今天你为什么学文史,教文史?这是因为当初对于文史兴趣浓厚。学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或者铁路,学这些的,尽管发财,但是我觉得没有兴趣。既然对某事有兴趣,只好做下去。我们是对于文史有兴趣的,现在虽然羡慕许多朋友发财,而我只是拿着一支笔写,但是这是五十年前已经决定了的讨饭生活,没有法子。
问:中学毕业学生应该升大学,今天不能升大学,这个责任在家长还是在教师?
答:我在台北参加中学校长座谈会,谈到思想的问题,我们今天总不能避免从前科举时代的观念,小学毕业一定要进中学,中学毕业要进大学。这等于进了学,得了秀才,还要中举,要考进士。再一个原因,职业教育不发达。民国十一年拟定新学制,我是参加的一个人,在教育制度上,把小学时间缩短,中学加长,同时取消大学预科,改为三三制。在中等学校,注重职业学校与师范,可是这个制度失败了;师范教育没有办好,尤其是职业的教育没有办好。我们草拟制度的时候,是提倡职业教育的。办职业教育要有机器,要有工厂设备,政府没有钱买机器,社会上也没有钱,没有达到提倡的目的。普通中学比较容易办,政府也没有限制,因此普通中学非常发达。又当时主张每省只办一所高中,可是现在差不多每所中学都有高中,设备不好,师资不够,也办高中,这是一个大的错误。现在教育失败,这个责任,固然政府要负,但先生们同社会上各方面都要负,因为没有引起一般青年对教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