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3:服务礼仪
8753200000020

第20章 零度干扰 (1)

多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行业一直普遍沿用着所谓“唱收唱付”的做法。即服务人员收取了服务对象多少现金,或者支付了服务对象多少现金,一定要当场大声向服务对象说出所收、所找的钱数。这一习惯做法的初衷,是为了做到货款两清,避免在收支现金过程中出现偏差。实事求是地说,它更多的是为服务行业和服务人员自身所着想的,在实际操作中,虽然方便了服务人员,却往往给服务对象平添了不少的麻烦。

人们在餐馆里设宴请客时,看重的主要是餐馆的档次、就餐的环境以及设宴待客这一形式本身,一般而言,对于菜肴的具体价格是不会太计较的。根据交际礼仪的常规做法,主人自然不会将宴请的实际费用对客人们以实相告,客人们肯定也不会就此向主人贸然相询。可是,某些餐馆里的侍者,却总是爱在无意之间败坏主人的兴致,给本来宾主皆大欢喜的宴请增添上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他们好像是担心设宴者吃完之后逃跑赖账似的,往往在宾主雅兴正浓、一唱一和之时,突如其来地上前加以打搅,插上一句:“你们哪一位付账?”或索性更为直接地坦言:“三号桌,请付钱,280元,不能打折。”不论身为主人,还是身为客人,要是碰上了这种情况,其感觉肯定都不会怎么好!

一些年老体弱的人,每逢去银行取款时,尤其是支取数额较大的款项时,经常会三思而后行。在许多时候,他们能不自己亲自前去取款,就尽量地不去。他们与银行产生“隔阂”的原因在于,每当银行的储蓄员将他们所要支取的现金递交给他们之前,总是要例行公事般地大声询问一句:“某某人,你要取多少钱?”在得到其正确的答复之后,他们所要支取的现金方能到手。此时此刻,这些年老体弱者最大的担心,是会因储蓄员的高声验证而使自己暴露家底,并且因此而被谋财害命者盯上(当然,亦不可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有些时候,唱收唱付还是必要的,尤其是购货交款时)。

凡此种种问题,站在服务礼仪的角度来分析,皆可称之为干扰服务对象。所谓干扰服务对象,在此主要是指,由于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之中的某些表现,有意无意地扰乱了服务对象对于服务的享受,败坏了服务对象的心境,甚至因此而使服务难以正常而顺利地进行。从整体上来讲,干扰服务对象,不但会挫伤对方进行消费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服务人员的热情服务大打折扣。可见,要真正地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杜绝干扰服务对象的问题。国内外研究服务礼仪的专家、学者们,对于解决服务人员干扰服务对象的问题,早就发表过不少的高见。

当然,服务礼仪目前对此问题所达成的一致是:服务人员只有学习并掌握了零度干扰理论,才能正本清源,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认识,并且在服务实践中与种种干扰服务对象的所作所为绝缘。

零度干扰理论,亦称做零干扰理论。它是服务礼仪的一种重要的支柱型理论。它的基本主张是:服务行业与服务人员在向服务对象提供具体服务的一系列过程之中,必须主动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对方所受到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干扰,积极减少到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也就是要力争达到干扰为零的程度。

零度干扰理论的主旨,就是要求服务行业与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之中,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宽松、舒畅、安全、自由、随意的环境。使对方在享受服务的整个过程里,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心情,让对方始终能够逛得惬意,选得满意,买得称心。在进行消费的同时,令对方真正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实践已经证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其社会成员对于服务领域内的干扰现象便越是难以容忍。一位服务对象的文化程度越高,在其享受服务的整个过程之中便越是不希望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扰。

总体而言,零度干扰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使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愈少愈好。服务行业与服务人员要贯彻落实好这个主要意图,就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造无干扰环境。必须承认,任何一个服务场所的周边环境,或多或少地都对服务对象构成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服务场所的周边环境,实际上也是整体服务的有机要素之一。忽略了这一点,便难以使服务内容尽善尽美,难以使服务水准“更上一层楼”。

为服务对象创造无干扰的周边环境,主要需要服务行业与服务人员从如下几点着手。

其一,讲究卫生。环境卫生,通常最为服务对象所看重,并且在其眼中直接与服务单位的档次、服务水平的高低相挂钩。服务对象在享受服务的具体过程里,假如感觉到周边环境不够卫生,则必定会在其内心之中平添抵触情绪,或者直接产生反感。

注意周边环境的卫生,主要是要做到在服务单位的辖区之内,特别是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现场,以及对方的其他一切所到之处,无异物,无异味。所谓无异物,是指要将一切不洁之物彻底清扫干净。所谓无异味,则是指要将一切令人感觉不快的不正常的气味完全予以驱除。例如,一家店铺的门内堆放垃圾,或是其台阶之上布满痰迹、果皮、纸屑,便是典型的异物。一家酒吧里充满油漆味,或是一间歌厅内充斥着饭菜味,就属于有碍于人的异味。

其二,重视陈设。一家服务单位的陈设与装潢,颇有专门的讲究。它既要文明、美观,又要安全、实用。更加重要的是,它应当充分发挥吸引与方便服务对象的功能,而不应当适得其反。

举例而言,如果一家服务单位的房门动辄磕碰人,电梯动辄夹挤人,柜台时不时地碰人或是令人被迫绕行,地面积水或是光滑到使人心存跌跤之忧,恐怕就会使备受干扰的服务对象望而却步了。

其三,限制噪声。从总体上看,人们大都是喜欢安静的。在人们对服务进行选择,或者享受服务的过程之中,为了专心致志地挑选或体验,尤其希望保持肃静。因此,服务行业与服务人员在为服务对象进行服务时,一定要将有碍于对方的噪声限制到最低点。

所谓噪声,亦称噪音。它一般是指在正常的环境下不应当存在的嘈杂、刺耳、有碍于人的听觉的声响。对服务对象来讲,下列不合时宜的声响皆在有可能对其形成干扰的噪声之列:一是反复播放的广告;二是服务人员进行推销时的大声喊喝;三是服务人员私自进行的聊天;四是服务人员行动所造成的声响;五是服务过程中不应产生的物体碰撞之声;六是尖锐刺耳或过度无聊的背景音乐。

第二,保持适度的距离。有不少消费者或许都多多少少地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高高兴兴地走进一家服务单位,准备对其服务内容进行了解、加以选择或是予以享用时,却被毫不识相地围上前方的服务人员大大地挫伤了积极性。有些时候,那些对服务对象亦步亦趋、紧紧尾随不放的服务人员,往往会使服务对象产生“蝗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甚至由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当即“临阵脱逃”而去。

这就表明,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服务对象之间所保持的人际距离有一定之规,而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人际距离,一般是指在人与人所进行的正常交往中,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空间上所形成的间隔亦即交往对象之间彼此相距的远近。在不同的场合里和不同的情况下,交往对象之间的人际距离通常会有不同的要求。心理学实验证明:人际距离必须适度。人际距离过大,容易使人产生疏远之感。人际距离过小,则又会使人感到压抑、不适或是被冒犯。总之,人际距离过大或过小均为不当,它们都是有碍于正常的人际交往的。

对于服务人员来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需要与服务对象彼此之间保持的常规的人际距离,大致上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其一,服务距离。服务距离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所保持的一种最常规的距离。它主要适用于服务人员应服务对象的请求,为对方直接提供服务之时。在一般情况下,服务距离以0.5米至1. 5米之间为宜。至于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究竟是要相距近一些还是远一些,则应视服务的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