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用专业术语时,要求服务人员注意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既要使自己的道理讲得通,又要能够同时让交谈对象听得明白。具体而言,要真正做到在运用专业术语时因人而异,就要在交谈之前,善于对交谈对象进行必要的观察、了解和定位,并且依照对方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行业以及受教育的不同程度,而适当地有所区别。
在运用专业术语时,要求服务人员注意因事而异,则重点是要在具体运用专业术语的过程中,把握好时机的变化,沉着果断,善于随时根据具体情况的改变而加以必要的调整,善于应变。在具体运用专业术语时,不但要注意两厢情愿,相互理解,而且非得随时相机加以调整不可。恪守原先的设想,不分任何对象,“一往无前”、按部就班地运作下去,在实践中往往难以行得通。要想使专业术语用得好、用得准,自己讲得透,别人听得懂,就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的变化,当深则深,当浅则浅;当多则多,当少则少;当用则用,当不用则不用。最忌讳的是无视现实状况的具体变化,而非要去走两个极端不可。
其二,敬人之语。服务人员必须常用敬人之语。敬人之语,简称敬语、敬词。它所指的,就是用来向交谈对象表示恭敬之意的一些特定的用语。在工作岗位上服务于人时,必须常用、多用敬人之语,是对服务人员的一项基本业务要求,同时也是服务礼仪的一项主要规范。
业已指出,服务对象所要求的理想服务,应当既能够使之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又能够使之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具体而言,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之中对服务对象使用恰当的敬人之语,是使对方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的先决条件之一。正因为如此,敬人之语理当被归入服务人员的行业用语之中。服务人员日常所使用的行业用语,主要就是由专业术语与敬人之语这两大主要内容所构成的。
敬人之语,主要包括礼貌用语、文明用语以及自谦用语,等等。在具体运用敬人之语时,要重在落实,重在持久,重在言行一致,重在普及与提高并重。要提倡在服务岗位上,人人都要常讲、多讲敬人之语,并且要表里如一,长期坚持,永不懈怠。千万不要在提倡敬人之语这一问题上搞形式主义的一风吹,走过场。要是只把敬人之语贴在墙上,而难见之于口;或者有口无心,言不由衷,都很难打动服务对象,更不要说使对方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了。
其三,服务忌语。服务人员禁止使用服务忌语。服务忌语,通常是指服务行业里的忌讳之语,亦即服务人员在服务于人时不宜使用,并应当努力避免使用的某些词语。站在提高服务质量这一角度上来讲,不用服务忌语,应是要求广大服务人员使用规范化的行业用语的必然结果。
美国知名学者保罗·福塞尔曾经有言:“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一个人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当然毫无例外地显示着他的品位。”他由此进一步认定:一个人平日所使用的具体词汇,实际上都如实地表现了他自身的教养与待人的态度。用他的观点来解释服务人员不得使用服务忌语的原因,同样是行得通的。
使用服务忌语的最大恶果,在于它往往出口伤人。这种伤害是相互的,在伤害了服务对象的同时,也对自身形象造成伤害。
就具体内容而论,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绝对不宜使用的服务忌语,主要有如下四类:
一是不尊重之语。在服务过程之中,任何对服务对象缺乏尊重的语言,均不得为服务人员所使用。在正常情况之下,不尊重之语多是触犯了服务对象的个人忌讳,尤其是与其身体条件、健康条件方面相关的某些忌讳。
例如,对老年的服务对象讲话时,绝对不宜说什么“老家伙”、“老东西”、“老废物”、“老没用”。即便提的并不一定就是对方,对方也必定十分反感。至于以“老头子”、“老婆子”一类的称呼去称呼老年人,也是不应该的。
跟病人交谈时,尽量不要提“病鬼”、“病号”、“病秧子”一类的话语。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也不要提什么身体好还是不好。应当懂得,绝大多数病人都是“讳疾忌医”的。
面对残疾人时,切忌使用“残废”一词。一些不尊重残疾人的提法,诸如“傻子”、“呆子”、“侏儒”、“瞎子”、“聋子”、“麻子”、“瘸子”之类,更是不宜使用。
接触身材不甚理想的人士时,对其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例如体胖之人的“肥”,个低之人的“矮”,都不应当直言不讳。
二是不友好之语。在任何情况之下,都绝对不允许服务人员对服务对象采用不够友善,甚至满怀敌意的语言。只有摆错了自己的实际位置,或者不打算做好服务工作的人,才会那么做。
例如,在服务对象要求服务人员为其提供服务时,后者以鄙视前者的语气询问:“你买得起吗?” “这是你这号人用的东西吗?”
当服务对象表示不喜欢服务人员推荐的商品、服务项目,或者是在经过了一番挑选,感到不甚合意,准备转身离开时,后者在前者身后小声嘀咕:“没钱还来干什么”、“装什么大款”、“一看就是穷光蛋”,等等。
有时,当服务对象对服务感到不满,或是提出一些建议、批评时,有个别的服务人员居然会顶撞对方,说什么:“谁怕谁呀,我还不想侍候你这号人呢”、“你算什么东西”、“瞧你那副德性”、“我就是这个态度”、“愿意去哪儿告去都行”、“本人坚决奉陪到底”,等等。
凡此种种,不仅皆属于不友好之语,而且还是不友好到了极点。在工作之中假定如此对待服务对象,既有悖于职业道德,又有可能无事生非,或者进一步扩大事端。
三是不耐烦之语。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就要在接待服务对象时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足够的耐心。要努力做到:有问必答,答必尽心;百问不烦,百答不厌;不分对象,始终如一。假如使用了不耐烦之语,不论自己的初衷是什么,都是属于犯规的。例如,当服务对象询问某种商品的功能时,不允许答以“我也不知道”,“从未听说过”。
当服务对象询问具体的服务价格时,不可以训斥对方:“那上面不是写着了吗?”、“瞪大眼睛自己看去!”、“没长眼睛吗?”
当服务对象要求为其提供服务或帮助时,不能够告诉对方:“着什么急”、“找别人去”、“凑什么热闹”、“那里不归我管”、“老实等着”、“吵什么吵”,或者自言自语“累死了”、“烦死人了”。
当下班时间临近时,不许可驱赶服务对象:“下班了”、“抓紧时间”、“赶快点”、“你自觉点”、“还让不让我吃饭”,等等。
四是不客气之语。服务人员在工作之中,有不少客气话是一定要说的,而不客气的话则坚决不能说上一句。
在劝阻服务对象不要动手乱摸乱碰时,不能够说什么:“老实点”、“瞎乱动什么”、“弄坏了你管赔不管赔”。
在需要服务对象交零钱,或没有零钱可找时,直截了当地要对方“拿零钱来”,或告知对方“没有零钱找”,都极不适当。
在服务对象提问时,绝对不能同对方说什么“管那么多干什么”、“不买东西别问”、“你问我,我问谁”,等等。
服务人员不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服务忌语,不一定非要去对其进行死背硬记,而在于要努力成为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牢记服务忌语的危害之处,自然就不会对其随口乱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