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译文”
一个人的作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不可太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不可太积极前进,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解说”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是中国传统处世技法中的精髓,源于道家《老子》中的“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可导出“大道无形,大音稀声”等,其特点是冷静、理智立心,晦暗藏拙立足,以退备进,以养备攻。近世曾国藩、当代邓小平、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富歇均为发挥此道之极者,细研可得其真味。
“例解”
能平易近人 便广得人心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1918年12月2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圣安德莱—韦德恩。他的祖先是捷克人,父亲是一所保守的罗马天主教学校的教师。
瓦尔德海姆的童年时期,正值奥匈帝国瓦解和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之际,奥地利国内的政治、经济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因而,他从小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他回忆说:“我家老是处于饥饿之中,当时奥地利的每一个人也都是如此。”
瓦尔德海姆十几岁时,奥地利国内发生了马克思主义者与保守势力之间的内战,奥地利的纳粹分子乘机扩大了他们的势力范围。瓦尔德海姆在父亲反纳粹思想的影响下,也勇敢地参加了奥地利的青年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地利被希特勒吞并。年轻的瓦尔德海姆被强征入伍,在德国军队服役。不久,他所在的部队开赴苏联前线作战,在一次战役中,他受了伤,随后被遣送回国治疗。1942年3月,瓦尔德海姆伤愈后,被派往巴尔干地区,先后任传令官和意大利语翻译。八个月后,他复员返回了奥地利。
生活的磨难,使瓦尔德海姆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于1942年11月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两年后荣获法学博士学位。在纳粹统治下的奥地利,人们“常常须极其谨慎,还得随机应变。”在那一时期,唯一使瓦尔德海姆感到幸福的事,就是在学校里结识了后来成为他终生伴侣的知音——伊丽莎白·里切尔,他们于1944年结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瓦尔德海姆进入政界,在外交部政治司任职。当时,奥地利被相互对立的西方和苏联军队占领。瓦尔德海姆小心谨慎地追随着国家领导人,巧妙地使双方利益得到均衡。他曾作为奥方代表与美、英、法、苏四国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该条约结束了战胜国对奥地利的占领,从而确立了其作为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到占领期结束时的1955年,瓦尔德海姆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1962 年,瓦尔德海姆任联邦外交部政务室主任。1968年,他出任外交部长,任职期间,他成功地解决了奥地利当时在外交上面临的两大难题,即奥地利与欧洲共同市场的经济关系问题,以及奥地利与意大利之间存在的南蒂罗尔问题。
联合国,对于瓦尔德海姆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55年,他就曾任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后又长期担任奥地利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他还曾担任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主席,国际原子能总署防核扩散条约监督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为促进奥地利与联合国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做了许多工作,位于维也纳多瑙河公园中心的“联合国城”就是很好的见证。
1966年,瓦尔德海姆曾被提名为联合国秘书长侯选人之一,但未成功。1971年12月,他以11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的绝对优势,在安理会十五个成员国的投票选举中,战胜十多位对手荣膺联合国秘书长之职。1976年12月又连任一届,两届任满共10年。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在那里工作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厄克特说:“从有用而不是热烈气氛的角度来说,瓦尔德海姆先生可称为最好的秘书长。”这位博学多谋、富于创见的副秘书长认为,瓦尔德海姆成就了所有其他的秘书长所没有能成就的事情;他几乎与每个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能够使人们以理智的建设性精神走到一块,然后帮助他们寻求共同利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无论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做什么,在有些国家看来总嫌不够,而在另一些国家看来又嫌太过分了。联合国秘书长简直成了政治评论家顺手便可牵来的替罪羊。要想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他的灵活余地太小了。如果一个有胆识的人,试图使联合国按照他自己的信念行动,便只能大大加剧联合国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不会容忍一位具有倾向性的裁判。
尽管瓦尔德海姆说他不在乎人们的批评,但他也常常会对同僚们抱怨人们对他的误解和不能体会他的真诚的努力。面对一幅渔翁在小河边悠然垂钓的画,瓦尔德海姆感慨地说:“我多么羡慕这位渔翁的宁静的日子啊!”
瓦尔德海姆经常说:“我的第一爱好是工作”。
联合国秘书长肩负着联合国最高政治长官和最高行政长官的双重责任。他不仅要周旋于各国之间,为处理各种政治事务、缓解各种矛盾与冲突而东奔西走,而且要掌管联合国秘书处分布在各个机构中的一万多名工作人员的任命,负责主持这一庞大的国10年中,每当瓦尔德海姆先生一坐到他的办公桌后,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他话语和蔼、亲切,办事则急于求成。他那德国口音差不多已为每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许多国家元首所熟悉。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至14小时左右(包括办公、开会和社交活动)。
瓦尔德海姆身材修长,举止文雅,穿着整齐。说话时经常一句又一句重复强调他的论点。他为人谦逊,即使对身边每天见面的工作人员,也总是彬彬有礼,平易近人。瓦尔德海姆每天早晨上班时,都要向门卫道早安。走进办公室,也总是与五名私人秘书礼貌地一一握手。当晚上八九点钟或十点钟离开办公室时,如果哪位秘书还在场,瓦尔德海姆便会习惯地与之握手告别。有时,如果得知哪位秘书将要做新娘(或新郎),秘书长夫妇还会在家里为她(或他)举办一次规模可观的晚宴以示祝贺。
在整个外交生涯中,瓦尔德海姆从不与人为敌,几乎与每个人都能友好地相处,甚至在国内事务中也避免参加任何党派。尽管他政治上保守,却与奥地利社会党人及保守的人民党人都能默契地合作。
瓦尔德海姆先生勤奋好学,除母语德语外,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为他从事外交工作提供了方便。
作为联合国的第四位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就任于联合国面临重重困难的关头。当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困扰联合国多年的财政危机。瓦尔德海姆先生说,联合国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就必须具有“支付能力”。联合国的财政危机,主要是一些不赞成联合国向中东、塞浦路斯、刚果等地区派遣维持和平部队的国家,拒绝支付因此类行动而应偿还的债务。为此,瓦尔德海姆一方面到美、苏等国周旋,陈明各国捐款与维持和平的债务并不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他在联合国内部采取精简人员等措施,从而缓解了联合国的财政危机。
瓦尔德海姆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人们对联合国的信任危机。当时,联合国因无力解决一些重大的政治冲突(如印巴战争)而使联合国声望大减。瓦尔德海姆说:“我完全了解人们对联合国的成就感到失望。”
在任职的10年中,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瓦尔德海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上任后不久,他去白宫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接着,又访问了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访问了22个国家。凡是世界上的热点地区,他不是亲自前往,就是派特使或工作小组,力图通过联合国来施加影响,缓解冲突,维持和平。
瓦尔德海姆十分清楚地知道,联合国秘书长没有军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由安理会派遣去执行特别任务的;没有采取经济措施的力量;更不像国家元首那样“拥有政治权力”。因而每当他要采取大的行动之前,总是与世界各大势力集团充分协商,以避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瓦尔德海姆的前任吴丹曾决定从西奈撤走联合国的应急部队,从而导致了1967年的中东战争)。
此外,他对于“悄悄外交”的方式十分赞赏,认为这是协商解决那些在公开谈判中难以达成协议的敏感问题的最好途径,因为“各国政府也同普通人一样不愿有人公开指手画脚告诉他们如此这般。”当然,如果此路不通,而且在他认为公开的声明有助于解决问题时,他也会当机立断。他说:“那些宣传工具所说的我过于谨小慎微并非事实。”
际机构的正常运行。很显然,只这其中之一便足以使人忙得不可开交。
1981年6 月,瓦尔德海姆先生悄悄地以外交方式帮助美国和伊朗达成了一项协议,共同谴责以色列轰炸伊拉克的原子反应堆。当时,某些不结盟国家的代表正在向联合国安理会施加压力,要它对以色列进行制裁,以迫使美国使用否决权。瓦尔德海姆先生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琼·柯克帕特里克夫人引见给伊拉克外交部长沙登·哈马迪。在他们三天的激烈谈判期间,他始终陪坐在一旁,时而提些谨慎的建议,以创造一种合适的气氛,终于促使最后的决议草案签字,并在安理会通过、生效。
最使瓦尔德海姆先生引以为自豪的成就要算是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他及时派遣了一支维持和平部队。他总是得意地描述道:“美国当时命令它在世界各地的军队进入战备状态,人们都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组织起这样的一支部队,但我当机立断,迅速把联合国在塞浦路斯的维持和平部队空运到埃及。在短短的48小时内,部队进入了阵地??现在此事已不足为谈了,但如果当时维持和平部队没能及时赶到,天才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回顾10年来联合国发生的变化,瓦尔德海姆先生指出,首先,在他任职期间,联合国帮助超级大国避免了一场武装冲突,并帮助控制了地区性冲突;其次联合国对非洲南部的非殖民主义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联合国已开始意识到,在贫富国家之间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而联合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改革的主要依靠力量。
1982年,瓦尔德海姆先生移交了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返回奥地利外交部任职,担任奥地利外交部特使,主要负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1986年4月,库尔特·瓦尔德海姆作为人民党候选人参加了奥地利总统的竞选。虽然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那段经历而引起了整个奥地利及国际舆论界的轰动,但仍于1987年8月以53.9%的有效票而击败对手,当选为奥地利共和国的第六任总统。
时时修己身 处处风度翩
风度在人的自身修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良好的风度能征服人们的心。
谈笑风生、举止得体的优雅风度使人赏心悦目,它不是伪装出来的,只能体现在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中。
领导者的风度不仅体现在外交场合中,还体现在与普通人的交往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导风度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的新疆之行中。
1990年8月,江泽民来到了新疆,行程两万里,视察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塔里木油田、乌鲁木齐市等地方。他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生产生活情况,与群众打成一片,以自己特有的风度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的良好形象。
8月26日,总书记来到了种菜专业户高自成家。一路上,他步伐轻松、矫健,笑容满面好像是在串门走亲戚一样。在高自成家,总书记拉着他的手跟他拉家常、问寒暖。当总书记听说听说高自成一个月能拿800多元时,开玩笑地说:“那你比中央的部长工资都高了。”而对于大家关心的党的政策问题,总书记认真地说:“我们党的政策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