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案发现场全档案
8764700000005

第5章 犯罪心理,借以拨开迷雾的关键

(1)神秘的“炸弹疯子”:疯狂放置炸弹的人

木制工具箱里的炸弹。

在发现装有炸弹的工具箱后,工作人员赶紧打电话报了警。

不久后,排弹专家赶来,发现它只不过是一个哑弹。炸弹的旁边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联合爱迪生的混蛋们,这是送给你们的。”排弹专家并没有在炸弹上发现指纹,或其他可用于追踪炸弹制造者的证据。

对公司最近被解雇的以及对公司有怨气的人的档案,警方又进行了一番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线索。时间一长,警方就渐渐放弃了寻找炸弹放置者的努力,媒体也不再将这事件作为关注的焦点。在未来的几个月内,联合爱迪生公司和排弹局的人都不再去理会这个哑弹了。

然而,差不多时隔一年之后,有人在距离联合爱迪生公司欧文办事处只有几个街区的第19街,发现了第二枚没有爆炸的小哑弹。炸弹用一个旧毛线袜包着,但这次里面没有纸条。排弹专家很快辨认出,这个炸弹与一年前那枚炸弹非常类似。据他们推测,炸弹放置者原打算将炸弹放到联合爱迪生公司附近的办公地点,却由于某种原因而放弃了原有的计划,转而将炸弹扔在了大街上。

因为案件没有头绪,媒体又一次忽视了这次事件——比起它来,当时还在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能吸引媒体的注意力。三个月后,随着美国宣布参战,曼哈顿警察总部收到了炸弹放置者发出的一封信,上面用整齐的粗体字写道:“在战争期间我不再制作炸弹了——我的爱国心使我做出了这个决定——以后我会把联合爱迪生公司送交法院审判的——他们要为他们的懦夫行为付出代价。F。P。”

炸弹放置者遵守了他的诺言:在接下来的9年内,他再没有放置炸弹。然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也没有闲着,因为联合爱迪生公司、警察局、电影院和一些个人,都陆续收到了许多怪异的威胁信。

1950年3月29日,第三枚没有爆炸的炸弹在纽约市中央火车站被人发现。排弹专家认出这枚炸弹的制作方式与前两枚炸弹的制作方式相类似,但不完全一样。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炸弹制造者的技艺更加成熟,制造出的炸弹威力更大,在结构上也比前两枚炸弹更加精巧。令侦探们奇怪的是,这次发现的又是一枚哑弹,难道炸弹放置者压根儿就不打算引爆它?

不幸的是,他们的这一猜想随着第四杖炸弹在纽约一间公用电话亭的爆炸而终止。随后,另一枚炸弹又在中央火车站爆炸了。作案人先后放置了共三十多枚炸弹,大多数炸弹被放置在公共场所。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有一回,一枚炸弹被邮寄给了联合爱迪生公司。另外,如果作案人选择将炸弹放置在电影院时,他会事先用刀子将电影院里的某个座位从底下切开,再将炸弹放在其中。

1956年12月2日7时55分,一枚炸弹在位于布鲁克林区的派拉蒙电影院爆炸,导致8人受伤,其中有3人重伤。炸弹放置者事后放出消息,说这是“借助了上帝之手”,才没有导致人员的死亡。这个疯狂地放置炸弹的人被人们称为“炸弹疯子”。

炸弹疯子制造的炸弹威力越来越强,他寄给警察局和报社的信件,也越来越猖狂自大。接受这个案件的侦探们颇有黔驴技穷的味道,报界也对警方失去了信心。这个神秘的炸弹疯子,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成了他的人质。不能让他继续肆无忌惮地作案下去,必须迅速将他找出,并尽快捉拿归案!

犯罪精神病学专家出马。

传统的方法不管用,纽约市犯罪实验室的检察官霍华德决定尝试其他方法。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找到了一名犯罪精神病学家。他叫做詹姆斯。詹姆斯熟悉心理肖像学。当时,心理肖像学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在重大案件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詹姆斯博士也曾偶尔留意过炸弹疯子一案。他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起案件的卷宗。很多警方所认为没有价值的地方,对于詹姆斯而言,却是寻找线索的最好源泉。

通过对卷宗的分析,詹姆斯认为炸弹疯子是一名男子,对联合爱迪生公司有怨气,很可能是该公司以前的雇员;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坚信联合爱迪生公司和公众合谋对付他;他大约50岁左右,他应该是一个讲究整洁、做事挑剔和工作技巧熟练的人;对别人的批评,他应该特别敏感;他或许是一位外来移民,或者大部分时间都与外来移民待在一起,因为他的信件中使用的是规范的语言,而没有出现当时当地的俚语。

此外,他至少受过高中教育,但很可能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信件用词呆板,而炸弹制造技艺却比较熟练,这表明他的炸弹制造知识是自学的。炸弹疯子生活在康涅狄格州,而不是纽约。他很可能没有结婚,和一个或多个单身女性住在一起。他很可能年轻时就失去了母亲。

尽管霍华德对詹姆斯的结论表示怀疑,但对方的分析仍然对他造成了很大的触动。因为此前通过传统的侦查,警方也得出了一些和詹姆斯相同的结论。而且詹姆斯对炸弹疯子心理肖像的描绘,与警方想象的没有任何冲突。此外,詹姆斯强烈的自信也感染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尽管这份心理肖像已经被描绘得很具体了,可符合这种情况的人也有很多,警方如何从中找到那个炸弹疯子呢?

詹姆斯的建议。

詹姆斯提出了他的建议:将他给出的心理肖像公布出去,而且不仅要公布他的描绘,最好是将整个案件的调查情况,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广为传播,虽然有悖于案件侦查的标准程序,但詹姆斯认为,这是引蛇出洞的最好方案。如果他对炸弹疯子的分析是对的,那么炸弹疯子就会自动现身。因为根据其心理肖像,炸弹疯子希望被警方找出来,并引起公众的注意——在他看来,这正是他工作的价值所在。

詹姆斯还预测,如果他对炸弹疯子的心理肖像描绘中有错误之处,那么炸弹疯子会禁不住将错误告诉警方和媒体。即使所做的描绘完全正确,他也可能会告诉人们更为详细的细节。警方可由此抓到他。

随后,纽约所有的大报,包括《纽约时报》都刊登了詹姆斯博士给出的心理肖像,但警方有意隐瞒了炸弹疯子制作炸弹的有关细节和照片。炸弹疯子还在继续写信嘲讽媒体和警察。在一封写给《美国报》的公开信中,他指出自己曾经在联合电力公司(联合爱迪生的组成公司之一)工作,在那里遭受过一次工伤,后来还得了肺结核。他认为是那次工伤导致他得了肺结核,并使他残疾,但他的残疾申请并没有获得公司的认可。

他以为他在联合爱迪生公司的档案记录,早已因为年代久远而丢失了。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档案记录依旧保存完好。他的档案不久后就被找到了,档案上的人名叫乔治,其情况的确与炸弹疯子所说的相符。他一心要让公司因其“懦夫行为”而遭到报复。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警察来到乔治的住处,逮捕了他。他当时穿着浴衣,坦然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制造和放置炸弹的人。他还透露,他在信件上的签名“F.P.”是有含义的,是“FairPlay”的缩写,意谓“公平游戏”。

(2)唐娜之死:马里兰州的杀人事件

唐娜是联邦调查局西南部一个分处的速记员。一天夜里,她在自己的公寓里遭到奸杀。犯罪分子实在太猖狂了,竟然连联邦调查局的工作者都敢杀害!那么这起案件,究竟是何人所为?警方为了尽快破案,还原了犯罪现场。这样一来,或许就可以确定罪犯的性格密码……

联邦调查局工作者惨遭杀害。

两名探员赶到案发现场时,发现现场保持得还比较完整。被害人唐娜,是一位只有22岁的白人女性,自小在农场长大。虽然她在局里做事已经两年有余,却在八个月前,才搬到城里来。

唐娜所居住的这一公寓,位于黑人与西班牙裔居住的一个区域,周边工厂林立。公寓管理员比较谨慎,特意在每间单身女性住的房门上,安装了一个白色灯泡,而不是一般的黄灯泡,以便让自己与警卫特别留意这些门户。管理员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容易让心怀不轨的人一望便知。

对现场仔细检视以后,警探推测案犯是从正面窗口侵入的,在进入时不慎还撞到了一个大型盆栽;电话线已经被拔下,餐厅与厨房的地板上残留着大片血迹。血迹显示,被害人在厨房遭受攻击,接着被拖到起居室。死者沾满血迹的衣物,堆在厨房地板边上靠柜子的地方。她的内衣裤蜷缩着,这意味着她是倒在地板上时,被凶手褪下了衣裤。

当警方抵达现场时,房同里的灯都关着。警方推测说,多半是凶手离开时把灯关掉,好让命案不那么快被发现。

还原犯罪现场。

警方从她的同事、家人及邻居处了解到,唐娜生性内向,生长在一个虔诚的宗教环境中,对宗教信仰极其看重。她不太懂得世故,从小在严厉的家教下长大。她既不招摇也不惹人注目,社交活动少之又少,和男性及同事都少有往来,工作认真而尽责。她没有任何不规矩的行为,在她的住处找不到毒品、酒类、香烟或避孕药。她父母坚信她会为了保住贞操而抵死不从。

在研究凶案现场中,探员在浴室门外注意到一块特别的血迹。另外,没有冲水的马桶中,他们注意到有尿液,但没有卫生纸。这或许可以说明,唐娜在浴室中听到有人闯进来时,立即起身,没空冲水就出去看是怎么回事。没料到她一出浴室门口,凶手就重击她的脸部,想要把她打昏。

在起居室一块座垫下,探员搜寻到了一把菜刀,认为这就是凶器。既然这把菜刀就是凶器,那么可以断定,行凶者闯进公寓时,并没想到要杀人。如果他准备来谋杀她,而不是想要奸淫她,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把电话线拔掉。另外,房间里的贵重物品都还在,并没有丢失,也就是说凶手没打算要偷东西。他既没有打算杀人,也没有打算偷东西,那他就是计划对被害人实施强暴的。

行凶者闯入公寓后,不说一句话,就下重手突然袭击了她,表明行凶者的脾气比较暴躁,是个好勇斗狠型男子。其智力应该不高,没有经过多少社会历练,没有建立起足够的社交自信,不擅长用言语与人沟通。他希望一开始就能把被害人控制住,不然其意图就难以得逞。

令凶手始料未及的是,唐娜看起来文文静静,但在遭遇强暴时却抵死不从。她为了保住贞洁,会毫不迟疑地拼命反抗。不过她越是反抗,凶手就越是惊怒。他在厨房袭击她后,把她拖到别的房间,然后强奸了她。

确定罪犯的性格密码。

究竟是什么人犯下了这罪行呢?

警探在到达现场的当晚,就开始着手进行人格剖绘。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因性冲动而引起的谋杀案中,倘若被害人是白人,那么凶手是白人的几率就比较大。不过这个地区是黑人与西班牙裔的公寓区,所以凶手也很有可能是黑人。

警探还认为,行凶者年龄大约在20~27岁之间。他或许结过婚,但可能与人同居,只是两人关系应该不够和谐。其智力或许偏低,学校成绩和品行不会太好,但他应该在街头混得很熟。

他就住在附近,而且住的是中低收入的出租单位。他所从事的应该是体力型工作,或许常和同事发生冲突。他以前没有杀过人,但可能干过其他一些伤害人的勾当。洛伊作为妇女暴行的研究专家,坚信这人有过强奸或性攻击的不良纪录。

警方还预测了他犯案后的行为,包括不去上班、酗酒、体重减轻以及仪容外表会有所改变等。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像他这样的人,会向家人或亲近朋友谈到或吐露他的罪行,而这可以作为逮捕他归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他们知道,这名行凶者会时刻关注新闻中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警方将他们的人格剖析和描绘公之于众,并接受地方媒体的访问。结果才过了两个礼拜,就有人打电话给警方,说他认为自己发现了嫌疑犯。警方不敢迟疑,迅速行动起来,将那位嫌疑人抓捕。

在对嫌犯作出掌纹鉴定后,法医确定它与凶案现场留下的几个掌纹相吻合。毫无疑问,这人就是犯罪者。警探真可谓料事如神:凶手是22岁的黑人男性,住处距离凶案现场,只有四个街口。他和姐姐同住,用姐姐的钱。他当时还在强奸罪假释期间。

(3)骇人听闻:残暴的杀人分尸案

靠近阿图纳的地方,有一座鸟索诺山,山顶有一处非法垃圾场。1979年6月2日,有一个男人在这里步行时,突然被一具尸体所绊倒。他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就打电话报了警。那么,警方将会采用什么方法查明真相呢?

被抛弃在垃圾场里的女尸。

警方在接到报警电话后,问清了事发地点以及案件的大致情况,然后就迅速赶往事发现场。赶到现场后,警方发现死者是一个女孩,年龄不大,约莫二十多岁。她长长的金发已被人剪断,挂在了附近的一棵树上。查尔斯·;柏基是一名郡验尸官,他表示,这是他所看到过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他说自己虽然见过几次尸体,但是这一次还是令他害怕。

查尔斯·;柏基称,死者曾经受到凌辱,她的颚骨已经碎裂,眼眶也被打黑,身体上则有无数的刺伤,死因是由于头部遭到重击。死后遭到分尸,这包括无数的刺伤,两个乳房都被割去,一道割痕从死者的阴道切到直肠。

进一步验证之后,验尸官发现,死者胃里的食物只有一部分消化,这说明在她失踪之后不久即遭到杀害。她的尸体被抛弃在垃圾场大约已有4天时间,但保存得很好,也没有预想中的虫叮或是动物的啮咬。警方也调查了在山区非法倾倒垃圾的申诉者,他们表示,要是弃尸的时间更早,他们应该会发现尸体。

经过调查发现,死者名叫贝蒂·;珍·;谢德。在5月29日她曾经替人带小孩,并于晚间10点15分的时候走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她,直到尸体被发现。

到底是谁下的毒手,他和死者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要做下杀人分尸的恶劣行径呢?

专家做出的推测。

经过对案件所有资料的通读研究,专家得出这样的结果:凶手很有可能是白人男性,年龄在17~20岁之间。不过如果他住在偏远乡下的话,年纪可能还要大一些,因为他的社会性发展会比较迟缓。

他的体型可能很瘦,个性孤僻,可能沉迷于色情刊物。如果他有工作的话,也应该是体力工作者。会把尸体弃置在那种垃圾场的人,一定和污物有关。

他的童年背景,应该是很典型的破碎家庭:父亲不在家,有一个支配性格强、过于保护的母亲。她可能灌输给他一种印象,以为天下除了妈妈之外都是坏女人。他的潜意识中会害怕女人,而且不能和她们相处。

他和死者应该很熟,而且他心中满怀怨恨。透过施加在脸部、胸部和阴部的割伤,想办法将她“非人化”。对受害者调查后,警方得知谢德是一个整洁而细心的人,她非常满意自己的一头长发,对它照料有加。所以剪下她的头发,是一种侮辱和贬抑的行为。不过没有迹象显示,她死前遭到性虐待或是折磨。

犯罪的时间、被割掉的胸部、尸体明显有被移动过的痕迹以及之后凶手又到弃尸现场去过,这些都表明,他主要是在夜间行动的人。他可能会去墓园,或许还会去参加葬礼。

另外,凶手的住处,很有可能介于死者家和她下班回家的路上两地之间。

根据剖析,警方将目标锁定在了两名嫌疑对象。一个是住在她家的男友查尔斯,他自称是死者的未婚夫;另一个就是那个发现尸体的人,因为他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合常理。这位发现尸体的人,是一个铁路技工,因为失去工作能力而离开了现在的岗位。他表示,自己是在野外步行,但是却在一处醒目的垃圾场发现了尸体。一个出外遛狗的老人表示,他曾看到过这个人在现场小解。从穿着来看,他并不像是长途步行的人。

他住的地方和贝蒂的家只隔了四条街,曾经有好几次试着开车载她,但是都没有成功。在案发当晚,他宣称在家看电视,但是没有可靠的不在场的证明。不过,这个人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而且和妻子同住——这应该不是凶手的类型。

再来看另一个嫌疑犯查尔斯。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双亲就离异了。他的母亲是一个支配性格很强的人,往往过度干涉儿子的生活。因而到26岁的时候,他在女人面前的表现还是很可笑。他告诉警方,他只有过两次性经验,对象都是比他大的女性。他还因不能勃起而遭到嘲弄。他说他和贝蒂都深深地爱着对方,他们已经订婚,正准备结婚。不过贝蒂还在和别的男子交往,而且还有性关系。在她的丧礼上,他一直为贝蒂的逝去而哭个不停。

此外,警方查到,查尔斯和他的兄弟麦克以搬运垃圾为生。这说明他们能自由地使用垃圾场。

不过查尔斯个子较小,他应该没有能力移动尸体,或是把尸体的双腿分开,膝盖弯曲成蛙姿——尸体被发现时所呈现的姿势。况且,死者的阴道里有精液,说明她遭到过强暴,而查尔斯本人是有性功能障碍的。

最后的一个可能性。

警方认为只有一个可能性是成立的,那就是在贝蒂带完小孩之后,查尔斯在街上遇到她。他们发生了争吵,他打了她,致使她失去知觉,然后把她移到隐蔽的地方。他剪下她的头发,将她分尸,把她的乳房留作纪念品。在她第一次遭受攻击,到她被杀害的这段时间,她被查尔斯的一个帮凶强暴。

查尔斯的兄弟麦克是重要嫌犯:他有着同样的出身背景,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他曾经在一所心理诊疗所待过,有暴力记录、行为问题,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也很差。最大的差别是他已经结婚,不过他的母亲支配他的生活也很深。贝蒂·;谢德失踪的那天晚上,麦克的妻子在医院生产。她的怀孕极有可能是麦克产生压力的主要来源,而且这也使他无法在性方面得到缓解。

警方几次约谈麦克,也让他接受了测谎。测谎并没有显示他说了谎,但是他出现了不寻常的情绪反应。于是,警方锁定麦克,点破他和谢德发生性关系,而且协助处理了尸体。查尔斯和麦克两兄弟被捕,他们的姐姐也被逮捕。她自称是贝蒂最好的朋友。根据麦克的供词,凯西也帮助处理尸体。

查尔斯最终承认,他曾经试图与贝蒂这个有性吸引力、性经验丰富的女子发生关系,但是事与愿违。他越来越愤怒,最后终于失去控制。在攻击贝蒂之后,他感到很害怕,于是把兄弟找来。查尔斯愤怒到可以让麦克和她发生性关系,而他不能。他的余怒不消,于是在4天之后将她分尸,“把这件事了结”。

查尔斯最终以一级谋杀罪遭到起诉,而麦克则被送入心理治疗机构。

(4)连锁威胁信:令美国总统胆颤心惊的信件

自1979年2月开始,到1982年这三年间,美国秘密特勤组接连收到一连串的威胁信件,这是同一人所为。这不是普通的威胁信件,因为信中威胁的对象是美国总统,说要伤害美国总统。是谁如此大胆,他意欲何为?摆在警方面前的,是一个难解而又必须要解开的谜题!

匿名的恐怖分子。

第一封信的威胁对象是卡特,其余都是针对里根。

第一封信的署名是“寂寞与沮丧的人”。这封信共有两页,手写在笔记本的内页上,称要枪杀卡特总统或是其他拥有权力的人。消息传出以后,立即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然后,从1981年7月至1982年2月,陆续又有8封威胁信件寄到。其中,有三封寄给了纽约的特勤组,一封寄给了纽约的联邦调查局,一封寄到了华盛顿的联邦调查局,一封寄给了《费城日报》,其余两封则直接寄往白宫。

这8封信件的署名都是“C。A。T”。经过查证,调查人员认为“C。A。T”,就是那位“寂寞与沮丧的人”!在这些信中,“C。A。T”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那就是杀害里根总统!他把里根总统称作“魔鬼”。很多支持里根的政界人士,也曾受到威胁。在信中,“C。A。T”还提到了一个人,就是约翰·;辛克利,说要完成他未完成的使命。约翰·;辛克利是何许人也?1981年3月30日,里根总统遭遇过一次暗杀,就是此人所为!

这样的威胁信件越来越多,邮寄的对象也扩及到一些众议员与参议员。有一回,“C。A。T”还寄来了一组雷蒙的照片,都是近距离拍摄的。雷蒙是纽约市的众议员。如此看来,“C。A。T”有接近目标实现威胁的能力。

那么,这个寄威胁信的恐怖分子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威胁信里藏着的信息。

1982年6月14日,“C。A。T”寄出了第十四封信,寄给了《纽约邮报》的一位编辑。他在信中宣称,在解决“魔鬼”以后,每个人都会记住他。他所说的“魔鬼”,自然指的是美国总统。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愿意与报社编辑进行对话。这几年来,调查人员一直试图找到他,或许直到现在才看到了一丝希望。

根据“C。A。T”在信中的措辞以及寄信地点、收信人,调查人员几乎可以断定,这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纽约市民。其年龄应该在25岁到30岁之间,住在市郊,可能独居;其智力中等,未读大学,不过也许对政治、文学挺感兴趣。吸食过毒品,自认是个失败者……

只是他为什么把自己称为“C。A。T”呢?“C。A。T”代表着哪些字?具有什么意义?调查人员查来查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C。A。T”这人,到底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危险性呢?他虽然写了那么多的威胁信,但一次也没有付诸行动过。剖析专家认为,这样的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同一项任务上,使其生命有些意义,让他感受到自己充满控制力,而他很享受这种感觉,而这点可能会让他去冒更大的险。

另外有一点不容忽视,他可能对武器非常熟悉,喜欢近距离攻击。尽管这样一来,他自己并不容易逃脱。他从事的可能是自杀式任务。他并不想默默无闻,所以应该有记日记的习惯,计划有一天会将自己的故事公诸于众。当他对生命的恐惧大过对死亡的恐惧时,或许就会采取暴力行为。

调查人员的电话追踪。

调查人员派出一名秘密特勤人员,让其担任报社编辑,为的是安排他与“C。A。T”进行一次谈话。他们教他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什么样的话,以便让“C。A。T”对他开诚布公。

不久后,这位秘密特勤人员就与“C。A。T”这位神秘人物通上了电话。他们定期展开对话,但是“C。A。T”很谨慎,每一次都严格控制通话时间。此时,心里语言专家对“C。A。T”做出了一份评估报告,认为他并不具有危险性,他只是个爱出风头的骗子。

随着时间的延续,秘密特勤人员取得了“C。A。T”的信任,因而他们的对话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一来,就非常便于联邦调查局人员进行电话追踪。1982年10月21日,两人又展开了对话。一支秘密特勤组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在宾夕法尼亚车站电话厅里将“C。A。T”逮捕。

“C。A。T”的真名叫做艾丰斯·;阿莫迪二世,27岁,是个土生土长的纽约市人,高中教育程度。他痛恨世界,认为世界也痛恨他。他承认自己就是“C。A。T”,并表示自己之所以寄威胁信,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权力感以及引人注意。在审判以前,他接受了一次精神评估报告,被认为情绪上患有严重疾病。

(5)迷雾重重:琳达的被杀之谜

房屋里藏着一具女尸,尸体被包在被褥里面,其衬衫和胸罩被拉过胸部,牛仔裤被褪到膝部,内裤则被拉到私处下面的地方……是谁残杀了她?警方逐步侦查,当愈来愈接近真相的时候,警方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被褥里的女尸。

赖瑞一家居住于乔治亚州。1980年12月26日,即圣诞节后的第二天,他带着幼子在公园里玩了一天。父子俩下午回家以后,发现孩子的母亲琳达不见了。整个家混乱不堪,赖瑞的卧室里更是一团糟:床单和枕头都被扯下床铺,梳妆台的抽屉半开着,衣物散落一地,地毯上有刺眼的血污。赖瑞意识到不妙,就立刻打电话报了警。

警方搜寻了整间屋子,最后发现了琳达的尸首,她被藏于房屋下方的空处。尸体被包在被褥里面,只露出头部。打开被褥之后,警方看到她的衬衫和胸罩被拉过胸部,牛仔裤被褪到膝部,内裤则被拉到私处下面的地方。她的头部和脸上,有被钝物重击的外伤,此外还有多处刺伤。

警方认为,刺伤是在胸罩被拉上去之后造成的。凶器有可能是刀,不过在现场并没有找到。根据犯罪现场的情形,警方推测琳达先是在卧室遭到攻击,然后其尸体被移到屋外的房子下。她大腿上的血滴显示,凶手对尸体进行过处置,也移动过尸体的位置。

赖瑞告诉警方,他们本是夫妻,不过目前已经分居。两人的关系虽不像以前那么融洽,但也不至于太坏。琳达还会定期来两人从前的家,替他打扫卫生。这一天,琳达如往常一样去为他打扫房间,而同一时间,赖瑞父子则在公园里玩耍。他们回来以后,就看到了那令人痛心的一幕。

剖析专家锁定嫌疑犯类型。

警方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受害者虽然和丈夫分居,但没有其他的感情关系。在她身上,唯一不寻常的压力因素,就是会导致她婚姻瓦解的东西。

根据犯罪现场的照片及警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剖析专家认为,嫌犯会是两种类型中的一种。其一,他很可能是一个住在附近、习惯独来独往的年轻人,因临时起意而犯下这起杀人罪。据此,警方联想到在这附近,有一个让许多居民害怕的恶棍。

然而这桩罪行有太多的布局成分在,这使得专家倾向于第二种类型:某个熟识被害人,却想转移他人对自己注意力的人。凶手感觉有必要把尸体藏在房屋附近,而脸部与头部的外伤也似乎具有高度的私人成分。

警方认为,这个不明行凶者很聪明,不过文化程度并不算高,从事的应该是体力工作。他是个阴郁的人,有过攻击行为,承受挫折的能力很低,无法接受挫败。

凶犯在现场的布局本身也有其逻辑规律可循:无论是谁对琳达施暴,这人并不愿意让她的尸体暴露在外面,以免使其他人见到,这便是凶手愿意花时间把她用被褥包起来、移到房屋下方空处的原因。凶手想使这件事看起来像是性犯罪——因此他把她的胸罩拉起.让她的私处露出。但是,他似乎又不情愿让警方看见她的私处和胸部,所以选择用被褥将其盖起来。

此外,凶手对警方的侦查工作应该极为合作,而且关心案情。但是若有人质疑他本人时,他就会满腔敌意;他在犯罪后的行为或许还会包括酗酒或增服药物,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也可能会有所改变。剖析专家告诉警方,尤其要注意那种在人格和行为上,与凶案发生之前完全逆转的人。

丈夫最后的辩解。

剖析专家在对这起案件深入了解以后,做出了以上的推测。警方认为,这种种推测都是合情合理的。警方根据专家提供的案情轮廓,锁定了一个目标嫌疑人。这位嫌疑人不是别人,正是受害者的丈夫赖瑞。

接下来,警方对赖瑞进行了重点调查,认为他的确有杀妻嫌疑。警方在掌握了大量事实的前提下,对嫌疑人赖瑞进行了突击审讯。赖瑞起初竭力否认自己杀害了妻子,说他虽然与妻子已经分居,但是感情并未泯灭,两人都有和好的愿望。

但是,警方毕竟掌握了大量证据,赖瑞最后不得不认罪,承认的确是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他说他痛恨自己的妻子,认为妻子背叛了自己。最终,赖瑞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

(6)西雅图投毒案:令人难以想象的谋杀罪

这天,女儿推开浴室的门,发现母亲竟一动不动地躺在地板上。虽然医院对这位母亲进行了急救措施,但没有把她从鬼门关里拉出来。她为何而死?是谁谋杀了她?在对尸体解剖的过程中,验尸员忽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苦杏仁味……

富于戏剧性的急性死亡。

西雅图南郊有一家国立银行,苏珊是该银行的副行长助理。她有一个14岁的女儿,名字叫海伦。在1986年6月11日这天,海伦发现了惊骇的一幕:母亲竟躺在浴室的地板上,一动也不动!海伦惊叫起来,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但是,这并没有能够挽回母亲的性命。苏珊被送进医院以后,虽然医生对其进行了抢救,但她还是死亡了。她才不过40岁而已。

警方经过调查得知,就在不久前,苏珊刚刚结婚,对象名叫保尔·;韦伯克,是一位卡车司机。而在这以前,苏珊已经结过两次婚。就是说,这是她的第三段婚姻。除了海伦以外,苏珊还有一个女儿,已经成年。苏珊为什么会突然死亡呢?难道是她患有脑动脉瘤或用药过度吗?但是诊断过后,苏珊并没有内出血的症状,而且苏珊也不是一个滥用药的人。

随后,警方便对死者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助理验尸员名叫简奈特·;梅勒。在解剖过程中,他突然闻到一股苦杏仁的味道,尽管这味道比较轻微,不是那么明显,但他还是闻到了。这就表明,苏珊很有可能是死于氰化物中毒。

在之后的毒理检测中,证实了苏珊体内的确含有氰化物。这样一来,苏珊的死因就非常清晰了,她的确是因氰化物中毒而死。那么她怎么会氰化物中毒呢?她是自杀,还是他杀?她的家人坚决否认第一种说法,认为她绝不会故意吃下毒药。其家人提供了一条线索,说她曾吃过两粒特效苯异丙胺胶囊。

警方检查了药瓶,里面有三粒被破坏了的药丸。苏珊的丈夫保尔·;韦伯克称,他也曾从同一个药瓶中拿了一些胶囊来吃,但并没有出什么事。那么,如果她真是因为吃药瓶里的胶囊而死,是谁曾对药丸动过手脚呢?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调查员寻找犯罪动机。

案发后几天内,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公开了苏珊药瓶上的批号,斯托尔·;梅尔斯作为这种药物的制造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回收他的产品。警方彻查了药店的架子,以寻找更多被污染的药瓶。警方很快又发现了两个被动过手脚的药瓶,一个是在奥波恩,另一个则是在附近的肯特社区。

就在警方紧锣密鼓展开调查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斯戴拉的妇女打来电话,说她的丈夫两周前死于西雅图的港景医疗中心。院方认为他死于肺气肿,但是她清楚记得,他在患病前不久,曾经吃过特效苯异丙胺。所以当她看到媒体上关于有人中毒的消息后,心里便泛起了嘀咕。她查证了一下那药瓶上的瓶号,竟跟引起苏珊中毒的药瓶有着一样的批号!

斯戴拉的丈夫布鲁斯,当时已经被埋葬了。不过,医院里存有他的血样,因为他曾同意捐献他的器官。果然,毒理实验表明,布鲁斯体内含有氰化钠!

在对这两起案件资料进行研究中,警方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当局已经调查了成千上万的特效苯异丙胺胶囊药瓶,结果只找到了5个被动过了手脚的,而其中2个是在斯戴拉的活动的房屋里找到的。她称自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商店买来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地点,竟买到了五瓶中的两瓶!这个概率是多大?从统计学上讲,这种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

于是,警方将怀疑的目光移向了斯戴拉。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得知,死者布鲁斯拥有31000美元的人寿保险单,而斯戴拉于去年又办理了几个额外的保单。如果布鲁斯意外死亡的话,那么斯戴拉将会获得大约175000美元的保险金。那么,斯戴拉会不会为了得到这巨额的保险金,而把丈夫毒死了呢?

凶手可怕的心机。

罗杰是联邦调查局实验室化学组的成员,他发现在被污染了胶囊里面,不仅含有氰化物,而且还有另外两种不同寻常的成分,那是通常放在家中养鱼缸里的杀藻剂。显而易见,犯罪分子曾在同一个容器里先后拌过杀藻剂与氰化物粉末。

这时,西雅图的一名特工提到,他曾在斯戴拉的房屋里看到过一个鱼缸。警方随即走访了斯戴拉家附近的宠物店,得知她曾特别订货买过那种杀藻剂。警方还对斯戴拉进行了测谎,她没有通过测谎器的检验。

警方陆续取得了大量证据,表明斯戴拉就是警方竭力寻找的那位犯罪分子。斯戴拉最后只好认罪。原来,她早已负债累累,快要破产了,面临着收不回房子的抵押赎回权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她就计划杀了丈夫,从而得到一笔丰厚的保险金,借以还债。

先前,医院曾将布鲁斯的死因错误地归结为急性肺气肿,而不是中毒。这让斯戴拉大失所望。她必须让别的人也中毒,以便使得她的犯罪能够符合一种犯罪模式。这样一来,当局就会重新考虑她的案子。如若不然,她就得不到那笔巨额的保险金。如果在解剖苏珊的尸体时,没有人闻到那股苦杏仁味的话,斯戴拉也许会继续杀人,直到有人发现。只有这样,她才能自告奋勇地出来报案。

1988年5月9日,斯戴拉被判处谋杀罪,判处180年的有期徒刑。

(7)离奇的坠机案:一场不该发生的灾难

在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岸,发生了一起坠机案件。这本是一场不该发生的灾难,但它竟离奇地发生了,致使机上人员全部死亡!警方在调查这起案件的时候,发现曾有人持枪闯入座舱……

飞机失事,无一人生还。

1987年12月7日,下午4时16分。

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岸,一声震天巨响突然刺破长空,一起本不该发生的坠机案发生了。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的1771次航班,因撞到了一座小山而坠毁,乘客与机组人员共有43人,无一人生还!

根据地面控制中心资料显示,就在飞机从雷达屏幕消失前的几分钟,空中交通指挥员听到飞行员里格·;N·;林达姆德的报告,说乘客舱遭到了攻击。而那时,飞机本该在22000英尺的高度降落,预定4时43分降落在SFO。飞行记录严重受损。国家交通委员会的调查员们了解到,一名入侵者进入了飞行员的座舱,并进行了射击,导致飞机骤然急速下降!

从高空极速坠落,飞机的损毁程度可想而知。这使得受害者根本无从识别,这自然也给调查带来了难度。不过,根据乘客资料可知,死者当中有美国V形组织的主席吉姆·;斯西拉,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斯杜德曼……

那么,这起坠机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呢?

持枪闯入座舱的人。

在飞机残骸中,调查人员找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线索,那是一个航空用救护箱包,已经烧焦并变了形。里面有一张条子,写着这样的信息——“雷,我们这样结束未免有点滑稽!记住,我已乞求我的家人给我点温暖,但终究是徒劳。你也别想得到了!”

倘使没有这个字条,要想调查此案,恐怕需要从对每一个受害人的分析开始,但是有了这样一个证据,调查起来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或者说方向。“雷”是谁呢?联邦调查局人员经过调查,确定“雷”就是雷蒙德·;汤姆森!雷蒙德·;汤姆森,48岁,美国航空公司客户服务部的经理。

调查人员对笔迹进行了取样鉴定,然后认定字条的作者是大卫·;奥古斯都·;伯克,此人35岁,是这一航线的乘客服务人员,曾是汤姆森的下属。调查人员在搜寻飞机残骸时,曾找到一把手枪,经查证它是大卫借来的。

联邦调查局认为,持枪者首先是在近距离向汤姆森开了枪,然后又进入了飞行员的座舱。坠机事件的发生,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大卫。那么,大卫为何要这么做呢?调查人员对其心理进行了深度剖析。

大卫的作案动机。

大卫于1952年生于英格兰,其父母均为牙买加移民。在他很小的时候,一家人迁到了纽约的罗彻斯特,他在那里长大成人。在21岁的时候,他成为了美国空军的行李搬运工,在罗彻斯特机场工作。他工作起来比较卖力,职位也就稳步提升,还曾做过主管。

据说他的人缘不错,别人都很愿意与其打交道。曾有很多次,他接替别人工作,并解决了一些很棘手的票务与转机问题。不只如此,他还帮助黑人和像他一样的少数民族在航空公司谋取工作职位。所以,他名声不错,很受人欢迎。他常穿华贵的服装,佩戴名贵的珠宝首饰,但并没有人嫉妒他。因为他向来慷慨大方,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然而,大卫的另一面也十分明显。他风流不羁,至少同四个女人生下了七个孩子。他甚至还曾遭到过指控,原因是他顺手牵羊拿走了一袋包装猪肉。另外,更惹人怀疑的是,他在航空公司一年只有32000美元的薪水,却过着极奢靡的生活。一项历时两年的调查表明,大卫在取道迈阿密向罗彻斯特走私大量牙买加可卡因、大麻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调查人员在与航空公司的官员们进行谈话时,了解到就在坠机事件发生前的八天,大卫曾从刚刚降落的一架航班上的鸡尾酒收入中,悄悄拿走了69美元。这一幕被记录在了监视器录像带中。汤姆森决定开除他。大卫最后一次见汤姆森,就在两个人登机前的几个小时。

大卫得知汤姆森要坐那一次航班时,也跟着买了同一航班的单程机票。作为航空公司的雇员,他很轻易地就通过了安全检查。

后来,联邦调查员在大卫的公寓中,发现了他最近立下的一份遗嘱以及一些新近才办理的保险单。

(8)亚特兰大超市投毒案:一封匿名信制造的恐慌

超市经理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说自己在一罐食品里面投了毒!消息传开后,人们立时恐慌起来,给这家超市带来了严重打击!那么,是谁写了这封匿名信?他为何要写这封匿名信?警方能将他找到吗?

一罐有红色“X”标记的罐头

在亚特兰大的一家超市,有位叫做哈里的经理,这天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里说,有一罐婴儿食品被投毒了,而且还说下个礼拜,还将会有一种食品被投毒。写信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是认真的,而不是在开玩笑,在信中说他在这罐食品的底部,做下了一个“X”标记。

收到匿名信的不只是这位经理,当地的美国广播电台的一名新闻节目女主播,也收到了这封匿名信的复印件。

超市的这名经理接到匿名信,不由得感到一阵慌张,急忙命人打电话报了警。他还立即查封了婴儿食品部,并指示店员,让他们把所有的婴儿食品罐头都搬走。

亚特兰大警局接到电话后,赶紧来到了那家超市。经理将那封匿名信拿出来,交给了警方。警方即刻着手检查食品架上的食品。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果然找到了这样一个罐头:如威胁信上所说,上面有一个红色的“X”标记。

这时,电视台的众多记者也赶来了这里,开始节目的录制工作。这起事件经记者传播后,在一定范围内给人们带来了惊慌。有些居民先前买了罐头,这时候又都退回给了超市。对婴儿食品部的食品检查表明,真空密封包装的食品罐头,有被人打开过的痕迹。不过,整个架子上的其他存货以及其他商品,都没有遭到任何损坏。连锁店的地区经理,指示其他连锁店也对所有的存货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被破坏的商品。

那罐遭到破坏的婴儿食品,里面放置了什么呢?经过实验分析,警方得知里面被加进了老鼠药。老鼠药与食品混在一起。这种老鼠药,在这家超市里就能买到。

虽然还没有发现有人因此而受到伤害,但是考虑到写信的人说自己还要继续投毒,警方、超市以及周围的居民,无不感到忧心。究竟是谁投的毒呢?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投毒者的动机。

如何才能确定犯罪分子的形象呢?警探们一时之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便决定尝试从罪犯的作案动机入手,看看哪种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又在哪里可以找到他。

就像信中所提到的那样,食品罐被加了标记。商店与媒体都曾得到过这样的匿名信。这或许表明,犯罪分子并不真的想伤害谁。再有就是,威胁信里并没有附带任何要求,这说明罪犯破坏产品的目的,应该也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他究竟是为了什么才投毒的呢?而且还扬言绝不罢手,还要继续这么做。

警方注意到一点:超市经理所收到的那封匿名信,就是寄给他一个人,而不是寄给整个连锁超市的。对方知道经理的名字,这说明他们认识,至少有过接触。从这点上来判断,犯罪分子应该对这个特定的商店,或者这个商店里的这位经理,心怀怨恨。

这名犯罪分子,既不想伤害任何人,也并非为了金钱,那是为了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他是想通过破坏这个超市的正常经营,让超市经理感到难堪。他之所以要写信寄给媒体,应该就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与破坏力。

未知的犯罪分子。

警方初步确定了犯罪分子的作案动机,接下来对超市经理哈里进行询问,问他近些日子是否曾得罪过谁。于是,哈里经理就提到了最近的一次裁员活动。

裁员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因为这势必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而且在裁员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凡是被裁掉的员工,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难免会怀恨在心。

警方获知这一点,就对裁员这件事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询问。哈里提到有位员工叫做吉姆,他对这次裁员非常不满,反应过度激烈,虽然最终他并没有被裁掉。警方就对吉姆展开了调查,很快就掌握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吉姆就是那位投毒的人。吉姆最终也承认,自己是为了报复哈里,好让哈里丢掉经理职位,才想方设法来破坏这家超市的正常运营的。

(9)密尔沃基噬人狂:心理变态的罪犯

1991年7月22日午夜,正在街道上巡逻的两个警察拦住了一个人,因为这人很奇怪,他的一个手腕上戴着手铐。他虽然很可疑,但看起来并不像个逃犯。可他为何要戴着手铐呢?两名警察不明所以,就要他给出一个解释……

戴着手铐的人。

对于警方的疑问,这名戴着手铐的男子语焉不详,说有一个“奇怪的家伙”想要铐住他。警方听罢,就让他带着他们前去寻找那个“奇怪的家伙”。他把这两名警察带到了牛津公寓213号。开门的是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警方问其姓名,他回答叫杰弗里·;达梅尔。他承认那个手铐就是自己铐上去的,还说他和被铐人是一对同性恋。他们之间发生了争吵,所以对方才出走的。

警方闻言,皱起了眉头,让他把手铐打开。杰弗里·;达梅尔说钥匙在卧室里,然后就向卧室走去。其中一个警察跟他走了进去。警察这一进去不要紧,竟发现里面散落着许多照片上,而上面照的都是头骨和严重毁掉的尸体。

警方在目睹了这一情形后,就逮捕了达梅尔。达梅尔此时神色惊慌,先前冷静的举止消失了。警方随即对公寓展开了仔细搜索,发现了非常可怕的情况!一个警察打开了冰箱,发现里面竟有个人头!随后警方又发现,冷藏室里还有三个人头,橱柜里藏了两个头骨和更多可怕的照片……房间里到处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恐怖。一个炖锅里装有腐烂的手和阴茎,还有更多的生殖器泡在甲醛里!

杰弗里·;达梅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他的居所里,为何会有如此恐怖的、变态的场景呢?

名叫达梅尔的男子。

警方对杰弗里·;达梅尔展开了调查,发现达梅尔在学校的时候,就非常不合群。他虽然聪明,却从事着卑微的体力工作。他经常与一些同性恋者打交道,而且大部分是黑人、亚商,还有一些西班牙商人。牛津公寓的邻居们反映,他们经常会闻到一种奇怪的气味。杰弗里·;达梅尔,这个一向温和的31岁的金发男人,对此作出解释,说那不过是“变质的肉”所发出的气味。邻居们听后,并没有过多地怀疑。在他们看来,达梅尔看上去的确是一个挺温和的人。

此前,达梅尔这人也曾引起过警察的注意。警察发现过,一个14岁的亚裔男孩在吸了毒之后,曾光着身子在密尔沃基区周围奔跑。达梅尔宣称这个男孩是他的同性恋人,只不过因为喝醉了酒,才作出裸奔的举动。当时,达梅尔给警察看了他的身份证,还把他们带到他的公寓。公寓里虽然很臭,但看起来挺整洁,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因此,警察也就没再多问什么,然后就离开了。

在1988年,达梅尔曾遭到逮捕,被判了10个月的有期徒刑,罪名是侵犯儿童。他找到了一个13岁的亚裔男孩,先让他吸毒,后又抚摸他。不过,就在进行性行为的时候,达梅尔突然停下来,并放走了男孩。

令人难以置信的犯罪事实。

达梅尔刑满释放后,并没有收敛,反而渐渐成为一个变态杀人狂。到1991年他再次被逮捕时,他已经是每周作一次案了。他的犯罪事实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实际上,在18岁时,他就杀过人。他将尸体装进塑料袋,埋到了他家屋后的树林里。

警方问他为何杀人,他说理由很简单,就是他喜欢杀人。在杀人的过程中,他能感到其中有无穷的乐趣!他还说自己会与尸体发生性关系。他在杀人后,将尸体切开,认真地照下每一块碎片。他处理被害人的方法,是用强酸溶解,把受害人变成一摊软泥。达梅尔有时候甚至会吃受害者的肉!

达梅尔被逮捕之后,一些人批评密尔沃基警方,说如果警方没有种族歧视,那么达梅尔或许早就被关进牢房了。

达梅尔的律师为他辩护,宣称他精神错乱。检控官在审判中,大量运用犯罪心理分析的结论作为依据,公诉人麦肯将陪审团的注意力引到达梅尔对被害人实施的控制上,认为这是标准的系列杀人犯的个人特点。达梅尔所选的被害人都很容易控制,而且他通过在酒中下药,更加增强了自己的力量。这样一个折磨、杀害然后肢解的过程,令他感到自己无所不能。

麦肯的控诉很具有说服力,陪审团拒绝了辩方以精神错乱为借口的辩护,判达梅尔15起谋杀案罪名成立。最终,“密尔沃基噬人狂”被判15次终身监禁,相当于大约1000年的监禁。

(10)疑点重重:诡异的入室盗窃案

屋子里狼藉不堪,各种家具被打碎,扔得到处都是。主人说他们是遭到了盗窃,然而警方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却将怀疑的目光逐渐移向了房主本人……

令警方感到棘手的盗窃案。

这天,辛辛那提市警局接到电话,报案者称自己家里发生了盗窃事件,希望警方能够帮助调查一番。

报案者是一对夫妇,丈夫叫做弗莱德,妻子叫做玛莎。当警方赶到现场后,他们告诉警方,说晚上他们回到家里,发现屋子一片狼藉:衣服都被撕裂,家具乱扔在地上,地板上到处都是凌乱的碎片。另外,墙壁上贴满了用花字体写的标语,内容大都是反犹太人与反黑人的。总而言之,屋里凌乱不堪。

丈夫是黑人,妻子是犹太人,他们是附近唯一一对不同种族结合的夫妻。他们说自己还没有孩子,只有一条心爱的狗。案发时,狗并不在现场,跟夫妻二人一同在外面。盗贼竟然能趁狗不在的时候溜进来,可见他对他们很熟悉。

警方通过对现场进行勘查,发现情况果然如夫妻二人所说:衣物都被刀割破;家具东倒西歪;电视机被扔在地板上,已经摔碎了;墙壁上——主要是卧室的墙壁——贴满了标语,大都是反犹太人与反黑人的。

警方询问这对夫妇,他们丢失了什么。他们称自己丢失了一些珠宝、几块手表、一架摄像机,还有一些现金。玛莎说那套古银器幸好还在,因为这是她最为在乎的东西。

这起盗窃案非同寻常,因为盗贼很古怪,他偷走了东西,可为何还要把房间搞得这么乱呢?警方感到有些棘手。

受害人的邻居们。

警方问他们,先前可曾发现过有什么异常。他们说没有,只是与周围的邻居有着比较明显的隔膜。他们自从搬到这个地方,从未感到舒适过。但凡周围的人家举行聚会,他们从来不在被邀请之列。他们还说,自己总觉得常被人家指指点点,好像对他们的婚姻抱有异议。

盗窃案发生以后,邻居们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夫妻二人均表示,邻居们都很关切,担忧与同情溢于言表。一些邻居从未想过,在他们周围,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了防止盗窃案再次发生,有些邻居甚至组成了夜间巡逻队。

“这就是破绽”

这起案件的破绽在哪里呢?警方依旧摸不清头脑。但是当警方再次询问那对夫妻的时候,竟感觉到这两人的表情多少有些古怪。这时,一个破案思路突然产生,警探探究似地瞥了他们一眼,陷入了沉思。

通常情况下,像这样的犯罪是很冲动的,乍看上去窃贼应该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普通的窃贼盗走财物也就是了,为何还要把衣物剪碎、撕碎,把家具砸破呢?为何还要在墙上贴满标语呢?本案可谓疑点重重,似乎又不具备冲动型盗窃的基本特征。这样一来,警方就不由得将怀疑的目光转向屋主,即报警的这对夫妇!

警方将这对夫妇分开,对他们分别进行了长时间的询问。事实果真如警方所料,他们终于承认了并没有所谓的盗窃案发生,那不过是他们故意搞的破坏。那么他们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好好的,干吗说自己丢失了东西呢?说来实在滑稽,原来他们不过是想以这种方式,来获得邻居们的关注。他们以为这样一来,周围的这些邻居们可能就会接受他们。

(11)“9·;16”凶杀案:命案祸起“黄段”短信

2007年,诸暨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了一起凶杀案。涉案者多达7名,他们用砍刀、木棍,将一人殴打致死。当审讯他们为何要犯下这起凶案时,他们给出的理由令警方吃惊不已!原来,起因不过是一条“黄段”短信!

7名男子行凶

9月16日晚,7时30分左右。

诸暨市公安局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看来这将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民警握起听筒,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方自称是大唐镇中策氨纶厂的一名工人,说厂里发生了一起命案,有人被杀害了。

这个消息震惊了副局长黄章,他立即带领刑侦大队和大唐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开展侦查。诸暨大唐镇有一家氨纶厂,那里便是案发现场。警方赶到那儿时,受害人已经死亡。

从现场情况来看,受害人受伤极重,血流了一大片。警方向厂方及现场群众展开调查,得知死者为潘某,现年25岁,贵州榕江籍,属外来务工人员。有目击者称,对潘某行凶的,是7名年轻男子,他们不是手持砍刀,就是拿着木棍。这伙人进入厂内后,找到潘某,什么话也不说,立即就将潘某围住。他们用砍刀猛砍潘某的头部、背部,直至潘某倒地不动后才逃离现场。

不过,至于施暴者的确切身份以及他们施暴的原因,目击者并不清楚。应该说,这是一起极恶劣的杀人事件,施暴者已经达到了狂妄至极、目无法纪的地步。根据案发时的情况,警方作出了初步判断,认为这是一起报复仇杀案件。既然如此,警方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围绕与潘某近期有过纠纷、过节的人展开调查。

谁是行凶案犯。

办案民警了解到,潘某曾在大唐镇上的另一家氨纶厂打过工。于是警方对那家氨纶厂展开了调查,以获取关于潘某更加详细的人际交往信息。在这里,警方掌握了一个极重要的情况,有人说就在约莫十天前,潘某曾与人大吵过一架,对方是18岁的王国朋,系安徽临泉籍务工人员。吵架过后,潘某还曾叫人把王国朋痛打了一顿。

警方便将王国朋列为嫌疑对象,认为他是具备充分的作案动机的。不过,当警方试图联系王国朋时,却发现此人去向不明,他的另几名安徽籍老乡同样也去向不明。警方据此更加确信,王国朋就是杀害潘某的凶手,因为他要报复,而他的那几名老乡便是帮凶。另外,办案民警还察觉到,目击者对为首的一名行凶案犯的外貌、衣着特征的描述,与该厂人员对王国朋的描述是相当一致的。

都是“黄段”短信惹的祸。

9月17日,凌晨3时半左右。

办案民警经过连续12个小时的艰苦侦查,终于确定了嫌疑人就是王国朋,并摸清了他藏身的地点。民警在某村的出租房内,成功将王国朋抓获,同时落网的还有其同伙韦某、张某、刘某。

面对办案民警的审讯,这四名嫌疑人相继交代了他们作案的过程,此外还交代了另外3名涉案人员的下落。如此一来,接下来就好办了。警方根据他们的交代,于17日凌晨4时40分许,在大唐的合溪口自然村,又将剩下的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至此,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入法网。

据头号嫌疑人王国朋交代,他曾与受害人潘某在同一个厂子打工,关系也还不错。他们的交恶与一条“黄段”短信有关。就在半个月前,潘某下载了一条“黄段”短信,放在了手机里面,还给王国朋看过。

王国朋觉得很有趣,后来在与老乡闲聊时,不经意间就提起了这事。那名老乡听后,就向王国朋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王国朋能把手机借来让他看看。王国朋一口应承下来,说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王国朋回厂后,就向潘某借手机,但是遭到了潘某的拒绝。王国朋见状,就恼怒起来,对潘某十分不满,认为潘某没有理由不给他一个面子。两人由此发生了冲突,甚至动起手来,后经同厂人员劝解,两人才罢手。潘某再不愿与王国朋一起打工,就跳槽到了另一家工厂。

十多天前,潘某约了几个老乡,找到王国朋,将其痛打了一顿。因此,王国朋对潘某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还以颜色。很快,王国朋就摸清了潘某的下落,然后叫来了6名临泉老乡,齐刷刷地冲进了潘某打工的厂内。这七人手持砍刀、木棍,刀棍齐下,硬生生将潘某殴打致死。现在,他们也许会感到后悔,因为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