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于是潜心研究这一模式,并于后来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则,即“二八法则”。
根据帕累托的研究发现,社会上少数人将大部分人的财富都占有了,而且这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与其拥有的财富数量呈极不平衡的比例关系的。接着,帕累托从很多具体的事实中得出一个简单得让人无法相信的结果:假如社会上20%的人拥有社会的80%的财富,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10%的人拥有了65%的财富,而5%的人则占有了社会50%的财富。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付出了绝大部分的努力,也就是付出了80%的努力,但是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或者说是没有直接创造收益和效果。但是我们20%的努力就成就了80%,而其他80%的付出却只带来了20%
的成果。
很明显,80/20法则向我们显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与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努力一小部分,但是却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而这关键的一小部分,常常就能控制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80/20法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自己将来的目标上,这对于提高一个人工作和生活效率是非常重要的。80/20法则对工作的一个最大启发就是:不要将自己的时间花在小事情上,因为就算你用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得到20%的收获。你必须将时间用在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要解决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仅仅需要花20%
的时间,就可以取得80%的成果。
安德烈是一个十分珍惜时间的人,他从来不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一定在拼命工作。所有知道他的人都说:“看,安德烈真是太会珍惜时间了!”人们都知道,为了能成为一名出色建筑师,他拼命地想要抓住每一秒钟的时间。
每天,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和研究上,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务,时间长了,他自己也感觉到很累。而其实,在他的时间里,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管理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上。无形中,他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呢?”他笑着说:
“因为我要管的事情太多了!”
后来,一位学者见他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但仍然没有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人大可不必那样忙!”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就在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他醒悟了。他发现自己虽然整天都在忙,但所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事实在是太少了!这样做对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从睡梦中惊醒的安德烈除去了那些偏离主方向的分力,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很快,他的一部传世之作《建筑学四书》问世了,该书至今仍被许多建筑师们奉为“圣经”。
他的成功只是因为一句话:“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花一点时间去印证80/20法则,几分钟也好,几小时也行。找出在时间的分配与所得的成就(或快乐)两者之间,是否真的有一种不平衡现象。你最有生产力的20%的时间,是不是创造出了80%的价值?你80%的快乐,是不是来自生命中20%的时间?
当我们把80/20法则应用到时间管理上时,就会出现以下假设:
一个人大部分的重大成就,包括一个人在专业、知识、艺术、文化或体能上所表现出的大多数价值,都是在他自己的一小段时间里达成的。在创造出来的东西与花在创造活动上面的时间这两者之间,有极大的不平衡,不论这时间是以天、星期、月、年或一生为单位来度量。如果快乐能测度,则大部分的快乐都发生在很少的时间内,而这种现象在多数的情况里都会出现。
用80/20法则来表述就是,80%的成就是在20%的时间内达到的;反过来说,剩余的80%时间,只创造了20%的价值。一生中80%
的快乐,发生在20%的时间里;也就是说,另外80%的时间,只有20%的快乐。
如果承认上述假设,也就是上述假设对你而言属实的话,那么我们将得到4个令人惊讶的结论。
结论一: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大部分是低价值的事情。
结论二:我们所有的时间里,有一小部分时间比其余的多数时间更有价值。
结论三:若我们想对此采取对策,我们就应该彻底行动,只是修修补补或只做小幅度改善,没有意义。
结论四:如果我们好好利用20%的时间,将会发现,这20%是用之不竭的。
我们对于时间的品质及其扮演的角色所知甚少。许多人用直觉即可明白这个道理,而千百个忙碌的人并不知道学习管理时间,他们只是瞎忙。我们必须改一改对待时间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