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禅有智慧
8771500000007

第7章 真正放下

无处青山不道场,

何须策杖礼清凉?

云中纵有金毛现,

正眼观时非吉祥。

——唐·轶名禅师

心灵快乐自主在禅学中被看作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果,它源于这样一条准则,那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禅宗思想上的最高境界源自《金刚经》,后来被六祖慧能活用于他所宣扬的禅法中,它可以被称作禅宗的心要。

六祖在还没有出家之前,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卖柴村夫。有一天他在卖柴市镇上听到有人在念《金刚经》,当听到经文中的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忽然大悟。

随后他决定去参访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他在弘忍的门下不到一年,便得以继承他的衣钵。所以禅宗在六祖慧能之后,便开始以《金刚经》印心,而这个“无住”的自由心法,成为中国禅学活泼开展的最重要原因。

“无所住”就是空,是要空掉一切不合理的成见、情绪和对善恶、爱憎的执著。“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被解释为清心,因为清心的人总是那样单纯,那样宽容,那样诚心,那样恬淡从容。

佛陀在世时,有位黑指婆罗门来到佛前,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于是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但是,佛陀又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啊?”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就会从生死桎桔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理解了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世间的人一旦有了功名,就会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会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会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会对事业放不下。世人身体上的重担,心灵上的压力,何止手上的两个“花瓶”呢?但是这些重担与压力,会使人活得十分艰苦。因而,在缤纷的社会里,学会“放下”可以使心灵获得解脱,让自己活得洒脱。

有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来到禅院后,后生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谈,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回答。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什么使你这样惊讶啊?”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

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斩断才能自在啊。

明云禅师曾在终南山中修行达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寺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老禅师年复一年地积聚所得。他茶余饭后、讲经说法之余,都忘不了去看一看他那心爱的兰花。大家都说,兰花就是明云禅师的命根子。

这天明云禅师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也都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他也许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动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给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这回可把徒弟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明云禅师回来了,他知道了这件事非但一点不生气,反而平心静气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栽种兰花,为的是修身养性,并且也为了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世间之事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那不是修禅者的秉性!”

弟子听了师父的一番话,这才放下心来,他对师父的言行敬佩不已,从此更加认真修行禅定。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最难做到的无疑就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霸占住我们的心房,哪里能快乐自主?

上述公案中的金代禅师正是这样一位清心的人,而他所说的那句“不为生气才种花”,听起来平平淡淡,却又是多么伟大的启示啊!

智尚禅师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却很难。”下面我们从一些富有禅味的言语中体会如何“放得下”。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心理弹性,享受“放得下”的养生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