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跳远运动员参加比赛,应注意哪些问题跳远运动员参加比赛应注意以下问题:(1)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具备必胜的信心。跳远比赛争夺激烈,运动员应具备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心理素质,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心,勇于创造优异的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2)在比赛中应随时根据自己的体力以及气候、风向等因素合理调整好助跑距离,使自己能快速准确地踏上起跳板。(3)在比赛中应始终注意技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各部分技术的合理性,在每次试跳前应回忆一下完整的正确的技术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技术形态。(4)在基层比赛中,由于人数多,每次试跑的间歇时间长,在进行试跳前应再做些简单的准备活动,以避免受伤。
三、三级跳远常见技术问题问与答
1.何谓三级跳远,怎样进行比赛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田赛跳部项目之一。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之后,向前连续3次跳跃:第一跳是单足跳,即须用起跳脚落地;第二跳是跨步跳,须用摆动腿落地;第三跳用双脚落入沙坑。比赛规则和成绩的丈量与跳远相同。
2.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怎样
三级跳远起源于爱尔兰。最早的三级跳远是两腿交替进行跳跃,后来又发展为两次单足跳加一次跳跃。19世纪末形成了现代三级跳远的跳跃方法:单足跳加跨步跳加跳跃。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三级跳远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三级跳远的技术发展可概括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三级跳远的产生及跳跃方式定型阶段;第二阶段:日本式三级跳远技术阶段;第三阶段:“高跳型”三级跳远技术阶段;第四阶段:“平跳型”三级跳远技术阶段;第五阶段:现代三级跳远技术阶段。
三级跳远的发展趋势是:仍以“高跳”和“平跳”占主导地位,速度、幅度和三跳技术的紧密衔接,重视三跳的比例,充分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腾空高度和跳跃远度,是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3.何谓立定三级跳远?它有何作用
立定三级跳远属非正式比赛项目。指运动员不用助跑,从立定姿势开始的三级跳远。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大量采用,以发展弹跳力和腿部的爆发力。
4.三级跳远有哪几种技术类型,它们各有何特点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1)高跳型:也称“力量型”。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运动员创造。其技术特点是第一跳高而远,水平速度耗损大,因此容易造成第三跳距离减小。三跳间的比例为38%、29%、33%。一般为具有较强腿部力量的运动员采用。(2)平跳型:也称“速度型”。其技术特点是助跑速度快,前两跳身体重心轨迹低而平,第三跳身体重心轨迹高而远。三跳间的比例为35%、30%、35%。为具有快速助跑能力的运动员采用。(3)中间型:也称“现代平跑型”。其特点是具有平跳型的快速助跑和较低而平的身体重心轨迹,保持第三跳的远度;又具有高跳型强有力的腿部力量,用以适当增大第一跳的远度。三跳问的比例为37%、29%、34%,为具有强有力腿部力量和快速助跑能力的运动员采用。
5.现代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是什么
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模式特征是助跑速度高,起跳制动小,动作快速、连贯、自然,力争提高每一跳的远度,最后一跳又高又远。现代三级跳远技术三跳间的比例是33.5%、30.1%、36.4%,它综合了“高跳”和“平跳”技术的优点,其典型代表是前世界纪录创造者巴西运动员奥地维拉(17.89米)、前苏联运动员萨涅耶夫(17.44米)、中国运动员邹振先(17.34米),以及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运动员班克斯(17.97米)。
6.三级跳远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三级跳远技术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什么
三级跳远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也和动作质量、维持身体平衡能力及三跳比例有关。
由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在三跳过程中不断降低,所以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消耗而又能获得合理的垂直速度,是三级跳远技术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7.三级跳远技术与跳远技术相比,有何特殊性三级跳远技术与跳远技术相比,有如下特殊性:(1)在保证三级合适比例和正确跳跃节奏的前提下,增加每跳的远度。(2)保持三跳落点的直线性,不仅对维持空中平衡和有效发挥运动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运动成绩有直接影响。(3)三级跳远的第一跳对后两跳有显著影响,所以不能按跳远的腾起角跳第一跳。起跳中注意向前用力,适当减少腾起角,以加大向前运动的速度,是三级跳远第一跳的显著特点。(4)身体在空中的平衡对正确完成第二跳和第三跳有重要作用。
8.三级跳远和跳远的助跑技术有哪些不同之处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逐渐增加,助跑步长比较均匀,最后几步的步长没有明显变化,助跑倒数第二步支撑时身体重心几乎不下降,而且比较平稳地迅速向前移动,身体前倾比跳远更大,起跳脚踏板的瞬间落地点较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动作快速且连贯,这些都有利于运动员在助跑中获得高的水平速度,以最小的消耗水平速度过渡到起跳。
9.三级跳第一、二、三跳分别要注意些什么由于第一跳向前速度很大,因此必须注意在保证这一跳有一定远度的基础上,减小跑速的损失。为此,第一跳身体重心的腾空轨迹比较平,空中换步动作应同下一跳的起跳动作紧密衔接。
在第一跳腾空尚未结束之前,就要准备开始第二跳。身体从最高点往下落的过程中,起跳腿积极下压,做一个先向前、向下,然后转为向后的扒地动作,当起跳腿扒地时摆动腿和两臂要有力地向前摆动。第二跳的空中动作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跨步姿势。经过两次起跳之后,水平速度明显下降,因此在第三跳中,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水平速度,尽可能提高垂直速度,以获得一个较高、较远的腾空轨迹,取得第三跳的远度。由于这一跳需要发挥较大的垂直速度以弥补水平速度的损耗,因此起跳时间需向上用力比较明显。
10.三级跳远中,第二跳和第三跳的扒地式起跳技术是怎样的
在三级跳远中,第二跳和第三跳的“扒地式”起跳技术是:摆动腿在落地之间,高摆的大腿带动髋部向前,小腿自然下垂,随后以髋和大腿肌肉发力,向后下方积极地下压。这个动作要做得快速、及时,使脚掌接触地面时身体重心保持较高的位置。下压扒地的腿几乎是伸直的,并用全脚掌迅速着地,落地点离身体重心的投影点较近。落地缓冲时身体重心很快地前移到支撑点的垂直上方,上体恢复正直姿势,向前摆动着的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接近身体的垂直部位。落地腿要及时地屈膝屈踝进行缓冲,并使身体重心迅速地前移到支撑点的上下,然后在两臂和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及伸展上体的配合下,支撑的起跳腿快速有力地蹬伸。
11.三级跳远中第三跳的技术是怎样的
三级跳远的第三跳经过前两跳之后,水平速度已经大大地降低,因此第三跳要依靠增加垂直速度,来弥补水平速度的不足,获得一个较高的腾空轨迹,同时要充分利用剩余的水平速度,以保证取得最大的远度。第二跳落地后,支撑腿迅速缓冲,身体重心积极前移,然后快速蹬伸支撑腿,同时两臂和另一腿向上方有力提起。起跳腾空后仍要保持“腾空步”的姿势,然后完成跳远的腾空姿势和落地动作。
12.在三级跳远教学中,学习第二跳与第三跳相结合技术时的教学要点是什么
在三级跳远技术中,第二跳和第三跳结合技术的教学,要抓住第三跳的“扒地式”起跳动作,起跳时要着重抓摆臂摆腿和伸展躯干蹬地腿蹬伸的配合,以取得一定的腾空高度。初学者第三跳的腾空姿势,一般都采用蹲踞式。
13.在掌握和提高三级跳远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在掌握和提高三级跳远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针对不同情况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掌握正确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较高的助跑速度,加大起跳用力和提高每个动作的质量。
②培养学生向起跳板“进攻”的意识。③助跑方向和三级落地点都要在一条直线上,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水平速度的合理利用和三级的合适比例。④注意安全,防止受伤。
14.三级跳远教学应注意哪些事项
三级跳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教学时要抓住基本技术环节的教学,对基本技术要求正确、准确,反复练习;②技术教学中要交替安排不同的练习,要注意增加同一练习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③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④注意运动训练中的量和强度,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每人的运动量和强度,做到区别对待;⑤在教学和训练中要注意安全。
15.三级跳远运动员应具备哪些必要的身体素质,各种形式的多级跳及其组合练习对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有何作用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田径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助跑速度、力量、弹跳力、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各种形式的多级跳及多级跳组合练习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其作用也不尽相同。采用负轻重量进行练习时,可以加强力量素质的发展;减少多级跳次数,适当增加助跑距离和每跳的腾空高度及远度,可以加大快速力量;增加多次跳的次数,可以发展跳跃耐力。有时间要求的多级跳练习,可以培养快速起跳、加大起跳中向前用力和更好地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也可采用连续跳上、跳下30~50厘米高的木箱练习和其他组合练习。木箱之间的距离和木箱的数量以及跳的方法,可根据训练需要而定,这些练习可以有效提高三级跳远的专项力量。
四、跳高专业知识问与答
1.“跨越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的概念跨越式跳高是跳高技术中最简单的一种姿势。运动员从侧面直线助跑,用离竿远的一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向上摆动跨越横竿后内转下压,使臀部迅速移过横竿,同时上体前倾并向横竿方向侧倒,起跳腿部迅速移过横竿,同时上体前倾并向横竿方向侧倒,起跳腿向上高抬并外展完成越竿动作,两臂配合两腿做协调摆动。过竿后,身体侧对横竿用摆动腿着地。此式由于跳时身体重心离横竿较高,故利用腾空高度的效果较差。
俯卧式是跳高技术中的一种姿势,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已被普遍采用。运动员侧面助跑,用靠近横竿的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沿横竿前冲内旋,使身体转变为俯卧竿上的姿势,随即转动潜肩,起跳腿后仲外翻,最后用摆动腿和两臂落入沙坑。此式跳时身体重心离竿很近,是一种较为优越的过竿方法。
背越式是跳高技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姿势。因美国运动员福斯贝利首次用此式获第19届奥运会跳高金牌,故又称“福斯贝利式”。一般助跑前段用直线,后段采用弧线,运动员用离横竿较远腿起跳,腾空后使身体转成背对横竿,并由垂直转为水平状态。头肩先过竿,接着为躯干、臀部、大腿和小腿,最后以肩背落垫。因身体各部分依次过竿,又在竿上挺髋成“桥”,可充分利用补偿作用,使过竿时重心始终靠近横竿。背越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因动作简单易学,故出现后迅速“流行”起来。
2.俯卧式跳高助跑最后四步动作与前几步有何不同,最后几步助跑有何要求
俯卧式跳高助跑最后四步动作与前几步有以下不同:①向前迈步是用脚跟先落地,并迅速滚动至全脚掌;②积极送髋迅速转入有力的后蹬,蹬地角比前几步小;③摆动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摆,而后小腿前伸迈出;④上体正直或稍前倾;⑤最后一步摆动腿落地支撑时,身体重心降到助跑中的最低位置。
最后几步助跑时要求上体适度前倾,后蹬角度小,动作幅度大,脚掌滚动着地,落地远。身体重心低而平稳,跑动直线性好,加速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