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花雨满天悟禅机
8773200000019

第19章 中篇:艺彩纷呈 (5)

米芾所处的时代,正是画院写实派山水画大行其道之时,而他却只想表达心中的“意气”,以天真、癫狂手笔来表现山石的面貌,故能在画面上自由发挥,因他这类举止类同“癫狂”,故人称“米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书、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世人评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画山水,出自董源,天真发露,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其子米友仁亦是画家,师承其画法,自称“墨戏”,画史上称“米家山”、“米氏云山”,因其传承而有“米派”之称。

他亦画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兼画人物,自称“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米芾好模仿名迹,能以假乱真;并以行、草书最著,博取前人所长,用笔俊迈豪放。《宣和书谱》论其书“大抵初效羲之”,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八面”。

他传世作品甚多,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最为著名。《蜀素帖》为米芾书法精品,为他38岁时所作,其书法苍老凝练、行笔涩劲、沉稳爽利、清雅绝俗,可谓“超神入妙”。其书体为“二王”及唐、五代书风之延续,但与前人书法无一相似之处,是米芾自家风格之明证。明画家董其昌题跋曰:“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3.米友仁

米友仁是米芾长子,故人称“小米”,早年即以擅长书画而知名,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提举两浙西路茶盐公事、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世称“米敷文”。

其为继承家学,少即以书画知名,搜画云山,略变其父之风格成一家之法。所绘画作,多以云烟变灭为法度,而风格看似草成,实则法度森严,自称“墨戏”;且性格耿直、不附时风,自重为珍。善书法,“酷似乃风,亦精鉴赏”,但自有自家风格。

《潇湘奇观》为米友仁所绘山水画之代表作。图绘江边雪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只见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云气之游动变化,山形可隐可显。群山重迭起伏,远处峰峦终于出现于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宛如尖峰起伏林木疏密,远近、层次清晰,显露真实;但末段一转山色,隐入淡远之间,体现自然界之造化神奇。

此画作者以“没骨法”取代隋唐北宋以来之“双勾法”,给人以自然美之印象,改变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手法。作品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朦胧又富变化,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汤垢《画鉴》,笔与墨之巧妙结合,使得米氏之云山兼具“滋润”与“沉郁”之特色。

4.赵孟頫

山水画,是指以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绘画,其最早只是作为人物画之背景而创作,后独立成一支最能代表国画艺术成就之画种。山水画注重整体构图效果,尤其以位置之摆放、神韵之表达,以及笔墨之浓淡为要点。

就风格之不同,又分水墨山水、青绿山水等小类。历代代表之人物有:唐之李思训;宋之李成、范宽、董源;元之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明、清二代之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石涛、八大山人等名家。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中年曾作孟府,浙江湖州人氏,宋宗室之后裔。宋亡后,隐归乡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宋朝“遗逸”,经程拒夫荐举,始任兵部郎中,又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物玉器,其中以书法、绘画成就尤高。山水画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亦工墨竹、花鸟等画,所画风格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有评论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遂开元代之新画风。

赵亦善诗文,其诗之风格以和婉为色;兼工篆刻,尤以“圆朱文”著称。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邱壑图》、《秋郊饮马图》、《江村渔乐图》等。

《红衣罗汉图》所绘,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树下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正在讲授佛法的情景。图中罗汉颇似西竺僧人,据悉他常与西域僧人往来,故能对西域人之神态特征刻画入微;其人物造型取法于唐之阎立本,即以铁线描勾勒,且用笔凝重,苍劲有力,人物形象逼真。

三、明代时期

1.戴进

戴进明代画家,号静庵,浙江杭州人。少年时当过金银首饰学徒,后改学绘画,刻苦用功,画艺大进,宣德年间供奉宫廷,因画艺高超而遭妒忌,遂被斥退。后浪迹江湖,卖画为生。

他擅长山水、人物。其山水画师法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多是遒劲苍润手法;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

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工笔用铁线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诸法皆善长。人物佛像则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

其画作在明中期影响较大,追随者甚众,人称“浙派”,逐成明代前期画坛之主将,后世推他为“浙派”创始人。传世之作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葵石峡蝶图》、《三鹭图》等。

2.唐寅

此幅《落霞孤鹜图》,是唐寅所绘山水画的代表作。画面表现的是:崇岭峙立,几株柳树亭立,半掩水阁台榭,下临江水;阁中一人独坐眺望,旁有童子侍立。不远处,落霞孤鹜,烟水微茫,故画中景观辽阔优美。

此画技法工整,山石用湿笔点染,故线条流畅,风格潇洒俊秀,突显飘逸;画上自题诗是借王勃之少年得志,来为自己坎坷不平之遭遇而吐不愉。此画风格近于南宋院体,为他盛年得意之作。

唐寅出生于商家,故地位较低。其幼年即能刻苦学习,11岁显出过人之才,并能写出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乡试,获“解元,’【第一名】。次年,赴京会考,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地主徐经,因暗中贿赂主考官的家僮而事先得知考题,但事情败露。唐寅亦受牵下狱,遭受凌辱。此后,自负的唐寅对官场产生反感,自此,性格、行为流于不羁,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行笔秀润缜密,颇具潇洒清逸之韵味。他的山水画多表现为雄伟险峻、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时亦描写亭园幽境中文人逸士的悠闲生活。其山水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多样。其人物画多写古今仕女或历史典故。其传世的画作有《王蜀宫妓图》、《落霞孤鹜图》、《事茗图》、《看泉听风图》等。

3.陈淳

前面讲过山水画,此处再讲一讲花鸟画之特色。花鸟画,亦是国画一大分类。泛指以花卉、鸟、兽等动植物为主体的绘画。此类创作之体裁,产生年代较人物、山水为晚,多讲求精细或趣味,刻画以精巧、传神为主。

画花鸟就表达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工笔花鸟及写意花鸟二类。以表现手法而言,国画主要以写意或工笔,或二者兼顾为主,但以讲究意境深远、气韵充实、画面传神为创作手法。以线条勾线传神、着色自然为特点,总以和谐为主旨;另以独特之手法,以印章为点缀,以达平衡、增韵为独创,是为东方绘画之魅力所在,更显完美,此为西洋画之所无。

大写意,即以张条疏散、施墨粗放为特点,削繁为简、遗形取神为手法,创作者多为泼墨粗画。小写意,即以简练归融为特色,多强调笔墨中之情趣,不苟求惟妙惟肖,但求整体气势与着色。工笔,是与写意不同的手法,与写意相反,多求刻画精确,要求工整、细致,乃至细节明确、刻画入微,手法以细腻、准确为度。

陈淳,明朝画家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曾学画于文征明,后不拘师法;又法米芾、黄公望、王蒙。其山水较文征明疏放开阔,盖学米友仁而致笔迹放纵也。其尤擅长水墨写意花鸟,开明代写意花鸟画之新局面。

4.仇英

仇英明代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后定居苏州。其出身工匠,后从周臣学画,因文征明之推赞而知名当时,以卖画为生。

仇英擅画人物,尤长仕女。工于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不同笔法表现不同对象。刻画之人物形象,或圆转流利,或劲利有力,皆为精工、妍丽之作,世人有“周昉复起,亦未能过”之评。他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所画青绿山水之作,多呈细润而风骨劲峭;亦善绘制花鸟。晚年客居于收藏家项元汴家,摹仿历代名迹,据称“落笔乱真”。

仇英在当时名家周臣门下学画,曾用心临摹古代佳作,因刻苦及天赋不凡,故而技艺大进,成就卓著,因而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或“吴门派”。

他所创作的题材很广泛,擅写人物、山水、车船、楼阁、界画等场景;尤擅长于临摹,技法之中,工笔、写意、白描俱佳;画风细腻工整、色彩华丽,取古德之长而又能化为己用、自成一格。

其传世作品有《春夜宴桃李园图》、《柳下眠琴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和《玉洞仙源图》。

5.董其昌

董其昌,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氏,明代著名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兼书画理论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人称“董华亭”。万历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溢“文敏”。

他的书法,先从颜真卿,后学虞世南;再后,又觉唐书不如魏晋,转学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书法分行布白、疏宕秀逸,颇具个人特色,对明末清初的书风影响很大。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以元代黄公望、倪瓒为宗,成为集历代画家之大成者。但重写意,不重写实,所画丘壑变化较少,而讲究笔致、墨韵,画格清润明秀、灵静飘逸。论画标榜“士气”,将古代山水画家仿禅宗而分为“南宗”、“北宗”,并推崇“南宗”【如王维者流】为文人画正脉,形成崇“南”贬“北”之己见,其说影响明代以后的画坛;又提倡作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调对后世论画亦影响较大。

此人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善鉴别书画。书法出颜真卿,后遍学魏晋唐宋诸名家,并融诸家之长自创风格;其行书古淡潇洒,楷书则有颜真卿之率真韵味,草书植根于王羲之的《争座位》、《祭侄稿》,兼有怀素之圆劲和米芾之跌宕。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大家”,对明末清初书风影响很大。

其书法结体宽绰,取颜真卿之布白而不强作恢弘,取米芾之“奇宕潇散,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故而笔势潇洒随意。传世之作有《秋兴八景图》、《山庄秋景图》、《昼锦堂图》等。

四、清代时期

1.吴宏及国画之装裱

吴宏,【宏,一作弘】清代著名画家,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溪人,长居江宁【今南京】。

其人诗书均精,自幼喜爱绘画,笔墨得诸家之长而能出己意、纵横放逸。

方有同学问及国画的装裱,此处再略讲一些国画装裱之相关知识。由于国画多绘于易于破碎、变形之宣纸或绢物之上,故我国国画均须在背后用纸托裱,以绞、绢、纸等镶边后装上轴杆,以便保存留传。我国绘画装裱技术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传统的意义上,国画装裱后才算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一、立轴:是国画中装裱的一种式样。中间部分叫“画心”【又名“画身”】,上面称“天头”,下面称“地脚”。上、下又有“隔水”。装裱尺寸四尺以上的称为“大轴”,俗称“中堂”;特大的称为“大堂”或“大中堂”;三尺以下的画幅称“立轴”。上装天杆,下装轴。有的天头贴“惊燕带”【又称“绶带”】,这种格式盛行于北宋宣和年间。“画心”上、下端加镶锦条,称之为“锦眉”。

二、册页: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因画身不大,亦称之为“小品”。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竖形或横形;有推蓬式、蝴蝶式和经摺式三种;也有裱成单片的,称之为“散装”。一般册页均取双数,少则四开、八开、十开,多则十二开、十六开或二十四开。册页外镶边框,前、后添加副页,上、下加板面。这样,欣赏、携带、保存、收藏就比较方便了。

三、屏条: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由于画身狭长,所以有装裱成屏条形式的。屏条单独的称为“条屏”;四幅并排悬挂的称为“堂屏”或“四季屏”;也有四幅以上乃至十二幅、十六幅的,这些都是成双的完整画面,称为“通景屏”或通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