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二十几岁一定要懂经济学
8777000000073

第73章 关注消费的力量

消费贡献率

在经济学中,拉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有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前面两节我们说过了投资与出口,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消费。2009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

2009年6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这一数字略微超出预期。由于2008年6月零售额基数较高,因此15%的同比增长幅度无疑表明消费者信心正在逐渐增强,消费活动更加活跃,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消费贡献率是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在GDP增长中消费因素所占的比重。消费贡献率的稳步增加,体现出政府将扩大消费、改善民生作为一揽子计划的政策重点。2009年1一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6%,比2008年同期增加3.7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1986年至2009年这23年里的同期新高,中国政府制定的一揽子计划中多项政策着重启动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很容易便可以看出消费贡献率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复苏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到底是什么刺激了中国消费贡献率的稳步回暖?大致有下面三大消费者表现突出。

1.电子信息类商品消费

随着IT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类商品销售增长速度不断加快,需求大幅度增加。信息技术商品化为电子产品注入了新的商机,信息通讯设备、计算机、家电、数字彩电等商品日渐走俏。

2.住房与装修消费

住房制度的改革促使居民住房需求不断扩大,城乡住房消费热不仅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也推动了建材、装饰装潢、家具、家电等商品的销售,继续充当扩大内需的重要角色。

当然,我们不能够只将目光局限于当前的消费贡献率,而忽视了潜在的民间消费能力。

3.假日消费

约占全年1/3的节假日时间,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黄金时段。全国各大商家以琳琅满目的商品、排山倒海的宣传攻势、丰富多彩的营销方式,促使每个长假都形成一个消费热潮。

由于中国百姓历来有储蓄的习惯,因此,他们的消费观念较为保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促进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就必须通过采用新技术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开发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把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有效地激发出来,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不断刺激和拓展消费需求,以实现居民在本地消费的最大化。因此,优化供给要多从市场创新方面着手,除了做大“馅饼”之外,还应当在创造新的“馅饼”上做文章。

每天多学一点点

消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买米买盐,大到买房买家电,无不属于消费。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十分重大,中国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刺激经济回暖政策除了投资,便是扩大内需,从刺激内部消费的角度着手,增加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从而抵御经济危机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