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拜伦开始在哈罗公学生活、学习了。
刚来到这所学校,有同学要取笑捉弄这位好斗又骄傲的跛子。捉弄、使唤、欺侮低年级的学生,在当时的英国贵族中学中有这个惯例。当年雪莱在中学时,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捉弄雪莱”的游戏,人人都欺侮水晶一样可爱的雪莱,那时雪莱暗暗发誓,终究有一天自己不被欺侮,并在他的诗中祈祷那没有欺骗、谎言,人人都是朋友的美好时代。现在,当这欺侮发生在拜伦身上的时候,他愤而还击,毫不示弱。
那时,拜伦因为跛腿而穿着一双特制的靴子,那是母亲特地请著名鞋匠定做的。一天早晨,当拜伦惊醒的时候,发现同伴正在把他的鞋往水盆里放,见他醒来,赶紧停止了。拜伦却并未善罢甘休,他用愤怒的目光盯着那恶作剧的人,使那人在他目光下不知如何是好。然后,拜伦平静地说:“今天,我的鞋借你穿一天。”他的声音不容置疑,像是有绝对的权威,那恶作剧者只好穿着拜伦那已被弄湿了一只的特制鞋子过了一天。
这件事使得拜伦在哈罗一下成了一个有名的人。在拜伦的性格中,没有一点卑微、就范的成分,他蔑视权威,无所畏惧。
一次,一个学生在拜伦的枕头下发现了拿破仑的半身小像。这在当时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英法两国那时是互为敌对的,英国是反法同盟的盟主。拜伦一见那学生翻出自己秘藏的东西,一下子怒发冲冠,低沉地吼道:“快把它还给我!”那学生有些心虚,大叫:“我要告诉老师!”拜伦一下冲了上去,拼死抢夺,并与他对打起来,并扬言要是他敢告诉别人,即使马上与他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他那桀骜不驯的架势使人胆怯。
刚来到学校时,拜伦常常独自拖着不方便的腿,形只影单,带着沉思的面容,在教室里、在树荫下、在图书馆勤奋地从书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现在他也阅读很多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还在莎士比亚那永不凋谢的花园里流连。他发现自己与英国最著名的讽刺诗人蒲伯心有相通之处,对事物透彻观察,笔调轻松而充满了嘲讽。他突然发现那一个巨大而神奇的诗的王国,便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其中源源不断的养分。蓝天、白云、清风、昨天、回忆,现在这一切对拜伦都有了一种新的诗的意境,他的梦中也有了诗。
他除了上课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广泛的阅读上,他的学识在同龄人中显现出少有的渊博。虽然他课本上的知识学得不是很扎实,但到考试的关键时刻,却能挥动大笔,用拉丁文写出三四十句六韵诗行,足够叫人惊讶。
拜伦的诗才开始显露的时候,他对墓地的情有独钟也开始为人所注意。
拜伦常是独自一人朝着哈罗山顶上的教堂攀登,这座教堂的四周是狭窄的墓地。在一棵大榆树下有一个陌生人的坟墓,坟墓旁有一块石头,拜伦就经常到那墓旁的石头上去歇息,在那儿托着腮沉思默想。每当拜伦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爬上那条满是石子的墓地小路时,校长德鲁里博士的妻子常常站在自己的窗前仰望,一面嘴里喃喃地说:“那就是拜伦,在挣扎着往山上爬,就像一只失去舵和罗盘的小船似的,在暴风雨中挣扎。”她对拜伦充满了怜爱。
那些过路的孩子们都在远处指着坐在墓地里的拜伦,窃窃私语。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总是一个人独坐在坟墓堆里,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异的举动啊!
就在拜伦读哈罗公学的第一年里,曾被他称为“天上最美最美的彩虹”的表姐玛格雷特,却过早夭折了,年仅15岁。那美丽生命的消失让拜伦悲痛欲绝,就像心中最美的梦被人突然掏走了,好久都失魂落魄、恍恍惚惚,在墓地流连的时间超乎寻常的长。
对那“最美丽的薄命人”,他的哀思变成了一首美丽的诗:
你死了,这么年轻、美丽
没有人比得上你
你那种娇容、那种绝色
这么快回到土里
虽然泥土承受了它
而人们也将不经意地
在那上面践踏
却有一个人绝不忍
对你的坟墓注视一瞬
……
这哀婉欲绝的诗歌回肠荡气,令人不禁也要泪洒其间,多么深切而真挚的情谊!那些天里,他沉浸在泪海里,无尽地伤悼那“开得最艳也最先凋零的花朵”。
在学校里,拜伦很受校长德鲁里博士赏识。他来到学校短短的一段时间,便表现出他那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气质。不过,德鲁里博士认为,对拜伦这样的学生应该用线去牵引,而不是强行压制。校长曾经对拜伦的保护人卡莱尔勋爵说:“先生,他(拜伦)才华横溢,将来会为他的贵族地位增色的。”卡莱尔勋爵却不以为然,他有些吃惊地说:“真的吗?”他可没有看出那个有些桀骜不驯的跛足少年会有什么大出息。
拜伦也认为校长严厉而公正,十分尊敬校长,他们在一起常常交谈,成了很好的朋友。但拜伦又常常做出许多任性的举动,使校长感到很沮丧,这时拜伦便后悔不已。
一次,拜伦由于对一位叫哈默的老师讲课拖拖拉拉的作风不满,便在上课前给粉笔盒里倒满水,把一盒粉笔泡成了一盒浆糊。而那位哈默先生由于有事临时不能来,德鲁里博士来代那位老师上课。拜伦心想这下可不好了。果然,一会儿,德鲁里博士便到粉笔盒里去拿粉笔,结果抓了一手的泥灰。德鲁里博士十分生气,责问是谁干的坏事。拜伦因为伤了德鲁里的心而十分难过,他缓缓站起来,低头说:“对不起,先生。我不想使你生气,这是我错了。”博士虽很生气,但他很快原谅了他,因为他能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
转眼到了1803年。这年4月,纽斯台德庄园租给了一位23岁的年轻贵族卢汀勋爵,租期为5年,待拜伦成年后归还。
这年暑假来临的时候,拜伦收到了来自卢汀勋爵的一张热情洋溢的请柬,邀请他到纽斯台德去度假。母亲很是气恼,不愿让拜伦前往,但拜伦不顾母亲的反对,自己做主,兴高采烈地接受了邀请。他对纽斯台德一直充满着向往,向往在那宫殿似的庄园里出入,而且他也想借机离开他的母亲,免得母子俩又要大吵大闹。他想去过一个自由自在的假期,因而迫不及待地奔向了纽斯台德庄园。
拜伦和卢汀勋爵一起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他的表姐家就在纽斯台德附近。因此,他常常跑到他表姐查沃思那儿玩。心中渴望一份真挚感情的拜伦与查沃思朝夕相处,又把查沃思当成了那已然逝去的玛格雷特,把自己的美好感情都寄托到了这位表姐身上。15岁的少年似乎有了一次恋爱的经历了,他把查沃思当成绝世美人,自己在那儿做着美梦,想象着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恋情,把他看过的书上的故事都搬到自己身上。每天从纽斯台德骑马跑到表姐家,陶醉在与她在一起的欢乐中,他们登上山峰,凭高远眺。
查沃思望着远方,而拜伦却只看着查沃思,痴痴地犹如进入了梦中。他付出了全部的真心,甚至觉得他是通过她而呼吸的,依靠她而生存,没有她,一切都会停止。然而他又时时为自己的跛足而沮丧羞惭,觉得自己不配去爱,但无形的强力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自卑。
一天晚上,他告诉玛丽·查沃思说他昨晚回纽斯台德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大妖怪。大家都笑了,他仍一本正经地描述妖怪的模样:青面獠牙,披头散发,伸出巨大魔掌向他扑来,把他吓坏了。看他讲得如此认真,表姐一家便留他住下,以后不用晚上再跑回纽斯台德了。这真使拜伦欣喜异常,他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与表姐查沃思在一起了,甚至看她早上对镜梳妆。拜伦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一个有月光的晚上,拜伦与表姐在湖边坐着聊天。柳树婀娜的树影倒映在月光下的湖面,影影绰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轻轻地流淌。拜伦感到又有诗的灵感降临到了他的心上:
只要有水就有温柔
你含羞低垂的眼眸
像是柳枝在水面轻轻地漂流
……
如梦如幻,拜伦陶醉了,甚至有些飘飘然,他那忧郁冷寂的心田里充满了温柔的真情,不再是一个愤世的孤独者了,他那饱受创伤的心想在这儿寻求一个平静温暖的港湾。
然而,就在拜伦憧憬着自己美梦的那个晚上,玛丽以为拜伦已经去睡了,而其实拜伦还留在大厅里。玛丽对她的侍女说:“你想,我难道会真正喜欢那个跛子吗?我不过陪他玩玩而已。”
这无异于一个炸雷在拜伦头上轰响,粉碎了他的梦,使他的心一下又回到了冰冷残酷、充满欺骗的现实世界中。他那高贵的自尊心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又唤起了他对自己跛脚刻骨铭心的羞耻和痛苦。他茫然不知所措,奔入无边无际的夜色,向纽斯台德跑去,逃离那个轻贱自己的美人,再也不见她了。
他跑回纽斯台德卢汀勋爵处,失魂落魄,一夜煎熬,决定第二天再也不去见她了,马上就回阿伯丁母亲的住处。但后来他想,不,那太懦弱了,我要战胜我自己,我不能走,我还要去和表姐在一起,那才是了不起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拜伦又回到了玛丽身边。虽然心中装着心事,但他一点儿也没表现出来,只字不提昨夜听到的谈话内容,忍受着痛苦,继续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与玛丽一起玩。一个多么有城府的孩子!
到了9月,假期结束之际,拜伦竟拒绝按时回到学校,仍然逗留在表姐家。
母亲极其生气,命令他立即启程。拜伦使用缓兵之计,给母亲写信说:“我知道哈罗公学开学的时刻到了,回去会使我痛苦,不过我愿意服从。但我只想求你再宽容我一天。我发誓,明天下午或傍晚我就能回来了。”母亲看他态度如此坚决,答应宽容一天。可是,第二天拜伦并没有动身,很快,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仍没有返回的意思,这可急坏了母亲,甚至惊动了他的律师汉森。
汉森赶紧写信询问他母亲究竟怎么回事,他母亲无可奈何地给汉森回信说:“拜伦没有回哈罗公学,事实是这样的,6个星期过去了,我虽然一直竭尽全力,但仍无法迫使他回校。据我所知,他身体无恙,而只是为了所谓的爱情,这是一种最最糟糕的病,比什么病都糟。一句话,这孩子是疯了……这使我十分不安。”
拜伦如此固执地逃学,他母亲束手无策,别人的劝诫也无济于事,人们都为他担心。
后来,拜伦与卢汀勋爵发生了争吵,他再也不好意思出入纽斯台德了,觉得在那儿真是无法容身,这时他只好悻悻地回到学校。他对纽斯台德这令人难忘的地方充满了激情,不禁又写下了几行诗:
英雄们的幽灵呀,
再见吧!
你们的后裔离开了先辈的住所,
向你们告别。
不管流落何方,
对你们的怀念会给他增添勇气。
他将永远怀念你们,
怀念那些光辉业绩。
拜伦对自己的逃学并不害怕,他只是觉得对不起校长德鲁里博士,见到校长,他惭愧得抬不起头来。德鲁里没有记恨他的近3个月的逃学,把他编入一个特别小组,亲自给这个小组传授希腊文和拉丁文,对拜伦器重有加。
现在,拜伦与他的同学们都成了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使唤低年级的学生了。不过,拜伦并不恶待那些低年级学生,而总是保护那些幼小无助的学生,把他们聚集在自己周围,并以此感到自豪。那时候,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罗伯特·皮尔也在哈罗公学读书,有一天,皮尔正挨一个高年级学生的乱打,恰好被拜伦碰上了,拜伦自知敌不过那个又高又大的学生,但却勇敢地迎上前,厉声问那个学生:“你想要打他多少下?”“蠢材,你问这个干什么?”那个学生气势汹汹地问。“我想替他挨一半。”勇敢的拜伦坚决地回答道。他无所畏惧,脸上充满了挑战的神气。他心中美好善良的一面总是时时显露出来。有一次天下起了雨,拜伦与另两个同伴同行。那时只有拜伦自己有一把伞,他不是自己在中间拿着伞,与另两个人同行,而是让身子最弱的一个人在中间拿着伞,自己到边上。回到家半边身子全给淋湿了,他自我解嘲说自己成了个“半雨人”。
一天天过去了,才华横溢而略有不羁的独特个性的拜伦在学校的威望越来越高,他的身边聚集着一大群受他保护的低年级学生。
在哈罗公学盛大的演讲日那天,拜伦被选为代表,将在众人瞩目下进行演说。他在演讲这件事上精益求精,花了很多工夫准备,决心用演讲征服更多的人。在散发给众人的演讲节目单上写着:“拜伦勋爵:古罗马人,昔日的维吉尔。”他就是这样自信,以昔日最著名的罗马大诗人维吉尔自命。这一天来临时,拜伦意气风发,神采奕奕,俨然一个大演说家从容登上讲台,声音洪亮富于变化,充满激情,旁征博引如江河倾泻,滔滔不绝,听众都为他所吸引,时常爆发出的热烈掌声一次次打断他的演讲。
在那经久不息的欢呼喝彩声中,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是谁在演讲?”“是维吉尔,古罗马人。”一个干脆利落的回答,声音中充满着激动。在拜伦的身上,已经披上了五彩的光环,他再不是那个人人都侧目而视的跛子了,他以自己的魅力征服了众人,成了一个令人羡慕令人喜爱的人了,即使原来那些讲粗话、与他为敌的人,也用友善的态度来对待他。总是有一群学生跟在拜伦身后,他俨然领袖人物一般,被前呼后拥。他把这生活写成了诗:
回想起那群欢天喜地的小伙子们,
他们拥戴我为首领,服从我的命令;
他们与我一同参加那些幼稚的游戏,
他们最听我的忠言。
在学校,大家都喜欢与拜伦交朋友了,虽然那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他很真诚坦白,但过于敏感,他的脾气也有些变幻无常,但他对友谊却是全心全意,要求全部的忠诚,甚至达到苛求的程度。他与克莱尔勋爵在学校里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有一天,克莱尔没有像通常那样称呼他为“我的亲爱的拜伦”,而只是称呼他为“亲爱的拜伦”,为了这,敏感的拜伦竟一下生起气来,厉声斥责克莱尔,让他连叫10声“我的亲爱的拜伦”,免得他忘了。
有一次,约翰·罗素勋爵要离开学校到西班牙去,克莱尔流露出悲伤依恋之情。拜伦也因此生气,要克莱尔表现出无所谓的神情,因为他最好的朋友拜伦在他的身边,可见拜伦对友谊是多么认真。克莱尔说:
“如果你真是我最好的朋友,上帝今晚会给我送信。”
拜伦等到克莱尔睡熟以后,立即悄悄起来点上蜡烛,做了上百个纸条,上面写着:“主通知你,拜伦是你最好的朋友。”然后把那小纸条撒在克莱尔的床上,贴在四周的墙壁上,然后轻轻悄悄地钻进被窝。
朦胧中,听到克莱尔惊喜地叫道:“快醒醒,上帝给我送信来了。”拜伦故作惊讶:“真的?”“真的!”克莱尔激动万分,竟没有顾得上仔细辨认一下拜伦那熟悉的字体,只顾在四周惊喜地看来看去。
那是一个多么幸福欢乐的时刻呀!友谊,人生中的明灯,一颗为友谊而搏动的心是值得赞美的。
这时复活节来临,假期无处可去,他只好与母亲一起待在索斯尔新租的房子里。
当地乡绅们认为拜伦的母亲是个吵吵嚷嚷、俗不可耐、令人生厌的女人,他们都鄙夷、讨厌她,这使拜伦强烈的自尊与骄傲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个小镇上,人们一看见他跛脚,都面露惊讶与惋惜之情,对他总表露出一副怜悯的样子,这使日渐长大的拜伦既羞又恼。他又想起了表姐玛丽——那个可爱的女孩子,连她都说出那种话,在别人眼中他更是可怜。他望着自己的腿,真想干脆将它一刀切掉,他总在遭受着它的折磨,这肉体的束缚偏要来阻挠他攀登天堂的努力。他害怕看见陌生的女人,一看见她们站在自己面前,他心里就充满了恐惧,心烦意乱,仿佛每个女人都在说:“看这个跛子,真可惜。”他的脸上就一个劲地发烧,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才能在陌生的女人面前待上一会儿,他的心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好在这时候,拜伦与他的同父异母姐姐奥古丝塔通上了信,他们很快成了最好的朋友,这给拜伦带来了无限欢乐。
奥古丝塔从小被送到外祖母家,她外祖母由于对拜伦的母亲戈登的凶悍粗暴和粗俗深怀恐惧,因此一直不让奥古丝塔与拜伦母子联系。所以,拜伦与这位姐姐一直没有任何往来。现在,外祖母死了,奥古丝塔也自由了,他们取得了联系。
奥古丝塔比拜伦大4岁,外祖母家是一个贵族家庭,因此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娴雅高贵,仪态万方,举手投足与她的贵族身份相符。自己有这么好的一个姐姐,拜伦激动万分,马上给姐姐写去热情洋溢的信,要姐姐不仅把自己看成弟弟,还要把自己当成她最热情、最爱慕的朋友,甚至当成她的保护者。奥古丝塔对自己这个热情、幼稚而又深沉的弟弟也充满了喜爱之情,称他为自己的“拜伦宝宝”,并表示要常给他写信。
这时候,拜伦的心充满了欢乐,因为他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位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了。他满怀着深情,总是称她为“我心爱的姐姐”、“我永远亲爱的姐姐”。“给我的奥古丝塔写信是我的一大快乐,不管我在何处,只要能给你写信,我就感到无上幸福……”他的欢乐溢于言表,就像水从满满的缸里流溢出来。
他对姐姐无所不谈,甚至以非常老成的语气与她一起探讨爱情。这些话出自一个15岁的少年之口,奥古丝塔觉得很有趣。他告诉姐姐说:他想要到索斯威尔参加一个舞会,疯狂地爱上随便一个女人,然后陷入绝境,一枪“砰”的一声干掉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有时夜已经很深了,拜伦还在灯前写信,就像在写一篇小说或者杜撰一则故事一样,精心而热情。
姐姐告诉他自己订了婚,这却使拜伦不高兴了。他连夜提笔给姐姐写了一封信,把姐姐所说的爱情讽刺了一通:“以我的鄙见,爱情完全是一派胡言,不过是恭维、浪漫与欺骗的大杂烩罢了。眼下,就我自己来说,即使我有50位情人,我也会在两个星期内把她们忘得一干二净。”他写信的时候,又想起那个伤害了自己的玛丽,越写越愤愤不平起来,以至于姐姐收到这封信后,很为弟弟担心,同时,也很为他的不同凡俗而欣慰。
母亲的脾气是改不了的,她一如既往地易怒,母子二人现在仍是几乎每天都要大吵大闹一场,不为什么,有时只为双方说话的语气。母亲觉得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从小把拜伦拉扯成人何其不易,拜伦应该全心全意孝敬尊重自己;但拜伦认为母亲脾气古怪,不理解自己,因此两人总是一触即发地争吵,母亲甚至又要向儿子扔盘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代沟在隐隐起作用。
一次,母亲叫拜伦少给奥古丝塔写信,拜伦一听就生气地叫道:“少管闲事。”母亲一下也急了,两手叉腰,大骂拜伦是魔鬼,说他与她不共戴天的仇人狼狈为奸,她总有一天要杀了他。而拜伦则冷嘲热讽母亲神经质,偷偷爱上了哪个年轻的小伙子。
他把这一切都尽情地向他的姐姐倾诉,他又给姐姐写信说:“(母亲)对自己的风韵评价极高,把自己的年纪瞒了整整6岁,竟声称她生下我时只有18岁。我亲爱的姐姐,她与父亲结婚时的年龄,你我都是很清楚的,而我是他们婚后3年才生的。她那恶魔一般的脾气,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愈来愈坏,这样坏脾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获得了新的力量。”
而实际上,拜伦还是理解他母亲的,正如他对一切事物都有深深的洞察一般。在他情感冷静下来后,他又有些后悔,但性格使然,一时也无法控制。事后他又为母亲开脱说:“我很抱歉,老太太和我没有像草地上的绵羊那样和睦相处。我相信这全是我的过错……我并不想同她一刀两断,但也不想照现在这样与她朝夕相处。我相信她喜欢我,这从许多地方可以看出,特别是钱,我要多少她就给多少,可实际上我从来不想要钱。她行为怪僻,性情暴躁,反复无常,令人无所适从,因而她那令人愉悦的本性完全被邪恶所压倒。”这简直就是一篇人物述评,拜伦像他任何时候一样,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然后,却是深刻而真切地评述了母亲。
父亲早早地逝去,一家生活艰辛,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何尝不爱自己的儿子,她为维护儿子的权益四处奔波,为抚养儿子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母子二人本该相濡以沫、和谐、相互关心、亲密,然而多年来母子二人非打即骂,没有片刻的安宁,直至最后母亲死时都没有见上儿子一面,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呀!
这个假期将近结束时,拜伦曾经十分喜爱的那位玛丽·查沃思表姐结婚了,她向拜伦发出了邀请。这个曾经说过“绝不会倾心一位跛子”的表姐的邀请让拜伦伤心难过了一阵,但他把参加婚礼当成一个对自己的考验,几乎没有犹豫就勇敢地参加了。在婚礼上,他表现得不卑不亢,礼貌而又稍带冷漠,他的眼中有些许的轻蔑,他已相当的平静了。他向一对新人表示了祝福,然后甩甩头,扬长而去,留下一个一颠一拐倔犟的背影。
又一个假期就这样结束了,拜伦回到了哈罗公学。他现在已是最后一学年了。时光飞逝,他也出落成了一个高挑而英俊的少年。他在学校里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再没有人来注意或者嘲讽他的跛脚了。
哈罗公学有一间圣堂,那是一个古老的教室,被称为“四年级教室”。教室的墙上贴满了暗黑色的橡木嵌板,这些嵌板已大概有300年的历史了。现在,拜伦被推为班级里的班长,所以担负起了圣堂的守卫之职。
他每天看着那贴在墙上的大人物的画像,心中产生了美好的憧憬。他渴望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被众人牢记,他的画像也为众人凝视,他暗暗地发誓,不禁掏出小刀,在那些杰出人物的名字中间醒目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拜伦”。看着刚刻上的名字,他脸上禁不住露出了浅浅的笑容,仿佛那令人激动的时刻已然来临,他情不自禁又走上前去,刻上“拜伦”两个字,停了一会儿,他又刻上一个自己的名字。“拜伦,拜伦,拜伦”,他念着刻上去的名字,踌躇满志:总有一天……
在英国的公学中,有一个传统,即为数不多的几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支配着整个学校。如今,拜伦也跻身于这一行列了,他被人奉若神明一般,他身上散发出迷人的特殊的魅力。现在,拜伦喜欢站在哈罗山冈的最高处极目远眺,让微风轻拂自己的面庞,让神思自由地飞翔,仿佛要看到遥远的地方。他有些陶醉、有些忘情,有时抬起手来,意味深长地向远处挥一挥。他现在学习也特别刻苦,成绩直线上升,一下名列第三,成了一名不仅知识广博而且成绩也好的优秀学生。
但是,在生活中,他还是常常遇到烦恼的事情,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友谊带来的苦恼。
现在,拜伦新交上了一位朋友德拉瓦,他热情地赞美他、呵护他,以致引起了克莱尔的不满,说他得新忘旧。他为自己辩护,结果两人大吵一场。
拜伦把友谊看得至高无上,为朋友而全心全意,但他的朋友却并没有把友谊上升到同样的高度。一次,拜伦约德拉瓦一起去散步,但德拉瓦说很累,想自己一个人待在寝室里。不久,他却在街上看到德拉瓦与另一个女孩一起散步。德拉瓦看见拜伦后,赶紧拐到另一条路上去了,这使拜伦异常伤心,他要的是没有欺骗的真心诚意的友谊,然而别人却并不像他那样毫不保留,而是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拜伦闷闷不乐,他又在灯下想着他的诗句,在诗中对朋友冷漠负心进行指责,要他也像自己一样认认真真:“你这样对待我的真心,仿佛是做着游戏……”他多么希望这诗像上次上帝通知克莱尔一样给他们的友谊带来惊喜。然而朋友收到他的诗句,却是漫不经心、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他也会写诗?”并在看过之后将它抛之脑后,扔进了垃圾堆里。他哪里知道,一颗诗歌天幕上耀眼的新星就要升起了。
拜伦为朋友的负心恼火,他就像一只受伤的豹子一样想要报复。一天晚上,他对德拉瓦说:“你爸在外面等你。”等德拉瓦一出房门,他就把门死死关上,怎么也不打开,让德拉瓦在外面冻了一晚上,并且告诉左右的人,谁敢上告校长,他就与谁没完。德拉瓦在冷风里又怕又冻,回来后得了一场大病。他父亲来到学校,向德鲁里提出抗议,对拜伦的举动深表遗憾,拜伦也深感后悔。
德鲁里对这件事感到太失望了,虽然他对拜伦一直是那么宠爱,他现在的学业也是突飞猛进,知识的广博更是无人能比,他聪明过人。但拜伦那少有的深刻思想并没有增强他的判断力,他总是感情用事,他实在太野,所作所为几乎像个疯子一样不顾一切,他对跟随在他身后的人进行感情和智力上的控制,这使得德鲁里博士十分不满。
在1804年12月,博士非常遗憾地请拜伦离开哈罗公学。拜伦一听到德鲁里博士这个决定,难过万分,因为他是那么尊重德鲁里博士,他深为自己使博士失望而难过。他向德鲁里博士坦言了自己的过错,并表示不愿再使博士难过。
这可吓坏了律师汉森和他的保护人卡莱尔勋爵,他们先后赶来学校,从中调停。12月的伦敦,冰天雪地,天气十分寒冷,拜伦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要在德鲁里博士的窗外过一晚,以赎回自己的过错。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德鲁里博士心潮起伏,他知道拜伦是个多么优秀的孩子。当他打开房门,看见冻僵的拜伦仍是笔直地站在那儿,没有移动一点儿。德鲁里博士感动得把拜伦一把搂进怀中,迎进温暖的家里。博士看见这个骄傲而倔犟的勇敢少年眼角涌满了晶莹的泪水,便伸出有些颤抖的手,为他拭去泪珠,轻声说:“孩子,难为你了。”拜伦感觉到德鲁里博士的怀抱是那么温暖,他说:“我为了我的诺言不怕任何牺牲。”这时拜伦身上的寒霜在他脚下化成了一汪清水。
拜伦留在了哈罗公学,但没多久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拜伦又恢复了他那不顾一切的大胆举动。德鲁里博士宣布将于复活节来临时退休,这使拜伦深感痛苦难过。在德鲁里博士的最后一课上,大家默默无言,完全不像平时那样的活跃,他们围在博士身边,静静地不发一言。拜伦难过地说:“先生,都是我们惹你生气的缘故。”“不关你们的事。”德鲁里博士慈祥而爱怜地说。
德鲁里博士最终还是走了,接任校长的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博士的弟弟马克·德鲁里,另一个是年轻而能干的数学家乔治·巴特勒牧师。学生们一下把对原任校长的一片深情转移到了他的弟弟身上,他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马上形成了维护德鲁里的德鲁里派,要求委任马克·德鲁里为新任校长。
拜伦和他的朋友汤姆·威尔德曼成了德鲁里派的领导人。这时一个孩子对威尔德曼说:“我知道拜伦不会长久加入我们派的,因为他不愿屈居第二,只要你肯把领导权让给他,他马上就会参加。”威尔德曼接受了劝告。于是,拜伦成了他们的第一领导人,威尔德曼成了他们的第二领导人。
最后,上面决定让巴特勒牧师担任哈罗中学的校长,这使德鲁里派展开了激烈的反抗运动。他们外出时都常常带着装上了子弹的手枪,有人甚至建议在通往四年级教室的路上洒上火药,这样,巴特勒走过这儿时,就会把他炸得粉身碎骨。幸亏有个叫作詹姆斯·理查森的学生对此进行了劝阻,认为这样会毁坏了那贴满先辈名人画像的墙壁,而先辈们是无辜的,这样才免却了一场爆炸的惨剧。
当然,在这场运动中,拜伦是不能没有什么表现的。他怒气冲天,跑到巴特勒校长家的窗前,把校长家窗户台上的铁栏杆统统给拆下来了。这一行动震惊全校,他被带到校长室,校长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竟振振有词地回答:“因为屋里的光线被它们遮住了。”巴特勒校长一听此言,倒为了他的理由而原谅了这匹难驯的小马。
在这次斗争中,拜伦又用他的诗作为工具来表达他们的意志。吃饭、睡觉、走路,他时时刻刻琢磨着他的诗句,甚至是一些打油诗,他日以继夜,把诗句写下来兴奋地到处传播。
晚上写下的诗,他一大清早急匆匆地到各处亲自散发到学生手中;午饭时有诗句,他放下碗立即抓起笔,写完后立即分发各处。他的那些诗句倒是寻常,但他那份热情却是足够令人感动。哈罗公学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传到德鲁里博士的耳朵里,为了缓和事态,他对哈罗公学做了一次私人访问,学生们远远地迎接着他。他对学生们的热情深为感动,表示了最大的谢意,并劝孩子们专心学习,与新校长好好合作,孩子们才渐渐平息了骚乱的心。
在哈罗公学的最后一学期里,拜伦突然对悠久的希腊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就又开始学习希腊文,同时学习拉丁文,他对语言的兴趣一直十分的强烈。
1805年,哈罗公学传统的演说日又来临了,拜伦又被推为演讲代表。他仍同上次一样,信心百倍,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是他在中学最后的一段日子了,他要做最杰出的表现。
这次,他想起了他那亲爱的姐姐奥古丝塔,他决心要让她也来一睹自己的风采,于是便给姐姐写信:“夫人,我请求您能坐您丈夫阁下最漂亮的马车,出席我们这个盛大的节日。”可以看出他那时的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当奥古丝塔仪态万方地出现在演讲场的时候,整个校园为之欢呼惊动,她那卓绝风姿使拜伦更觉脸上增光,自豪无比。他澎湃的激情如火山喷发一般源源不绝,绘声绘色的演讲精妙绝伦,听众完全被他抓住了,随他的演讲而激动、悲戚、欢呼、愁绝,为之倾倒。太出色了,他作为一个演说家具有西塞罗一样的雄才伟略,德鲁里听过他的演讲后,连声说拜伦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演说家,只要他愿在这方面再努力。
拜伦自己也说:我的禀赋与其说是在诗歌方面,不如说是在演说和军事方面。但生活却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他本想进入这一个房间,却意外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
拜伦的上进好胜心不次于任何人,虽然是跛脚,但却样样都做得特别棒。在体育上,他表现得更是充分。在运动中,他的腿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妨碍了。
毕业前哈罗公学与伊顿公学之间举行了一场校际板球赛。伊顿公学一名队员看见一瘸一拐的拜伦随队员前往运动场,便性急地喊起来:“服务人员请赶快退场。”拜伦气得两眼冒火,差点儿要向那冲动的学生冲过去,给他一拳,但他忍住了。这时哈罗的一名队员说:“别胡说,那是我们的主力队员。”那个学生惊讶得半天没合拢嘴。比赛开始后,拜伦憋足了一股劲,在场上生龙活虎,在本队中成了灵魂。他一个人频频得分,使伊顿学员大为惊诧。哈罗最后赢了比赛,伊顿学员都打听那个跛脚的运动健将,大家告诉他们,那就是哈罗著名的人物:拜伦。
这场板球赛结束了,拜伦的中学生涯也将结束了。再见了,哈罗公学!那曾是拜伦魂牵梦萦的地方啊,多少希望、多少欢欣、多少激动、多少烦恼、多少苦痛都留在了那里,而今要从那里带走什么呢?此时,拜伦对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留恋。他长时间地站在教室前、操场上、走廊里出神,不愿离去。他此时甚至就想变成一棵树永远生活在校园里,或者变成一只鸟在校园里自由飞翔。
一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灵感,跑出去到处找树苗。好不容易找到一棵,他兴冲冲地回到校园,拿起锄头就挖了起来。园丁见他在草坪里挖土,以为他疯了,大声叫他赶快出去。当拜伦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想为校园种棵树作为留念时,园丁原谅了他。如今拜伦种的那棵树,已成了校园里的参天古木。
将要离开校园之际,他在希腊文版的《圣经》扉页上这样写着:“乔治·戈登·拜伦,公元1805年6月26日,星期三,下午三点一刻,第三学校——卡尔弗特,班长,左边是汤姆·威尔特曼;右边是朗。于山冈上的哈罗公学。”
他是如此害怕失落自己的位置,以至于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位置,在书上留下永久的记忆。他最后一次来到哈罗山冈上的墓地,在那里凭吊多时,他用刀子在一块陌生的墓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拜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