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前5~前4世纪),原名秦越人,又名卢医,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县)人。因其医术高超,时人以传说中黄帝时名医扁鹊之名呼之。扁鹊为中医“四诊法”(望,即察看患者气色;闻,即辨听患者声音,问,即询问患者病史、感觉;切,即把握患者脉搏)的奠基人。
被奉为古代医学师祖,“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青年时当过“舍长”(旅店经理),与店客长桑君采往十余年。长桑君见其勤奋好学,尊重长者,便授其医术,嘱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于公,公毋泄。”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扁鹊终于成为医道高手。他善汤药、针灸、砭石、蒸熨、按摩等医术。据《史记》载:扁鹊在虢国。(今陕西境内)时,遇太子病故。扁鹊仔细诊断后认定太子并非真正病死了,只是“尸厥证”(今谓之休克),便令徒弟针刺太子百会穴,太子苏醒后。用药调理二十天即痊愈了。于是,“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而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解释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至齐国(今山东境内),初见齐桓侯。田午,察其病已经生于肌肉皮肤间,当用汤药,热熨治疗,而齐桓侯却声言“寡人无疾”。五天后,扁鹊见他病已转入血脉,需用针灸方可治疗,而仍遭拒绝。又过五天,扁鹊断其病已深入肠胃间,非内服酒醒汤药不可,而齐桓侯却讥讽说医生只会恐吓无病者,以显示自己的高明。
再过五天,扁鹊复见齐桓侯;断定其病已经入膏肓(骨髓),无法可治了。不数日后,齐桓侯果然由于自己的讳疾忌医而身亡,扁鹊行医,足迹踏遍黄河南北。至邯郸,因为当地看重妇女而行“带下医(妇科)”,至雒阳(今洛阳),因当地尊重老人而行“耳目痹医(五官科)”;至成阳,因秦人喜爱儿童而行“小儿医”,所以他不愧是医道中的多面手,扁鹊还提出过“六不可治”,即“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揭示了患者配合医生的原则,后来,秦武王之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便卑鄙地派人暗害了他。北方人民一直在各地立祠纪念这位名医。
史载其著有《扁鹘内经》《扁鹊外经》。惜早已失传。现存《难经》
一书,为后人(秦汉之际或东汉前)托名秦越人而论经脉的医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