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法规小事例
8806900000005

第5章 民事法律篇(5)

【评析】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除另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有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为被继承人的遗产。由此,本案吴某的遗产为1800元。又据继承法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由此吴某的遗产应分为3份,即王某600元、公公600元,胎儿600元。如果胎儿出生是活体,则取得遗产继承权,即分得的600元归胎儿所有;如果胎儿出生为死体,则保留的份额仍是吴某的遗产,按法定继承办理,则王某和公公又各分得300元,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不久死亡的,则给其保留的遗产份额应视为胎儿的遗产,由胎儿的继承人王某继承。因此,本案中,王某公公的做法是不对的。

(三十一)继承遗产有先后吗

——谈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案例】A某意外死亡,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3万元存款。其家属因为继承问题发生纠纷。A母认为:儿子结婚时住房、家具、办酒席都是她一手操办的,儿子死后,自己没了依靠,应该多分一点。A妻认为;自己和A刚结婚二年不到且带着孩子,少不了开销,也应该多分一些。A某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提出自己有继承权,也要分割遗产。A的遗产应该怎么样分割呢?

【评析】根据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但我国继承法又同时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即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死者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当然,如果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但他们都以书面或口头等明示方式全部放弃继承权,第二顺序继承人也可继承。综上所述,A某的妻子、孩子、母亲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他们没有放弃继承权或仅有部分人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A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没有继承权。至于A某的配偶、孩子、母亲如何分割遗产,我国《继承法》第13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抚养能力和有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同时,还提倡继承人之间互谅互让。这样一来,就不会引起矛盾和纠纷了。

(三十二)合情、合理、合法

——谈遗嘱的有效性

【案例】甲与其夫共有房屋8间,其夫1962年就去世了,她把三个孩子抚养大后,就和小女在一起生活,后因与小女关系不和,就搬到长子家中住,一直与小女也没什么往来。甲某临死前立下遗嘱将8间房子分给长子和次子,而小女却没有。小女不服,认为此遗嘱无效,诉至法院。

【评析】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同时,对遗嘱的有效性也作了规定。遗嘱的有效必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②立遗嘱人是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不得将租赁、承包、借贷的财产作为遗产;③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任何采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逼迫遗嘱人违背真实意愿所作的意思表示无效。④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损害公共利益;⑤应当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继承份额。

根据上述,此案中甲所立遗嘱虽然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愿,但剥夺了小女的继承权,此其一;其二、这8间房屋并非甲一人财产,而是甲和其夫的共同财产,其夫去世时,遗产也应有小女的份,只不过没有分割而已。因此,甲某无权处理其丈夫的遗产,遗嘱中处分其丈夫遗产部分无效。但甲某对属于自己财产部分所作的遗嘱处分是有效的。总之,此案应先解决其丈夫的遗产继承问题,即甲与两子、一女平均继承,然后将甲某应得部分按遗嘱继承。

(三十三)被告拒不到庭怎么办

——谈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案例】学生马力,因殴打班上同学小明致伤,小明家长为此共花去医疗费800多元,并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马力的家长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两次传唤,马力的家长均拒不到庭,为此,人民法院决定,对马力的家长适用拘传。

【评析】学生马力,不团结友爱同学,殴打班上同学小明致伤是不对的。其家长平时对马力不严加管教,显属没有尽到做父母的义务,应该为舆论所谴责;马力殴人致伤后,又拒不到庭接受审理,显属违法。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所以本案法院对马力的家长适用拘传措施,是完全应该的。

所谓拘传,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或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派出司法警察强制其到庭参加诉讼的措施。采取拘传应具备三个条件:①是拘传的对象是法律规定或法院认为必须到庭的被告,或者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②是必须经过两次传票传唤;③是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中,马力的家长的情形完全符合上述拘传的三个条件。民事诉讼的拘传与刑事诉讼中的拘传,二者的区别是①前者由人民法院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提出并经法院院长批准;后者可由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作出决定。②后者拘传的对象是没有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前者是负有民事义务的被告或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③前者适用拘传的目的,是让被告人或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到法庭接受审理,履行民事义务;后者拘传的目的是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

为了保证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除了拘传外,我国《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其它四种强制措施。即①训诫:是指人民法院对违返法庭规则,情节较轻的人,以口头形式给予批准教育,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责令其改正并不得再犯的措施;②责令退出法庭,是指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程序的行为人,强制其退出法庭的措施;③罚款,是指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依法强制其交纳一定现金的措施;④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实施了情节严重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严厉强制措施。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三十四)被告拒不执行判决怎么办

——谈民事诉讼的执行措施

【案例】小马5年前租住张某私房3间,租赁合同期满后,张某想把这3间房给儿子结婚用,多次与小马交涉要他履行合同迁出房屋,但小马执意不肯,要求续签合同,张某不同意,双方为此发生争执。张某遂诉诸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马与张某的房屋租赁合同期限已满,双方未就房屋续租达成协议,故小马应按原合同,从张某的房屋中迁出去,判决书下达后,小马仍拒不执行。人民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的规定,强制小马迁出房屋。

【评析】类似上述小马租住他人房屋合同期满后拒不迁出的事例确实不少,真如一句古话所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啊!但是只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神”总是要被送走的。

民事诉讼的执行措施是指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这些执行措施主要包括:①查询、冻结、划拔被执行人的存款,但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②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③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必需家属的生活必需品;④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但必须由院长签发搜查令;⑤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票证;⑥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员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其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不影响执行;⑦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其中包括作为和不作为;⑧办理财产证明转移手续,在执行中需办理有关财产证照转移手续。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⑨强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⑩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