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谜语集锦
8813800000002

第2章 谜语的基本常识

1.谜语的起源与发展

谜语,古代称为蝆(音sōu,就是隐藏的意思)辞、隐语、灯谜、灯虎等。

其起源很早,相传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出现蝆辞。秦汉之后,《国语·晋语》中就记载:“有秦客蝆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付也。”其特点是:话不直说,而用其它名称来代替。到了魏代,蝆辞、隐语便逐渐演化为谜语。

关于谜语的产生、发展及其特色,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五》中就做了精辟的论述:“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朝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因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试察以苩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虽有小巧,用乘远大。”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到了唐代,谜语渐渐盛行起来。据记载,每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夜,人们喜欢在大街小巷、门口厅堂披红挂彩,悬挂花灯,花灯上或写或贴上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谜语,令人兴致勃勃。人们把这种花灯上的谜语叫做“灯谜”。因其隐晦难解,人们又叫它“灯虎”。宋代时,谜语继续发展,到了明清时代,已相当普及了。每年元宵之夜的灯谜游乐活动盛况空前。

由于谜语精巧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魅力,不仅人民群众喜欢,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很感兴趣。如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苏东坡等就常作谜语游戏。如“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贺〕、“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资〕就是王安石制作的。

今天,谜语更是普及,猜谜活动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能东西南北、男女老少,都有大量的猜谜爱好者。每逢节日,许多单位便积极筹办猜谜活动,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群众参与。

同时,许多制谜者,本着对谜语艺术,对祖国下一代发展的负责态度,把目光投向少儿学习、生活中去,制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为广大少儿所兴趣,有益身心健康的谜语,这无疑为我们学习、运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2.谜语的结构形式

谜语一般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组成。(有的谜语用谜格制成,便还有谜格)例如:

没心思(猜字一)〔田〕例中,“没心思”是谜面,“猜字一”是谜目,“田”字便是谜底。

1.谜面

这是谜语的主要部分,是以隐蔽的形式表达描绘的形象、性质、功能等特征,以供人们猜射的说明文字、图形、符号、实物等。它既提出问题,同时又为揭示谜底提供条件或线索,是谜语艺术的表现部分。谜面一般由洗炼而形象的诗词、短语、警句、字、词或简明的图形、符号、具体的实物组成。要求简单明了,隐寓恰当,富于巧思。

2.谜目

谜目是给谜底规定范围的。如上例中“猜字一”就限定谜底只能是一个字,不能多于一个字或猜别的东西。否则,算没猜中。有些谜语的谜底有两个及其以上的,谜目要明确规定,让猜者按规定的范围去猜。

例如:加一笔,教学生;少一笔,带士兵。(猜字二)〔师、帅〕例中,“猜字二”便限定要猜的谜底是两个。

由于猜谜语,又有射谜、打谜等说法,所以谜目也可写成“谢字一”、“打字一”等。

3.谜底

谜底是指谜面所隐寓的、要人们猜射的事物,即谜面所提出问题的答案。相对谜面来说,它是谜语的内在隐藏部分。谜底要求既扣合谜面的内在含意,又符合谜目限定的范围,让人一见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

一般说来,谜底字数较少,一个字、一个词(成语)、一个名称,最多也只是一、二句诗。如谜底字数多的谜语,不好猜,也不好制。

谜底可以别体,可以顿读、连续或谐读,以扣合谜面。

例如:失约(猜体育名词一)〔围棋〕例中,“失约”意为“违期”,“围棋”与“违期”谐音,所以谜底就是“围棋”。

有些谜语的谜底与谜面互相调换后,仍可成谜,叫做“一谜互为底面”。

例如:伴奏(猜成语一)〔助人为乐〕反之:助人为乐(猜音乐名词一)〔伴奏〕。

3.谜语的规则

谜语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约空俗成的“规矩”,这便是谜语的基本规则。具体地说,谜语的规则有以下“六忌”:

1.忌面不成文谜面必须是能表达一定意义的词、符号、图形或实物(谜面是一个字的除外)。而且,要求文优美、富于文系,才会吸引人。否则,面不成文,缺乏谜的味道,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例如:山山(猜字一)〔出〕例中,虽然谜底谜面相扣合,但“山山”不成文,故不成谜。如把谜面改为“山外有山”,就具谜味了。

2.忌面有闲字谜面文字要求简炼,做到猜射时,字字都派上用场,不出现“闲字”。

例如:认真复习(猜字一)〔羽〕例中,以“复习”扣合“羽”字,成一条谜,加上“认真”,反成了多余。

3.忌底面重字谜底与谜面的字不允许重复。否则,出现了重复的字,就叫“犯谜”。

例如:杜绝放牛(猜唐代诗人一)〔杜牧〕例中,谜面与谜底同时出现“杜”字,“犯谜”了,是不应该的。如谜面改为“禁止放牛”就正确了。

4.忌不符事实制谜时,虽允许充分运用想象的手法,但仍应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尤其是纪事的谜面。不符合事实的谜,往往会失去猜射的意义。

例如:六月天下雪(猜学校用语一)〔寒假〕例中,尽管谜面、谜底相扣合,但“六月天下雪”显然没有事实根据,谜不成立。

5.忌“头重脚轻”在制谜用字用词时,要注意把大概念放在谜底,小概念放在谜面。如果颠倒了关系,造成“头重脚轻”,就会导致概念混乱,谜面与谜底无法相扣合。

例如:婉言教导(猜学习用品之一)〔圆规〕例中,谜底的“规”理解为劝导、规劝的意思,属小概念;而谜面的“教导”不单只是规劝的意思,属大概念。所以,可把谜面改为“婉言劝导”,就准确了。

6.忌内容低俗猜谜语活动之所以为人们所喜欢,在于它不仅能使人增长见识,启人思维,且寓教于乐,让人在兴味盎然的情趣中得到情的陶冶,理的启迪,心灵得到净化、美化。如果思想空虚,内容低级、庸俗,必然达不到陶育人的目的,也不可能为人们所喜爱。

例如: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一位姓林的邀了几个朋友在家中猜谜作乐。桌面上摆着一大盘柑。这时,进来一位瞎了一只眼的杨姓朋友,这位主人开口说:“老杨进家门就看着桌面,猜成语一。”大家一时愣着,猜不出。主人揭开了“一见大吉”。大家顿时哄笑起来。没想到,这位姓杨的朋友跟主人大吵了起来……

例中,“柑”俗称“大吉”;杨姓朋友瞎了一只眼,只剩下一只眼睛,看到了桌面上的“柑”,是“一见大吉”。底面可谓扣合。然而,却揭了客人的痛处,难怪要吵起来。可见,讲究谜语内容的健康是多么重要!

4、猜制谜语的方

我国的谜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总结了许多猜、制谜语的方法。猜谜和制谜在方法上基本是一致的。学会了猜谜,就可学制谜;掌握了制谜方法,就能提高猜谜水平。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制谜、猜谜的方法。

(一)谜语的常用猜制方法1.会意法就是按事物所含的意思,隐去其本来面目,而化作为另一种意思来制出谜面。这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方法。

例如:重逢(猜字一)〔观〕例中,“观”字由“又”、“见”两字组成,“又见”就是“又见面”,化作另一种意思,便是“重逢”。

2.象形法又叫比喻法,它是利用汉字笔画、偏旁的形态特征或事物的自然形象特点做比喻来构成谜面的。

例如:一口咬掉牛尾巴(猜字一)〔告〕例中,“牛”字下部的“尾巴”被“口”字咬掉,不见了。这样的比喻生动、贴切。

3.别解法就是不按字的原来意思去理解,而是把它当作另一种意思,从而得出谜面。

例如:中国东部(猜成语一)〔有朝一日〕例中,将谜底表示时间的“朝”、“日”别解为位于“中国东部”的朝鲜的“朝”和日本的“日”,从而产生谜面。

4.分扣法就是把事物的字义分为若干部分,在各部分上想出其比喻:暗示或俗称,再连起来成谜面。

例如:芙蓉吐艳(猜花名一)〔荷花〕例中,花名“荷花”分开成“荷”和“花”,“荷”又称“芙蓉”,“花”具“吐艳”的意思,连起来谜面即为“芙蓉吐艳”。

5.离合法又叫拆字法,就是把字拆开,然后在拆开后的偏旁上去联想,想出它和一些有关连的字的联系,来制成谜面。

例如:功过各一半(猜字一)〔边〕例中,把“边”字拆开成“之”和“力”,分别是“功”字,“过”字的半部分,于是连起来得出谜面:“功过各一半”。

6.反演法就是不按事物原来的意思去考虑,而从反面(对面)的情景去联想会意,构成谜面。

例如:挑年轻的(猜语文课文作者一)〔老舍〕例中,与“老”相对应的是“年轻的”,“舍”的反义词是“挑取”,连接起来,“挑年轻的”便为谜面。

7.换算法就是用同等数量的词语的变换和运算来扣合而制成谜语。

例如:七十二小时(猜字一)〔晶〕例中,谜底“晶”字分开为三个“日”,一个“日”换算为二十四小时,三个字“日”字便是“七十二小时”。

除上述介绍的七种常用猜制方法外,还有“假借法”、“拟人法”等等许多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谜格人们在谜语的长期研究、制作实践中,遇到谜无法制成的情况,不得已采取一种补救办法,这就是设定谜格,于是有了“谜格”。用格的谜语,猜射时一定要按照所规定的格式去思考才能猜中,难度较大。所以,考虑本书面向小学的实际,这里顺便择几个简单常见的谜格作介绍,供猜射时参考。

1.秋千格含秋千格的谜语,谜底限两个字。解谜时,必须将谜底两个字如打秋千摆过来倒过去一样,倒过来读,以使含义扣合谜面。

例如:今天(猜国名一)〔日本〕例中,谜面“今天”即为“本日”,按规定倒过来读作“日本”。

3.卷帘格含卷帘格的谜语,谜底有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解谜方法与“秋千格”基本一样,将谜底如“珠帘倒卷”一样,由最末字起倒过来读,以扣合谜面。

例如:救护车(猜成语一)〔乘人之危〕例中,谜面“救护车”专供“病危之人乘坐”,简言之为“危之人乘”,按规定倒读即为谜底“乘人之危”。

3.徐妃格徐妃格谜语的谜底须两字以上。谜底只读半面,但删掉的偏旁或部首必须相同。

例如:附注(猜动物一)〔螃蟹〕例中,谜面“附注”,谜底读作“旁解”,各加上偏旁“虫”字成为“螃蟹”,例是真谜底。

4.求凰格求凰格谜语跟对联差不多,就是谜面为上联,谜底为下联,只是,解谜时,还必须在谜底的开头或末尾加上一个具有连接意思的附加字:对、齐、配、比、齐……等等。

例如:马赛曲(猜成语一)〔对牛弹琴〕例中,“牛弹琴”对“马赛曲”“对”是附加的关联词。

5.白头格白头格谜语的谜底开头一个字要当作“白字”(即谐音)来读。

例如:炸油的豆腐(猜唐代诗人一)〔李白〕例中,谜面的“炸油的豆腐”,里面仍是“白”色的;“里”字谐读为“李”,连起来就是谜底“李白”。

此外,还有玉带格、粉底格等二十多种谜格,要求各不相同,比较少见、少用,这里略去,不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