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8814300000017

第17章 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运用(7)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历史著作、人物传记、一本教材或一篇文章,组织阅读。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一篇包括介绍所读书籍或文章内容、作者观点、写作特色、个人读后感等的读书报告。然后可以就大家的读书报告进行相关的讨论。

(五)组织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在组织社会调查之前要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调查过程中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调查结束后,学生要整理分析有关材料,形成调查报告。例如参观考察历史名胜古迹;调查当地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

(六)开讨论课或进行专题演讲比赛

在研究成果诸如历史小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课,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与切磋,以讨论的形式把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讨论课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一般课堂讨论、模拟学术讨论、组织演讲比赛等。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

学生学习历史,在掌握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积累对人类历史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经验,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及发展提供丰富的养分。传统的接受式教育是很难实现上述目标的。只有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才能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学生通过主动感受历史的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在探究中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古人云,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在历史教学中,要引进学术讨论的空气,可以冲淡教学中的经院气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善于质疑问难以及科学地进行学术争辩的观念,养成变通、独创的习惯。同时人们对历史过程的研究要借助假设,但是假设不等于结论,假设要在正确观点指导下才有说服力。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假设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历史学习离不开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调查、讨论、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使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让他们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研究意识和能力

只有学生有了研究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兴趣、研究意识、研究方法。研究兴趣主要指学生有努力弄清历史真相的欲望。研究意识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研究”的开始,学生发现问题后,要养成试图通过分析、对比、观察、实验等研究的方式探求问题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习惯,养成尊重事实、相信科学、追求真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获得的研究成果,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在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中的错误,无论多么荒唐,教师都不应轻易否定,更不能讽刺打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的方式去认识和解决,帮助学生提高研究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素质

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观”历史,而是进入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或褒或贬,或抑或扬,拿出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去“尝试错误”,学生可以通过尝试提高动手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尽量详细地占有资料,把握事物的联系和中介,探索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思考从中得到的启示。学生在把新的情景引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时,新情景就会与原有知识碰撞,产生差异与冲突,在这种差异与冲突中产生出新思想。学生的一个新设想,观察问题的一个新角度,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方法,理解问题的一个新层次,都应视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展现,应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对资料的运用非常多,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问题。

(二)运用信息撰写论文报告的能力

论文报告是对一人能力的考察,是否能够撰写得比较规范、完整体现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对报告的质量,主要根据研究过程来评价。

(三)弘扬学生的个性

在综合应用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精神、品格、能力。个性发展目标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具有健康和独立的人格,具有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设计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具有批判精神和善于创新能力等素质。

政治研究性学习目标

中学生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的结合能更有效地保证学生人生道路的方向性,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政治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根本方向和质量标准。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首先要保证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其次,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要突出其思想性。由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把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作为首要的教学原则。

(二)过程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是以获得研究的方法、才能和品质为目标。因此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以学习的过程为重点,把过程性原则作为主要的教学原则。突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原则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首先要重视过程设计,研究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设计思路及根据这一思路的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大。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等过程更能使其掌握到科学方法,体会到设计的成就感。其次要重视过程体验,在课题或问题研究中,从自己承担责任,到对整个小组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看到社会的需求,将自身的使命感、价值感唤醒,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在问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而这种挫折体验,无论是对学生意志或能力培养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实践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的教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弥补学生学习中能力的不足,因此更要强调实践性原则。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贴近实践思考问题,立足实践分析解决问题。从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惟有“实”,才是创新的真正动力。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原则,惟有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学校要与本校所在的单位联系协商,签定协议,组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基地。再加上学生自行联系单位,使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广泛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四)团队原则

所谓团队原则,就是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要重视团队这个集体的作用,强调主体间的充分合作,这种合作又体现出民主性、开放性。

现代管理学广泛引用团队原则,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是最贴近社会的一门课程,学以致用是它的最终目的,从社会的进程看,单枪匹马搞研究,纯粹强调个人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或者说团队才是现代社会成功的要素。因此团队原则是指导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学中发挥团队原则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充分凸现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这种主体作用是立足于团队基础的,要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作用。其次,是强调团队原则决不是要求自我封闭,团队原则强调的是开放性,即研究的内容和观点是开放的。还有,要以团队为基础搭建研究平台进行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可以以组或班作为一个团队,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学习。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人认为对于思想政治课,学生似乎什么都可以研究,这其实是个误解。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能力培养方面提供了一条途径,但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循序渐进发展的,因此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具体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或课题与系统性进行教学相关。其次要抓主要矛盾,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或课题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统一。要求分清主次、难易,有详有略地研究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三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要求,因此必须遵守,否则只能“欲速则不达”。

二、政治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原则

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选题除了一般都必须考虑的课题的科学性、价值性、现实可行性、新颖性外,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政治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一)思想教育性原则

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任务决定了要以思想教育性为首要原则。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思想提高服务的,因此,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突出思想教育性。这就要求选题时注意课题的德育目的、德育意义和德育功能。比如,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的学习,选择《本市居民购房(车)的调查与研究》,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突出思想教育性,还要求所选择的课题要有适宜的难度,要使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心血和汗水,以此挖掘研究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可行性原则

指选题要结合研究者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物资条件等。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政治学科知识结构,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而建立新的政治学科知识结构。所以,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要选择那些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学生有能力开展的课题。难度过高,会令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研究就无从下手。同时要考虑地域上的就近舍远,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事物,能就地取材。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该结合本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色的问题来进行。这样的课题,往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便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收集材料。

(三)新颖性(时效性、价值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