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们要自问,你们平时违反纪律吗?你们违反了纪律,希望别人如何待你?孩子的思想正处在发展阶段,对任何的事情都有好奇心,因此会做出许多令家长不能认同的事来去探索,孩子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孩子违反纪律是经常的事情。
但是面对违反的纪律的孩子家长的作法却不能让人苟同,打骂是常有之事,但是这样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吗?要怎么惩罚孩子才适当呢?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给孩子们的鼓励、支持和谆谆教导实在太少,而责骂、嘲讽和惩罚的次数却往往很多。有的父母奉行“孩子不打不成器”或者“棒头出孝子”的信条,使一些孩子几乎都在指责和漫骂声中成长;有的孩子还不时地忍受着父母施予他们的罚站、罚跪或者殴打等体罚。诚然,大人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不当的或者是错误的言行,促使他们立即改正;可是惩罚是压力教育,对孩子来说,其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更何况年幼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柔弱的,惩罚只会使他们产生惧怕,引起自我防护的叛逆心理。所以,惩罚不但不能唤起孩子们的良知,而且还侮辱了他们的人格,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不适当的惩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不可否认,惩罚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是在合理运用惩罚的基础上。要遵循不轻易惩罚孩子的原则。
惩罚孩子的艺术
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2)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3)罚了又赏要不得。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教育孩子的方法
当然,面对违反纪律的孩子,惩罚不是主要手段。要教育好违反纪律的孩子,要做到以下三点:
(1)用平常心看待违反纪律的孩子。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思维简单、目光短浅、冲动、单纯、善良是孩子的特点。孩子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看问题比较简单,做事情不会深思熟虑、纵横衡量。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他们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草率的、不合规定的行动来,这就是违纪。所以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是很普遍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2)用正确的方式教育违反纪律的孩子。当孩子违反纪律的时候,如果我们能用平常心来看待,冷静下来,细心分析,我们就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我们都要做到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尽量保存孩子的颜面。如果不这样,而采取讽刺、挖苦、体罚,或者让孩子当众出丑等方式来处理的话,那非但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的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破摔。如果真是这样话,那这一个孩子也就完了。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坏孩子也是教出来的。只不过好孩子是用正确的方式教出来的,而坏孩子是用不适当的方式教出来的罢了。孩子违反纪律,大部分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生的,可能是因为一时的贪玩、一时的冲动造成的。孩子违纪以后,他们自己也会有一个内省的过程。在他们自我反省的基础上,父母如果能够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们都是能够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如果采取极端的做法,让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检讨或示众,那只会严重打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众人面前给他贴上一个坏孩子的标签,让他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这样会让他信心全无、一蹶不振,或者破罐破摔、变本加厉。
(3)用耐心、恒心转化违反纪律的孩子。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孩子是会违反纪律的。孩子违反纪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违反纪律后我们采取不适当的方式教出坏孩子来了。所以,当孩子违反纪律时,在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上一定要深思熟虑,而不能草率、冲动。孩子违纪具有反复性的特点,这一次违纪,教育好了,下次他还是有可能违纪。父母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从此孩子就不会再违纪了,这是不现实的。要真正转化违反纪律的孩子,教育好孩子,就要求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孩子、教育孩子,对孩子反复违纪也要不厌其烦,和风细雨。充分尊重违纪的孩子,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要有耐心和恒心,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孩子违反了纪律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违反纪律的孩子。
(4)培养良好的作息制度。教孩子遵守纪律,最实效的方法就是将其融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培着孩子良好的作息制度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只是从这些小的规定作起,才能使孩子的纪律意识得到强化。
或许你常常纳闷,孩子已经玩了一整天了,怎么都不累啊?体力好象比大人还好呢!晚上老是三催四请还不肯睡,不但累坏爸妈,而且还可能影响到第二天上班精神,实在是很伤脑筋。让孩子早睡早起虽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执行起来却颇为困难。
造成孩子作息不正常原因包括:
(1)白天睡太多,晚上不易入眠。对于开始学习独立的婴幼儿而言,玩耍、嬉戏是最快乐的事,再加上好奇心,以及对外探索的新鲜感,他们经常会玩得不亦乐乎!
因此记得让孩子在白天多玩玩,午睡别睡太久,天气好则去散步、走走,从下午玩到吃晚饭后,洗个澡、听个故事或童谣,小宝宝便会开心的和爹地及妈咪拥有一个温馨的夜晚。
(2)父母作息不正常。由于现代父母「夜猫子」不少,常常工作或玩乐到三更半夜,自己晨昏颠倒的作息,相对地也打乱了孩子正常的睡眠时间,孩子睡得晚,早晨自然就会起不来。
此外,倘若父母习惯在睡前与孩子玩耍,使其精神属于亢奋阶段,孩子便不容易入眠,也因而导致隔天爬不起床的情况。
(3)周末父母影响孩子。有些孩子从小跟着外婆或奶奶长大,或者二十四小时托育在保母家,父母亲可能要周末、假期,甚至年节才能与小娃娃见一次面,亲子相聚好象渡假般。
父母亲因为偶尔才能克尽亲职,总是心怀愧疚,因此每次见面都是玩具、糖果、饼干,尽量地讨好孩子,有些孩子会因为期待父母的出现,或因父母离去的不舍,而出现生活作息失调的现象。
这样情形通常会引起照顾者的反感,觉得父母亲的探视,往往得让他花上好多时间,才能把幼儿的生活作息调整回来,因此如果你的小宝宝必须长时期与他人共同生活时,做父母的应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反而制造了孩子作息上的困扰?
有的父母在孩子深夜伏案用功的时候,常常感到十分欣慰,却忽视了长期晚睡晚起,会使孩子的学习效率下降。大脑生理学研究证实,高效的学习时间,小学生大约持续40分钟,初中生为45分钟,高中生为50分钟,长期疲劳战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损害大脑。家长要帮助孩子控制适宜的学习时间,保证孩子八小时以上的睡眠之外。
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是家长培养孩子作息制度时不可忽略的一项任务。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作业由学校来管,与家长没多少关系,为孩子买电脑却不懂得监督孩子正确使用电脑,以至电脑变成孩子看黄色电子出版物的工具而家长还一无所知。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物质投资的同时也应配合相应的时间投资。孩子的作业一般分为复习类和预习类,我们更赞成家长培养孩子先复习,后下笔,最后预习的习惯,预习作业常被家长忽视,其实指导孩子花一定时间预习,有助于孩子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得更好、更快。
只要引导得当,孩子是可以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不过,由于他毕竟还是孩子,玩性大,做事没什么计划性,家长还是应该要进行适当的辅导,比如让他事先列一个作息时间表,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提醒(提醒的度很难把握)。从小依赖惯了,要培养他的独立能力,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尊重孩子的作息规律,并逐步适应、调整,不要轻易因为大人的事情而打乱他们的规律。掌握了孩子的作息规律以后,父母还要去逐步适应这些规律,一旦规律形成,就不要轻易去打乱它。大人有些时候想带孩子出去玩,一定尽量利用孩子睡醒后的时间,不要选在孩子本应该入睡的时间去。
最后,父母要养成良好作息制度。可以试想,如果父母经常打麻将到半夜,孩子如何能不受影响呢?轻者可致使孩子的作息不正常,重者还可能使孩子染上不良的习惯。不得不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