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奖罚分明,让学生心悦诚服
8819100000039

第39章 历史教学中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策略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高中历史新课标在必修一、必修三和选修二中对民主出现的历史背景、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

在历史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民主法制意识的教育,既是落实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要求,又有内容的依托。由于历史学科所学习的内容,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的现象,具有绝对真实性。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具有时效性。因此,结合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制定教育策略。

坚持教育的形成性原则,注重教育的过程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基本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通过同化,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通过顺应,学生把自己认同的价值理念融合到外部世界中去,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与改造。通过调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学生同社会其他各界一样,希望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因此,学生对民主与法制建设很感兴趣,在培养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方面就有了基础。通过进一步学习,学生在民主与法制意识培养的问题上,就有一个量变的过程。通过量变,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质变,即达到”顺应“境地。

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教育,就需要坚持形成性原则,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坚持教育的形成性原则,就要做到教育过程的计划性,方式的多样性。

这个过程恰好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同步。我们因此制定了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意识教育的两年计划。

在内容上,通过高一阶段的必修一人类政治文明进程和高二阶段的必修三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认识我国和西方在民主法制建设中不同国情。在农耕经济条件下,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当代中国开展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基础。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势力,这种传统力量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起着积极作用。

例如,全国政令的高度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有效地组织了全国性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产生了领先于世界两千多年的中国式的农耕文明。一直到康乾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还是在世界上处在领先位置。而且,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不能等同于民主思想,但也表明中国社会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民主氛围的。

中国文化的纷繁多彩,思想的异彩纷呈,就是证明。与此相应的,西方民主与法制意识是建立在多种经济形式,主要是工商业经济基础上的。西方的工商业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的雅典民主政治、近代西方代议制政治,以及相应的思想文化成果也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发展过程。而且,西方的民主,本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一直到今天,虽有所发展,但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我国今天要建立的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民民主,时间只有50余年,而且经历了文革期间的曲折,还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影响,中国式的民主与法制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民主与法制体制,所以,现代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教育,就达到了促进学生认识中国和西方在民主法制意识建设上的不同国情的教育目的。

在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归结起来有三类:

(1)形成学生正确的认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学习课题,例如,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如何正确认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等等,教师事先准备或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由学生提出设想、假设,开展学习活动。

(2)形成学习的成果。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学习中,我们组织了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苏格拉底是学生熟知的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但是,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不信神“和”误导青年“的罪名判处他死刑。为什么雅典民主法庭会对如此伟大的思想家作出如此的判决呢?这又说明了什么?《从苏格拉底审判得到的》为题的研究性学习形成了。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写出了一些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得到了正确认识。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题由学生自己或教师提出,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教师仅仅担当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组织者。

上述教育过程,也就构成民主与法制意识教育的”同化“过程。

坚持教育的选择性原则,强调教育的针对性

高中历史课中,对学生开展民主法制意识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学习时间有限,且受到学生人生经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穷尽这种教育的全部内容,只能选择典型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容,开展教育活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意识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教育的选择性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归结我们的教育实践经验,主要选取了三个方面的教育材料:

(1)引导学生认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和进步成果,增强参与民主法制建设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

例如,西方近代代议制政治发源于13世纪的英国,经过了漫长的6个世纪发展,直到19世纪中期,代议制政治才在西方普遍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促进了西方社会的稳定发展,为和平解决国内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西方国家内部政治的稳定,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障。这是进步的。

但是,600余年来,不少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英国的民主政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3至17世纪,经过和平的、暴力的斗争,建立了议会主权,其中就包含了克伦威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人的艰苦斗争,到18世纪,形成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到19世纪中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其中就经历了普通工人参加的宪章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末,18岁以上的男女公民才获得了普选权。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的民主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人民参与逐步建设的。中国新式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也要有中国公民,包括高中阶段的青年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正确的参与。这样就养成了学生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参与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增强学生对我国现代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理解与支持。

选择典型材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前文谈到的英国,其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7个世纪之久。标榜最民主的美国,其民主政治也经历了几个世纪,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781年,美国宣布建国,1783年宣布独立,1787年制定宪法。此后,经过多次修订,直到1992年还产生第27条修正案。尽管美国在法律上比较完善地解决的民主与法制问题,但美国社会的传统势力依然根深蒂固,公民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依然有待加强。

据报道,尽管美国早就废除了种族制度,但美国著名黑人球星科比·布莱恩特于2001年4月18日与白人女子瓦妮莎·莱娜结婚,立即引起美国社会的争议,此前,科比·布莱恩与瓦妮莎·莱娜的恋情只能秘密进行。这不是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讽刺吗?结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中遇到过文革的破坏。所以,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对我们今天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就有了理解与支持。

(3)引导学生认识参与和尊重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力与义务,增强学生参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使命感。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每个人既是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参与者,又要尊重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果。这方面的事实很多,前人已经做出了表率。苏格拉底、华盛顿都是例子。今天看来,苏格拉底”不信神“和”误导青年“的罪名都是莫须有的罪名,雅典民众法庭却判处他死刑。苏格拉底的学生为此替他说情,本可以免死刑,但苏格拉底尊重法庭审判。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位选举上任的总统,连任两届总统之后,他不再连任。其间,有人劝他与大多数国家一样,称君主,建立家天下,华盛顿进行严厉批评。

一个社会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就是公民自己民主与法制意识加强的结果。这就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这种教育,具有选择性,以事实为依据,事例典型,与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性强,说服力强,教育效果当然就比较理想了。

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讲求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接受教育,并将受教育的成果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教育的实效性才会最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的示范。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他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依据做的法子。为此,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

民主与法制意识教育,是一个严肃而枯燥的话题。只有借鉴六大解放思想,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这个教育过程才显得生动活泼。

(1)结合教学内容,推荐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思考、感悟人类民主与法制建设成果,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时,我们不光列举建国后的成就,还推荐学生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等原文,推荐学生看凤凰卫视播放的”李敖有话说“栏目,学生对民主与法制建设就有一个时间、空间的比较,形成感性认识。

(2)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这个同年人群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提高学生的个体认识。

例如,我们学完”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单元,给出了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民主“、”苏俄政权的建立是不是新型民主的发展“等,指导学生访谈老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并就此开讨论会。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对民主的认识。

(3)组织学生参加调查、参观等活动,了解中国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情况。

组织学生上网了解现代中国立法情况、香港、澳门基本法执行的情况,参观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民主选举情况,旁听学校领导定期进行的述职报告等。

上述活动,落实了六大解放,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民主法制意识的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深入到学生心底,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对高中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意识教育,是落实历史课程三位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其教育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