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路线图
8820100000015

第15章 飞翔:投资的另一只翅膀(2)

同时,巴菲特对伯克希尔公司的兴趣与日俱增,不论是管理方面还是金融方面。伯克希尔公司在1969年收购了伊利诺斯州国家银行和伊利诺斯州罗克福德联合企业。他的老朋友比尔·瑞恩于1970年7月15日成立了红杉基金会,当巴菲特合伙公司解散时,巴菲特甚至推荐作为资金经理的比尔来担任有限责任股东,红杉基金会经营得非常成功,很早以前它就开始投资股票,在其中的一些股票上,它和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方向相同,比如说,它们都投资弗雷迪麦克公司。红杉基金会大约有1/4的资金都用来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1970年8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把它的商业总部搬到了基威特大厦的14层。

当时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内容主要有三大板块:纺织经营、由国家赔偿公司及附属国家消防及海运公司经营的保险业务、伊利诺斯州国家银行和联合企业。同时公司还拥有《太阳报》有限公司、布莱克印刷公司和网间连接器保险公司70%的股份,但是,这些业务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总的赢利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善。伯克希尔公司在1969年买下一系列周刊的同时还买下了《奥马哈太阳报》,并于1981年,即《奥马哈太阳报》经营失败的前两年售出。

在1979年2月18日写给合伙人的最后一封信中,巴菲特对给他掌管业务自主权的合伙人表示了深深的谢意,“我的经营行为从不为,像知晓结果后对我决策的批评、对于不合逻辑的结论的讨论或是谁对我的经营方式不信任想取而代之等事情所累。你们一直放手让我去做,没有在背后对我指手画脚,该出什么牌,如何抓牢牌,或是说些其他人做得多么多么好的风凉话。”

“对此我深表感谢,你们所得到的结果也充分反映了你们的态度和行为是正确的。如果你们认为事情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你们低估了你们对我的鼓励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低估了人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和成功之间是相通的。”

可见巴菲特不仅在投资方面有卓越的眼光,在动机、管理方面的天赋以及对于人性的理解上也是非常深刻的。

3.费雪的成长股理论

巴菲特在执掌伯克希尔的时候,在芒格的介绍下开始接触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的理论。

费雪被誉为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

1907年,费雪生于美国的三藩市,小的时候他与祖母特别亲近,他的祖母是一个股民,所以,小时候费雪就知道股票市场的存在以及股价变动带来的机会。有一天,下课后费雪去看望祖母,恰好一位伯父正与祖母谈论未来工商业的景气,以及股票可能受到的影响。费雪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回忆那次会谈时说道:“一个全新的世界展开在我眼前。”

不久,10岁的费雪就开始买卖股票,这一点与巴菲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920年,美股狂热,费雪亦赚到一点钱。然而他父亲对于其买卖股票的事情很不高兴,认为这只是赌博。

长大后,费雪到一个银行当了一名证券统计员,即是后来的证券分析师。

1929年,美股进入癫狂的状态,疯涨不止,但是,费雪评估美国基本产业的前景时,见到许多产业出现供需问题,前景相当不稳。1929年8月,22岁的他向银行高级主管提交一份“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展开”。不久,史无前例的大崩溃发生了。

1931年3月,费雪开始自己创业,开始了投资顾问的生涯,他创立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公司初创的时候,他的办公室很小,没有窗户,只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

就在这样的一个破败的小房子里,费雪开始了超越众人的投资之路。1954~1969年是费雪辉煌腾达的15年,他所投资的股票升幅远远超越指数。1955年买进的德州仪器到1962年升了14倍。

功成名就以后,费雪到大学教书,并着作立说,把自己的投资思想形成一个体系,他的传世之作有《怎样选择成长股》《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和《发展投资哲学》。

年轻的巴菲特看了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之后,大为佩服,马上去向费雪请教,谈话结束后,巴菲特对费雪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认为这是他继格雷厄姆后找到的第二个良师。

费雪也是一个侧重基本面分析的投资大师,他的思想和格雷厄姆恰恰相反,他着重对可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如发展前景、管理能力、隐性资产等。他建议投资者购买有成长价值期望的股票;他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做深入的研究、访问;他建议投资者投资组合集中化,仅买入一种或极少品种的股票。

费雪投资理论的八点精华:

第一点是,投资目标应该是一家成长公司,公司应当有按部就班的计划使盈利长期大幅成长,且内在特质很难让新加入者分享其高成长。

第二点是,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因为市场走势或当时市场误判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使得股票的价格远低于真正价值的公司。

第三点是,抱牢股票直到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或者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

第四点是,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投资人,应淡化股利的重要性。

第五点是,为了赚到厚利而投资,犯下若干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成本,重要的是尽快承认错误。

第六点是,真正出色的公司数量相当少,当其股价偏低时,应充分把握机会,让资金集中在最有利可图的股票上。

第七点是,卓越的普通股管理。

第八点是,投资普通股和人类其他大部分活动领域一样,想要成功,必须努力工作,勤奋不懈,诚信正直。

有意思的是,费雪还提出了到处闲聊以挖掘可投资标的的葡萄藤理论,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优质股票,后来深受金融投资人及许多基金经理人所推崇,并付诸实践。比如彼得·林奇即是其中的一位。

巴菲特在认识费雪之前,他的投资基本上与遵循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尤其是安全边际、内在价值及市场先生三大原则,成为巴菲特的投资哲学精髓。

然而,格雷厄姆的“雪茄烟蒂”式的投资方法有时也不好用,巴菲特运用格雷厄姆的采取资金被分散在40种股票中的策略很不奏效,这又说明了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也有它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与费雪交谈结束后,巴菲特认真地研究了他的理论,并有机地融合起来,开始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要明白格雷厄姆与费雪理论是如何融合的,先要了解他们的不同。他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第一,格雷厄姆只关注股价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是否便宜,有无安全边际,公司业务、管理、盈利增长不在其考虑之列,如其所言的“一视同仁地单纯以股票的吸引力作为评估标准”。而费雪则异常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管理及盈利增长能力,在公司管理层中,以是否诚实且具备足够的才能作为选股前提。格雷厄姆投资策略的致命缺点是买入便宜股票,而费雪全力寻找收益将大幅增长的“真正杰出的公司”的策略,则刚好修正了这个“缺点”。

后来巴菲特在反思前25年的投资历程时说: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普通的公司好得多。这个迟来的结论与费雪完全相似,毫无二致。从此,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有了质的飞跃。这就是费雪持续竞争优势的投资原则。

第二,格雷厄姆认为,投资组合应该多元化,如果只买入一只或两只股票也可能业绩很差,仅有安全边际并不能保证一定获利。而费雪认为,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如果过度分散化,势必造成投资者买入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这样的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费雪指出,“不要只顾持有很多股票,只有最好的股票才值得买。就普通股来说,多不见得好”。这就是费雪的集中投资原则。

第三,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一只股票在未来两年内不能达到获利50%的目标,应该在两年期满后卖出。而费雪的理论中,只有在三种情形下才考虑卖出股票:一是原始买入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二是公司营运每况愈下;三是发现另一家前景更好的成长股,卖出相对成长性不够好的股票。“如果当初买进普通股时,事情做的很正确,则卖出时机几乎永远不会到来”,仅仅因为市场波动来决定卖出的理由是荒谬的。对此,巴菲特完全赞同费雪的观点,这是费雪长期持有的投资原则。

如果说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使巴菲特永不亏损,那么费雪则使巴菲特在永不亏损的前提下财富迅速累积。

至此,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才完美起来,如果说格雷厄姆给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插上了一只翅膀的话,那么费雪则给巴菲特的思想插上了另一只翅膀。从此,巴菲特展开资本的双翼,快速飞翔。

多年以后,巴菲特评价两位大师对自己的影响时说:“我的投资理念,85%来自格雷厄姆,15%来自费雪。”“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4.丰腴膏沃的喜斯糖果

喜斯糖果是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一笔之一。其中一个原因是巴菲特当时买入喜斯糖果的价格整整比报价低了20%,另一个原因则是巴菲特拥有一张正准备登上空军一号总统座机的南西·里根的照片,南西的腋下夹着一大盒喜斯糖果,巴菲特对这张照片得意极了,多年来,国会山庄经常以喜斯糖果礼盒作为馈赠礼品。

喜斯糖果公司成立于1921年,当时是由一位71岁高龄老祖母级的糖果销售员,在一家小规模社区糖果店的基础之上创办起来的。公司的优势在于,长期坚持使用顶级的原料,加上奇妙的配方和复杂、精细的制作工艺,创造出了比“顶尖品质”还要好的“喜斯品质”。品质好、口味佳、款式多、口碑好是喜斯糖果得以长期畅销不衰的公开秘诀。

巴菲特在购买喜斯之前,已经对喜斯糖果所属的行业以及企业本身的发展远景和内在价值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首先,喜斯糖果公司尽管是一个地道的传统食品行业,由于业绩好,是一个敢于以高溢价标售的公司。公司价值500万美元的资产,却给巴菲特报价高达3000万美元,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喜斯”的品牌、商誉和商标的价值。

接到喜斯,巴菲特则对喜斯的分析更进一步。一是公司的盈余一直在持续成长,平均年成长率约为12%,这在糖果行业已经相当不易,其平均股息率大约是9%。二是巴菲特和芒格都认为喜斯糖果有着“不受制约”的定价能力,这是在他所收购的诸多企业中,并非常见的一个特例,这也是股神最为看重喜斯糖果的地方。如果喜斯糖果每一磅能够提价15美分,原本400万美元的年盈余就可以再多赚个25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买到的可能是一年能赚650万甚至是700万美元的企业,而不是账面上所显示400万美元的盈余。

但喜斯公司开出的高价并不符合巴菲特低价买入的习惯,因此多少还是有一点出乎了他的预料。对于之前一直痴迷于搜寻“雪茄屁股”、早已习惯于低价出手,或在每股净资产之下必须再打一个5折才肯出手的巴菲特而言,还真是“老干部遇到了新问题”。这也是对巴菲特固有做法和习惯的一种颠覆和挑战。

在最初,喜斯公司开出的价格是3000万美元,而巴菲特给喜斯公司的报价只有2500万美元。可能由于当时喜斯的高层觉得价值500万美元的喜斯糖果能换得2500万现金实在是件很划算的事情,因此便同意了巴菲特开出的价格,不久,巴菲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喜斯糖果。当然,多年以后,巴菲特回想起这件事来,仍然直呼幸运,因为按照他的价值理论,即便在当时以3000万的价格收购喜斯,仍然是一笔非常“便宜划算”的投资。

巴菲特收购喜斯之后,大胆任用了公司以前的一个“旧臣”——原执行副总哈金斯,此人毕生都在喜斯糖果工作,在口味、品种、工艺和产品包装上,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并将喜斯糖果从加州的一个地方名牌提升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起到重要作用。从1972~1991年,喜斯公司的年收入从2900万美元增加到1.96亿美元。1999年喜斯公司销售了3300万磅重的盒装巧克力,利润是3600万美元。在1997年的公司年会上,巴菲特透露,喜斯公司为伯克希尔带来了120亿美元的收入,真正被打造成了一个会下金蛋的“印钞机”。1982年3月,亦即巴菲特收购喜斯糖果10年之后,伯克希尔收到一家英国公司对喜斯糖果的出价,打算以1.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喜斯公司,股神这一单“生意”的资本增值一项,竟然可以高达近四倍,然而,巴菲特还是没有接受。

让我们来看看巴菲特并购喜斯糖果20多年的收益。

1972年收购喜斯的时候,糖果的年销售量为1600万镑。2007年,喜斯糖果的销售量为3100万镑,年增长率仅为2%。喜斯糖果25年产量只增加了2%不到,但税前净利增加了16倍。也就是说,喜斯糖果经营了25年,糖果因为涨价而获得了8倍的成长;可是,25年8倍其实只对应8.7%的年涨价。我们看看身边,任何一个东西,如果25年涨价8倍,大家都觉得这东西基本没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