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穆菲与美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伦纳德·高德森接触,想把两个公司合并起来,遭到高德森的拒绝。穆菲并不气馁,又在1985年1月约见高德森,这一回高德森同意了可以谈一谈穆菲的合并建议。
就这样,美国广播公司带着作为财务顾问的投资银行家们进入谈判室;而穆菲则带着他信赖的朋友沃伦·巴菲特进入了谈判室。
在纽约的美国广播公司大楼里面,穆菲理解创始人看到自己创办的企业被收购的心情,于是一开头就说,“高德森先生,我不想被你从39层扔下去,可我们还是要好好谈谈,沟通彼此的想法。”
高德森没有把他踢下去,此时,高德森已经79岁了,年事已高,他关心谁能最终接管美国广播公司。从资本方看,如果被华尔街那帮玩恶意并购的银行家咬上了,就会把他用毕生心血营造的公司拆成碎片。从行业上看,虽然愿意收购接管美国广播公司的候选人很多,但在高德森看来,他们都不胜任领导美国广播公司,而穆菲和他的团队被认为是传媒通讯业中最好的管理人员。高德森确信美国广播公司并入大都会后将继续保持强大的管理能力。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很快,穆菲与巴菲特一起创造了电视网行业历史上最大宗的交易,也是传媒业最大的合并。合并后,公司更名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大都会提出的收购标价为每股美国广播公司股票价值121美元,这个价格是宣布合并前美国广播公司股票市价的两倍。为了筹集收购所需要的35亿美元资金,大都会向银团贷款21亿美元,卖掉了大约9亿美元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同时,还出售了法律限定不能拥有的一个电视网。余下的5亿美元则由巴菲特提供,巴菲特同意按每股172.50美元的价格买下大都会新近发行的300万股普通股。
入股后,穆菲邀请巴菲特成为大都会的股东,巴菲特同意了。
巴菲特曾在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会任职多年,对电视广播和杂志出版业有所了解。此次参股大都会,使他在报纸出版业长期积累的经验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巴菲特对电视网的了解也随着1984年投资美国广播公司后而逐渐加深。
大都会和美国广播公司都有超过30年的盈利经营历史。美国广播公司从1975~1984年期间,权益资本收益率平均达到了17%,债务与全部资本比率平均只有21%。大都会在收购美国广播公司前的10中,权益资本收益率平均达到19%,债务与全部资本比率平均只有20%。
广播公司和电视网的收益水平都高于整个经济的平均收益水平。如同报纸一样,它们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商誉,一旦渠道建成,资本再投资和营运资本需要量很小,存货投资根本不存在。电影和节目可以赊购,然后等收取了广告收入后再归还。通常,广播公司能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以及超出经营需要的大量现金。
广播电视业的风险是政府立法、技术更新以及由于竞争导致的广告转移、广告收入减少。政府可以拒绝一家广播公司申请更新广播业务执照的要求,不过,这种情况通常很少发生。同时,在整个80年代,消费类产品的广告支出增长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了更广泛地向大众传达商品信息,广告商们仍然看重广播电视网。按照巴菲特的观点,电视网和广播公司以及出版商的基本经济状况一直超出整个经济的平均水平。截至1985年,这些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非常令人满意。
巴菲特投资大都会股票的5.17亿美元是当时巴菲特最大的一笔投资。人们对巴菲特如何确定大都会和美国广播公司合并后的内在价值的奥妙广为猜测,因为巴菲特以每股172.5美元的价格买下300万股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股票,高于大都会提出的收购标价。
但我们知道价格与价值通常是两码事。据我们所知,巴菲特通常只在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和购买价格之间存在安全差额时才会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但人们认为巴菲特这次买入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股票的决策没有完全遵循这一准则。
如果用10%的贴现率对巴菲特172.5美元的认股价格进行贴现(10%是美国政府1985年发行的30年期国债的近似到期收益率),并乘以1600万股(大都会流通股份总数,其中300万股在巴菲特手中),公司要达到2.76亿美元的现值,必须具有每年2.76亿美元的股东收益能力。而1984年大都会在提取折旧和扣除资本性支出后的股东收益只有1.22亿美元,美国广播公司有3.2亿美元,合在一起是4.42亿美元。但两家公司合并后还有新增的债务:穆菲借的21亿美元贷款每年应付的利息就高达2200万美元,扣除利息,则合并后,公司的股东收益能力实际只有2亿美元。
但如果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每股172.5美元的价格可能是合理的。穆菲在减少营业费用、提高公司的现金流入方面是很有名的。大都会的经营利润率是28%,美国广播公司是11%。若穆菲把美国广播公司的经营利润率提高1/3,达到15%,那么公司每年将多赚1.25亿美元,两家公司总的股东收益能力将因此而增至3.25亿美元。这样一家有1600万股、年股东收益能力为3.25亿美元的公司,以10%的贴现率计算出来的股票内在价值折合为每股203美元,超出巴菲待每股172.5美元购买价的18%,即有18%的安全收益差额。
难怪交易完成后,巴菲特不无得意地说:“我不知道恩师格雷厄姆是否会对我的这笔交易鼓掌叫好。”
如果我们再做出某些假定,巴菲特接受的安全收益差额还可以扩大。巴菲特曾指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报纸、杂志、电视台的利润可以以每年3%的速度永续增长下去,无须追加投资。巴菲特解释说,其中的原因是资本性支出的数额等于折旧,对营运资本的需要可以最小化。因此税后净收入就可以视为可自由支配的利润,即股东收益。这意味着传媒业公司的业主拥有一项投资,一份永续年金,它能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下去,而无须追加任何资本。巴菲特建议把这类公司与一家只有追加资本才能增长的公司进行对比。如果你拥有一家传媒业公司,税后利润100万美元,预计以3%的速度永续增长,那么花2500万美元把它买下来是合适的。另一家公司同样有1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但不追加资本便无法增长,它的内在价值就只有1000万美元,即100万美元除以10%。
除了考虑财务方面的原因,巴菲特还认为穆菲的管理能力是一流的。
巴菲特长期观察了无数家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后认为,大都会是全美管理得最好的公众公司。因此,巴菲特对穆菲和伯克非常信任。当他投资于大都会时,他把自己在大都会公司今后11年的投票权都委托给了穆菲与伯克,前提条件是这两人中任一一个继续管理这家公司。巴菲特甚至说,“穆菲和伯克不仅是出色的管理者,而且是你希望为你的女儿寻找的如意郎君。”
广播电视业有一个特点,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巴菲特觉得,这个行业的基本经营规律与穆菲控制成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更加预示着大都会的财富会滚滚而来。从1988~1992年,大都会共赚取了23亿美元的现金,此时,大多数经理都会忍不住大手大脚地把这笔钱花掉,例如,用来购买新的企业,扩展公司领地。穆菲也不例外,但他比较谨慎。1990年,他只花了6100万美元,收购了一些公司的少数股权。穆菲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收购是因为他认为当时传媒业的股权价格普遍太昂贵了。
如果一家公司赚的钱超过现有业务再投资需要时,可以通过购买一家公司来获得增长,或降低财务杠杆比率,也可以把钱分给股东。穆菲不想以太高的价格购买其他传媒公司,他采取的是降低财务杠杆比率以及回购股票的做法。1986年,大都会收购美国广播公司后,有1600万美元现金,18亿美元的长期债务,长期债务与资本之比为48.6%。1992年,长期债务降为9.64亿美元,长期债务与资本之比降为20%,而现金增至12亿美元。公司做到了没有债务负担。穆菲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做法降低了公司经营与财务风险。
充足的现金储备,也是巴菲特投资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从1985~1992年,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市场价值从29亿美元增至83亿美元。同一时期,公司的留存收益为27亿美元。因此,公司每1美元的再投资换回了2.01美元的市场价值。考虑到公司曾遇到了1990~1991年周期性的收益下降,又因广播电视业竞争格局的变动而引起的内在价值降低,能取得这样的业绩相当不简单。这段时间内,巴菲特投资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5.17亿美元增值到15亿美元,相当于每年递增14.5%。这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的增长都要快。
无论70年代还是80年代,大都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一直高出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5~7个百分点。公司的税前利润率是美国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