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成为一个大投资家,仅靠自己的悟性显然远远是不够的。名师的指导,勤奋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缺一不可,巴菲特在青年时代很好地完成了这三项基础训练,在投资的迷雾中寻找到了阳光大道,即价值投资之路。
1.沃顿金融学院的“二重唱”
1950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巴菲特决定要去哈佛商学院读书,他参加了哈佛的入学面试,却被拒绝了。巴菲特并没有因此而低落多久,他很快便开始研究其他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看看那些大学有没有着名的投资大师执教,可以到名师的门下研究股票投资。
某天,当巴菲特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手册时,眼前一亮,因为他看到了两个如雷贯耳的大师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当时,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金融学的课程,多德则是商学院的教学副院长、金融系系主任。在此之前,巴菲特已经读过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人》,并且一下子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就像信徒见到《圣经》一样,天天捧着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遍,他对作者格雷厄姆的崇拜和景仰便又深了一分。
最终,巴菲特决定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但是他下这个决定下的太晚了,当时离开学只有一个月了,而他才刚刚写申请信。巴菲特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在8月写的申请信,离开学只剩一个月,而其实我应该早这么做了。天知道我写了些什么。我可能写的是,我刚刚在奥马哈大学发现了这本册子,手册上面说你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贵校任教,我认为,你们是站在奥林匹斯山山顶的某个地方,正笑着俯视我们其余的人。如果我能被录取,我会很高兴。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入学申请,这可能是一次非常私人的申请。”或许是因为巴菲特这种不放弃任何希望和机会的精神,或许是因为这种书面申请的方式比面试更加使人印象深刻,总之,没有经过面试,巴菲特直接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
巴菲特怀着对格雷厄姆的一颗崇拜、敬畏和敬仰之心去了哥伦比亚大学,但是刚入学的时候他和格雷厄姆并没有直接地接触。直到1951年大学的第二学期巴菲特才有机会见到他的偶像,因为这个学期有格雷厄姆讲授的课程。来听课的有格雷厄姆的学生,有在华尔街工作的人,还有退伍老兵,在所有听课的人当中,巴菲特是年龄最小的。令其他听课者刮目相看的是,这个只有20来岁的小伙子却是他们当中投资知识最丰富、投资理念最成熟的一个。
巴菲特曾经看了很多股票和投资方面的书,这些书中提到基于模型挑选股票的系统,也咨询过很多专家。他希望从中领悟到图表中的内部联系,以便打开财富之门。巴菲特想要一个能够可靠运行的系统,他曾经着迷于技术分析,但都不成功。
格雷厄姆向他敞开了大门,亲自和他谈话。他教给巴菲特各种手段去探索市场中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其他教授相比,格雷厄姆所用的方法很适合巴菲特学习,使他更深层次地认识了股票,巴菲特在格雷厄姆那里学会了阅读财务报表的每一个细节,以及怎么样才能找出里面的舞弊行为。更令巴菲特高兴的是,他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如何从一家公司的公开信息里得到对其证券价值的客观评论。学会了格雷厄姆的这些技术,巴菲特就能抛开之前学的一些无用的理论,去独立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分析和投资了。
格雷厄姆有着独特的授课方式。有一堂课上,格雷厄姆描述了A与B两张差别巨大的资产负债表,从这上面看来A运行良好,而B濒临破产。在让全班同学分析完以后,他揭晓了答案:结果两张都是波音公司的表——只不过它们分别是在飞机制造史上的高潮和低谷的不同时刻罢了。
格雷厄姆认为,企业和人一样,它的资产减去负债就是公司的股东权益,或者叫净资产。如果某人以低价格购买了这个股票,而企业的净资产高于价格反映出的公司价值,那么这个股票的价格最终会上涨以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道理很简单,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往往不容易被外人所熟知,难就难在怎样确定资产的真正价值。格雷厄姆教给学生怎样分析股票的价值,先分析整个业务的价值,然后将其分割开来一一研究,这样拆分细则条款,才能揭示出股东的权利。有一次他以格瑞夫兄弟桶业为例,这是一家主营业务正在衰退的公司,但是如果卖掉其资产,偿还负债之后的净资产还是高于当时的股价的。不过,格雷厄姆同时指出,内在价值不能被简单地看做是公司的净资产。因为公司的内在价值除了包括它的净资产,还包括这些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收益。投资者只需要估算一个公司内在价值的大概价值即可,用它和公司股票的市值进行对比,判断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能否作为投资对象。同时,格雷厄姆也提出,股票的交易价格长时间和其内在价值不一致,再棒的分析师在现实的股票市场中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要留出可供出错的足够空间——安全边际。之前巴菲特一直将股票理解为股票交易凭证价格的波动,听了格雷厄姆的课以后,他明白这些简单的符号未必能够反映公司的的真实情况。他之前的错误想法荡然无存,是格雷厄姆为他的怎样选择股票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也将巴菲特引导到一条正确的投资之路上。
格雷厄姆喜欢购买便宜的股票或是几乎可以免费得到的股票,他称之为“雪茄烟蒂”。一些低迷、无人问津的公司的股票就像抽过的雪茄烟蒂一样,被人扔在一边,但是,虽然是烟蒂,但毕竟还是雪茄,还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在里面。在他那年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中有一次就是让他们去调查交易价位低于5.31美元的股票的业绩。
当然,他的投资方法不是简单的购买便宜的股票,而是在充分考虑到安全边际因素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操作。1929~1932年的大危机给格雷厄姆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和经验:时刻注意规避高风险,这也让他养成了假设最坏可能的习惯。他在分析一个企业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倒闭价值而不是存活价值,他基本上都是按照公司被清算时的价值来考虑股票的价值。格雷厄姆把安全边际看得极为重要,安全边际法是他的股票投资的三个方法之一。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学说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的假设基础上的,他认为,股票之所以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惧怕和贪婪情绪。当人们对市场极度悲观时,惧怕的情绪使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当人们对市场极度乐观时,贪婪情绪使股票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这就是低估市场和高估市场形成的原因。投资者必须理性地面对股票市场,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股票背后的企业而不是放在行情上。投资者正是在缺乏效率市场的修正中获利。
所谓安全边际法是指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算,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即安全边际)就可选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格雷厄姆认为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资产、收入、利润以及任何未来预期收益等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因此,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可用一个模型加以计量,即用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乘以一个适当的资本化因子来估算。这个资本化因子受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股利政策以及财务状况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格雷厄姆认为,由于内在价值受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精确计算所限制,其结果很容易被一些潜在的未来因素所否定。而销售额、定价和费用预测的困难也使内在价值的计算更趋复杂。不过这些均不能完全否定安全边际法,经实证研究发现,安全边际法可以成功地运用于以下三个区域:一是安全边际法运用于稳定的证券,如债券和优先股等,效果良好;二是安全边际法可用来作比较分析;三是安全边际法可用来选择股票,特别是公司的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
格雷厄姆讲课时喜欢用真实的股票做例子,他的很多学生运用他的观点或者直接购买他提到的股票,比如听从他的建议购买过通用、简易洗衣机公司等等股票,获利颇丰,对于学生的行为,他毫不介意,把金钱看得比较淡泊。格雷厄姆说过:“虽然我告诫我的学生,课上所提到的股票都只是为了示范说明,无论如何不能作为推荐去购买,但是,我所讨论的几只被低估的股票中有一些之后出现了大幅上涨,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
看到格雷厄姆像神一样能点化迷津,巴菲特对格雷厄姆崇拜得五体投地,渴望成为第二个格雷厄姆。
在课堂上,经常是格雷厄姆刚刚提出问题,还没来得及说别的话之前,巴菲特就把手举得高高的,并且马上开口发言。在课堂上他的表现总是很积极、热情,比其他人有更强的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格雷厄姆一般不会对巴菲特的回答正确与否进行评判,而是问一些诸如“非常有趣,究竟是何种想法使你得出那个结论呢?”这样具有诱导性的问题。巴菲特就会口若悬河的解释他的观点。
在某些问题上,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见解也有所不同。比如格雷厄姆的公司购买多家企业的股票,而巴菲特则认为他不应该购买这么多只股票。有一次,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发生了一次特别的思想冲突,他们之间的讨论和争吵非常激烈,只有最自信、最勇敢的学生才会愿意跳出来发表意见。普通的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格雷厄姆的课堂上则时不时地响起他和巴菲特的“二重唱”。这学期,格雷厄姆给了巴菲特一个最高分A﹢,这是格雷厄姆大师从教22年以来,唯一给出的一个A﹢。这也可以看出,格雷厄姆是颇具慧眼的一个人,未来的事实证明,所有的学生中,巴菲特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人。
2.潜心学“道”的股迷
巴菲特对股票有着特殊的研究热情,上大学以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了,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股迷,他像小孩看漫画书一样着迷地读着穆迪手册,在里面寻找他需要的线索。
只要是巴菲特所到之处,都能留下他对股票痴迷的身影,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他同学的宿舍里。有一次,巴菲特在他同学鲍勃·邓恩的宿舍里高谈阔论股票的时候,邓恩的舍友弗雷德·斯坦贝克从午睡中被吵醒了。他没有因此而恼怒,而是被巴菲特的讲解吸引住了,他起床后仔细一看,一个衣服皱巴巴的小平头正坐在椅子上面谈论着他认为被低估了的股票。巴菲特完全沉浸在他的股票世界里,他既谈论诸如做五金批发的马歇尔·韦尔斯这样的大公司,也提到了橡胶轮胎公司和制锁企业萨金特公司等一些小公司。斯坦贝克深深地被巴菲特的见解所折服,他当天就投入股市,这是他首次购买股票。斯坦贝克擅长分析,但一般情况下都很沉默。后来同样热爱股票的他和巴菲特成了性格互补型的好朋友:一个谈起股票就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另一个乐于当倾听者。而连接他俩友谊的那根纽带就是股票。
巴菲特对于股票的了解不仅仅是通过书本上得来的,他还曾经和斯坦贝克一起去参加过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年会。他这样形容这次年会:“马歇尔·韦尔斯公司是明尼苏达州德卢斯的五金批发商。这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年会。他们在新泽西州的泽西市举行这次年会,因此,可能没什么人参加。”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这次会议只是按照法律规定例行公事地走一遍股东会议程序,管理层的淡漠和股东的漫不经心让巴菲特收获颇丰,因为参加年会的人越少,他从该公司获取的信息就越有价值。
巴菲特参加这次年会还有一个意外收获,认识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一个员工沃尔特·施洛斯。施洛斯在会议中指出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管理层存在的问题,这使得该公司的人不高兴,但是他的分析却吸引了巴菲特。尤其是在听说施洛斯效力于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时候,巴菲特更是激动,感觉像是见到了家人一样。会议结束后巴菲特去找施洛斯聊天,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两人在很多方面的观点都很一致。三个人一起吃了顿午饭,当然餐桌上的话题一直都是股票,三人聊得特别投机,直到最后三个人都筋疲力尽了。
在这次年会上巴菲特还结识了另一位股东路易斯·格林,他是格雷厄姆和纽曼事业上的伙伴。巴菲特想要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于是在回去的火车上和他聊了一路。期间,格林问巴菲特为什么买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股票。实际上,巴菲特买这只股票是因为他看到该公司是北美最大的五金批发企业,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当时每股股票的价格是200美元,如果公司把赢利分给股东,股东每股可以得到62美元;三年下来,投资便可翻番。但是当时巴菲特没有说这些理由,他只说因为格雷厄姆才买的这只股票。格林听了他的回答后只是说了句:“好球。”事后,巴菲特慢慢明白过来格林是在暗示他应该独立思考。于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课开课之前把与他有关的东西全都记得滚瓜烂熟——不管是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还是他选的股票以及他个人。
此外,巴菲特还认识了汤姆·克纳普、威廉·瑞恩等人,他们都听过格雷厄姆的课,这些学生因为对格雷厄姆的热情崇拜而经常聚在一起。聪明的巴菲特在这群人中特别受欢迎,克纳普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巴菲特几乎知道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任何一份资产负债表”。
虽然巴菲特在股票方面极具天赋,但是在恋爱方面,他却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他和女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比较羞涩,为了不让别人看出他的窘态,他就不停地说话,谈股票、谈政治等等这些他比较擅长的话题。然而,这些内容显然对女孩子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而且更多的时候他都是等着女孩子主动去约他。
大学期间,巴菲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鲍比·沃利。他们一起看电影,游玩,更多的时候是巴菲特让鲍比猜一些需要动脑筋的问题,这让鲍比觉得有些无聊,浪漫的气氛荡然无存。后来,巴菲特鼓起勇气给鲍比写信向她表白,说他爱上鲍比了,约她共度周末。虽然鲍比对巴菲特也有好感,但是她并没有响应巴菲特的感情,这段感情就这样结束了。他和杰基·吉莉安去约会,回家的路上车撞到了奶牛;和芭芭拉·威根德约会竟然开着灵车去接她;后来他又和安·贝克约会过,但是羞涩的两人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始他们的话题。总之,巴菲特的恋爱失败史上又多了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