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巴菲特选错了职业,所有这些研究对于一个经销商而言都只是徒劳而已。那时所有的股票都靠股票经纪人来卖,大多数人买单个的股票而非基金。所有人统一支付一股6美分的固定佣金,不论股票经纪人的水平如何。很多顾客都认为他缺乏经验,而巴菲特又不知道怎样解读别人,怎样和别人交谈。他只会滔滔不绝地讲那些他喜欢的股票信息,有许多次都是顾客先听听巴菲特的言论,然后到自己的经纪人那里验证,最后从自己的经纪人手中购买股票,可怜的巴菲特却白忙活了一场。这件事让他很生气,为了提高自己的交谈能力,巴菲特去参加了戴尔·卡内基的培训。
巴菲特一直想效仿格雷厄姆做一名老师,上完卡内基的课以后,他和奥马哈大学签约,教授夜校《投资学原理》课程。这样既实现了他的教师梦,又可以使自己的技能得到提高。
巴菲特和他的好朋友鲍勃·索纳搭档共同教授这门课程。鲍勃是一名股票经纪人,他负责讲授前四周的课程,课程名为《有利可图的股票投资》。在鲍勃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知识的时候,巴菲特经常站在走廊里面听取好的投资想法,然后和自己的观点相融合。巴菲特负责后面六周的课程。课程结束的时候,巴菲特给这门课程取了一个更谨慎的名字《不错的股票投资》。
巴菲特的学生范围很广,医生、退休人士、股票市场的专业人士、家庭主妇等形形色色的人都是他的学生,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说明自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来,那些长期缺席的投资者们再度回归股市。这些学生年龄多在30~40岁之间。当21岁的巴菲特走进教室时,他的学生们发出一阵窃笑,因为这个不修边幅、瘦瘦的小伙子还没有他的学生们年龄大。然而,在巴菲特讲了五分钟格雷厄姆之后,他的学生们就被他的知识彻底折服了。他的一个学生说:“他并不是刻意炫耀,他很随意。”巴菲特讲课的时候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他一边在地板上来回走动,一边不停地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其学生们得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力来跟上他的讲课速度、获取洪水般的信息量。前文中提到,巴菲特对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人》一书非常推崇,他用这本书为基础来做讲座,而且教了好几学期。
格雷厄姆的一些教学方式也被巴菲特应用在了他的课堂上面,比如使用“公司A、B”方法或者别的一些小技巧。在巴菲特的课堂上,他经常用简洁的语言和适当的语速讲几个生活中的故事或是智者箴言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我将告诉你们在华尔街致富的秘密,快把门关上。当别人害怕的时候,你要尽力装得贪婪,而当别人变得贪婪时,你却要装得十分害怕。”巴菲特讲课的时候经常保持着肘部抵着髋部,右手托住下巴、左手抓住右肘貌似在打电话的动作。幽默的语言和动作,还有讲课时流露出的热情引得学生们听课听得入了迷,很多学生成了巴菲特的铁杆粉丝,比如西班牙语教师伊丽莎白·察恩。1953年她和就职于IBM公司的丈夫一起入学。她深深地被巴菲特的举止所吸引,甚至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巴菲特的每一个手势。察恩回忆道:“当他陷入深深地沉思时,他会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害羞似地低着头,他会撞到墙上,然后折头往回走,之后在另一头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分神。巴菲特会从一点走到下一点,再下一点,就像铁轨一样笔直向前,仿佛他的脑海里正描绘着一张讲座的蓝图。”
巴菲特在给学生评学习等级的时候是非常公正客观的,即使是天天坐在教室里用崇拜眼光看着他的艾丽斯姑妈也没有受到什么特别待遇,巴菲特给她的成绩是C。
一些学生经常试探性地询问一些公司的消息,而巴菲特不会泄露有关股票的内部消息,这点是跟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不同的。活泼的察恩甚至还在课堂上唱过一首悲伤的歌谣:“亲爱的商业交易顾问哟,是我们在哭泣,为什么噢,你不告诉我们你买了些什么?”巴菲特一笑而过,并不告诉学生们他买了什么股票,在他看来,他的主意是非常私有化的,这是他自己的具有神圣感的创造,不会轻易的告诉别人。他告诫学生们不要轻信经纪人提供的小道消息,他们不值得被信赖,他们提供的小道消息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才能在经纪人之间传播,而且小道消息往往会被滥用。
学生们经常问一些股票该买还是卖,脑海中装着无数信息的巴菲特会根据记忆给他们讲上好几分钟。数百只股票的财务数据、市盈率、交易规模等内容他都了如指掌,尽管他的知识相当渊博,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是巴菲特从未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功。同样,他也不会跟学生吹嘘他们听了他的课就能有所成就或者是在他的指导下获得巨额财富。
多年之后,在思索如何度过余生才理想时,巴菲特又被好为人师的冲动给撩拨起来。一段时间以来,他常向美国各地的大学生发表演说,到他们的学校去,或者在奥马哈接待他们。他喜欢和学生对谈,因为他们的习惯还没养成,仍然年轻,能够充分利用他所说的话。
“我很早就在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个十年再捏,情况会和现在它在山坡上的位置很不一样。所以我建议学生,如果你比别人早一点起步——不必早太多,但总比晚起步要好很多。”
2008年,巴菲特首次成为世界首富。在这之前,每次都有两三所来自亚洲、拉丁美洲的学生团体一起抵达奥马哈,有时人数多达200人以上,有时一个月长达数天。前来朝圣,拜见奥马哈贤哲的学生,都得到很好的接待。巴菲特在办公室接见他们,他教的东西,是他走过此生得到的教训。树不会长到天上去,巴菲特却觉得他可以帮助新树苗生根,使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
5.恩师的套利高手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十分渴望能够到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他认识了几个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员工,巴菲特羡慕他们的工作,敬佩他们奋斗的精神,甚至羡慕他们可以拥有公司统一的灰色的实验室风格的夹克。临近毕业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巴菲特则将目光转向了格雷厄姆的公司。那时格雷厄姆非常着名,能到他的公司工作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巴菲特已经决定要从事股票行业,他知道如果自己到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他将会比其他同学更有出息。巴菲特在股票方面很有自信,而且他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是唯一一个得过A+的学生,因此他去了格雷厄姆的公司,请求得到一份工作。他提出了一个似乎令人无法拒绝的意愿:无偿地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但是格雷厄姆却拒绝了他。这段日子正是犹太人被华尔街的非犹太人公司拒之门外的时期,身为犹太后裔的格雷厄姆乐意留一些机会给犹太人。的确,当时公司里的员工都是犹太人。巴菲特虽然感到震惊和失望,但是他能理解格雷厄姆。毕业后,他去了他父亲的巴菲特-福尔克公司。
毕业之后,巴菲特一直和格雷厄姆保持书信联系,发表他对股票的看法。他还经常去走访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想办法和格雷厄姆见见面。也许是他的执着感动了格雷厄姆,有一天,格雷厄姆打电话来说,现在已经没有宗教的障碍了,于是给巴菲特提供了一项工作。幸运的是,这次国民警卫队也同意他去纽约。兴奋的巴菲特连工资是多少都没问一句就搭上了飞机,事后才知道是工资是年薪12000美元,提前一个月出现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第一个月他天天待在公司的档案室里面,翻阅着各类资料,以便了解公司运作的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