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8835100000003

第3章 目光远大才能屡战屡胜

在美国纽约华尔街这个被称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的地方,聚集着众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或者是亿万富翁。虽然他们拥有着令人艳羡的财富,但是人们却并不能将他们的名字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然而巴菲特这个名字却早已名扬世界,当人们提到比尔盖茨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巴菲特,因为他们是当今世界上最耀眼的亿万富翁。在华尔街这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巴菲特却可以成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其实是他那独到的投资眼光令所有的投资者都俯首称臣、自愧不如。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华尔街股市出现了股价的大幅上涨,而且上涨的速度令人人吃惊,但更令人心花怒放。一时间那些以往被人们认为是高风险的行业成为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于是像施乐、雅芳、柯达等公司的股票便被众多投资者寄予了厚望,大多数的投资者渴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大赚一笔。而巴菲特面对如此高昂的股票价格却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此时已经没有在巴菲特看来比较满意的股票了,失望之余,他不得不把大量的资金重新投入到了那些传统的低风险的行业上了。

然而就在大多数投资者都沉浸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时,灾难从天而降,股票价格就想溜滑梯一样只降不升,那些被人们看好的公司出现了巨大亏损,恐惧和失望交加的人们便疯狂地抛售股票以求自保。当那场灾难呼啸而过之后,整个华尔街顿时变得满目疮痍,惊魂未定的人们开始慢慢懂得为何巴菲特会在那个时候转身而去了。人们不禁为巴菲特的眼光惊叹,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巴菲特能够心如止水,不为所动。原因就在于当大多数投资者都被利益蒙住了双眼时,他看到了股价猛涨背后的隐患。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市场上盛行的、具有超级感染力的情绪隔离开来,形成自己良好的商业判断,那么他就必将取得成功。”在巴菲特看来,只有投资者只有把目光投向远方才能使自己在充满诱惑的股票市场里,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当上个世纪90年代数以万计的投资者纷纷涌向网络科技股时,巴菲特却背道而驰选择了他向来兴趣浓厚的运通、可口可乐、吉列等优秀的传统企业,尽管他为此遭到了质疑,但他仍然顶住压力,逆流而上。在他眼里,当股价被疯狂抬高地同时,他也正在向它的价值靠拢,这就是永恒不变的市场规律在起着作用。由此看来网络科技公司的股价猛涨只能是暂时的,无论它跑得多远,它也永远受到价值的呼唤。而对于那些传统企业来说,似乎就显得更加稳定,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是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的坚实的后盾。

巴菲特投资目光的远大不仅表现在他的勇于退出上,更表现在他对优秀公司股票的长期持有上。他认为投资就是要做到目光远大,长期持有,才能获利丰厚。在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购买过数百种的股票,而对于那些优秀的股票,他一定会在买进之后,长期持股,因为企业的未来价值要比一时的盈亏重要得多,只因股票价格上涨就将它们卖掉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做法。

巴菲特对于《华盛顿邮报》的投资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他投资成功的经典。当个世纪70年代规模巨大的股灾向华尔街袭来时,众多企业都成了这场灾难的不幸者,《华盛顿邮报》当然也不会例外。它的股票瞬间成了便宜货,处处遭人冷眼。就在此时巴菲特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开始向《华盛顿邮报》注入大量资金,以此来挽救这个曾经辉煌的企业。作为一个投资者,巴菲特当然不是大发善心,一时冲动了。他看中的是《华盛顿邮报》在业内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它的业务规模庞大,不仅拥有《华盛顿邮报》,而且还包括《新闻周刊》、三家电视台、一家广播电台,另外还有《国际先驱论坛报》。这些业务每天都在为《华盛顿邮报》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巨大的利润,巴菲特从它的身上发现了巨大的潜在价值,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困境这是暂时的,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卷土重来,重续辉煌的。所以巴菲特从1973年买入该公司的股票开始,便一直持有,到目前为止已经和《华盛顿邮报》一起走过了40余年。他曾说过:“我将永远持有《华盛顿邮报》的股票,直到我死去。”如此将近半个世纪的持有,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远大的目光。也正是因为这种独到的眼光,使得巴菲特在投资界里从一文不名到腰缠万贯,功成名就的巴菲特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成了投资界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