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8836800000012

第12章 教育与成才(6)

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呢?我认为,首先,使幼儿教育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重复和不能正确衔接,影响了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的执行,打乱了整个教育程序。其次,由于部分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学过部分小学课程,当他们上小学正式学习时,因内容重复,便减弱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守纪律的坏习惯。第二,由于不顾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过早、过多地让孩子长时间地坐在屋里读书、写字,对幼儿施行“学生式”的教育形式,造成了一部分孩子性格上的畸形发展,并造成很多儿童近视眼、驼背、贫血等不正常现象,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第四,由于这一代儿童的父母都成长于十年动乱之中,有的父母文化素质较差,而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未经过正规训练,由这些父母和老师教孩子认字、学拼音、读外语、教写字,都不能够规范化,因而造成孩子读音不准,四声不分,写字不按笔序,进入小学后纠正起来十分费劲。

我希望整个社会都来重视幼儿教育,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是关系到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

如何发现孩子特殊才能

发现学龄前孩子的特殊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是教育子女成才的捷径。

语言才能善于记忆,并能背诵诗句和文章;如果你在孩子非常熟悉的某事中更换一个词,他会立即改正过来;喜欢讲故事,并讲得有声有色。

音乐才能可随乐器伴随歌唱;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凭声响便能判定是哪一种乐器;可对不同的音响进行评论。

美术才能爱看画报及美术作品,能凭想象画图,或按照美术作品临摹一些人物和动物,形象比较逼真。

数理逻辑才能常常提出诸如“什么时候开始的”一类问题;对闪电、下雨是如何发生的这类问题很感兴趣;喜欢对玩具按大小的颜色进行分类,任何图形对他都有吸引力。

空间和知觉能力很少感到空虚而不知所措;在乘车旅行中常常记界标,喜欢绘制地图和描绘物体。

运动知觉能力举止优美协调,引人注目;爱跑爱动,反应灵敏,容易学会系鞋带、骑自行车、溜冰等;善于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表演;胆大勇敢,什么活动都想试一试。

家庭教育与个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教育,总的来说是一种“吃亏”主义的教育。所谓“吃亏”,就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持一种忍让态度,例如:两个小孩子在街上打架,如果让任何一方的家长看见了,上去首先打自己的孩子,从不问是非曲直,家长的态度是:

“老子天下第一,打了再说。”因为在传统文化中走过来的长辈,总认为“争”就不对,从不问争的内容。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德强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弱化”教育,让孩子不要有争论的念头,不要突出个性,“出头的椽子先烂”,凡事大家一样的为好。在家父母打,是为了将来到社会上不挨众人怨,所以中国的父母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错,而悲剧就是在这里出现的。有人说,中国人个性不鲜明,无疑与家庭早期的伦理教育有关,同时也与中庸精神相联,中国人遇到麻烦,最爱说的就是“算了,算了”。为什么要算了,连说话者自己也不明白。

因此,传统文化的养心和修身的家庭伦理教育,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后果,即一个人的依赖思想。这种依赖主要是对家庭的依赖,在父母面前,即使已年过花甲,也永远是个孩子。而这种依赖主要是通过道德依赖而扩散整个行为的依赖,孩子在社会活动中如果出现了问题,人们想出的第一个指责词语往往是“家庭教育差”。“过错”的责任有一大半要家庭承担。

家庭不良教育的几种类型

虚伪型:这类家庭的父母在单位、家里和邻里之间当面说一套,背后行一套。平时,教育子女在师长和同学面前讲谎话。

虚荣型:这类家庭的父母总好表现出高人一头,别人不能比自己强,使得子女好虚荣,好妒忌。

享受型:这类家庭的父母好逸恶劳,向往不劳而获的生活。

对子女不进行劳动教育,怂恿子女不参加任何社会公益劳动。

冒险型:这类家庭的父母为了追求享受,往往不择手段,不顾法律,什么都敢试一试,对待子女发生的违法行为,常常不以为然,只提醒以后不要被抓住。

动武型:这类家庭的父母在和同事、邻居相处时,常以武力压服别人,教育子女只要“厉害”,别人就不敢欺侮你,就服你。

儿童智力培养实践八法

让儿童更聪明的八种教育方法,家长们不妨一试。

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您的孩子开始伊呀学语时就要教他正确的语言。一般应先从身边的人和事物教起。从具体到抽象,如,从“妈妈”到“人”。这是比较科学的规律。

从小培养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比如,苹果的一半为什么青,另一半为什么红?馒头是怎么来的?

通过提问,让孩子展开联想,追踪思考问题,而不是吃完苹果、馒头就算了。

锻炼记忆——比如,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复述一下主要故事情节;讲过的知识,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使用的机会;运用不同颜色、形象反复描绘难懂、难记的事物,都能起到锻炼记忆的作用。

逐步提高观察力——家长有时可以有意做一些违犯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问孩子,培养注意观察的习惯,使孩子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人所未发现的东西。

开阔视野——一个聪明的孩子应有广泛的爱好,而爱好从兴趣中来。对于刚迈入校门的孩子,家长要摸清孩子兴趣趋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其向着理想目标健康发展。

激发学习热情——孩子提出问题,家长一定要认真、全面、正确地予以解答,不能敷衍了事。要扩展知识中的趣味性,使其更适应孩子心理特点,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还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尤其要重视对孩子毅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

巧用故事开发孩子智能

接叙讲一段故事,让孩子照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接着讲下去。故事可有几个不同的结尾,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自编给孩子指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让孩子自编故事。这样让孩子按事情发展顺序有条理地讲述一件事,既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又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评论给孩子讲完故事,让孩子进行评论。提出故事中人物品质的好与坏,有益的情节和错误的作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启发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遐想带孩子游戏、游览时,把看到的情景和画面,让孩子随看随讲,哪件事看得越仔细、越具体,讲得也就越形象越生动。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动手故事讲完后,可引导孩子按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动手画,或用橡皮泥制作模型,把想的、听的、看的、说的、做的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培养孩子心灵手巧。

孩子的智能特点

根据下列的行为表现,你便可以大致判定你孩子的智能特点了:

语言型善于背诵诗歌和范文;经常纠正你讲故事时的口误;喜欢讲故事,并很有条理。

数理逻辑型经常纠正你故事中的逻辑错误;经常提一些“天上有什么”的问题;善于按尺寸、颜色、图案等方式将玩具分类。

音乐型喜欢跟着收音机唱歌,并合拍不走调;能凭听觉分辨不同的乐器;乐意对各种声音加以评论。

空间智力型很少迷路;外出时能记住去过的地方;善于画图,并能清楚地描述物体。

身体运动型举投足颇有风度;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系鞋手带和骑自行车;善于模仿体育舞蹈动作。

自识型喜欢表演和作戏;愿意把行为和情感加以联系;善知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理解他人型很注重家长的喜怒哀乐;善于模仿别人;常说“他(她)很象xxx”。

家庭教育中的“四鼓励”

最新教育和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以下四方面的鼓励,是他们成才关键因素之一。

一是鼓励孩子说话。从生理角度上讲,多说话有利改善孩子大脑因长时间沉默或思考造成的缺氧状况,有利加速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脑功能的恢复与提高。从心理发展角度上讲,多说话还有利于诱发孩子的灵感、创造欲,启迪智能。

二是鼓励孩子多串门。串门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开端。多串门可以促使孩子性格变得更为开朗,更为合群,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团结友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串门时间、地点和礼尚规范,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控制。

三是鼓励孩子多与大人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哈伯特教授的研究证实,从小善于与成人交际的孩子,要比从小是“孩子王”的孩子有出息得多。他指出,孩子从小与大人交际,有利于孩子形成能屈能伸的心理品质,有利孩子走向社会后,主要的交往对象不是同龄人,而往往是比自己年长的人。

四是鼓励孩子多与困难作斗争。让孩子从小多与适当的困难打交道、作斗争,使他们能不断地体验战胜困难时特有的快感,这对于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承受能力独立处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动人”与“催我”

从前有个故事说,一对兄弟在书房攻读,他们的家法很严,不得越雷池半步。一天,哥向窗外一望,发现红杏朵朵,春光明媚,很想走出书房去观赏春景,又怕弟弟多嘴,向父亲告发,灵机一动,写下:“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他拿给弟弟看,意在激发弟弟春游的兴趣,以便一同出去观赏春光。这样即使父亲发现,也不会遭到严重责罚。哪想到弟弟却提笔回敬了一句: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哥哥一看,有点羞恼。但是看弟弟还专心致志地看书,深受感动,于是给弟弟牙慧吟诗一首: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诗成,父亲突然走进书房来。他看看诗又看对联。知其中原委,提笔写下:“桂杏动人应观赏,鸡灯催我自驱驰。”经父亲这一启发,兄弟二人高兴极了,不闭门死读书,把学习与游历结合起来,学得更加充实有力。后来,兄弟二人同时考取了进士。

故事中的那位父亲能因势利导,恰当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启发孩子们把学习和游历结合起来,以致终成大业。由这些我想到,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孩子抓紧时间学习,不问孩子兴趣如何,就连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也认为是瞎忙乎,生怕乱了孩子的方寸,可是在你关注孩子的身体时,能关得住孩子的心吗?希望家长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示,在学习之余多让孩子参加兴趣活动,来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增长知识和才干。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据报载,近年来日本大城市的许多家庭,纷纷送孩子到山村去“留学”。另有一则消息说,某地职业农中的三名女生,暑假期间到外地一位种田大户去帮工,一来挣钱交学费,二来也好把学过的东西实习一下。

日本人的做法,意在培养孩子的乡土观念以及与农村的感情。而三名农中女生小小年龄不顾世俗偏见,敢于自立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条件都相当优越,许多已入学的儿童,早上起来还让家长给穿衣服,饭做好了让家长盛好端到桌上,一遇难题就找家长帮忙……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但还有一些人连自己的衣服都洗不好,更不用说补衣、缝被了。

因此说,做家长的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当然,不一定非得让孩子到“山村留学”,“外出帮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小事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对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洗手帕。洗袜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帮助父母做饭、洗衣,假日去做些社会服务性工作等等。这样做,对孩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家庭常规

教育子女要科学化,要学一点儿童心理学。下述几点可供年轻父母参考:

一、不要时常吓唬孩子。不要轻易许诺,许下的诺言要付诸实践。

二、不要总把自己的孩子与胜过他(她)的别的孩子相比,不要总是埋怨他(她)。注意别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用严格的但合乎情理的家规约束孩子。对孩子的过错要惩罚得体。要知道,即使是幼儿也有很强的正义感。

四、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团结一致。否则,孩子会产生惶惑和不安全感。

五、对孩子所要求的一切不要无条件地一概予以满足。父母赐予孩子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让他(她)尝到经过自己劳动而获得果实的快乐。

六、切勿让自己充当完美无缺的角色。孩子们有一定的鉴别力,让他(她)了解到爸爸、妈妈也会犯错误,你将发现与他(她)相处会更容易些。

七、不要用肤浅的溺爱宠坏了孩子。是纯洁、最健康的爱莫过于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立能力。

八、要教导孩子从事艰苦的工作是高贵的。让孩子懂得,有益于人类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而贪图安逸和寻欢作乐的生活是空虚和毫无意义的。

九、不要事事都护着孩子,不要担心他们会遭受到一些小的打击和挫折。逆境能使人锻炼得意志坚强和富有同情心。让孩子知晓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

十、父母教育孩子要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孩子往往以父母为榜样。教育孩子不能只是说说而已,父母要身体力行。

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

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有八大优势:

期望优势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感强,会给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有利于孩子产生进取心、自信心和荣誉感。

情感优势全家人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使孩子时刻都感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早期教育优势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使孩子视野开阔,启迪了智慧。

经济优势家长有较宽裕的经济条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证。

智力发展优势独生子女的智力一般高于非独生子女。

体能优势多数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

成就优势独生子女的成才条件优越,成才比例也大。

参与优势独生子女参予处理、解决家庭事情的机会多,容易培养孩子独立工作能力和民主的性格。

独生子女成长的主要不利因素是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儿童伙伴,难以形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德,缺乏竞争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充分发挥其家庭的有利条件;改变不利的一面,创设一个有利于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

1、创设一个爱的适度的家庭环境。

2、为孩子创设让其主动活动的环境。

3、要为独生子女寻找儿童伙伴,给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4、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方法要一致。

儿童情商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人类一直重视人的智力开发,并且有一个衡量智力的测试系统——智商(IQ),也称为智力商数;现代西方一些杰出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在人的智力商数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生命科学的参照元素,叫做情商,也即情绪商数,简称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