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衣着、礼仪代表了人们的外部形象,言语和姿态则彰显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是人的内部形象。人们总是通过言语和姿态获得对一个人的初步认识,要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优雅的语言和姿态无疑是重要的敲门砖。纵观成功人士,无论是政界精英,还是商业领袖,无不以优雅的语言和姿态给人们留下了让人信赖、有修养等良好的印象。
如果你想成功,请从培养优雅的言语与姿态开始!
语言是张绝好的名片
一位英国人,失业后没有钱,走在费城街道上找工作。他走进当地一位大商人保罗·吉彭斯的办公室,要求与吉彭斯先生见面。吉彭斯先生以信任的眼光看看这位陌生人。他的外表显然对他不利。他的衣衫褴褛,衣袖底部已经磨光,全身上下到处显出寒酸样。
吉彭斯先生一半出于好奇心,一半出于同情,答应接见他。一开始,吉彭斯只打算听对方说几秒钟,但这几秒钟却变成几分钟,几分钟又变成一个小时,而谈话依旧进行着。谈话结束之后,吉彭斯先生打电话给狄龙出版公司的费城经理罗兰·泰勒,而泰勒这位费城的大资本家则邀请这位陌生人共进午餐,并为他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工作。
这个外表潦倒的男子,怎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影响了如此重要的两位人物?其中秘诀就是:他对英语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事实上,他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来从事一项商业任务。不幸这项任务失败,使他被困在美国,有家归不得,既没有钱,也没有朋友。但他的英语说得既正确,又漂亮,使得听他说话的人立刻忘掉了他那沾满泥巴的皮鞋、褴褛的外衣和他那满是胡须的脸孔。他的词藻立即成为他进入最高级商界的护照。
这名男子的故事多少有点不寻常,但它说明了一项广泛而基本的真理,那就是:我们的言谈随时会被别人当成判断我们的根据。我们说的话显示我们的修养程度,它似能让听者知道我们究竟是何出身,它是教育与文化的象征。
有一次,一位陌生的英国游客和卡耐基聊天,他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开始大谈他在罗马这个“永恒之城”的游历经验。他说了不到三分钟的话,错误词汇就纷纷出笼。卡耐基后来说,那天早晨,当这位游客起身时,也许他特地擦亮了皮鞋,穿上一尘不染的漂亮衣服,企图维持自己的自尊,争取旁人对他的尊敬。但他却未能擦亮他的词汇,说出毫无瑕疵的句子。他在向某位女士搭讪时,如果未脱下帽子,他可能会感到很惭愧,但是,他却不会惭愧他用错了语法,冒犯了听他说话的人的耳朵。根据他所说的话,他等于站在那儿暴露自己,接受旁人的判断及分类。他使用英语的可悲能力,等于不断地向这个世界宣示,他不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艾略特博士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三分之一世纪之久后曾宣称:“我认为,在一位淑女或绅士的教育中,只有一项必修的心理技能,那就是正确而优雅地使用他(她)的本国语言。”
斯图加特修辞训练学家及作家Zngo Vogel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她说,“语言就像一个人的名片,你完全可以通过言辞来伸张你的个性,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我们头脑中已经有了成千上万的词汇,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来唤醒这些词汇,使它们成为我们成功的资本。因为只有懂得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言辞,并避免讲那些毫无意义而空洞的话,才不会让自己变得很被动,而是应付自如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参考下列的重要法则:
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来你让你的话字字千金,伶牙俐齿的你,当然深受同事和上司的爱戴啦!让你的话字字千金是认可别人的,这样子一说,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说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希望来表达你的赞赏和建议,比如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
不要再说“老实说”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你当然是非常有诚意的,可是干吗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不要说“首先”,而要说“已经”你要向老板汇报一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你跟老板讲道:“我必须得首先熟悉一下这项工作。”想想看吧,这样的话可能会使老板(包括你自己)觉得,你还有很多事需要做,却绝不会觉得你已经做完了一些事情。这样的讲话态度会给人一种很悲观的感觉,而绝不是乐观。所以建议你最好是这样说:“是的,我已经相当熟悉这项工作了。”
不要说“仅仅”在一次通力攻关会上你提出了一条建议,你是这样说的:“这仅仅是我的一个建议。”请注意,这样说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想法、功劳包括你自己的价值都会大大贬值。本来是很利于合作和团体意识的一个主意,反而让同事们只感觉到你的自信心不够。最好这样说:“这就是我的建议。”
不要说“错”,而要说“不对”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项工作计划浸上了水,正在向客户道歉。你当然知道,他犯了错误,惹恼了客户,于是你对他说:“这件事情是你的错,你必须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只会引起对方的厌烦心理。你的目的是调和双方的矛盾,避免发生争端。所以,把你的否定态度表达得委婉一些,实事求是地说明你的理由。比如说:“你这样做的确是有不对的地方,你最好能够为此承担责任。”
不要说“本来……”你和你的谈话对象对某件事情各自持不同看法。你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本来是持不同看法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词,却不但没有突出你的立场,反而让你没有了立场。类似的表达方式如“的确”和“严格来讲”等等,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不要说“几点左右”,而要说“几点整”在和一个重要的生意上的伙伴通电话时,你对他说:“我在这周末左右再给您打一次电话。”这就给人一种印象,觉得你并不想立刻拍板,甚至是更糟糕的印象——别人会觉得你的工作态度并不可靠。最好是说:“明天11点整我再打电话给您。”
不要说“务必……”,而要说“请您……”你不久就要把自己所负责的一份企划交上去。大家压力已经很大了,而你又对大家说:“你们务必再考虑一下……”这样的口气恐怕很难带来高效率,反而会给别人压力,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反过来呢,谁会去拒绝一个友好而礼貌的请求呢?所以最好这样说:“请您考虑一下……”
幽默,让你的交流畅通无阻
“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是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它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情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之事,他们却应付得轻松自如。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幽默这一适应环境的工具,学会了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幽默为什么会引人发笑?其中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在对幽默的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学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理论假设来解释,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三种理论。
(1)优势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从掌握和控制感情中得到快乐。通过取笑或嘲笑他人的缺陷或不幸产生的幽默往往反映的就是这种感情。
(2)释放理论:强调幽默是缓解压力和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认为幽默是来自于人们的释放压力需要或者是被唤醒的压抑的、不能直接表达的愿望。
(3)失谐理论:将幽默看作是发现了概念或观念的矛盾之处。认为有效的幽默主要是呈现了一些不一致的、迷惑的和认知不和谐的成分给个人,当一种适中的不和谐迅速解决时会伴随一种生理唤醒的变化,产生一种开心和好玩的感觉。
“幽默”是人们一种睿智的处事方式,它也是一种成熟的、高尚的心理自卫机制。使用合适的幽默,可以化解困难,化险为夷。许多人碰到窘态时,自己哈哈一笑,或讲句自我嘲讽的话,顿时可以解围,使气氛缓和下来。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次到前线视察并向官兵发表演说。演讲完毕,不小心摔了一跤,许多官兵哄堂大笑,部队指挥官吓得脸色发青,忙着赔不是。艾森豪威尔面对这种窘境,没有大发雷霆的喝令“不准笑”,而是委婉地说:“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才的演说更能鼓舞士气。”一句话就维护了将军身份的威严,也扭转了窘境。
幽默是一种高尚的心理品质,也是个人素养比较成熟的表现。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用幽默化解困境、战胜挫折。对临考的学生、临场比赛的运动员说句笑话、讲个幽默故事,可以舒缓他们内心的紧张、调控其情绪,使其感到轻松些。这都是幽默心理防卫的效果。
幽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它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而幽默的人也会更受他人欢迎。
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如果一群人能为同一件事开怀大笑,表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经验、态度或信念。依据人际吸引理论,人类会喜欢拥有相似态度或价值的人。因此,同时为某件事而笑,是发展友谊的第一步。再者,笑不但可形成人际的沟通,也能在人与人之间划分界线。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无法和一个团体的其他人一起笑,则此人将会自觉是个外人,而与团体间有一道鸿沟。幽默也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Powell(1977)指出经由幽默的嘲笑,团体成员更能够去接受团体规范(groupnorm)且认同团体。另一个团体动力的现象是:幽默能够控制团体内部的行为,能使士气低落或欲瓦解的团体提升起来,同时,也可激起对外在团体的敌意。在生活上,幽默也是一种润滑剂,对人际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摩擦具有润滑的功能。适当的幽默也可以化解自己和别人的尴尬。
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去一个大城市演奏。钢琴家走上舞台才发现全场观众坐了不到五成。见此情景他很失望。但他很快调整了情绪,恢复了自信,走向舞台的脚灯对听众说:“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票。”音乐厅里响起一片笑声。为数不多的观众立刻对这位钢琴家产生了好感,聚精会神地开始欣赏他美妙的钢琴演奏。正是幽默改变了他的处境。
幽默对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幽默经常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生活中有幽默感的人也更受他人的欢迎。一项关于管理者的幽默与下属的工作满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员工对他们的主管的幽默感评价越高,对工作的满意度也越高。在对于其他亲密关系与幽默感的关系的研究中也有类似发现。幽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甚至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使用幽默也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幽默可以减轻压力,建立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和谐关系并能帮助来访者提高自我效能感。
话要说到别人心坎上
一位拳击手,平日长于拳术,却讷于语言,甚至因此而影响了他的知名度,有一次,他参赛时膝盖受伤,观众大失所望,对他的印象更加不佳了。当时他没有拖延时间,立即要求停止比赛。
他说:“膝盖的伤还不至于到不能比赛的程度,但为了不影响观众看比赛的兴致,还是要求停赛为好。”在这之前,他并不是一个很得人缘的人,却由于他对这件事的解释,使大家对他有了极佳的印象。他为了顾全大局面请求停赛的确是恰当的言辞,由此而深深地感动了大家。
可见,说话技巧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打动人心上,这位拳击手以叩人心扉的一句话挽回了观众对自己的不良印象,真是一字千金,一鸣惊人。
与人交谈,有时可能“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如果说话投缘,就会“言逢知己千句少”,给交际架起绚丽的彩虹。
根据别人的兴趣爱好说话。人们因职业、个性、阅历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兴趣和爱好也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的兴趣、爱好还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年轻时对垂钓感兴趣,而到了晚年,却爱好养花种草。而你若知道你的交际对象对某方面感兴趣,你与之交际时如果先谈些与其兴趣有关的话题,对方就容易向你打开话匣子。
有个青年向一位老医生求教针灸技术,为了博得老医生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前作了调查。他了解到老医生平时爱好书法,遂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起初,老医生对他态度冷淡,于是,青年人根据老医生爱好书法的特点,采取了如下两个方法与之交谈。①伺机赞赏。当青年人发现老医生案几上放着书写过的字幅时,便拿起字幅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幅墨宝写得雄浑挺拔、开阔雄伟,真是好书法啊!”对老医生的书法予以赞赏,促使老医生升腾起愉悦感、自豪感。②激发兴趣。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医生的谈话兴趣。果然,老医生的态度转化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致使老医生精神大振,谈锋甚健。终于,老医生欣然收下了这个弟子。
要根据别人的性格特点说话。平时,我们面对的交际对象性格迥异,有的生性内向,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讲礼貌。也有的交际对象性格比较急躁、直率,讲话犹若拉风箱般直来直去,同时,也不太计较别人的说话方式。所以,与这样的交际对象交谈时,要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上,就要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相吻合,受话人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受话人产生排斥心理。
有位大学毕业后初涉社会的青年人欲让某厂长招聘其为厂办秘书,青年人在厂长面前作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不切题旨。他先说:“厂长,你们这儿的环境不错。”厂长点了点头。接着,青年人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厂长还是点了点头。尔后,青年人又说:“厂办秘书一般要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青年人的话兜了一个圈子,还是未道出自己的本意。岂料,这位厂长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与他一样,说话办事干脆利索。正因为青年人未摸透厂长的性格,结果,话未说完,厂长便托辞离去,青年人的想法化成了泡影。
欲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说话时除了采用上述种种“投其所好”的方式以外,还要注意“避人所忌”。
有一个人请客,看看时间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心里很着急,便自言自语道:“怎么搞得,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接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这位朋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第一,忌主动提及别人的隐私。客观地说,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公开的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所以,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切勿鲁莽地随意提及别人的隐私,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遵循了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因此,便会愿意跟你交谈和交往。反之,你若不顾别人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触及“雷区”,不仅会影响彼此之间谈话的效果,而且别人还会对你产生不良印象,进而损害人际关系。比如,别人的恋爱、婚姻正遭遇某种挫折,而且又不愿向旁人透露时,你若在交谈中一味地刨根究底,就会引起反感。
第二,忌主动提及别人的伤感事。与别人谈话,要留意别人的情绪,话题不要随意触及对方的“情感禁区”。比如,当你的交谈对象正遇到某种打击,情绪很沮丧时,你与之交谈,对方又不愿主动提及伤感的事,你最好回避这类话题,以免使对方再度陷入“情感沼泽”,进而影响彼此间的继续交往和交谈。
第三,忌主动提及别人的尴尬事。当别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之事时,你若与之交谈,最好不要主动引出这一令人尴尬的话题。比如,别人正遇上升学考试不及格、抑或提拔升迁未如愿、抑或某项奋斗目标未获预期的成功等等,而别人又不愿主动向你诉说时,你若不顾别人的主观意念而主动问及此事,那么,你的交谈对象就会因此陷入尴尬,进而对你的谈话产生排斥心理。
总而言之,与人交谈时,说话方式上的“投其所好”与“避人所忌”,是一对不同侧面的统一体。社交说话时,如果能较好地运用上述方式方法,就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就会使你“言到成功”。
肢体语言,让你的表达更丰富
据英国心理学家阿盖依尔等人的研究,当语言信号与非语言(体态语)信号所代表的意义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肢体语言(body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调查发现,在完整的沟通中,38%的信息通过声调获得,7%的信息通过具体内容获得,而55%的信息通过肢体语言获得。这里肢体语言可能与日常的理解有所差别,不仅包括举手投足,还包括眼神、微笑等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长于传达情感,喜怒哀乐会在肢体语言中暴露无遗;非肢体语言长于传达信息,而情感最有利于沟通的顺畅,更容易引起共识。
美国心理学家波德·怀斯特对一个青少年帮伙的两位小头领进行长时间观察和研究,他想发现,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成为青少年追随的帮伙领袖。
让我们称这两位首领为鲍波和汤姆。鲍波用杰出的、有感染力的口才召唤他的追随者,这是任何一个领导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才能。而汤姆却是团伙中最沉默、最少言寡语的一位,但是他却与鲍波起着同样的领导作用。无论他要做什么,他只要用手一指,眼睛一望,或者一点头,小兄弟们就明白了,并且按照他的指令行事。他望着海滩一挥手,小兄弟们就跟着说:“让我们去海滩!”随后就蜂拥去海滩;他脱下衣服,小兄弟们就喊着:“让我们去游泳!”随之就下水。
什么使他能有如此的召唤力?他如此少言寡语却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威望?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分析,波德·怀斯特发现,汤姆属于另一种天生的领导者——他是个天生的身体语言的专家,他的领导作用是运用成熟的身体语言而不是言辞。成熟与不成熟的身体语言在于是否有目的地运用身体动作。波德发现,汤姆从不浪费任何多余的身体动作,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只在必须需要时才产生,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目的。他的脚不会不由自主地移动;他也从不当众把手放在脸上、嘴上、抓耳挠腮;他能充分地运用眼光和头部动作,当他与人谈话时,是一个被人热爱的听众,他得到小兄弟们的信任,人人有难时都向他寻求帮助;他走路时,挺胸、抬头,目光远视,俨然一副将军的气派;当他不耐烦想结束与别人的谈话时,他就抖动腿脚,像是在告诉别人:“我感到乏味了,这毫无兴趣。”虽然他说的少,但是他的效率却是最高的,他是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心理学家惊奇地把这种能力称为“身体语言的领导力”。
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仅仅靠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借助于自己的目光、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身体语言,以增强口头表达效果。身体语言沟通可以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行为的作用,有时可以直接代替语言行为,甚至表达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内容,它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能。
说话要把握时机
把握好说话时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谓之瞽。”怎么理解孔子的话呢?从此话可以看出三点:不该说话时抢着说叫急躁;该说话时不说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环境气氛贸然信口开河,叫做闭着眼说瞎话。
因此把握好说话时机,对于你来说,你损失了很多。要想把握好说话时机,你得有耐性,不应急躁,否则你所有的希望都会化为泡影。但你也不该一味地等待,什么事也不再做,需为关键时刻的到来做一切准备。要把握好时机,你得有很强的观察力,观察别人的表情,洞察他的意思和想法。也得观察整体的谈话气氛。
冰箱老化了,制冷效果很差。丈夫几次提出要买一个新的,都是妻子不同意而没有买成。
中午,妻子对丈夫说:“今天真热,你把冰箱里的冰棒给我拿一支来。”
丈夫打开冰箱说:“冰棒都化了。”
“这个破冰箱!”妻子骂到。
“还是买一个新的吧。”
“买一个吧。”妻子欣然同意了。
到了商店,看中一个冰箱,一问价格,要三千多元。
“太贵,还是不买吧。”妻子说。
“端午节快到了,天气这么热,过节的肉和鱼往哪放”?丈夫说。
售货员这时插一句:“这个冰箱虽然贵点,但耗电少,容量大,从长远看还是合算的。”
“那好,就买这个吧。”妻子终于同意了。丈夫捕捉住了说话的时机,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反映情况和说服别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时机选在对方心情比较平和的时候,因为一些由于劳累,遇到不顺心或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时,是没有心情来听你说话的。
乔治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鼎鼎有名的大亨,资产超过10亿美元。某年,他与商业伙伴戴维从加州飞到中国某大城市,准备在那里投资建厂,因此,他需要寻找合作伙伴。经过多方努力,三天后,乔治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和他谈判的对象是我国某一大型企业的领导。这位领导之所以能坐到谈判桌前,就是因为他的精明能干和通晓市场行情的本领令乔治颇为欣赏。特别是当乔治听了这位领导对合资企业的宏伟设想后,他似乎已看到了合资企业的光辉前景。可是正准备签约的时候,忽听这位领导又颇为自豪地侃侃而谈道:“我们企业拥有2000多名职工,去年共创利税700多万元,实力是绝对的雄厚……”
听到这儿,乔治立刻呆滞了,他暗暗地掐指一算:700万元人民币折成美元是90余万,一个2000多人的企业一年才赚这么点儿钱;而且,这位领导居然还表现得十分自豪和满意,看来合作以后这个企业!定会令乔治非常失望,因为离自己预定的利润目标差距实在太大了。还好合同还没有签,于是,乔治决定立即终止合作谈判。
说话时机是由说话的时境提供的,即由说话时的自然、社会、心理、语言等诸多环境提供的。要把握准说话的时机,就必须注意:
时境的客观性人的说话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说话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说话要注意场合”,就是提醒你注意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它对你的限制。有位商人受同事妻子委托,劝说该同事戒酒。一天这位商人正在酒馆里喝酒,刚好那个同事进来,于是这位商人马上劝告说:“你不能喝酒,一喝就耍酒疯,谁也受不了!”那个同事听了气愤地说:“好啊,你瞧不起我!我有钱,我就喝,谁也管不着!”说着便掏钱买了菜和酒,赌气地大喝起来。这位商人劝告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所选的时间、地点不对,造成了说话内容与说话时机之间的尖锐矛盾。如果换个场合相劝,也许会成功,至少不会使对方误解或反感。
时境的变化性某研究所的两位研究员,休息时坐在研究室里边喝茶边议论现任所长的毛病,并商量如何调动工作的事。突然,所长推门而入,两人急忙住口,都感到很尴尬。这时,一位研究员倒了一杯茶,递给所长说:“这是我新买的‘龙井’,你尝尝,我们正在品茶呢。”所长接过茶一起品评起来。这位研究员的随机应变恰到好处,不露一点破绽,就使说话时境与说话行为之间的变化同向发展,同步同趋。
时境的整体性构成说话时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是以其整体性对说话行为发生作用的。因此,说话时要顾及时境构成的各种因素,从全局出发,切切不可顾此失彼。有时从时境构成的这个方面看是相适应的,而从另一方面看又是不相容的。清朝初年大兴文字狱,有位秀才读书时书页被风翻动了,他信口吟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从自然环境看是相适应的,但从政治环境看,却触犯了清朝的禁忌,因而被杀了头。
神态举止,彰显修养
艾丽离开办公桌,面带笑容,走向韦经理。韦经理先伸出手来,让艾丽握了握。艾丽客气地对他说:“很高兴你来为我们公司介绍这些产品。这样吧,让我看一看这些材料,我再和你联系。”韦经理在几分钟内就被艾丽送出了办公室。几天内,韦经理多次打电话,但得到的是秘书的回答:“艾总不在。”
艾丽提到这件事,余气未消:“首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不但是不懂基本的商业礼仪,他还没有绅士风度。他是一个男人,位置又低于我,怎么能像个王子一样伸出高贵的手让我来握呢?他伸给我的手不但看起来毫无生机,握起来更像一条死鱼,冰冷、松软、毫无热情。当我握他的手时,他的手掌也没有任何反应,我的选择只有感恩戴德地握住他的手,只差要跪吻他的高贵之手了。握手的这几秒钟,他就留给我一个极坏的印象,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样的冰冷。他的手没有让我感到对我的尊重,他对我们的会面也并不重视。作为一个公司的销售经理,居然不懂得基本的握手方式,他显然不是那种经过高度职业训练的人。而公司能够雇用这样素质的人做销售经理,可见公司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层次也不会高。这种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管理阶层,怎么会严格遵守商业道德,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我们这样大的房地产公司,怎么能够与这样作坊式的小公司合作?怎么会让他们为我们提供建材呢?”
无论你是进入会议室,还是宴会厅,无论是高尔夫球场,还是董事会,你的身体语言已经悄然地和别人进行交流了。通过你的走路姿势、站姿、坐姿、神态、表情、目光、进门的仪态、告别的姿势等等,你已经用无声的、丰富的语言在告诉人们你是谁、你有什么心态,你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是对生活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还是消极对待人生的失败者。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周总理总是保持着他的礼貌。
每次接见外宾,总理总是提前到场,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是把客人送到门外,直到汽车开动离开。
他身为国家总理,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外出视察工作,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人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甚至在深夜回家途中,他也再三关照司机礼貌行车,让外宾车先走。
外国记者赞美说:“大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礼仪之美不是内在修养与外在仪态的貌合神离,也不是一时的表现。保持内外的和谐,并且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展现礼仪之美。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善言善行的及时性,及时行礼,及时表达你的感激,让自己的人生少遗憾或者不留遗憾,让别人为你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心理学家认为,身体语言揭示人的内在世界,比语言表达得更真实、可信。
举止在心理学上称为“身体语言”,指人的肢体动作。相对于口头语言来说,行为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其作用不亚于口头语言。
心理学家爱克曼认为,表情是用来表达情绪的,而身体语言(举止),如姿势、手势等等是用来加深印象的。
无限制业务伙伴和大多数顾客都是“一面之交”,顾客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对你进行深入了解,他们完全靠第一感觉对你进行打分,这个分数,会直接影响到他今后是否还与你见面、合作以及合作的程度。所以,想成功的业务伙伴必须重视你的举止礼仪。
微笑,让你更易被亲近
2002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城英联邦运动会开幕式上,传遍了所有英联邦国家的火炬最后落在英国足球明星大卫·贝克汉姆的手中,他微笑着跑到了最后一站——一个挂着氧气瓶、身患绝症的5岁金发小女孩面前,他微笑着亲吻了小女孩的脸,与她手拉手走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面前,由小女孩把火炬交给了她盼望已久的女王。
一贯面色严肃的女王接过火炬,此刻她依然面无表情,也没有亲吻渴望地望着她的小女孩,而是直接走到点火台点燃了开幕式的大火。看电视的人们气愤地说:“在这个时刻她还没有笑容,她也没有亲吻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第二天报纸、电视上纷纷指责女王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没有笑容”,而且“没有亲吻那个病孩子……”,“女王太让人失望了”……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微笑时,发现了“最具有魅力”的笑,并把它称为“杜彻内的微笑”。你只有在最真诚地微笑时,才能够出现这种微笑,这种笑容让你的眼睛也一起在笑,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发自内心的微笑的流露。因为,分布在眼睛周围的肌肉只有在内心真正幸福时才有反应,使眼睛放出愉悦的光彩。这种微笑流露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幸福与欢乐,只有感受到生活的愉快和成功的人,才具有这种迷人的微笑。这种微笑有着感人的力量,显示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和自信,它是最佳的形象象征,很多杰出的政治家们都努力运用这样的微笑去建立自己的形象。看一看克林顿开怀的笑,我们就明白了,他一定是掌握了“杜彻内微笑”的妙诀。
心理学家分析,当我们看到一张笑脸时,我们的大脑神经就受到指令,指挥面部肌肉展示微笑,因而,会以微笑来回馈对方。
心理学家发现,笑和兴奋的情绪一样能刺激大脑的快速思维,启用还未被使用的脑区,因而有助于开拓思路和自由联想。更重要的是,笑能让头脑清醒而且心胸宽阔,认识、包纳复杂的局面和人际关系。笑也影响着情绪的状态,在做计划或决策时,只要人的心情好,态度也会积极乐观,因而做出的决定也充满希望。
笑还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因为人的记忆力随心理状态而波动,愉快的心理,会容易让你记住很多事。研究证明,一分钟的笑能产生45分钟的放松作用。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最大的特色就是他们总是那么轻松、愉悦,他们总是笑容满面。
心理学研究证实,你笑得越多,其他人对你的态度就会越友好。通过对销售人员与谈判者进行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我们发现适时地微笑会对谈判双方都产生积极的效应,从而使谈判双方就更高的成交额获得更大效益。
著名作家、享誉世界的《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圣艾修伯里曾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他参加西班牙内战打击法西斯,一天不幸陷入魔掌。想到明天就可能被拉出去枪毙,他不禁陷入极端的惶恐与不安中。他想抽支香烟,但却没有火柴。安东尼鼓起勇气向警卫借火。警卫打量他一眼,冷漠地把火递给他。
当警卫帮他点火时,他们的眼光接触在一起。这时安东尼下意识地冲着警卫微笑,就在这一刹那,这抹微笑如同鲜花般打破了他们心灵之间的隔阂,警卫的嘴角不自觉地也现出了笑容,警卫的眼神少了当初的那股凶气,并开口问你有小孩吗?安东尼手忙脚乱地翻出了全家福照片,警卫也掏出了照片,开始讲述他对家人的期望与计划,两人说着说着……警卫突然打开牢门,悄悄带安东尼从后面的小路逃离监狱,之后便转身走了,不曾留下一句话。
从心理学角度讲,微笑是属于非语言沟通的传播方式。人类具有丰富的多彩的心理活动,这些内在的心理过程可以通过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声音暗示、接触行为、穿着打扮等方式表露出来,从而使自己为他人所觉察和了解。但微笑在人与人的沟通中却具有其他沟通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心理学家博纳罗·奥佛斯特里特指出的:“我们朝人家微笑,人家也会以微笑作回报。一方面他是在向我们微笑,另一方面从较深的意义上来说,他回报微笑是我们在他内心激起的幸福快乐情感的流露,我们的微笑使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重视他、尊重他。”
中国作家尤今曾写道:“笑一笑吧!让太阳冲破阴霾,让温暖取代酷寒。笑,是无言的礼貌,一个微笑让你赢得整个世界。”
引用权威,让他人更信服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人们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因此,这两种心理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但要记住,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
在一项实验中,让两组被试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然后告诉一组被试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来自一家流行画报。结果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因此,引用权威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人们经常附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或是权威者的意见和判断,特别是在不太认识的人或不懂的事物前,自己无法判断并下结论时,这种倾向尤其明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威望功效”。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被实验的人听两种完全相同的音乐带,却告诉被实验者,其中一种知名度不高,另一种屡获评论家的推荐,听完之后,要被实验者说出哪种音乐带较好。结果发现,大多数被实验者的意见都与评论家的意见相同,他们纷纷指出“两者比较起来,前者似乎毫无价值”。
很显然,这些被实验的人受到了很有名气的音乐评论家意见的影响。
“威望功效”的心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你如果想让科长接受你的意见,可以在表达意见后,附带地说,“处长也是这么说的”。要想说服孩子时,随便说一个他所喜欢的运动员或电影明星的名字,一定非常有效。
对一个病人来说,如果有人劝说他服用某种药物,即使这个人再三证明这种药物有效,并且说了许多药理知识和道理,病人总还是不免心存疑虑的。但如果是一个有声望的医生告诉他,这种药物对他的病很有效。病人一定不会有所顾虑。
人们往往会被“伟大人物”的意见或判断所影响。在今天的社会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报纸或电视都会出现评论家头衔的人的意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报纸的读者或电视的观众,去附和报纸或电视所报道的观点。另外,在一些商品广告和促销活动中,也常出现电影明星,这也是利用“威望功效”来达到推销的目的。
当你感觉到“人微言轻”的无奈时,要想使你的言辞更具说服力,你应该适当地把握机会,在你的说话中引用名人名言来证实自己所言的价值。比如,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向上司提的意见,很少会为上司所采用,但若能引用“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F博士说过……”上司则很可能会考虑,从而使情况大大改观。在借用名人的名言、格言方面,就更提高了自己说话的权威性。有时,只要是名人、权威人士说的话,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就会显得意义重大,别具光彩。这种借名人的光,来提高个人说话权威性的作用显而易见。
§§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