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10

第10章 扫叶庄与踏雪斋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江苏吴县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名医,可谓家学渊源。由于自幼耳濡目染,叶天士从医后,还善于学习百家之长,融汇贯通,自成一家。他治疗各种疼痛,往往不被古法束缚,具有创造性。他是名闻遐迩的医家,人们称他为“天医星”。

在吴县城里,还有与他齐名的医学家薛雪。薛雪本为苏州人,迁居吴县,他曾选辑《内经》,编成《医经原旨》。薛雪博学多才,医术高明,不足之处是待人有些傲气。

有一次,一个更夫患了重病,到薛雪那里就医。薛雪见他全身浮肿,行动迟缓,认定为水肿后期,无法可医,便直言相告,要他回家安排后事。更夫听了如同五雷轰顶,自己这么一死,家里的妻儿老母由谁来养活?他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叶天士的诊所,请“天医星”诊治。

叶天士仔细给更夫做了检查,最后说:“你的病确实很重,不过照脉象看,还没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我先给你开贴药方,你到药店抓两贴药,两天以后,我再给你诊治。”

更夫服了两天药,病情有了好转。更夫喜不自胜,对治愈疾病有了信心。第三天,他急忙赶到叶天士的诊所,请叶天士再给他开方子。叶天士见他的病情有了好转,又给他仔细检查了番,重新开了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更夫的水肿全部消退,病愈的更夫逢人便说:叶大夫是天医下凡,把他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这话很快吹进了薛雪的诊所。薛雪听了心中不快:哼,这个叶天士,竟然跟自己叫起了板!他认为叶天士在拆他的台,有意跟他过不去,一怒之下将自己的住所称为“扫叶庄”——将叶天士扫地出门。他叫人做了块匾,把它挂在屋檐下。

这块匾刚一挂上,叶天士马上就知道了。叶天士顿时气往脑门涌,连连说道:“薛雪如此给人治病,可谓庸医杀人,他不作反省,反倒迁怒于人,可恶,可恶!”他马上要人做了块匾,上书“踏雪斋”三个大字——把薛雪踏在脚下,看他拿我叶天士怎么办!做好以后,叶天士命人挂在门楣上。

以后两人成了仇敌,断绝了来往,偶尔两人在路上相遇,一个眼睛望天,一个眼睛看地,若不是顾及体面,两人都想狠狠地“呸”一声。

两人势不两立,给病家带来不少麻烦。过去,叶天士和薛雪互相切磋,有时给病人会诊,取长补短,治好不少疑难杂症。如今可麻烦了,找了叶天士看病便不能找薛雪,薛雪治过的病人叶天士不再把脉,有时病家竟拿不定主意请谁诊治。

时隔不久,叶天士的母亲得了病,叶天士悉心诊治,谨慎开方,丝毫不敢大意,可是,吃了好多天药,他母亲的病不见好转。叶天士急得团团转,弄得一筹莫展。

其实,这也难怪,一位名医,并不能包治百病。再说,医生给亲人治病,往往瞻前顾后,不敢开药方。吴县是个不大的县城,东城刮风,转眼间就会刮到西城,叶天士的母亲久治不愈的事,薛雪很快得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薛雪从别人那里知道了叶母的病情,知道这种病非得用白虎汤不可。他与叶天士隔阂虽深,但是毕竟救人要紧,他找来与叶天士交往甚密的朋友,把自己的诊治意见说给那人听。

那人一下子明白了薛雪的用意,立即把薛雪的意见转达给叶天士。叶天士虽然心有疑虑,但也相信薛雪决不会害人,并且薛雪的处方很有道理,于是根据薛雪的意见,抓了药煎给母亲服。这下真是药到病除,叶天士母亲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没过多久,就恢复如初。

薛雪不计前嫌,为母亲开药方,叶天士大为感激。他想:论医道,自己可能比薛雪略高一筹,不过,薛雪也有不少长处值得自己学习。感激之情和求知之欲打消了他骄傲、埋怨的情绪,他决心前往“扫叶庄”,向薛雪致谢和请教。

叶天士来到“扫叶庄”,向薛雪道谢,薛雪深明事理,立即向叶天士道歉。薛雪吩咐仆人,立即将“扫叶庄”的匾额取下来。第二天,薛雪回访叶天士,抬头一看,“踏雪斋”的匾额不见了。

两位名医亦师亦友,为中医理论中的温病学作出了贡献。后来,吴金寿收辑了薛雪的医案,与叶天士、缪遵义的医案合刊,定名为《三家医案合刻》。

两位名医由对立而和解的故事告诉我们:谦虚谨慎、与人为善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