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39

第39章 新校长

谁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第十二中学忽然变成了“薄弱”学校。别的学校地方大,拆了旧楼盖新楼,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十二中缩在一条巷子里,周围不是居民住宅就是工厂,实在不好发展,房子旧了,给人印象太差,“薄弱”的帽子自然而然戴到了头上。

想不到这一差,竟然牵一发动全身。小学毕业生是按地区投报附近中学的,同一地区的示范性重点中学先拔头筹,尖子拔去,剩下的中上学生,也跟着想法子钻进好学校。招生下来一比较,十二中的生源最差。

舆论有时候会支配人们的思考。你看那学校,放学时乱哄哄地挤在巷子里,吵吵闹闹,学校风气不好。想当年,这学校有个毕业生,出了校门便进了监狱,老师不知道怎么教的——其实那个年头这种情况好多学校都有,唯独这一个大家忘不了。附近小学的毕业班老师做思想工作时,大声呵斥孩子:“你再不好好读书,毕业后只能到十二中去!”读不成书的孩子,家长也叹息:“唉,看来是十二中的料。”

进十二中的学生从此自认“差生”,教“差生”的十二中教师也丧失了信心。薄弱学校的困扰,不仅牢牢刻在师生心头,也日夜萦绕在教育系统领导的心头。改变十二中的状况,提上了教育局的议事日程。

一个机遇落到十二中。学校北面的居民区要进行改造,道路拓宽之后,学校的面积有所增加,学校的大门可以移到临街一边。辛忱中在这时候被委任到十二中担任校长,负责改造学校,脱掉薄弱的帽子。

翻建了新校舍,配备了必要的设施,改建了校门之后,十二中确实焕然一新了,学生和教师的心态平衡了一点。但是,辛忱中知道,“薄弱”的影响还远远没有从人们的心头消失,彻底改变人们思维的定势,应该是首要的任务。他立即行动起来,在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开展了“攻心”的战斗。

首先要改变观念的,应当是教师。由于学生进校时基础确实比较差,老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是“吃力不讨好”。辛忱中却以为,当薄弱学校教师,必须“更吃力”,才能“讨得好”,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基础,离开出发点作过高要求是不现实的,但通过全体教工努力,一定会从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只有取得一个个小的成功,才能积累成大成功,关键是相信学生一定会进步。

他身体力行,操起旧业,挑起了初一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尽管他工作很忙,还是像一位普通的教师一样备课,批作业,作辅导,经过他的努力,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他知道,学生不良习惯的改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他从最细小的地方抓起,让学生树立起不输给别人的信心,认识自己潜在的力量。

学生爱读课外读物。过去老师怕影响学生学习,见到便没收,辛忱中认为这是因噎废食。他开放了一个阅览室,选择了几百本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每天定期开放。一时间,阅览室人头涌动,读书风气大振,校园里不符合行为规范的打闹减少到最低程度。

但在开放阅览室的第一天,就丢失了8本书。管阅览室的老师大叹“朽木不可雕”,建议追查,严肃处理,并在阅览室黑板上写上“窃书也是贼,莫学孔乙己”10个大字,还加了3个惊叹号。辛校长把大标语擦了,写上一段话:“作为校长,我的责任是促使全校师生明白,十二中人的人格无价,你相信吗?”下面恭正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8本书还来了一本,校长又在下面加了一句:“同学,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良好的学风,谢谢!”第三天,8本书都悄悄送了回来。在当天的升旗仪式后,辛校长为学生的还书举动深深向全校师生鞠了一个躬,赢得了全体师生的掌声。

学校要开家长会了。每个年级的家长会,校长必到,会上,他总是表扬学生的进步,提名道姓,事实具体;分析问题,也给家长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共同商量在校内校外一同帮助孩子进步的措施。

原来冷冷清清,互不信任的家长会,变得热热闹闹,心灵相通,家长们说:“恨铁不成钢,老师和家长的心是一样的。现在,孩子变了,我们差生家长终于盼到这一天,能听到表扬了。”

3年过去,辛校长带到初三的那个年级的学生,百分之百达到了合格,比起以前最差的一届,整整提高了七十个百分点。薄弱的帽子,终于扔进了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