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资治通鉴》故事
88603400000007

第7章 乐毅前功尽弃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燕国贵族共同推举太子姬平为燕昭王。昭王是在燕国被齐国攻破后即位的,他凭吊死者,探访贫孤,与百姓同甘共苦。自己纡尊降贵,用重金招募人才。一天,他问郭隗:“齐国乘我们内乱而攻破我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少,不足以报仇。然而招揽贤士与他们共商国是,以雪先王的耻辱,始终是我的愿望。先生您如果见到合适人才,我一定亲自服侍他。”

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一个负责洒扫的涓人用千金去购求千里马,那个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带回。君主大怒,涓人解释说:‘死马您还买,何况活的呢!天下人知道了,好马就会送上来的。’不到一年,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打算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比我贤良的人,都会不远千里前来的。”于是燕昭王为郭隗翻建府第,尊他为老师。各地的贤士果然争相来到燕国,乐毅就是其中之一。昭王奉乐毅为亚卿的高位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

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齐王灭掉宋国后变得十分骄傲,便想向南侵入楚国,向西攻打赵、魏、韩国,想吞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

与此同时,燕昭王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燕国更加富足,于是他与乐毅商议进攻齐国。乐毅说:“齐国称霸以来,至今有余力,地广人多,我们独力攻打不易。大王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楚、魏三国。”燕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各国苦于齐王的骄横暴虐,都争相赞成参加燕国的攻齐战争。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王调动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大将斯离率军队与韩、赵、魏联军会合。赵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乐毅,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大军。齐王集中国内全部人力进行抵御,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国军队大败。乐毅便撤回秦国、韩国军队,令魏国军队分兵进攻宋国旧地,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自己率领燕军,由北长驱直入齐国。

这时剧辛劝说乐毅道:“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我们应该及时地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过城不攻,一味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只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与下属商议,又罢黜贤良人士,专门信任谀谄小人,政令贪虐暴戾,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溃不成军,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齐国就可以收拾了。如果不抓住时机,等到齐王痛改前非,体贴臣下而抚恤百姓,我们就难办了。”于是,下令进军深入齐国。

齐国果然大乱,失去常度,齐王出逃。

齐王出逃到卫国,卫国国君让出宫殿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给日常用度。齐王却傲慢不逊,卫国人气愤地攻击他。齐王又出奔到邹、鲁国,仍旧面有骄色。邹、鲁两地闭门不纳,齐王又出奔莒地。楚国派淖齿率军前来救援齐王,被任命为齐相。淖齿却想与燕国瓜分齐国,于是抓住齐王,数说他的罪过:“千乘、博昌之间的方圆几百里地,下血雨浸湿衣服,你齐王知道吗?”齐王回答:“知道。”“嬴、博之间,大地崩塌,泉水上涌,你齐王知道吗?”齐王回答:“知道。”“有时能听到有人堵着宫门哭泣,去看却不见人影,人一离开哭声又有了,齐王你知道吗?”齐王回答:“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上天警告你;地崩泉涌,是大地警告你;人堵着宫门哭,是人心在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而你却不知改悔,你还想不死吗!”于是,他在鼓里这个地方将齐王处死。

乐毅率军进入齐都临淄,搜刮宝物和祭祀重器,运回燕国。燕王亲自到济水上游去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燕王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未攻克的城市。燕国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大小城市望风崩溃。

乐毅整肃燕军纪律,禁止侵掠,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致以荣誉礼待。他还放宽人民赋税,革除苛刻的法令,恢复齐国旧的良好传统,齐国人民都十分喜悦。乐毅调左军在胶东东莱渡过胶水;前军沿泰山脚下向东到达渤海,进攻琅琊;右军循着黄河、济水而下,屯扎在东阿、鄄城,与魏国军队相连;后军沿北海镇抚千乘,中军占据临淄,镇守齐国国都。他还亲至城郊祭祀齐桓公、管仲,表彰齐国的贤良人才,赐封修治先王的陵墓。经过收敛人心,齐国人接受燕国所封君号、领取俸禄的有二十余人;接受燕国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燕军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都设立郡县治理。

当时齐国大部分地区都被燕军占领,仅有莒城、即墨未沦陷。乐毅集中右军、前军包围莒城,集中左军、后军包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身亡。即墨人士说:“安平之战,田单一族人因铁皮包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悉兵事。”即墨百姓于是共同拥立田单为守将抵御燕军。

乐毅围攻这两城,一年未能攻克,便下令解除围攻,退至城外九里处修筑营垒,并下令说:“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他们,有困饿的还要赈济,让他们各操旧业,以安抚新占地区的人民。”过了三年,城还未攻下。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希望大王早些防备!”

燕昭王听罢,下令设置盛大酒宴,拉出说此话的人斥责道:“先王倡导全国礼待贤明人才,并不是为了多得土地留给子孙。他不幸遇到继承人缺少德行,不能完成大业,使国内人民怨愤不从,无道的齐国趁着我们国家动乱得以残害先王。我即位以后,对此痛心疾首,才广泛延请群臣,对外招揽宾客,以求报仇。谁能使我成功,我愿意和他分享燕国大权。现在乐毅先生为我大破齐国,平毁齐国宗庙,报了旧仇,齐国本来就应归乐先生所有,不是燕国该得到的。乐先生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成为平等国家,结为友好的邻邦,抵御各国的来犯,这正是燕国的福气、我的心愿啊!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呢!”于是燕王将挑拨者处死,又赏赐乐毅妻子以王后服饰,赏赐他的儿子以王子服饰,配备君王车驾乘马,及上百辆属车,派宰相侍奉送到乐毅那里,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惶恐,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下辞书,并宣誓以死效忠燕王。从此齐国人敬服燕国乐毅的德义,各国也畏惧他的信誉,没有再敢来算计的。

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惠王从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田单听说了,便派人去燕国用反间计,散布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仅有两座城未被攻克。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加祸不敢回国,他现在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想率领军队在齐国称王。齐国人没有归附,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起事。齐国人所怕的是,燕王派别的大将来,那样即墨就城破受害了。”燕惠王本来就疑心乐毅,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便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大将,召他回国。乐毅知道燕王换将居心不良,于是投奔了赵国。从此,燕军将士都愤愤不平,内部不和。

乐毅来到赵国后,赵王分封他于观津,对他十分尊宠,想以此来警戒燕国和齐国。燕惠王便派人去批评乐毅说:“乐将军你过于听信传言,因为与我有矛盾,就抛弃燕国跑到赵国。你这样作为自己打算是可以的,然而,又怎能报答先王对你的一片恩情呢?”

乐毅回信答复道:“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的势力一直扩展到郢地;而继任吴王夫差不听他的话,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囊抛进江中。夫差不明白伍子胥对先王的建议是吴国得以成就功业的根本,所以沉下伍子胥的尸体一点儿也不后悔。伍子胥不能早日看出不同的君王有不同的器量,所以尸体虽入江而魂灵仍怨愤不化。免去自身的灾祸,立就功业,以表明先王的心迹,是我的上策。自己遭到别人的诽谤,从而使先王的英名蒙上耻辱,是我最害怕的。但因为蒙受了不白之冤,就为赵国,谋算燕国,也是我在道义上绝不会做的。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人断交绝不口出恶言;忠臣被迫离开祖国,也不去辩解洗雪自己的名声。我虽然不成器,也曾多次从古代君子的故事上得到教益。谨请大王明鉴。”

于是燕王仍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也为修好睦邻而往来燕国,最后死于赵国,谥号望诸君。

诗词拓展: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

[唐]卢照邻

蓟北三千里,关西二十年。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人同黄鹤远,乡共白云连。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

故人当已老,旧壑几成田。红颜如昨日,衰鬓似秋天。

西蜀桥应毁,东周石尚全。灞池水犹绿,榆关月早圆。

塞云初上雁,庭树欲销蝉。送君之旧国,挥泪独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