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的诚信危机
8864100000013

第13章 “炼金术”秘诀

企业的扩张,当然离不开资金。水岛广雄是如何为店铺扩张筹措到了巨额资金呢?

水岛广雄常自称是“炼金术师”,靠自己的“法术”将濒临破产的十合集团挽救过来,最终扩张到44个店铺,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百货集团。而这个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水岛广雄是依据自己的“网眼结构”、“企业担保理论”从银行“炼”出来的。

所谓“网眼结构”,是把整个集团看做是一张网,而各个店铺就相当于网眼。网眼多了,网就大了。网眼之间互相连接,互相支持,会使网更结实。十合集团的店铺中,只有东京、大阪和神户店是十合公司直属店,不是独立法人,而其他的店铺都是独立法人。在建新店铺之前,十合就尽可能多地收购周围的地皮。百货店开张后,周围土地价格一般都会上涨,这样这个店铺的资产价值也就会上升,在账面上形成收入。经营效益好了,按水岛广雄提倡的“企业担保法”,在银行那里就可以作为信用能力受到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自己顺利地拿到贷款,还可以替新店铺作担保。例如,在“千叶十合”的财务状况稳定后,他就从银行贷款,以千叶十合的名义出资成立了“柏十合”。之后,千叶十合、柏十合又共同出资,建了“札幌十合”。并且,随着作为独立法人的店铺的增多,建新店铺就更容易了。因为,出资企业多了,每个企业的负担就小了,更容易筹措资金了。十合集团就是这样像滚雪球似的增加了店铺数。

水岛广雄的“炼金术”中,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借助各地的“开发规划”。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各地兴起了城市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的开发热潮。十合的很多店铺都是借这股风,作为地方城市开发规划的组成部分建起来的。并且,水岛广雄提出,在各地建的店铺要成为“当地第一”的店铺。这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店铺要大,要新潮、时尚;另一个意思就是要成为当地的独立法人,在当地纳税、雇用当地劳动力。水岛广雄的这个提法正说到地方政府、地方银行的心窝里去了。

1983年8月,作为德岛市车站前开发事业内容之一的“德岛十合”开张了。在开业典礼上,水岛广雄响亮地宣布:“这里的利润,我们总公司一分钱也不拿走。”

德岛十合的面积达24000平方米,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在它开张之后,当地原有的两家小百货店便悄然关闭了。

对水岛广雄的“炼金术”,一个金融业人士这样解说道:“水岛广雄高明地利用了城市再开发的机会,用低价购买了大块地皮,建成了大规模的店铺。而顾客容纳量大,在银行往往被作为信用能力评价,这样拿到贷款就容易了。”

一般来说,建一个百货店要投资300亿~400亿日元,回收这些投资大概要10年左右的时间。因为贷款利息等原因,在开业之后,会有相当一段时间不盈利。所以,能否持续地筹措到足够资金,是成败的关键。连水岛广雄自己也曾说道:“开一个新店铺,两三年间的累计亏损会达到300亿。”然而,十合借助“当地第一”的经营方针,赢得了地方银行及政府的支持,顺利地拿到了所需资金。甚至有的地方银行还主动找到门上,希望十合从它们那里贷款。银行这样做是因为既可以期待利润,还可以得到为发展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名声。由于十合在各地的店铺都是当地注册的独立法人,总公司派来的员工很少,大多是在当地新招的。如此的“扩大就业”效果,不能不让地方政府为之心动,所以地方政府在十合集团的收购土地、融资等方面提供了各种便利。

十合之所以能从各金融机构贷来这么多钱,还跟水岛广雄的谈判技术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看水岛广雄是如何将日本兴业银行套住的。日本兴业银行在十合的资金筹措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贷款占十合负债总额的近两成,累计达3600亿日元。并且,由于兴业银行是国有银行,在金融界有较高的信誉,在同别的银行谈判时,亮出与兴业银行的融资关系就会加大自己的砝码,在谈判中占上风。

十合与日本兴业银行的融资关系从1970年开始。十合设在日本东部的千叶店获得成功后,水岛广雄进一步计划向西部的广岛地区发展。当时,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后改为新生银行)是十合的主要贷款银行。由于水岛广雄的扩张计划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所以就必须设法从别的银行拿到钱。这时,他想到了自己曾工作过的兴业银行。水岛广雄在日本兴业银行工作了22年,深知银行内部情况,他懂得怎样才能引诱追求货币增值的银行拿出钱来。

水岛广雄找到了当时日本兴业银行的首脑,讲到千叶店是如何的成功,又讲到进军广岛的计划。在提到资金问题时,他首先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已经同意了这个项目,然后才问道:“你们不想参加进来吗?”

水岛广雄在与银行谈判中有两个屡试不爽的手法,即“吊胃口”和“刺激竞争心理”。“吊胃口”就是要把银行赚利息的欲望给引发起来。明明最终目的是向银行借款,但水岛广雄却先竭力讲解自己的项目会如何盈利,使银行感到这是个赚一笔的机会。“刺激竞争心理”就是故意把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已有贷款意向的事说出来,以此来刺激日本兴业银行,使其感到如不快下决心,肥肉就会被别人全部拿走。

水岛广雄的招数在日本兴业银行引起了震动。该银行当时的贷款基本上都集中在钢铁、造船、机械等重工业行业。而水岛广雄带来的项目,是属于商业。是固守现今为止的重工业行业?还是开发商业作为新的投资领域?银行内部为此发生了争议。一个银行职员回忆说:“我们当时的贷款项目都是眼睛看得见的重工业,有厂房、烟囱。对商业我们是一窍不通。”并且,还因为十合一直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客户,反对派就认为:“我们给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客户贷款本身就是不应该的。为什么要跟在别的银行的屁股后面呢?”然而,赞成派却说:“我们是不懂百货店行业,但这个行业今后肯定会有大的发展。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把送上门的商机错过了。”

同时,水岛广雄与该银行干部间的良好的个人关系,在促成融资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兴业银行干部中就有人就明确地说:“在十合经营困难时,水岛并没有找我们借钱。现在,他把十合从危机中拯救过来之后,有赢利时才来找我们。他这种不给自己人添麻烦的义气十分可贵。光凭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帮助他。”

日本兴业银行经过多次研究后,决定以“二把手”的战术向十合融资。这样既可以减少失败的风险,又可以避免坐失商机的损失。

就这样,水岛广雄利用“吊胃口”、“刺激竞争心理”的手法,成功地从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争取到了贷款。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水岛准确地分析了这两个银行的经营局势,掌握了它们的心理动态。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已经完成了战后的复兴,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方式中,除了银行贷款之外,以股票、债券等通过市场筹资方式也渐渐多了起来。这样,企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就有所减少。而日本兴业银行在战后经济复兴时期,主要向那些承担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重工业企业贷款,而这些企业的融资方式的变化就影响到了银行的生存基础。并且,由于韩国等后起工业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使日本企业在造船等领域受到了严重冲击,重工业出现了衰退趋势。水岛准确地看到了这些变化。所以,当水岛提出融资的话题时,对于日本兴业银行来说,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同时,水岛的扩张计划的内容,也极大地吸引了日本兴业银行。水岛的扩张手法简单明了:买地、建店。日本兴业银行的人不熟悉如何评价商业,而水岛的手法使他们开了眼界。买了地,盖了房,就变成了不动产,看得见,摸得着,就容易评价了。于是,日本兴业银行终于走出了向商业放款的第一步。

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自成立以来,就有意识地避开日本兴业银行拿手的重工业领域,主要向商业等投资。日本兴业银行向商业转向,使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感到极大的不安。特别是对于十合这样的扩张迅速、资金需求旺盛的企业,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也就更不愿意撒手了。

两家银行都如此看好十合,对于水岛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在之后的融资谈判中,水岛经常利用两个银行的竞争心理,为自己争取到了优惠的融资条件。对于这一点,两家银行的人也都承认。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人曾说道:“让我们和兴业银行竞争,最后水岛先生得到实惠的事太多了!”

水岛广雄在与银行交涉时,不仅谈判手法十分高明,而且态度也很文雅、柔和。像那种为了拿到优惠条件的贷款,而声嘶力竭地推销自己的事,水岛从来没有干过。他总是轻声慢语、心平气和地说出十分重要的事情。

一个在日本兴业银行负责十合融资的人回忆道:“每当十合要扩张开新店时,水岛就把我找到他的总经理办公室去,问:‘融资的事,没有什么问题吧?’他的办公室很小,很朴素,根本不像统帅大百货集团总经理的办公室。在谈话时,他总是叫手下人都出去。屋里只剩我们俩人之后,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已经答应按我们要求的条件贷款了。你们兴业银行呢?’他把我们害怕失去客户的心理看得一清二楚,故意这样说,来挑起我们的好胜心。本来是他找我们借钱的,被他这样一说,却被搞得好像是我们求他从我们这里借钱一样。与水岛广雄谈生意的时候,经常是这样,他总是占上风,我们总是被牵着鼻子走。”

日本兴业银行就这样被水岛广雄的谈判手法给弄迷糊了,没有能及早察觉十合的经营危机,而是不断地融资,直到十合彻底崩溃,给自己留下了巨额呆账。所以,有人就认为十合实际上是被兴业银行的太容易到手的融资给搞垮的。对这种说法,连原兴业银行的十合融资业务负责人也不得不承认,他说道:“水岛先生对外界说:‘是银行求我们借他们钱的。’这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的事。从银行的角度看,像当时十合那样资金需求量大、又能按时返还贷款的企业确实是求之不得的好客户,当然想对它们贷款。我们兴业银行就是这样长年对它们融资,结果积下了这么多的呆账!”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人,也承认他们当时对十合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十合当时不断扩建新店铺,从许多银行拿到了贷款。在当时的情况来看,它确实可以说是最有魅力的客户。有这样的看法的,应该不光是我们一家,其他的大小银行都是一样,很多银行都想对十合投资。所以,这当中肯定会有银行去求十合从它们那里借钱。”

如同信手拈来的银行的贷款,使水岛广雄的扩张计划像一泻千里的洪峰巨流,轰隆而去,势不可当。十合的一个干部回忆道:“当时,新店投资计划是由各负责董事直接向水岛先生请示的。在项目计划书中,收益预测等这样的分析都是有的。但对资金筹措,几乎都没有做任何考虑。因为,大家都觉得‘项目定了,资金肯定不成什么问题。水岛先生会搞到的’。”

水岛广雄在日本兴业银行工作了22年,与几届总裁都交往甚密,再加上谈判手腕高明,这使得日本兴业银行在十合的泥坑中越陷越深。当十合的债务问题出现后,作为债权者的兴业银行不仅没有能及时停止融资,反而继续借款,加大了十合集团破产的影响程度。破产前夕,日本兴业银行对十合的贷款额共计3600亿日元。为了避免破产,十合向日本兴业银行提出了放弃债权的要求。但这次,日本兴业银行没有敢答应。对此,水岛广雄愤然地说:“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欠款呢?其实当初都是银行来找我们的。我们说不要,他们说求你们借点钱吧。硬要我们借他们的钱。让他们自己说说,至今从我们这里拿了多少利息?要求他们免除债务并不过分。”

日本兴业银行对于十合集团的贷款条件确实很宽松,并且在发现十合集团的欠款过多后并没有采取遏制措施,而是继续向其发放新的贷款。日本兴业银行是国有银行。这种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不仅引起了国民们的愤慨,就连国会议员们也纷纷起而讨之。

2000年7月17日,众议院大藏委员会专门举行会议,讨论十合集团问题,叫来了兴业银行当时的总裁西村正雄,质问他什么时候发现了十合的债务问题。西村回答:“1994年,兴业银行把一名常务董事派到了十合集团作副总经理,同时要求水岛广雄辞去总经理,退居董事长,那时才发现了十合集团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也就是说,兴业银行6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十合集团的问题,但却没有做出任何积极行动,反而是掩盖事实,结果加大了十合的债务,促成了十合集团的破产。在兴业银行对十合的多笔贷款中,东京锦丝町店的融资可以说是最令人难以置信、招来是非最多的一笔。

十合的东京锦丝町店1997年建成开张。对这个店铺的融资要求,当时日本兴业银行及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确实表示过为难。因为,它们判断这个店铺是不可能收回投资的。但是,在手腕高明的水岛广雄面前,最终它们败阵了:兴业银行贷出了136亿日元,长期信用银行贷出了112亿日元。而水岛广雄分别对其中的110亿日元、90亿日元作了个人名义的担保。兴业银行及长期信用银行如此不负责任的融资行为,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谴责。十合宣告破产后,围绕这笔贷款的担保问题,两家银行把水岛广雄告上了法庭。此事在日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对此,将另辟专章详述。

日本的银行,根据其营业范围,通常被分为“都银”、“地银”两大类。“都银”即总部设在大都市,在全国范围有支行的大银行。而“地银”则是地方的小银行,营业范围也都仅限于当地。2000年4月,十合集团支撑不住了,就对那些至今为止给他们贷款而自己已经无力还账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放弃债权的要求,请求银行高抬贵手免掉欠账。这些银行中不仅有大银行,也包括很多地方小银行,如广岛银行(345亿)、千叶银行(285亿)、横滨银行(206亿)、西日本银行(188亿)、福冈银行(184亿)。十合集团从地方银行借到贷款总额为3470亿,这个数目几乎与日本兴业银行的3600亿日元持平。

为什么十合集团能从地方银行筹措这么多的款呢?地方银行的有关人士道出了十合贷款的3个秘诀:乘城市开发的东风、打日本兴业银行的招牌和“吊胃口”的手法。

为了刺激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城区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的“城市开发”是各地方政府常用的手段。1985年,十合集团加盟横滨市的城市开发计划,新开了十合横滨店。当时,很多百货店行业人士都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认为在那里开店赚不了钱。但结果却正相反:十合横滨店生意旺盛,使整个城市开发计划的经济效果迅速显现出来了。这一消息,很快在苦心琢磨如何能使城市开发成功的地方政府间传开了。于是,一时间水岛广雄的门前出现了空前的“参拜”热潮,许多地方政府官员都纷沓而至,游说加盟投资。

有一个地方政府官员回忆说:“十合来投资建店,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事情。如果能争取到这样的项目,它将会成为城市开发中的一个亮点,增大地方城市的知名度。所以,各地政府就竭尽全力去说服十合。”

十合到地方城市投资,除了舆论影响之外,还有极大的经济效应。对此,地方政府人士是这样分析的:“如果城市开发成功了,就会极大地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政府的税收就会增加,也就有更多的资金去办各种公共事业、推行各种政策。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十分需要能成为城市开发项目核心的大型百货店以及大规模的承租商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合是最值得重视的资源。”

而十合集团也充分掌握了地方政府的这种心理。当决定在地方城市开店时,十合就在当地注册一个新的法人,显示在当地“扎根”的决心,并宣布“我们将在法人注册的地方纳税。在当地获得的利润,绝不会向外流失”。对于十合集团的这种姿态,地方政府人士说:“在全国范围展开事业的企业,向地方政府缴税,这种事情一般是没有的。我们地方政府对‘缴税’两字是十分敏感的。”

地方政府为了使城市开发计划获得成功而千方百计地靠近十合集团的做法,给地方银行向十合贷款创造了一个势在必行的环境条件。地方银行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如果地方政府已经挥动大旗,为搞活地方经济发起冲锋时,作为火车头的银行却不给贷款的话,那就要受到各方面的指责,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各地的地方银行也都决定“从公共利益出发”,向十合集团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

地方政府、地方银行的积极态度,对于需要资金的十合集团来说,当说是促成草船借箭的浩荡东风。同时,与日本兴业银行的关系,也在获取地方银行贷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十合集团干部回忆说:“当时只要一把日本兴业银行融资的事提出来,地方银行就会变得格外殷勤。”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地方银行人士这样说:“日本兴业银行是国家在‘二战’后为了重建社会基础产业而设立的国家银行。十合在参与地方的城市开发、承租房屋或投资建店时,往往都把兴业银行融资作为后台。对于我们地方银行来说,兴业银行融资本身就是再可靠不过的信用。”

并且,在日本银行界,有“兴业银行的贷款审查是日本第一严格”的说法。地方银行的人就认为,既然兴业银行已决定融资了,就没有必要再审查了。所以,十合集团从地方银行的贷款,几乎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一个小银行的干部甚至说:“十合集团的项目是有兴业银行这样的大银行作后盾的大型投资。地方小银行根本就不可能对这样的项目进行审查。不但没有能审查的人才,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贷款怎么能不审查呢?如果审查了,不是有可能避免些损失吗?对于这样的提问,地方银行人士回答说:“那就会被认为是故意找大银行的业务漏洞。做这样的事能有好下场吗?审查不仅费力、费时间,说不定还会放掉赚钱机会、影响以后的生意。与其做这种出力没好处的事,不如跟着兴业银行融资合算。”

为了从更多的银行搞到融资,水岛广雄对地方银行使用了更为巧妙的“吊胃口”的手法。每当十合参与地方城市的开发项目的事定下之后,他总是要手下人不要那么快就与地方银行谈融资的事,而是要银行自己找上门来。那时就可以摆架子,在金额、利息、期限等条件上得到便宜。这个办法十分奏效,经常有地方银行的人到十合求见:“请不要在这次的项目上忘了我们银行!”有个地方银行首脑回忆道:“水岛总是在卖关子,还拿兴业银行等大银行的牌子来压我们。确实,能跟十合这样的全国有名企业做生意,对我们地方小银行来说也是有利的。所以,我们总要让点儿步。水岛是很会使招数的,结果总是他占便宜。这可以说是‘水岛魔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