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公司隐瞒产品缺陷信息的暴露,源自一个举报电话。
2000年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日本运输省(管理交通运输的国家部级机关,自2001年1月6日改编为国土交通省)汽车交通局用户业务室的电话响了。这个用户业务室的主要工作是监管汽车行业的召回问题。
打来电话的是一个男子。他用沉着、冷静的语气说道:“三菱汽车公司多年来一直在隐瞒产品缺陷的信息。这些资料存放在员工更衣室的柜子里。你们可以去看看。”接着,这个人竟说出了更衣室的具体位置。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听了之后,连忙说:“请留下你的联系方法。”
男子:“我会给你们打电话的。”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从那以后,那个男子就再也没有打来过电话。
像这样的匿名举报电话,汽车交通局每年总会接到几次,但大都是假情报。但这个人说的不像是假的。他说得很具体,不知道详情的不可能讲得这么真切。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甚至感觉到此人就是三菱公司的内部人士。
尽管有些怀疑,运输省的官员们最终还是按照这个电话提供的情报,以临时检查的名义,在2000年的7月5日,来到了三菱汽车公司总部大楼8层的品质保证部的门前。
出来接待的是一个科长。以往运输省来作定期检查时,都是这个科长接待的。他像以往一样,要把运输省的官员们带到会议室。但运输省的人却说:“不!马上带我们去更衣室!”听了这句话,科长愣住了,随即脸色也变白了,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更衣室的柜子里,运输省的官员们看到了成堆的关于汽车故障的资料。
“这是什么?”在运输省官员的质问下,科长低下了头。
“把所有资料都交出来!”运输省官员严厉地命令说。
对三菱公司的搜查一直持续了两天。
这个名牌汽车企业隐瞒产品缺陷信息的消息,震动了以高品质而自负的日本社会。
事实证明,那个举报电话的内容是真的。那么,打举报电话的人是谁呢?他的动机是什么?
有推测说,这个人可能是在三菱汽车公司大规模裁员中被裁下去的一个50来岁的职员。因为2000年4月中旬的一天,时任三菱汽车公司总经理的河添克彦曾收到过这个人的来信。
信中说他因为工作环境恶劣而患病,最终被劝退,要求公司赔偿2亿日元,并聘任他为董事。还威胁说如果不答应这些要求,他将采取行动。
三菱汽车公司拒绝了他的要求。该人又曾几次来信,并打来过电话。但公司没有丝毫让步,没有给他任何补偿。后来,这样的信就再也没有了,电话也没有了。事情似乎就这样结束了。
但没过多久,运输省就接到了举报电话。
这种推测不是没有一点儿根据。由于经营状况不佳,三菱汽车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大量裁员。1998年10月,该公司提出了“在2003年末之前整个集团裁员1万人”的计划。当时,整个集团共有290家企业,共88000人。裁员计划中,就有所谓的50岁以上雇员提前退休优惠制度。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50岁以上的白领雇员被迫离开了公司。负责管理产品缺陷信息的品质保证部的员工也被削减了。1995年该部有29人,2000年时减少到了23人。失去工作的人们当然对企业心怀不满,这时如果企业有什么不敢公开的秘密的话,就很容易被当成复仇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三菱汽车公司出现内部人士的举报,也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真相至今不明。
三菱汽车公司向外界宣称,裁员与举报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并表示不会去追查谁是举报人。但也有三菱干部公开说道:“干告密这种事的人,肯定不是好家伙!”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运输省官员从三菱汽车公司品质保证部的员工更衣室柜子里搜到的,是大量的“商品情报联络书”和两个版本的“故障信息一览表”。
官员们对这些资料显示出了很大的兴趣,从中挑出了几百份,要求三菱公司“任意提出”,带走仔细研究。所谓的“任意提出”,是日本的法律用语,意为非强制性的提交证据。但虽说是非强制性的,心虚的三菱公司已不敢再有半点违抗,只好任他们拿去了。
“商品情报联络书”是销售店对用户的品质投诉、修理中发现的车辆故障所作的记录,被定期地送往厂家。厂家根据这些材料,判断这些故障的危害程度、发生原因,然后来作出是否召回或改修的决定。对有品质缺陷的车辆免费回收修理,是法律规定给汽车厂家的义务。而“商品情报联络书”,则是厂家依法作出回收与否决定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资料却没有被保存在它们应该在的品质保证部的办公室里,而是被藏在举报电话所说的柜子里。运输省官员经过辨认发现,以前来作定期检查时,这些资料都没有露过面。这其中必有缘故。
查出了这些被隐瞒下来的资料,运输省官员们也紧张了起来。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是作为监管部门的运输省的重要职责。而这么多的资料被藏匿,就意味着可能有故障信息没有经过召回制度这张保障安全的大网而筛选出来,说不定它们会成为重大事故的导火线。他们能不紧张吗?
召回制度规定,为了防止缺陷车辆引发事故、保护汽车用户等目的,汽车生产企业在制造或进口同一型号车辆时,如果发现其结构、装置及性能将来有可能,或者已经不符合汽车安全、防止公害的规定(道路运送车辆的安全基准),并且其原因在于设计及制作过程,应把相关情况向国土交通省申报,对车辆进行回收、免费修理。
简单地说,就是当汽车厂家发现车辆有品质问题时,必须向监管部门申报召回或实施改善对策。如果不申报,就是违法。
可以说,召回制度是聪明人想出的一个既不耽误企业造车赢利和人们用车代步方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汽车安全的办法。召回制度建立在一个心照不宣的认识上:要绝对保证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汽车,在设计、制造上不出问题,几乎是做不到的。生产厂家、监管部门都明白这一点。但又不能因为不能绝对保证品质,就不造汽车了。在当今社会中,没有汽车是不可想象的。于是就有了召回制度。在这种制度框架中,企业制造出有品质问题的汽车,不算违法。但发现故障后,要向监管部门报告,实施召回,避免缺陷车辆造成更大的事故。若企业明知存在品质问题而隐瞒不报,就是违法。三菱汽车公司就是在这一点上翻了船。
在那个更衣柜里搜缴到的“故障信息一览表”,是把销售店传过来的故障信息按内容分类归纳的表格。这个一览表竟有“公开版”和“内部版”的两个版本。“公开版”是给监管部门的检查官员看的,其内容比记载全部信息的“内部版”要少。当检查官员们来时,三菱方面用电脑演示“公开版”的投诉一览表。三菱的这个电脑系统是1998年4月投入使用的。所以有理由怀疑至少从那时开始,三菱汽车公司就开始隐瞒故障信息了。
运输省对三菱汽车公司最近的两次检查是1999年3月和11月。也就是说,至少上两次检查时,运输省官员们没有看到全部资料,被三菱汽车公司给蒙骗了。这使官员们大为恼火,于是他们宣布要以涉嫌《道路运送车辆法》之“妨碍检查”罪,对三菱汽车公司进行进一步调查。
为什么要将这些资料藏在更衣柜中呢?三菱公司如此解释:“负责具体工作的员工对资料作了分类,把那些处理上需要较多时间的存放到了更衣柜里。并不是有意识地要隐瞒。”
然而,不管怎样解释,这些资料没有拿给运输省看,是事实。
运输省官员对从更衣柜中拿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宣布三菱汽车公司有以下的违法事实行为:
1999年3月3、4两日,在运输省进行例行检查时,三菱汽车公司隐藏了应提交受检查的“商品情报联络书”,共91份。
1999年11月4、5两日的检察时,三菱汽车公司隐瞒了695份。
从这些资料中,运输省官员们认定了14项产品缺陷,其中9项符合召回条件。例如,螺栓折断引起的发动机熄火[车型:蓝萨,生产数量:15万辆];减震器等的缺陷造成的无法开动[车型:伽岚,生产数量:13.5万辆];刹车闸管裂缝造成的漏油[车型:帕杰罗,生产数量:2千辆]。特别是有关蓝萨的故障信息,总共有72份。三菱汽车公司把它们全部隐藏起来了。运输省认为,三菱汽车公司可能把一半的品质信息隐藏起来了,这是“严重损坏召回制度信用”的恶劣行为,决定要对其进行处分。
并且,运输省还发现三菱汽车公司对有缺陷的车辆进行了4次未申报的“私下改修”,这违反了关于“召回申报义务”的规定。
从三菱汽车公司藏匿的资料中,竟然查出如此多的违法行为,那么,召回制度实施以来的三十余年间,三菱汽车公司究竟隐瞒了多少该召回而没有召回的缺陷产品呢?因为以前的资料没有保留,无法准确断定。这些缺陷究竟带来了多少事故,更无法断定。
面对运输省的追究,三菱汽车公司并没有痛痛快快地承认错误,而是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抵抗战术,尽量把责任推给下层干部,否认隐瞒是组织行为。
2000年7月18日,三菱汽车公司技术部长铃木弘敏等几个干部在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表明确实在“处理品质投诉方面存在问题”,公司决定成立以负责人事、法律业务的董事为委员长的“品质调查委员会”,立即开始对公司内部的调查。预计这个调查要用1个月的时间。对于记者的“是否有组织地隐瞒投诉信息”的提问,铃木部长反复强调“没有!”
7月26日,三菱汽车公司以“中间报告”的形式,承认了藏匿品质投诉信息的事实,表明要对53万辆本应无偿回收、修理的汽车实施召回。同时,在这个中间报告里,又承认了一批没有向运输省报告而私下回收、修理的车辆。
在这个“中间报告”的信息发布会上,河添克彦总经理对这次事件表示谢罪,并强调说“没有故意隐瞒”。
据7月29日的《读卖新闻》报道,三菱汽车公司称部长以上的管理干部没有人知道隐瞒故障信息的事,具体干的只是品质保证部科长以下的十几个人。对此,运输省的官员表示根本不予置信,并说:“下面的员工听了这话,不气得半死才怪呢!”警方也不相信这种说法,而是把副总经理等9人的案卷送到了检察厅,准备提起公诉。
但不知道为什么,警方并没有追究总经理的责任。时任三菱汽车公司总经理的河添克彦在事件中成了被部下蒙蔽的角色。河添克彦本人也是一副无辜的样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虽然承认“公司内部确实有尽量减少召回的意识”,但坚决否定知道对故障信息实施了两本账的管理,更没有对此做出过什么指示。接受警方的盘查时,他也是这么说。最后,警方只能认为他作为法人代表负有责任,但与藏匿故障信息没有直接关系,就没有把他立案送检。也有人认为,如果对河添也立案,那就还必须追究他之前的总经理们的责任。那摊子可就铺大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警方才就此住手的。
8月22日,三菱汽车公司向监管部门提出了事件调查的最终报告,承认应召回车辆的数字为62万辆。这就意味着,三菱汽车公司明知道自己生产出来的数十万辆汽车存在着品质问题,但却隐瞒不报。
8月27日,东京警视厅以涉嫌《道路运送车辆法》中所列的“虚假报告”为由,对三菱汽车公司总部等5个设施进行了搜查。9月3日,再次实施搜查,并搜查了总经理办公室。
9月8日,运输省认定三菱汽车公司违反了《道路运送车辆法》第63条第4款第1项、第100条第1项,向警方告发其犯有《道路运送车辆法》中所列的“虚假报告”之罪,另外,就三菱汽车公司的4次隐瞒产品缺陷信息,向东京地方法院提出了罚款通知。
10月4日,东京地方法院发出了对三菱汽车公司隐瞒产品缺陷信息的罚款决定,认定三菱汽车公司对4起、共8000辆车的缺陷进行了隐瞒,罚款400万日元。这个数目虽然不大,但在当时的日本召回制度中属于最高的罚款额。
2001年2月1日,由警视厅交通搜查科等构成的“三菱事件搜查本部”公开了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到三菱汽车公司是如何有组织地藏匿故障信息的。
三菱汽车公司品质保证部编制了如何藏匿故障信息的行动指南——“检查对应手册”。品质保证部的员工们按照这个手册的规定,分别扮成检查官员及接待人员的角色,曾经进行过多次模拟训练。这个手册的内容还不断地更新,在最新版中明确地写着:“若遇到临时检查,要先给检查官员端上茶,以此拖延时间。”利用这个时间,由指定好的人把资料藏到预定场所,然后带检查官员去看电脑演示。在那里,由指定好的人操作电脑,向检查官员演示在电脑中的“公开版”的品质投诉信息一览表。
在接受警方的审问时,参与隐瞒行动的品质保证部员工交代说:“如果出现召回的话,产品销售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销售部门很不满意,我们感觉压力很大。我们也知道,如果长年隐瞒故障信息的事暴露了,后果会不堪设想。我们也苦恼过,但时间久了,反而对作假报告习以为常了。”
东京地方检察厅于2001年4月就三菱汽车公司隐瞒产品缺陷信息案,向东京简易法院提出了公诉,要求对副总经理本山彦一、副总经理远山智、董事兼品质技术本部副部长中神达郎、市场品质部部长村川洋4人以及三菱汽车公司法人以违反《道路运送车辆法》中的“虚假报告”的罪名进行惩处,对4人分别处以罚款20万日元,对三菱汽车公司处以罚款40万日元。这都是法定最高罚金。法院很快就宣判认可检察方的诉求。
日本的汽车召回制度是1969年开始实施的,其间有过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分,但像这次这样由检察厅提起公诉、适用刑法惩处的还是第一遭。可见三菱汽车公司的造假行为引起了日本社会多么大的公愤!
至此为止,对三菱汽车公司的行政处分和刑事处分就算告一段落了。然而,认为这样的处罚“太轻了”的呼声四起,连国会议员也在振臂疾呼。于是,自2003年1月17日起,违反汽车召回制度的惩罚力度被加大了:隐瞒召回信息的法人行政罚款由100万日元提到2亿日元以下,对于个人将处以1年以下的徒刑和3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这是在召回制度惩处中第一次引入监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