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保留地都设在大平原地区,因为此时的大平原被看作是一个不宜被开发居住的地方。在大量印第安人被强行赶进保留地后,美国政府曾庄严地保证“只要草还在长”,印第安人就可以永远保持他们的这些新领土。
但后来,由于在许多保留地内发现了黄金等矿产资源,并且大平原也被认为是一个放牧和耕作的好地方,于是大量白人移民又纷纷涌入。结果“草还在长”,印第安人却又被纷纷赶了出去。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印第安人曾经进行过英勇的反抗,但他们的反抗都遭到了血腥的镇压,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据统计,在美国建立后的128年中,美国联邦军队共进行过114次战争,参加过8000次左右的战斗和冲突,其中大部分都是对印第安人的镇压。
对印第安人的连年征伐虽然为西部的开发扫清了一些所谓的“障碍”,但它也耗费了美国政府的大量军费,同时,这种不当的政策也开始遭到舆论的大力抨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对其印第安人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1869年,美国国会设立了“印第安人专员委员会”,该委员会与内政部官员共同管理用于补偿印第安人割让土地的拨款,负责控制保留地及其资源等等。
1871年,国会又通过“印第安人拨款法”,其附加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不再承认印第安人部落是可以签订条约的独立实体,而且有权处理印第安人事务,无需取得部落的同意。
从此,通过签订条约来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做法被废止,而开始通过“拨款”的方式来换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印第安人从此在法律上不再被当作是“化外之民”,开始受到国家法律和法令的管辖。
1887年2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道斯个体所有制法案》。这个法案规定:解散作为法律实体的印第安人部落:把部落的土地分配给成员个人,但联邦政府对其有25年的托管权,托管期满后把土地所有权移交个人并授予美国公民的资格;分配给部落成员后余下的土地向非印第安人居民开放。
道斯法案又使大量的印第安人土地被剥夺,也一度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反抗,但这个法案试图促成印第安人放弃原始社会的游牧生活,开始融入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同时它也改变了印第安人的法律地位,使其向美国公民转化,这为印第安人最终采用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创造了条件。
道斯法案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美国的印第安人关系问题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美国的西部开发中,美国政府的对印第安人政策并不十分成功,但它采用包括种种不光彩手段在内的方法,总算使西部的开发进程没有受到太严重的阻碍。
客观来讲,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美国西进运动是美国国内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是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过程,也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美利坚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这场西进运动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直到目前为止,一部美国史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对于西部的拓殖史。”
西进运动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的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使美国的劳动力布局有所改变;促进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东西部互补性贸易迅速发展;西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飞速发展……
美国的西进运动激发了美国人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提高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对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具有重要的意义。
3.第三届奥运会:那些苦涩的往事
由于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奥运会上,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都有过出色的表现,使得对于第三届奥运会的会址,国际奥委会当然优先考虑在美国的某个城市,这也符合顾拜旦等使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的理想。
首先提出申请的,是美国北部工业重镇芝加哥,但是时隔不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竞争者——美国的另一个城市圣路易斯。两市为取得第三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最后只好求助于美国总统、美国奥委会名誉主席西奥多·罗斯福裁决。罗斯福在了解情况、征询有关人士意见后,倾向于由圣路易斯承办。
此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访美时拜会过罗斯福,对这位总统非常崇敬。因此,当1902年国际奥委会讨论这一议题时,顾拜旦力主尊重罗斯福的意见。就这样,圣路易斯成了第三届奥林匹克城。
圣路易斯在人口、经济实力上都远逊于芝加哥。它之所以能从芝加哥手中夺取胜利,主要是原定于1903年举办的庆祝圣路易斯开市100周年纪念的世界博览会改在1904年。主办方想使博览会、运动会同时举行,互增光彩。
1904年7月1日,第三届奥运会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但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赞同运动会在圣路易举行,却未出席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也因故没来美国。
按惯例,一国首脑和国际奥委会主席都应参加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二者同时缺席是极为罕见的,这无疑给奥运会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且运动会于1904年7月1日至11月23日举行,竟然延续了5个多月,是奥运会史上又一次旷日持久的运动会。参赛国家仅12个,是迄今奥运会参赛国家最少的一次。
东道主曾提出派船接送欧洲选手,但最后只是空头支票。由于远隔重洋,旅费昂贵,加之忧心远东日俄海战事态发展,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均未出席,仅有英国1人、德国17人、希腊14人、挪威2人、奥地利2人、匈牙利4人、瑞士1人。7个国家,派出了总共只有41人的欧洲队伍参加,而其中有些国家的选手还是客居美国的侨民或留学生。
除欧洲外,另5个队是东道主、古巴、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首次参加的南非。参赛运动员共625人,其中女子8人,全由美国派出,美国占了533人。位居第二的加拿大队,仅41人。
由于外国队选手总共还不到100人,以致一些项目的比赛,如拳击、自由式摔跤、射箭、网球、水球等,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国人,无怪乎人们把这届奥运会称之为美国运动会。
本届比赛项目略有变化。上届举行了的马术、帆船、自行车、射击等比赛这次未列入,但新增加了拳击、曲棍球等,并恢复了第一届列入的摔跤、举重项目。女子仅有一项射箭,首次举行了篮球表演赛。
圣路易斯奥运会同巴黎奥运会的很多相似之处,比赛场地、运动设施等都是非常简陋和难以令人满意的。
圣路易斯市民的兴趣也主要在世界博览会上,奥运会比赛的观众很少,即使是最精彩的比赛,场内观众也从未超过两千人。奥运会再次受到博览会的冲击,变成了它的陪衬,变成了它推销商品的宣传工具。不过,圣路易斯在这方面的失败,还只是巴黎奥运会的重复,还能得到人们的谅解。
第三届奥运会最大的失败是组织委员会搞的一个“人类学日”——让运动员扮演非洲矮人、菲律宾莫洛人、美国印第安人,进行爬杆、打泥巴仗等类比赛。
这种种族歧视的活动,引起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强烈不满,它不仅是圣路易斯留在奥运会史上难以洗去的污点,而且更严重的是,它违反了奥林匹克精神,打击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顾拜旦得知这一讯息后,愤怒地斥责说:搞所谓“人类学日”,是我们大家的耻辱。在今后的奥运会中绝不允许有类似情况发生。
4.1904年世界博览会:寻觅中国人的足迹
世博会一世界博览会,中国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叫做“炫奇会”、“赛奇会”,后来叫做“万国博览会”。世博会最早出现在欧洲,现在人们公认的首届世博会是1851年5月1日的英国伦敦博览会,当时在海德公园举行,有25国参加、600万游客进行参观。
不过若往前追溯,早在1756年英国艺术学会就在伦敦举办过农业机械展览会,1798年和1802年法国也在巴黎举办过艺术品和制造品展览会,此后欧洲渐开展览会和博览会的风气。
自那以后,虽然世界历经了多次战争灾难,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呈现出各大国竞相争办,参展国数量、人次、投入资金和规模面积都不断扩大的趋势。
150年来,全世界一共举办了58次世博会,1893年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的芝加哥万国博览会,1900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
但以美国举办次数最多,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面积最大,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投入资金最多、规模最大。
历届世博会上,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樊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第一个有幸参观“炫奇会”的中国人是清末洋务运动著名的先驱者王韬。当年逃亡海外负罪在身的他因祸得福周游世界,在法国适逢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一不过这一切他只是个人游客身份。
曾经也有人错以为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是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时任清政府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派了一个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参会。不过很显然,因为包腊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清政府所派遣,所以他并不具备作为中国参会代表的资格。
甚至还曾认为是一个名叫李圭的清朝商人,第一个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世博会。
可是,上海“世博网”发布的一条惊人的消息,刷新了这个纪录:一个叫徐润的市民报告他的祖先曾经参加过伦敦第一届世博会,并获得了金、银大奖。于是,上海申博办在茫茫的清史资料中寻找佐证。
终于,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中心的张伟等人从徐姓家谱中找到了这位名叫徐德琼的买办在1851年把湖州丝绸送到英国世博会上参展并获金奖的记录,从英国皇家协会1852年出版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上查到了相关的记载:来自上海的荣记湖丝得到好评,评奖委员会决定授予奖牌。
徐德琼(1822—1873年),名瑞珩,号荣村,广东香山人,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1851年,他以自己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加在伦敦的首届世博会,引起重视,一举摘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枚。
虽然如此,虽然中国人走进世博会的历史随着不断地发掘还会更加地丰富,但李圭毕竟是最早带着中国展品走进世博会并留下历史足迹的人之一:那是在1876年举办的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来自中国江苏的李圭参赛并亲历了盛会。那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庆祝美国建国一百周年,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是规模最大的一届盛会。
李圭的更具价值的贡献还表现在回来后写了一本名叫《环游地球新录》的书,其中记道:
“中国赴会之物,计七百二十箱,值银约二十万两。陈地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此非会与地不均,盖我原定仅八千正方尺,初不意来物若是多也。”
原来远涉重洋运去的展品,大大超过了预期数量,结果连原计划的展场都不够用了。
李圭作为清朝工商业界代表,是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派遣的,所以李大人还专为这本书作了序:
“大清光绪纪元之二年岁在丙子为美利坚立国百年之期美人设会院于费里地费城,广集各国珍玩古器,日用服饰生潜动植物诸赛奇公会将欲考究物产修好睦邻盖仿欧洲赛会而纫为是举也江宁李圭以东海关税务司德君璀琳国家者甚远且大又岂仅一名一物为足互资考镜也哉……”
这篇短序虽然写得简单,但是对于世博会的内容意义,概括得还是可以。想李圭一介商贾的文字,居然能够得到当朝重臣的亲笔题序,或许也体现了当年洋务大臣对于世博会的理解和重视吧。
据说1900年清政府曾经派员参与过巴黎万国博览会,但是没有能够真正参展。那一年戊戌刚过,先是义和团,接着八国联军入侵,连慈禧太后也逃亡西迁;朝将不朝,国将不国,国难民穷,哪里有闲钱,哪里顾得了远赴法国的事情。
到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城万国博览会时,正值戊戌风云与辛亥革命之间的相对平静时期,慈禧渡过难关被迫实行新政,打开大门面向世界的机会使清政府参加圣路易万国博览会成为可能。
据载: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二月七日派溥伦为赴美国散鲁伊城(作者注:即圣路易斯城)博览会正监督。”“一九零四年(光绪三十年甲展):四月二十五日派驻比使臣杨兆前往黎业斯(作者注:即圣路易斯)万国赛会。派驻英使臣张德彝将万国红十字会原约划押。四月二十六日,贝子溥伦觐见美国总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国际博览会”条目中有一句话的简单介绍:
“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博览会是1904年圣路易国际博览会,在会场上展出了北京颐和园的模型。”
清末的慈禧太后也与这届博览会有过某种关系,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书中记过:
“当有人第一次提议为她画像并送往圣路易期博览会时,慈禧太后十分惊讶。康格夫人向她做了好一番游说,说欧洲各国首脑的画像都在那儿展出,其中包括大英帝国维多利亚的画像,还说如果慈禧太后的画像大量在海外流传,也有利于纠正外人对她的错误印象。经过康格夫人的这一番劝说,慈禧太后才答应和庆亲王商量商量再说。此事好象就到此搁浅了。但很快她就派人传话给康格夫人,说她准备邀请卡尔小姐进京为她画像。”
这几句话,大概是慈禧太后直接与万国博览会有关的唯一的历史记载了。
溥伦(1869—1927年),字顺斋,满族镶红旗人,1896年任镶黄族副都统,1907年后历任北京崇文门监督、资政院总裁、农工商大臣、参与政务大臣。民国后曾任北京大总统府政治顾问,1915年任过北京政府参政院院长,1927年逝世。
虽然后人的评论都说溥伦的能力和政绩非常平庸,但是他的时运却是非常的幸运,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机遇送给了这位皇室贵胄面前,还注定要在世博史甚至奥运史上占据一页——可叹这位早逝的清国的最后一任大臣,当他郁闷不乐地看着倾倒的皇朝和失去的一切时,或许想象不到也理解不了曾经的世博会对后世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