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打动人心的68个说话技巧
8878900000015

第15章 善意的谎言可使感情更融洽

人们说话,有“明白话”,也有“糊涂话”。“明白”和“糊涂”都有真假之分。真明白为慧者,假糊涂为智者,而假明白为蠢人,真糊涂为愚人。生活是多彩的,我们在倡导诚实的同时,也喜欢含蓄的意蕴。在为人处世时,说实话固然是做人的根本,但虚话和假话却也能在必要时派上用场。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某人患了不治之症,知道这一情况的亲属、朋友多不以实情相告,以避免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其实,在一般交际活动中偶尔讲些善意的谎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能够产生良好交际效果的谎言多是以装糊涂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装糊涂的言辞有时能避免或解除尴尬,而在同一场合说大实话倒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家旅馆招聘职员,老板对甲、乙、丙三位男性应聘者进行口试。他问:“假如你无意中推开客房门,看见女客正在一丝不挂地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怎么办?”三个应聘者回答分别是:

甲:“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

乙:“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

丙:“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

结果丙被录用了。就因为丙说了一句谎话使女客人以为自己的赤裸裸并没有被男服务员看见,而保全了自尊心,这句谎话大大降低了尴尬的程度。

美丽、善意的谎言可以在任何人中间使用,它常常会起到像催化剂一样的作用,使彼此关系融洽,感情更浓。母亲可以对儿子撒谎,医生可以对病人撒谎,老师可以对学生撒谎,如果是出于善良的动机,并且能够达到有益于他人的目的,适当说点谎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虽然在人际交往中,说谎话是最讨人嫌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和特殊场合下,就必须说一点必要的谎话,以应付突然的变化和非常的情况。

如果你到医院去探望生病的朋友,你本来知道他患上了不治之症,病得很重,很有可能不久于人世了,但如果你说:“老兄我看你这几天的气色好多了,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就该出院了,你出院后首先咱们去饭店要几个好菜,好好喝一回。”你的朋友听了,心里一定很高兴,赶上情绪好了,没准还真能驱除病魔,恢复健康呢!但如果你一进病房门就垂头丧气的样子,他向你询问自己的病情,你就实话实说:“唉,医生说了,你这病没法儿治了,着急也没有用。”病人听了这样的话,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不说,恐怕周围人也会怪罪你,说你不懂事,不会说话。

世有“大智若愚”和“故作聪明”的说法,其中包含了明白与糊涂的辩证关系。社会的复杂性要求人们说话既不能处处明白,也不能处处糊涂。什么时候应该说明白话,什么时候应该说糊涂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多说明白话,在小节上不要太计较,要糊涂一些才好。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所以不管对什么事都纤尘不染,都要分得清清白白,迟早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

所谓明白话,当然是明白人说出来的。明白人就是那些明事理、通世故、懂人情的人。这样的人说话,一般都比较公道、圆融、通达。

说明白话不等于处处较真,处处与那些不明白的人较劲,须知世界之大,人事之繁,天天与人较劲,不伤着自己的元气才怪呢!所以,说明白话也要把握技巧。

1.抓住问题的本质

受到种种因素的刺激,人们往往容易情绪失控,不经过深思熟虑,而盲目地采取行动。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先设法让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比贸然行事更合理、更有利的举措,这样就能使对方冷静地思考、权衡,并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而抛弃原来的草率决定。

2.用数字表达

在古今中外的诸多言语表达中,一个个、一串串、一组组数字在其中发挥着奇妙的作用。这不仅取决于数字的清楚、明白,也取决于数字说服力强、表达准确,还取决于数字运用于广泛的领域,很少受时空、形式、趋向等外界因素的限制,可以纵比也可以横比。

数字运用要准确精当,不能含混,也不能想当然。不能与“大致”、“大约”、“可能”、“好像是”等含混不清的词并用。如下例:

“他是一个清贫的平凡者,他整个的家当听人说只有三件: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一台单桶洗衣机。”

其中的“听人说”大大削弱了数字的力度。

运用数字时,可以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解释。如:

“在兽性发作的一个多月中,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1 30万个人排起来,可以从杭州排到南京!30万个人的肉体,能堆成两座37层高的金陵饭店!30万人的血,有1200吨重!”

有时重视数字的尾数可让听者增加信任感:

“本年度营运指数上升率为5.317%,虽然只超过去年3个百分点,可这是在什么背景、何种情况下产生的呢?朋友们!”

说话时,数字运用要简洁、精巧,不要太滥太泛,如果过头,会偏于枯燥,且容易产生听觉错误。

3.摆出利弊,让对方权衡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劝导别人的事。劝导者必须说明白话、指光明路才易于被对方接受。如果能够列出对方可以选择的若干条道路,帮助分析选择不同道路可能带来的大相径庭的后果,让对方权衡利弊,自行选择,就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977年8月,克罗地亚人劫持了美国环球公司从纽约拉瓜得机场至芝加哥奥赫本的一架班机,在与机组人员僵持不下之时,飞机兜了一个大圈,越过蒙特利尔、纽芬兰、沙浓,最终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在这里,法国警察打瘪了飞机的轮胎。

飞机停了3天,劫机者同警方僵持不下,法国警方向劫机者发出最后通牒:“喂,伙计们!你们能够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美国警察已到了。如果你们放下武器同他们一块回美国去,你们将会判处不超过2年徒刑。这意味着你们也许在10个月左右就会被释放。”

法国警察停顿片刻,目的是让劫机者将这些话听进去。接着又喊:“但是,我们不得不逮捕你们的话,按我们的法律,你们将被判死刑。那么你们愿意走哪条路呢?”劫机者被迫投降了。

本例中的劫机者一方面因为机组人员的抗衡和警方的追捕而无法达到预定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不清楚警方的态度而不敢轻易放下武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痛苦局面。法国警察在劝说中明确地向对方指出了两条道路:投降或者顽抗,投降的结果是10个月左右的徒刑,而顽抗的结果只能是死刑。面对这两条迥异的道路,早已心慌意乱的劫机者识相地选择了弃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