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名叫孔融。他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兄弟几个常常为争抢好吃的而闹。
孔融4岁的时侯,这天,父亲从集市上买来一些梨放在八仙桌上,让孩子们自己挑选。梨香诱人,许多人看着馋得直咽口水。
“孔融,来拿梨!”这一次,轮到孔融第一个出来挑选。所有人都不禁紧张起来,第一个拿的,就有机会拿到那个最大的梨。
谁料,孔融伸手却挑了其中最小的一个。父亲看着,眉头微皱,有些纳闷:“孩子?你为什么不拿大梨而特地挑最小的呢?”
孔融转头歪着脑袋看着父亲天真地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
父亲又问道:“那弟弟们跟你相比不是更小吗?为什么你不把小的给他们!”
孔融又说道:“跟弟弟们相比,我就是哥哥。哥哥应该让着弟弟!所以大的梨应该留给弟弟们吃!”
父亲听了孔融的话,满心欣慰,对孔融竖起了大拇指表示称赞,但是平时里为了争抢东西吃而吵闹的哥哥们却都惭愧得低下了头。自己比孔融大,却不懂得谦让。
南朝梁时,有个叫王泰的小孩,从小就聪明,悟性高还懂礼貌。在他年幼的时候,他的祖母把自己所有年幼的子孙们叫到一起。祖母在自己的床上放了许多红枣,栗子等,让她的小子孙们拿着吃。
小孩们看到好吃的,一哄而上,犹如恶狼扑食,争抢成一团,都恨不得一个人独吞了这些好吃的,而唯独王泰站在一旁,不争不抢。所有在场的亲戚们都纷纷赞赏懂得谦让的王泰,为他礼让他人的品德而感动,纷纷夸赞他以后长大了必定有大出息,绝非凡夫俗子。
这便是“推枣让梨”的故事了。
谦和礼让,是一种好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小孩多半是独生子女,平日里便过着小公主小皇帝的生活,极少能做到谦让。而往往,在幼儿园里,学校里,很多的矛盾激发,都是因为争夺而产生的。多一份谦让,就少一份矛盾,也就多了一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