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郑成仙是一个以编簸箕为生的工匠。他们家十几口人,都靠他养活着,生活极其艰难。
郑成仙编簸箕的手艺是从小学的。现在长大了,越编越熟练,簸箕也越好越结实了。大家都乐意去买他编的簸箕。一天一天,郑成仙也小有名气。许多人会专门来买他的簸箕。
这天集市,郑成仙大清早就起来了,挑起自己新编好的两摞簸箕去县城赶集。然而,因为名声在外,号召力强。还没到晌午,两摞簸箕就全卖光了。郑成仙看天要下雨的样子,也顾不得吃饭了,拾起扁担就往家赶。可是,到半路上就电闪雷鸣地下起了大雨来。
雨实在太大,他无法前行,只好在一个破门楼下面躲雨。还好,这疾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就雨过天晴了。
郑成仙又急忙赶路,转眼又来到了河堤上。要过河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的小木桥因为年久失修,已经被大雨冲得不像样子。郑成仙走得好不担心,拄着扁担一步一步挪动。费了好大劲才惊险地过了桥。
走过了桥头,郑成仙又回头看了看那座破烂不堪已经没有桥样的木桥。他担心地想要是谁不小心滑河里了,这洪水这么急,哪还有活路?真是太危险了,如果这木桥能换成石头桥就好了,坚固安全,谁都能安稳过河了。特别是小孩子,实在太需要换个石头桥了。
郑成仙边往回走边想着,可是,要修座石桥可不是说着玩的事。这可需要大量的银子,银子从哪来呢?显然肯定是不能指望县太爷发慈悲的。估计等几辈子都等不到。百姓们自己筹钱吗?可是大家都这么穷,能过日子都不错了,谁还有闲钱拿出来造桥啊?想来想去,也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办法了。
郑成仙庆幸自己会一门编簸箕的手艺。不过转念一想,就算自己会编簸箕,簸箕可以卖钱,那自己得攒多久才能攒够这造石桥的钱呀?这么一想,郑成仙的心又灰了起来。越想越愁,连走路的步子都变得沉重了起来。
可是,他忽然又想起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等鼓舞人心的话,他顿时来了信心。
郑成仙开始瞒着家人自己暗暗努力。他每天天麻麻亮就起来开始编簸箕,屋子里堆不下了就堆到院子里去。堆满后拿去卖,卖了又编。就这样,日复一日,郑成仙起早贪黑,没有一刻有过放弃的念头。渐渐的,他挺直的背驼了,腰也弯了,双手上的茧子一次一次被磨平,磨平又长。
所有人看到郑成仙这么没日没夜拼命地编簸箕,以为他想钱想疯了,这么不要命。后来,人们知道他这么拼命是为了造石桥,更是说他傻了。因为大家觉得郑成仙想靠自己修一座石桥,简直是天方夜谭。郑成仙并不把大家的议论放心上,而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着。
郑成仙看着铜钱变成碎银子,他将碎银子装进罐子里埋到地下。日复一日,郑成仙一点点攒钱,埋钱。可是,谁曾想到,这个秘密却被小偷给知道了。这个无良的小偷一偷就偷了三次。郑成仙也就默默地重新攒了三回。哪怕钱被偷了,都没有打击郑成仙的决心。
一年过去,又一年。郑成仙一年一年地卖簸箕,攒银子。人也一年一年变老了。到郑成仙七十岁的时候,他把邻居们都请到了家里来。这时候的郑成仙已经成为了佝偻的老人,他先对大家行了个礼:“我努力了一辈子,现在手也已经僵直,再不能编簸箕赚钱了。但是,造石桥的钱已经攒得差不多了。但是,我现在老了。我希望年轻人们一起努力,把石桥给造起来。这是我努力了一辈子的事,现在就差这一步了。谢谢各位了!”
说着,又将年轻人带到一个地方。让年轻人挖出了一个大瓦罐。瓦罐里有一大堆银子,足足有几千两。众人看到白花花的银子,都激动万分。可是,当他们转头看向郑成仙的一家人,破衣烂衫地站在那边,大家又都不由地感动得掉眼泪。
郑成仙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匠,靠编簸箕赚钱。他本可以靠着自己的手艺衣食无忧地生活。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把能攒下来的钱都用来造石桥。造石桥是他毕生最大的梦想,也是他努力了一辈子的事。他辛苦劳动完成愿望,却是造福了他人,造福了后辈。这么伟大的人,这么伟大的愿望,实在值得我们任何人尊敬并且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