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魅力教师的修炼
8881700000026

第26章 怎么正确管理中小学生群体

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对友伴的“开放性”和对亲长的“闭锁性”,非正式小群体的产生不可避免。小群体对群体成员的影响力极大,正确对待和管理教育好非正式小群体是管理好、教育好学生的重要环节。小群体的特点是:成员人数不太多,彼此交往密切,有“领袖”或“核心人物”;成员之间有很多共性,如性格、爱好相近或居住环境相邻等;团体成员彼此影响思想、行为,尤以“领袖”人物为著。

中学阶段的小群体,一般有三类:①优生小群体,成员一般都品学兼优,由于志趣相投而结成群体。在班级中有威望,有影响力,对班级工作和班主任一般持合作支持态度,是教师搞好班级工作的骨干力量;②中等生小群体。即成员在班级中不是最突出的,既非优等,亦非双差。一般又因各种相同因素分成若干小群体,平时活动不引人注目,自成一体。对班主任、班级工作一般持合作或随大流态度,有一定隐蔽性;③双差生小群体,其成员一般在各方面较差,属于教师需要经常敲打的对象,其中有男有女,言行不合常规,常有越轨行为,对教师敢作公然反抗,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常打架斗殴,恃强凌弱,他们的成员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其群体也可能发展成犯罪小团伙。而且其成员常不局限于一班、一级、一校,甚至不仅局限于在校生。这一群体人数虽少,影响却极坏,大多数处于危险边缘,学校必须承担起挽救他们的责任。但绝大多数的小群体则是混合型的,即既有优等生,又有中等生,差生一般较少能和他们抱团,即便是其成员,在团体中也多受轻视。

应该看到,小群体是中学生寻求心理满足,人际交往满足的必然产物,是中学生心理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形式。因此对于那些逃避于所有群体之外的学生要加以注意,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获得正常交往。而对于群体活动,也不应强制干预或取消,应加以积极引导,使之日益健康上进。一般来说,他们主要有几类活动:①求知活动,需要大力提倡,积极鼓励。这类活动一般包括一块儿学习(做作业、复习等),共同从事大家都感兴趣的课余求知活动(参加各种学科小组或做各种小实验、参观博物馆等),一起讨论所关心的各种有关人生和社会的问题等等。心理学实践表明,这类活动,多人共做,会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量、增值,能共同进步。②体育活动,很多学生因酷爱某项运动而结成伙伴群体,这类活动既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又要注意针对这些活动费时、耗精力的特点以及这些孩子的争强好胜心理,有所节制,积极引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③其他活动,主要是社会交往等。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交友动向,及时制止与社会上不良青少年或校内差生的交往,要让差生加入其他团体,而不能让好学生卷入差生团体。对于加入综合群体的差生,要通过做该团体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鼓励他们上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困难。

小群体的存在有利有弊,要善于教育和管理,使之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小群体的特点决定了小群体管理教育得好,就会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成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得以提高,品行得以校正、发展,交往能力增强。优秀的学生成为“领袖”的小群体,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强大的先进力量,能弘扬正气,抑制歪风邪气,促进良好的班、组集体形成。但如果管理、教育欠妥,则会因其年龄小,自制力弱,是非判断水平低而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害班级、学校和社会治安。

要管理、教育好小群体,必须做到:

①抓好学校常规,净化校内环境,形成良好校风;②抓好教师群体,使之团结一致,成为学生的榜样集体;③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他们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道路。讲道理,要有深有浅,既要有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理想、道德,又要有互爱、五讲四美、革命传统、国情、区情、民情、亲情教育。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学雷锋、学赖宁,学英雄模范、学身边的好人好事等等。适当展开讨论,对社会、人生问题共同进行探讨。也可以组织参观活动,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④争取家庭、社区配合,共同转化差生,使之脱离差生群体,最终分散差生小群体;⑤给小群体成员的正常爱好、兴趣提供发展的条件,使之各有所长;⑥抓紧做“领袖”的工作,使之成为各方面的带头人,从而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⑦对小群体间的隔阂、矛盾要公平处理,不可偏袒任何一方,积极教育,增进团结。

(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