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魅力教师的修炼
8881700000009

第9章 教师的职业道德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是作为社会劳动者的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一次关于《敬业与乐业》的演讲中指出:“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中国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这里的敬业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忠于职守”,“乐业”则相当于“热爱本职”。尽管梁启超讲的“敬业”、“乐业”与我们今天讲的职业道德要求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说明了热爱本职,献身职业是各种职业道德品质的共同要求。教育职业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忠于职业,献身教育的品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不怕辛苦,不计得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教师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任何一名合格的教师,他的劳动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政府和人民正在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但还不可能在每一点上都做到劳动与报酬的直接挂钩。一个人民教师只有不怕辛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在教育工作艰苦的岗位上,长年累月地为他人的发展奉献自己。教师如粉笔,如犁铧,一点一点磨损了自己,开垦着蒙昧的荒原,播撒着知识的种子,在他所教的学生中,可能有将来的知名学者和科学家,而教师却默默无闻,他们的劳动隐没在学生成功的业绩之中。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正是教师崇高品德的生动写照。

第二,敬业乐业,矢志不移。敬业乐业,矢志不移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的又一重要表现,是教师干好本职工作的保障。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许多教师的事迹,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一位有50多年教龄的全国特级教师,在谈到自己做教育工作的经验时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新疆地区乌兹别克族的一个小王国里,有一个年逾百岁的老陶工乌斯曼,他技术精湛,做出的陶器极受人们欢迎与珍视。各地陶工都去向他请教,希望从他那里学到这个诀窍。这位老陶工摊开手笑着说:我自16岁做这工作,迄今已80多年了。所有选土、和泥、造坯、烧制,我都和你们一样,所不同的是我80多年来都热爱这个工作。无论是为国王造一个精臻花纹的细瓷碗,还是给农民造一个盛水用的粗瓷瓦罐,我同样都精工细作,决不偷工减料,潦草从事,这就是我的秘诀,所以也没什么可以保密的。讲完这个故事,这位特级教师谦虚而又意味深长地说:我当然不能和这位老陶工相比,但是在50多年的教育生活中,确实是极端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几十年来,没有争过名利,也没有计较过地位,更没有闹过情绪。如果我在几十年的教师工作中,还取得了一点成绩,除了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外,热爱、忠诚教育事业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不安心本职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那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的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是必须“干一行,爱一行。”这位特级教师的经验说明了忠诚和献身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的传统美德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教师或教育家,都是热爱教育的。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即使是在他周游列国,遇到生命危险时,仍然继续讲学。瑞士卓越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毕生致力于贫民教育,他开办“孤儿院”,收容孤儿和流浪儿,谢绝了瑞士政府对他的重要委任,愿望只是做一名小学教师,不辞劳苦地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裴斯塔洛齐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高尚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深敬仰。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写着:“在利奥那特和革特爱德中,你是民众的导师。在斯汤闸你是孤儿的慈父。在部尔多夫,你是国民学校的创始者。在伊佛东,你是人类的教育者。……一切都是为着别人,为已毫无所图,裴氏之名万古长存。”

我国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如徐特立、陶行知、吴玉章,杨昌济等人,更是热爱人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的光辉典范。徐特立同志从18岁起就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他追求进步,向往真理。为了发展平民教育,开发人民知识,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他毅然先后辞去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湖南省教育司科长等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犁江高小、五美初小、五美高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学校。为开办好这些学校,他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既当校长,又当老师,还当勤杂工,不仅献出自己的住房,还节衣缩食,把自己的个人收入节省下来,全部用作教学费用。当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更自觉地为发展人民教育事业而奋斗。在苏区,他担任教育部长,临时中央教育委员等职,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困难条件下,深入偏僻乡村,创办了地方识字班,办起了列宁小学、农业学校、师范学校,使成千上万的普通工农及子女受到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的教育;在延安,他担任自然科学院院长,亲自编写教材,撰写科学论文,为我党培养了科技人才。新中国诞生时,徐老已是72岁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探讨教育理论,组织编审教材,为发展全国教育事业出谋献策。直到逝世,他那关注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全国广大教师和学生,并以自己是一个“教育的实际工作者”而自豪。徐老活了92岁,把人生七十多年的光阴和精力,忠诚不渝地献给了中国人民进步的、革命的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为了使工农劳苦大众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放弃了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和坚持平民教育运动。创办过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为祖国培养出大批人才。他把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向往革命、追求真理看作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吴玉章在80高龄时,还做了《自励诗》:“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表达了吴老矢志人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也是吴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辉一生的生动写照。徐特立、吴玉章、陶行知等教育界前辈永远是我们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师表。

由上述这些感人肺腑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古今中外教师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人民教师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教育事业中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党和人民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人民教师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首先,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教师和其他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具有自己的社会职责和义务。教师的社会职责与义务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来为社会利益服务。列宁指出:“教师大军应该向自己提出巨大的教育任务,而且首先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力军。”“新教育学的任务是要把教师的活动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联系起来”。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才能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益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如果一个教师心猿意马,玩忽职守,势必不能把教育下一代这项神圣工作做好,从而损害教育事业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因而,党和人民历来把热爱教育,安心教育,忠诚教育,献身教育,作为对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道德要求。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教师,要“安心工作,要有准备长期工作的决心。我们党应该有很多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徐特立同志曾多次说过:“教师要有专业思想,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党和人民更要求我们教师忠诚教育,献身教育,为四个现代化大业出智慧,出力量。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全国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到教育事业上”,“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可见,热爱教育工作,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整个身心,是我们每个人民教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职责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义务。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人民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的事业的具体表现。

其次,“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劳动中的集中体现,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一系列重要教师道德规范的贯彻。一个教师只有在“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这个崇高道德信念的支配下,才能自觉遵守“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等师德规范。如果,一个教师本身对教师事业缺乏认识,不热爱,对平凡的教育劳动看不起,他不可能全心全意地热爱和教育好每个学生,不可能一丝不苟地搞好每天的教学工作,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我们人民教师应当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对从事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己的职业情感,把“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信念。

(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和教师事业利益的关系

教师工作是十分光荣的,又是平凡艰辛的。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始终如一地遵守“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这个基本的师德规范,把整个身心和全部精力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很不容易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引伸出来的。我们只有以共产主义的原则为指导,正确处理和理解好个人利益和教育事业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特别是具体地正确认识和看待人民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待遇;教师工作的“苦”与“乐”;人民教师“贡献”的义务和“索取”的权利,才能自觉遵守和实践“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这个最基本的师德规范。

1.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人民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待遇,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一个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的情感,常常直接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深刻认识和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知道,教师在人类文明和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古人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而有效的劳动,她的进步是不可想象的。目前,教师工作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能在这神圣而光荣的职位上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工作,是值得自豪的。

(2)正确看待人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在选择和从事教育职业时有自己正当的个人政治、经济利益和考虑,是完全应该的。因此,整个社会如何正确对待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以及教师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社会地位和待遇,是直接影响教师能否热爱教育、忠于职守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国家的主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应当在社会上享有比过去任何时代更崇高的地位,享受更好的待遇。但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原因,以及我们国家目前比较贫穷的现状,致使教师地位、待遇在许多方面还不尽人意。国家和政府正在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我们应当相信,在党和国家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人民教师社会地位一定会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物力财力的增强,国家必将拿出更大的力量,逐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陈云同志提出“使教师工作真正作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相信这个教育史上的“黄金时代”必将到来。

2.要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甘为人民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对于教师工作苦与乐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从事教师工作的态度和情感。

以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客观地分析教师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苦乐观,有益于我们热爱教育工作,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教师工作很辛苦。一个忠于职守的人民教师,每天备课、讲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家庭访问等平凡的教育工作,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更辛苦,教学工作大,每周承担的讲课多,批改作业多,组织学生课外活动任务多,找学生个别谈话和家庭访问多,加上教师工作时间性强,今天的工作不能拖到明天做,有时忙了一天,还要回家熬夜工作,甚至是星期天、节假日也得用上。一些偏远的地区和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较差,教师个人生活改善不大,工作就更辛苦了。

但是,教师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更是充满着无限快乐和幸福的事业。一个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人,能得到其他任何职业无法享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

人民教师的快乐,来自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长大成才,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实际贡献。正如一位从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所说的,我们感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花,它已经结出了果实;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离开自己的身边,在社会上各施所长,创造性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我们感到幸福,那是因为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看到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教师的快乐,还来自于对美好师生情谊的深刻体验。教师劳动对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纯洁心灵的学生。教师辛勤的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朝夕相处的教学劳动,能在师生间建立人间最美好的友情。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心血越多,得到学生们给予自己的快慰也越多。教师的快乐,更来自于创造性的教学劳动。教学劳动本身是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劳动,有鲜明的特点。一个教师在教学领域内不辞劳苦,勇于探索,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都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自己也就乐在其中了。

人民教师的快乐,是以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为前提的。徐特立同志在谈到“苦”和“乐”时说过:“一个人如果只图享受,不愿吃苦,不肯贡献,是永远不会有幸福、有愉快的。”一个人民教师,一旦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以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来看待苦与乐,把个人幸福、前途和快乐,完全与人民的幸福、前途和快乐融合在一起,就会勤勤恳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辛勤工作,以此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使集体得益,视为自己无上的快乐。达到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就不会把自己为教育工作付出的辛劳,看作是单纯的脑力和体力的损耗,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自愿的“乐生”活动。

3.要正确看待教师“贡献”的义务和“索取”的权利,努力在为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教师能否正确看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在职业活动中真正做到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以共产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要求每个人民教师做到“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不仅不否认教师应有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相反,它把那些抹煞教师正当个人利益的言行同样看成是不道德的。人民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的辛勤劳动者,应该在政治上、经济上、业务上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为社会作贡献的义务和享有正当的权益是统一的。我们不能只讲向社会“索取”的权利,不讲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义务。没有创造就没有享受。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教师只有全心全意把教育工作搞好,立足于对社会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和人民才有可能不断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满足教师各方面的正当需求。

一个教师能否正确看待“贡献”的义务与“索取”的权利,是与教师本身的人的价值观直接有关。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的价值观,人民教师才能在创造性的职业劳动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要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关键是要坚持把教育事业的利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特别是当个人眼前的局部利益与教育事业的长远利益、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产生暂时矛盾、冲突的情况下,能以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为指导,自觉节制或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一点,在当前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特别重要。市场经济下各行业劳动者之间收入的差异暂时较大,甚至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了起来,因此教师一时“吃亏”的现象难以完全避免。如果教师“一切向钱看”,斤斤计较个人利益,这山望那山高,弃教经商,弃教做工,势必会严重损害教育事业和祖国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党和国家应当始终不渝地提高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改革过程中,能以大局为重,识大体明大义,不为一时个人利益所动,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人民教师这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教师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是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的生动体现,是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巨大力量。

(四)献身教育,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而奋斗

当前,党和国家正领导人民为经济发展而奋斗。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抓住时机,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争取早日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早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当前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事业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人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历史的事实证明,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人才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人才,其中包括具有一定政治、技术和文化准备的劳动者,主要依靠教育来培养。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教育在祖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事业的生力军。”对于教师来说,真的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真的想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大业出力,就应当献身教育,从本职工作做起,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光和热。夸美纽斯说:“青年的教育者,……你应当使你们的神圣的职业和以儿女托给你们的父母的相信心变成你们身内的一团火焰,使你和受你们影响的人都不止息,直到你们的祖国全被这个热情的火焰所照亮。”(夸美纽斯《大教育论》第249页)我们应当以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火焰般的热情,从事教育事业,为祖国建设而奋斗。

今天,党和国家比任何时候都重视教育事业,尊重教师的劳动,对广大教师寄以无限的期望。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次大会上都强调教育的重要,特别是《教师法》的正式实施,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心,也寄托了对教师的愿望。

教育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事业,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神圣的事业,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祖国培养出大量德、智、体全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切热爱党和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进取心的教师,都应当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同党领导的人民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把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人民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基本师德信念,忠于职守,兢兢业业。

(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