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诗歌与数学
8885000000001

第1章 将军的路径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这首《古从军行》是唐朝诗人李颀所作,它借汉武帝的旧事,讽喻唐王朝的开边政策。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用无数人的生命作代价,换得的只是一些葡萄之类的东西而已。

这首诗的开头几句,隐含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在那飞沙走石,雨雪纷纷的大沙漠上,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和艰苦。

如下图,将军从瞭望烽火的山脚下的A点驰向交河边的C点,让战马喝足水之后,再驰向宿营的荒野地B点,只要他不是沿交河前进的,就有一个应该怎样走才能使总的路程最短的问题。

在国外流传着一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数学问题,正是这类性质的问题:古希腊的一位将军要从营房A出发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B地参加军事会议。问将军应该怎样走才能使总的路线最短?

这个问题的解法很简单。如上图,从A出发向河岸引垂线,在垂线上取A关于河岸所在直线的对称点A′,连结A′B,设直线A′B与河岸相交于C,则C点就是饮马的地方。这位将军只要从A出发走到C,饮马之后,再由C直走到B,所走的路程就是最短的。

因为,如果将军在河边另外任何一点D饮马,所走的路程就是AD+DB。但是AD+DB=A′D+DB>A′B=A′C+CB=AC+CB。可见,在除C点以外的任何一点D饮马,所走的总路程都会比在C点饮马所走的总路程长。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决下面的“架桥问题”:在一条河的两岸有两个村庄A、B,现在计划在河上架一座桥把两个村庄连结起来,假定河的两岸平行且桥与河岸垂直,问桥应架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到B的距离最短?

设河岸为对称轴,取A的对称点A′,联结A′B,与另一河岸相交于C,从C向对岸引垂线,垂足为D。那么C、D两点就是两岸架桥的地方,即桥架在线段CD的位置。解决这两个问题都用到了同一方法:取某直线为对称轴,作一些图形关于这条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在几何学中这一方法称为对称变换。也称为镜面反射。通过对称变换,有时能把某些隐含的几何性质清楚地显示出来,因而能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途径。

1978年,北京市有一道有趣的数学竞赛题:如下图,设有一直角MON,试在ON,OM上及∠MON内部各找一点A,B,C,使BC+CA=l为定长,并且使四边形ACBO的面积最大。

这个题无论用三角法计算或建立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方法计算,都嫌麻烦。如果利用镜面反射的思想,却很容易得到解答。

将直角MON连同四边形ACBO一起,以OM为对称轴反射为∠MON′,再将图形以NN′为对称轴反射到下半平面。经过两次镜面反射,原图和两次反射所得的图就构成一个八边形ACBDEFGH,它的周长为定值4l。如果这个八边形的面积最大,则因四边形ACBO是八边形的1/4,面积也必为最大。

由等周定理知,在周长一定的八边形中,以正八边形的面积最大,这时它的边长为l/2。所以,当A、C、B为以O为中心,边长为1/2的正八边形在第一象限的三个顶点时,四边形ACBO的面积最大。

现在我们来看所谓许瓦兹最小三角形问题:在锐角三角形ABC内作一个内接△DEF(即三个顶点D、E、F分别在三边BC、CA、AB上),使△DEF的周长为最小。

这个问题虽然是一个数学问题,但却可以利用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及镜面反射来研究。设想AB、BC、CA三条边为三面镜子,当△DEF为光线所走的路程时(即光由BC上的D点出发到AC上的E点后,反射到AB上的F点,再反射回BC上的D点),那么光线所走的路程△DEF是最短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立即推出,应有∠1=∠2,∠3=∠4,∠5=∠6。

这样的△DEF称为光线三角形。

现在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光线三角形是否存在?

第二,光线三角形如果存在,是不是唯一的?

第三,从数学上能否证明光线三角形的周长是所有内接三角形中最小的?

问题一很容易解决。因为如果AD、BE、CF分别是△ABC的三条高线,H是垂心。那么由于∠BDH=∠BFH=90°,所以B、D、H、F四点共圆,从而∠1=∠BHF=∠CHE。又由于∠HDC=∠HEC=90°,所以C、E、H、D四点共圆。从而∠2=∠CHE,即∠1=∠2。类似的可以证明∠3=∠4,∠5=∠6。即△DEF是光线三角形,所以光线三角形是存在的。

问题二则反过来,如果△DEF是光线三角形,那么因为∠4+∠5+∠A=180°。所以12(180°-∠DEF)+12(180°-∠EFD)+∠A=180°得180°-12(∠FED+∠EFD)+∠A=180°∠A=12(∠FED+∠EFD)=12(180°-∠EDF)=∠2从而A、B、D、E四点共圆。同理可证,A、C、D、F四点共圆,B、C、E、F四点共圆。于是有∠EDA=∠EBA=∠FCA=∠FDA,∠ADC=∠EDA+∠2=∠FCA+∠1=∠ADB所以,∠ADC=∠ADB=90°即AD为△ABC的BC边上的高,同理BE、CF也是△ABC的高。即D、E、F分别为△ABC的三边上的垂足,这就证明了光线三角形是唯一的。

由于光线三角形唯一存在,而且它的三个顶点恰好是三角形ABC的三边上的垂足,所以又称为垂足三角形。

至于第三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考虑:设△DEF是光线三角形,△GHK是△ABC的任一内接三角形。如下图,先以AC为镜面,将△ABC反射到△AB′C;再以B′C为镜面,反射到△A′B′C;第三次以A′B′为镜面,反射到△A′B′C′;第四次以AC′为镜面,反射到△A′B″C′;最后以B″C′为镜面,反射到△A″B″C′。这时,不难看出∠BAB′=2∠BAC,∠A′B′A=2∠ABC所以,若BA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O,则有∠BOA′=180°-∠OAB′-∠OB′A=180°-(180°-∠BAB′)-(180°-∠A′B′A)

=180°-180°+2∠BAC-180°+2∠ABC=180°-2∠ACB同理可知,B′A′与A″B″的延长线相交所成的角也等于180°-2∠ACB。由于内错角相等;故AB?瘙綉A″B″。又因A″F′?瘙綉AF,故FF′?瘙綉AA″,同理KK′?瘙綉AA″。从而FF′?瘙綉KK′。

由于△DEF是光线三角形,所以FF′=2×△DEF的周长,而2×△GHK的周长=折线KH…K′≥KK′=FF′所以,光线三角形的周长确实是△ABC的内接三角形中周长最小的一个。

这个问题又称为许瓦兹(1843-1921年)最小三角形问题。它在公路设计等方面有许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