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中间还经历过王莽的新朝。
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在东汉国都洛阳的西面,故称西汉。西汉共历13帝。
开国皇帝刘邦,字季,自称“沛公”。刘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于公元前206年,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
第二任皇帝汉惠帝刘盈,为刘邦与吕后所生。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公元前188年,时年24岁。
惠帝死后,刘邦妻子吕雉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吕后死,刘邦第四子刘恒即位,为文帝。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文帝死,其子景帝(刘启)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景帝第九子刘彻,即汉武帝登基。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武帝幼子刘弗陵即位,为昭帝。昭帝多次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昭帝无子,刘病已立,为宣帝。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并多次下令减轻百姓负担。史称“宣帝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仅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孺子婴,宣帝的玄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3帝。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会动荡,政权不稳。最终分裂亡国。
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公元25年,刘秀称帝,死于57年,时年64岁。
明帝刘庄,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
章帝刘炟,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殇帝刘隆,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献帝从未掌握朝政。
一、汉高祖:从无赖到天子
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年~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1.项羽“妇人之仁”不敌刘邦“虎狼之心”
还在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
刘邦
一次,吕雉的父亲过生日,吕父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想拍马屁,便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入席。吕父知道后,本是非常气恼,但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父精于相人之术: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婚后的刘邦仍恶习不改,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吕雉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馈送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雉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秋,刘邦受楚怀王派遣率所部向关中挺进。他迫降宛城,攻占武关,率军攻入咸阳,秦三世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羡慕阿房宫的豪华,进城后想留居宫中,经张良力劝而醒悟,出城驻于灞上。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法办;偷盗者治罪。”因而深得民心。
不久,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也攻入咸阳。驻扎于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决定杀死刘邦这个对手。但他的叔父项伯去告诉了老朋友张良。张良和刘邦商量后,认为自己现在不是项羽的对手,只有去向项羽赔罪,争取他改变主意才是上策。
鸿门宴第二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和百余随从,到鸿门请罪。项羽设宴招待。席间,刘邦低声下气地向项羽赔不是,表示自己没有和他争天下的野心。项羽听了,顿时改变了杀死刘邦的主意,范增一再朝他使眼色,示意他动手,他都装没看见。范增急了,派项庄入席,欲以舞剑助酒兴为名刺杀刘邦。项伯见项庄慢慢舞近刘邦,忙起身对舞,保护刘邦。张良借故出帐通知樊哙冲入帐中,保护刘邦。刘邦借口上厕所,带着樊哙离开项羽大营,从小路驰回军中。张良待刘邦走远,就向项羽送上礼品说刘邦酒醉先回去了。范增气得连连叹息,但又无可奈何。这样,项羽和刘邦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韩信韩信在谈到项羽的为人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项王暗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和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羽的对手是刘邦,当刘邦在鸿门宴中用计逃走后,范增对不听自己计谋的项羽十分气愤,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果然就在楚霸王项羽带着虞美人,踌躇满志,在前呼后拥中回到彭城时,远在陕南汉中的刘邦早已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席卷了关中,东进洛阳,开始了为争夺皇位的龙虎之争。
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优势,却因他内心的仁弱,渐渐地处于不利的地位。楚汉相争的第四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枝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但自己的人马,十成中少了八成,他自从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从未有过。
晚上,回到营地,陡地一片歌声随风吹了进来,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仿佛九霄鹤唳,仿佛四野鸿哀。这歌声是刘邦的军师张良特地编成的《楚歌》,教军士们晚上到楚营四周唱和,激动一班楚兵,怀念乡关,陆续偷偷地走了,就连那钟离昧、季布,也情不自禁地走了。只有那八百子弟兵,还守着营门。
项羽到此,不由得漫洒出英雄泪,对着席上的残肴残酒,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已知项羽歌意,泣不成声,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香销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埋了这么多年一直相随自己的夫人,跨上乌骓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自刎于乌江,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本人既不是将才,也没有什么高明的谋略,他正是利用了项羽的“妇人之仁”,从他手中夺得江山。二月,刘邦在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内)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2.制定朝仪:尝到了做皇帝的威风
刘邦本一介武夫,特别厌恶儒学家派。他见了儒生,曾把他们的帽子抓下来,当众往里面撒尿。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的那些大臣将军,都是当初的黑社会朋友,在皇宫里,就像过去在刘邦家里一样,大吃大喝,喝醉了放声高歌,还拔出刀剑砍柱子助兴,越闹越不像话。刘邦知道这样很不成体统,但他不知道如何改正。
儒家弟子叔孙通为刘邦出主意,说由他来制定朝见皇帝的仪式——朝仪。刘邦吩咐他说:“你可以尝试,但要简单,在我能办得到的范围内去做。”叔孙通特地到孔子故乡鲁国的曲阜,请了30余位专家,连同自己的门徒一百余人,共同拟订规章,并加以演习。一个月后,再集合大臣们演习。
到公元前200年,长乐宫落成,群臣朝贺,正式启用“朝仪”。群臣在宫廷官员引导之下,顺序入殿,分为两班,在两边坐下(坐在跪着的自己的双腿上)。禁卫军在大臣们身后站定,然后听见一连串的官员从远到近传报:“皇帝驾到!”——刘邦坐着特制的用人拉的“辇车”,像舞台上的镜头一样,适时地缓缓出现。宫廷官员引导群臣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一一念出他们早已背诵得滚瓜烂熟的祝贺言词。这时,宫殿上沉静肃穆,人人震恐。接着,宴会开始,群臣都向前伏着身子,仰头上望。
这是一种奴才姿势,但儒家却用它来表示君王的尊贵和臣下的卑贱。宴会进行中,再顺序地向皇帝敬酒祝寿。最后,宫廷官员大声宣布:“宴会礼成。”专门负责纠察朝仪的官员(御史)出现,把动作不合规定的大臣将军,一一赶出殿外,指控犯了“失仪”之罪,提出弹劾,要求处罚。这种情形往往只罚钱了事,但皇帝也可借此良机,予以免职或砍头。
于是一场宴会下来,没有一个人敢再喧哗吵闹。刘邦大喜:“老天爷,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他立即擢升叔孙通当九卿之一的“太常”(典礼教育部长),赏黄金500斤,门徒们也都一一升官。
3.诛杀功臣:向异姓王开刀
楚汉相争和汉朝立国之初,刘邦为了奖励将士,笼络部下,分化敌方,先后分封了8大异姓诸侯王: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燕王卢绾、韩王信、梁王彭越。这些诸侯王,都为刘邦推翻秦朝、消灭项羽和创立刘姓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都是汉朝的开国元勋。可以说,没有这些功臣们的流血奋战和共同拼搏,刘邦不可能夺得汉家天下。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有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不过在享受的同时他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
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三心二意。刘邦登基后,立即意识到他们是刘家天下的心腹大患。于是,“飞鸟尽,良弓藏”,刘邦为了维护刘氏家天下的安定局面,就毫不留情地向那些昔日一起共患难、打天下的将领——异姓诸侯王们举起了屠刀。
第一个牺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接着就是韩信。
韩信,淮阴人,本是项梁的部下,后来归属项羽,做了项羽的郎中。项羽刚愎自用,韩信几次献策,都没有被采纳。当刘邦前往封国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军。开始,韩信只做个小官,没有什么名气。有一次,韩信等13人犯法当斩,轮到他就刑时,突然抬头见到刘邦部将夏侯婴,便反问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韩信口出豪言,身材魁伟,引起夏侯婴的注意,终于免他一死。夏侯婴释放了韩信,并将他推荐给刘邦,但是刘邦只让他做个一般官吏,仍然没有重用他。
后来,韩信与萧何多次交谈,萧何对他的才干非常赏识。韩信估量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过他,但是刘邦不予重用,因此决定离开汉王。萧何听说韩信离去,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只身前去追赶。
后来,在萧何的强力推荐下,刘邦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军”,统率全军,并下令,若有不服者“杀头”,使韩信感动不已,竭力扶汉诛项,四年一统天下。
西汉王朝建立后,功高盖世的韩信,令刘邦深为不安,想方设法进行打击和限制。他首先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又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又用陈平的计谋捉住韩信,废为平民,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韩信被逮捕,罪名是企图谋反。但汉高祖刘邦一直没有杀韩信,因为高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
5年后,刘邦夫人吕皇后对被软禁多年的韩信仍不放心。恰好这时韩信的舍人向吕后告发韩信阴谋造反。于是萧何和吕后商议,假传刘邦捷报,陈豨已兵败被杀,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庆贺。韩信自然也在邀请之列,但由于心中有鬼,乃称病不去。萧何亲自赴淮阴侯府强行邀请,并表示:“虽然有病,但这是大喜事,你又和陈豨素有交情,不去,恐怕会被疑虑!”韩信一向信任萧何,不疑有他,便和萧何同往未央宫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