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10
8897800000020

第20章 方圆的哲学 (1)

一块砖两种命运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罗尼因误伤他人被判入狱5年,女友因此要跟他分手,罗尼想再见她一面,于是开始暗暗琢磨逃跑计划。他用一张报纸作掩护,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用勺子将墙上的一块砖掏空了一半。

一天,狱警卡托例行检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但没有揭穿此事,而是小声地对罗尼说:“你知道墙那边是什么吗?”

罗尼战战兢兢地回答:“外……外面是自由……”

卡托微微一笑:“傻瓜,外边是死刑室。”

很快,卡托给罗尼换了一间囚室,罗尼也没有再动过逃跑的念头。5年后,罗尼出狱了,他开了一家小咖啡馆,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这天,罗尼在咖啡馆里忙活,一个穿着体面但神情沮丧的男子走了进来,要了一杯威士忌。当罗尼把威士忌端给他的时候,突然惊呼起来:“卡托警官,是你吗?”

那名男子愣了一下,显然已经认不出罗尼了。“我是罗尼啊!”罗尼兴奋地说,“谢谢你当年没有揭穿我挖砖的事,要不然我现在可能还在监狱里蹲着呢!”

卡托喝了一口酒,慢慢地说:“是吗?祝贺你获得了新生!可是,因为那块砖,我却要进监狱了。”

罗尼大吃一惊,赶紧问:“怎么回事?”

卡托面无表情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当年卡托给罗尼换了牢房,并没有将砖头补上。后来他因为经济上的麻烦,每次等新搬进去的犯人一动那块砖,他就暗示他们贿赂自己,不然就会背上越狱的罪名。一次、两次、三次……

卡托说:“知道我今天为什么穿得这么体面吗?因为下午我就要上法庭了。”

他一口喝尽杯中剩下的酒,叹息道:“一块砖头,两种命运。这可真有意思,不是吗?”

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抉择。决定我们命运发展的,或许只是你对待生命的一种态度。地狱和天堂之间的距离,也许仅有一墙之隔。

一堵空白的墙

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拥有财富,而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

--罗伯逊

从前有两个患重病的人,住在同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通过一扇窗子去看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在治疗中,被允许下午坐在床上一个小时(有仪器从他的肺中抽取液体),他的床靠着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当下午睡在窗旁的那个人在那仅有的一个小时内坐起的时候,他都会描绘窗外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园里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已经亲眼目睹外面发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里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看外面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换床位。他一定得换才行!有一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同伴的呼吸已经停止了。

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了他,帮他换了位置,使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用手肘撑起自己,看向窗外……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病人的贪婪让他连往日的欢乐源泉也一并失去了,自私与冷漠,是人类的心灵癌变,心灵美丽,无论它是一堵白墙还是铁丝网,都会看到窗外的美景。

心境决定心情

心胸豁达,足能涵万物;心胸狭隘,无能容一沙。

--安东尼奥·波尔基亚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每天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是这座楼里环境最差的,上面总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费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乐乐的。

那人问:“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大海的无垠,可以开阔博大的胸襟;波涛的汹涌,可以塑造顽强的性格。宽怀大度一些,机会便多了,世界也大了;偏狭小气,机会便少了,世界也小了。

生活的态度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一家卖甜甜圈的商店前挂了一块招牌,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洞。

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睛看见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只看到自己想寻求的东西。

有一天,丹尼丝站在一个珠宝店的柜台前,把一个放着几本书的包裹放在旁边。当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人进来,也开始在柜台前看珠宝时,她礼貌地将自己的包裹移开。但这个人却愤怒地瞪着她,告诉她,自己是个正直的人,绝对无意偷她的包裹。并且他觉得受到侮辱,重重地将门关上,走出珠宝店。

丹尼丝十分惊讶,这样一个无心的动作竟会引起别人如此的震怒。后来她领悟到,这个人和自己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其实,外在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态度不同罢了。

过几天的一个早晨,丹尼丝一醒来便心情不佳,觉得这世界是多么枯燥,想到这一天又要在单调的例行工作中度过时,不禁感到愤怒、无助。当她挤在车阵中缓缓向市中心前进时,她满脸怒气地想:为何有那么多笨蛋也能拿到驾驶执照?他们开车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没资格在高峰时间开车,这些人的驾照都该被吊销。

后来,她和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丹尼丝心想:“这家伙认为他开的车大,一定会直冲过去。”但就在这时候,卡车司机将头伸出车窗外,向她招招手,给她一个开朗、愉快的微笑。在丹尼丝将车子驶离交叉路口时,她的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胸豁然开朗。

这位卡车司机的行为使丹尼丝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依旧,不同的是人们的态度。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境遇而获得不同的感受,而这些感受组成了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如果你希望每天都能看到别人的笑容,那么就从展现自己的笑容开始。

学会赚取“人心”

热忱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于内心。热忱来自你对自己正在做的某件工作的真心喜爱。

--卡耐基

美国乔治敦的一家服装店,有个女店员叫布拉姆顿,她是学习理学专业的。

有一次,布拉姆顿接待了一位年轻的顾客。那位女士说:“我想买一件最有刺激性的礼服,我要穿上它去肯尼迪中心,要让每个见了我的人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

布拉姆顿说:“我们这儿有件很刺激性的礼服,不过是为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准备的。”

“缺乏自信心的人?”

“是啊,你不知道有些女人常想穿这样的服装来掩盖她们的自信心不足吗?”

那位顾客生气了:“我可不是缺乏自信心的人!”

“那你为什么要穿上它去肯尼迪中心,让每个人都羡慕得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呢?难道你不能不靠衣服而靠自身的美去吸引人吗?你很有风度,也很有内在的魅力,可你却要掩盖起来。我当然可以卖给你这件最时髦的礼服,使你出出风头,可你就不想想,当人们停住脚步看你时,是为了衣服,还是因为你自身的吸引力?”

听到这儿,那位女顾客想了想说:“是啊,我干吗要花一大笔钱买人家几句恭维话呢?真的,这些年我一直缺乏自信心,可我竟然还没意识到这点,我应该对您表示感谢!”

表面上看来,布拉姆顿小姐有点傻,送上门的赚钱机会却不要,愣是将人推出门。不过,尽管布拉姆顿小姐这样地“不愿赚钱”,可还是顾客盈门,来的大都是当年给“拒之门外的”客人,这些“回头客”和慕名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

真正懂得经商的生意人,不仅仅赚取钱财,更懂得“赚取”人心。因为顾客不仅需要产品,更需要一种心理上的舒适和满足感,他们会对感受独特的店家流连忘返。

放弃假设

人的生命的大部分都是致力于从心灵深处来拔掉自己青年时代的幼芽,这种手术就叫做经验的获得。

--巴尔扎克

一个夏天的下午,在洛杉矶的一家餐厅里,奥里森·科尔心情沮丧而消沉地坐在窗边。由于他在工作中犯下了一些错误,使他没有做成一个相当重要的项目。在等待见他一位最好的朋友时,他也不像往日那样快乐了。

他的朋友从街对面走了过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心理医生,同时也在哈佛医学院任客座教授。他的诊所就在附近,科尔知道他刚刚和最后一名病人谈话结束。

“怎么了,年轻人,”医生没有寒暄之词,口直心快地问道,“什么事让你不痛快?”对他这种洞察心事的本领,科尔早就不意外了,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朋友,那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情。然后,朋友说:“来吧,到我的诊所去。我要看看你的反应。”

朋友从一个硬纸盒里拿出一卷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在这卷录音带上,一共有三个人说的话,他们都是我的病人。当然没有必要说出他们的名字。我要你注意听他们说的话,看看你能不能挑出支配这三个案例的共同因素,只有4个字。”他微笑了一下。

科尔听完后觉察到,录音带上这3个声音共有的特点是不快乐。第一个是男人的声音,记录他遭到了某种生意上的损失和失败。第二个是女人的声音,因为有照顾寡母的责任,以至于一直没能结婚,她心酸地诉说自己错过了很多次可以结婚的机会。第三个声音源自一位母亲,因为她十几岁的儿子和警察有了冲突,而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在这3个声音中,科尔听到他们一共6次用到了这4个字:“如果,只要。”

“你一定感到惊奇,”医生说,“你知道我坐在这张椅子上,听到成千上万句用这几个字开头的内疚的话。他们不停地说,直到我要他们停下来。有时,我会让他们听刚才你听的录音带,我对他们说:‘如果,只要你不再说如果、只要,我们或许就能把问题解决掉!’”医生伸伸他的腿,继续说,“用‘如果、只要’这4个字的原因,是因为这几个字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却使人们一直面对着错误的方向,并且浪费时间。最后,如果你使用这几个字成为了习惯,那这几个字就很可能变成阻碍你成功的真正的障碍,成为你不再去努力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