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识记细菌的结构和繁殖的知识;
(2)识记放线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2.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微生物实验的设计和观察,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3.能力方面
(1)能认识书中图5-1、5-5、5-6所列举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2)通过列表比较分析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实验的设计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资料查询能力和调查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细菌的结构和繁殖,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调查,查阅资料,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运用资料进行汇总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应用学生的实验结果,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课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课程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以问题的形式引出实验课题,确定每组的实验内容。
问题1: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你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
问题2:微生物个体很小,你如何观察到微生物?
问题3:微生物与环境、人类有何关系?
根据以上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确定实验课题。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去完成课题,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微生物的认识水平;而且课题具有多样性,如:课题一:采集不同环境(如土壤、空气、水体)中的样本进行检测,确定微生物存在的广泛性。
课题二: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取样、制片、染色,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课题三: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信息,查阅艾滋病、炭疽热、疯牛病、流感等的相关资料。
确定课题后,教师讲解关于微生物实验的实例。如水污染的测定。
测定目标:水样中的细菌总数。
水样采集地点:津河(或其他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
实验设备:(1)采集容器:无菌玻璃或塑料容器,(2)量筒:100mL量筒,(3)吸管:10mL无菌吸管,(4)吸力锥形瓶,(5)无菌培养皿,(6)镊子。
试剂: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0g,明胶20.0g,甘油10.0g,琼脂15.0g,蒸馏水1L)
注意事项:
(1)应用已清洁灭菌的器具。
(2)所采样本具有代表性,且检验前不能受到污染。
(3)水样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在低温状态。
(4)水样采集到检验时间不能超过24h。
教师通过本实例的讲解,使学生初步学会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以图表和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入本课,启发学生思维表1农田上层15cm处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微生物每克土壤中的数量生物量细菌9.8×107160放线菌2.0×106160
真菌1.2×105200藻菌2.5×10432原生动物3.0×10438
表2细菌总数和细菌形态在津河的分布上游中游下游数量多,形态较少数量较多,形态较多数量较多,形态多表3菌落数和空气清洁度的关系
空气清洁程度菌落数最清洁的空气1~2
清洁的空气30以下普通的空气31~150轻度污染的空气300以下严重污染的空气301以上通过以上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总结资料,发现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均有存在,实际上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
由表2可以发现细菌总数和细菌形态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这与河水的清洁程度有关。
二、运用教材中电化教学手段,创造教学情境叙述学生实验,描述不同微生物的形态,提出问题:为什么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个体有的有核,有的没核?引出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生物个体很小,为了便于学生加深印象,加强感性认识,应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多种微生物的形态。
1.细菌
运用教材中图5-1讲解细菌的结构。细菌属原核生物,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
运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壁的功能。(保护和维持细胞形状)。
(材料一)将杆菌接入浓度为0.2mol/L的蔗糖等渗溶液和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加以摇动,可使细胞壁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
材料二:将细菌用溶菌酶处理,除去细胞壁,并接入低渗溶液,无细胞壁的细胞膜就会破裂。这是因吸水过多而胀破的。
细菌核区的环状DNA控制着细菌的主要遗传性状,质粒上的基因与细菌的杭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有关。
介绍学生查阅的有关炭疽热的知识,讲解细菌的特殊结构:一般说,芽孢不起繁殖作用,只起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芽孢对热、紫外线和许多有毒化学物质有很强的抗性。鞭毛与运动有关,不少细菌在细胞壁外具有荚膜,对细菌具一定的保护作用。
观察学生制作的菌落形态,结合表3进行分析。由于微生物个体很小,很难进行直接观察,而微生物群体——菌落具有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特征。如教材图5-3所示。
2.放线菌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放线菌的形态。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土壤、堆肥和湖底、河底的淤泥等处,尤其在土壤中种类和数量很多。其结构主要由菌丝组成,包括营养菌丝(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放线菌没有有性繁殖,主要通过形成无性抱子形式进行无性繁殖,成熟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在适宜环境里发芽形成新的菌丝体。放线菌与许多抗生素的产生有关。
3.病毒
展示多种病毒图片,提出问题,分析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衣壳(合称核衣壳),衣壳的基本单位是衣壳粒,通常由1~6个多肽组成。某些病毒还包括囊膜,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有的病毒囊膜表面具有突起物,称刺突。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原特异性等功能。病毒所具有的遗传物质或是DNA,或是RNA。
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展示病毒增殖的过程,即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的过程。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流感、肝炎、烟草花叶病毒等产生的因素。
三、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学生能力指导学生应用微生物知识,测定公共场所中细菌总数,反馈教学效果。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统计、菌落观察、实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
自然沉降法是指直径9cm的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15min,经37℃、8h培养后计数生长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方法。
2.仪器和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冰箱、平皿(直径9cm)。制备培养基用一般设备:量筒、三角烧瓶、pH计或精密pH试纸等。
3.培养基
(1)成分:蛋白胨10g、牛肉浸膏10g、氯化钠3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
(2)制法: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7.4,过滤分装,121℃、20min高压灭菌。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时,倾注约15mL于灭菌平皿内,制成营养琼脂平板。撞击法参照采样器使用说明制备营养琼脂平板。
4.操作步骤
(1)设置采样点时,应根据现场的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空气细菌检测的采样点。通常设置5个采样点,即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为1个采样点,该交点与四墙角连线的中点为另外4个采样点。采样高度为1.2~1.5cm。采样点应远离墙壁1m以上,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
(2)将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处,打开皿盖,暴露5min,盖上皿盖,翻转平板置36℃恒温箱中,培养48h。
(3)计数每块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求出全部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